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闻说山海不相逢 >

第11章

闻说山海不相逢-第11章

小说: 闻说山海不相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十二章 道是无情却有情

    外头的雨还没有停,赤黎将素色的油纸伞收好搁在屋檐底下,许是细密的水珠溅到了猾怀的长毛上,它晃着脑袋在赤黎的肩头站起来,努力的抖动了两下。

    赤黎的肩窝被蹭的发痒,抬手就在那毛茸茸的小爪子上捏了一下,小东西不高兴了,两爪一翻跳下地,冲着赤黎“嗷嗷”的叫唤,赤黎没法子,只能又俯下身让它跳进怀里。

    赤黎站的偏远,但这一幕仍是被封城和春秋看在了眼里。

    封城问春秋,“这小姑娘到底什么来头,她怎么能看得见这些东西?”

    春秋耸了耸肩,对于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姑娘,还能指望她能给出多少的信息,“我也不知道,之前我明明感觉到她身上有很强的破坏力,可是现在,你看她像对人有威胁的样子吗?”

    看着赤黎逗弄猾怀,就有那么几分少女情怀天真烂漫的模样,封城换了个问法,“那你就把她这么留着?”

    “留着呗,”春秋回答的一脸理所当然,“反正我看她也没地方去,何况我觉得她和谢衣相处的也挺好的。”

    自从谢衣恢复了记忆,春秋在她面前的身份就变得一清二楚,比起披着封城身份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反而更好了,春秋可以偶尔没皮没脸的叫她谢姐姐,就像在天虞山时对师姐一样,然后悄抹抹去酒窖挖酒喝。

    有一个在她面前不需要掩饰身份的人,春秋觉得很自在,谢衣对他带回来的人也不会多加疑问,女人间的友谊有时会建立的无比迅速,有赤黎每天在楼里帮衬,谢衣也不会太压抑。

    赤黎今天换了一身素麻的衣服,素衣碧裙,小姑娘不喜欢盘髻,只松松在两鬓挽着小辫儿,看起来就像是寻常人家的丫头。

    眼看着楼里的人渐渐多了,春秋收了茶盏,猾怀那小东西先前被春秋蹂躏怕了,见他走过来,忙着往赤黎身后躲。

    赤黎抬起头,见着春秋过来,抬手指了指他昨天刚刚换上的白色长靴,春秋摊开手做了个不解的手势。——明明赤黎只是哑了喉咙并非听不见,然而只因她不说话,春秋就总觉得自己也不会开口似的。

    连换了两个手势,春秋仍是不明白,赤黎有些急了,她从腰间取下淡青色的帕子,低了身细细的给春秋擦起靴面溅落的水渍,春秋这才发现,也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的靴面弄脏了。

    赤黎的发缕垂落在潮湿的地面,春秋下意识的想弯腰帮她别回耳后,一俯身却正好和起身的赤黎撞在了一起。

    春秋的下颚被撞的生疼,边揉边往后退了几步,赤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垂落的发缕贴在有些汗湿的脸颊上。

    赤黎在空中画了一个小小的问号,这个简单的手势春秋倒是懂了,他说,“你忙完来找我吧,我先休息会。”

    听到肯定的答案,赤黎的笑容就更加真切了,她开心的点了点头,转身准备去后厨传菜。

    由于赤黎不能开口,大部分的交流只能依靠手势和文字,可她会的那些文字早就不是当下所用的文书。

    春秋幼年被师父逼着看过各种乱七八糟的上古文献,古前的文字倒当真能认得,于是教赤黎认字的事就变得义不容辞。

    等下午忙完衙门的公事,春秋就更觉得身上乏力,回到楼里倒头就睡,等模模糊糊饿醒的时候,整个天虞镇都已经到了入眠的时候。

    懒得点烛火,春秋想着先摸黑去厨房找点吃的。

    楼里的伙计陆陆续续的收拾着,厨房的灯火熄了大半,赤黎却卷了笔墨在灶台边看书,连春秋进来都不曾发觉。

    春秋愣了一下,想起中午答应赤黎的话,忽然间为自己的忘却有些自责,他走过去,把赤黎身边的烛台拨亮了些。

    赤黎心里欢欣,提笔写着: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醒,糕点一直温着。

    春秋没有答话,从她的手里接过笔来,细细的写道:谢谢。

    锅上的糕点蒸的久了,面上沾了水汽,春秋却吃的很香,毕竟没有什么能比一顿夜宵更让人开心。

    看着烛火明灭里,赤黎那被柔化的侧脸,春秋突然想起以前半夜饿了,就骗师姐起来做宵夜的日子,心里就泛起了涟漪,也不知道师姐而今如何了。

    玄尘道人是个心如止水的人,但春秋不是,他感恩戴德师父救了自己一命,授他道行,教他本领,但他到底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还未入世,如何出世。

    赤黎念书的时候总是很认真,春秋刚睡饱,又吃了夜宵自然不困,他坐在赤黎身边慢慢翻着那些早就熟记于心的诗词,却觉得是比幼年囫囵吞枣咽下去的有意思。

    “赤黎”,春秋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把书卷放下。

    赤黎很少听她这样叫自己,也搁了笔来望着他。

    春秋只觉得赤黎的眼睛好看的很,先前没有觉得,如今才发现她眸子里的光晕,清凌凌的,倒似泉水一般,春秋问她,“我带你去临水镇玩吧。”
………………………………

第三十三章 祭神大典

    临水镇。

    秋寒正盛,却是芙蓉花拒霜而放的时节。

    芙蓉花,一日三变,晨时赏花粉白初绽,恰如豆蔻少女含羞带怯,近午时分逐渐转为淡红,及至暮色降临则越发红艳,正是沉醉不知归路的模样。

    晨起寒霜重,赏花的人却不少,多是些年少的姑娘,约了三五游伴出门赏玩。

    谢衣也起了个大早,却不是去赏花。

    相比镇上的热闹,镇外的枫林虽是一样艳烈浓厚,却显得冷清了许多,群山烧遍,浓厚的寒霜打湿了谢衣的裙裾,她未着脂粉的脸上还有些疲倦,而浓烈的红就这么生生的烧在眼眸里。

    天虞的银杏,临水的红枫以及京都腊月的水仙,原是穆楚与谢衣定下的承诺,要在秋闱后带她一一赏过,而今却只有谢衣独立寒霜。

    簌簌的红叶落在脚下,从天虞山下取回的尺八就悬在腰间,却不知她低头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封城私心想从身后抱住谢衣,指尖却停止在触碰到谢衣肩膀的刹那。

    落寞的红叶坠下,它们穿过封城透明的身躯,黏在谢衣垂落的发梢上。

    封城是无能为力的,他连取下一片落叶的能力尚且没有,又从何说得上陪伴。

    人们总有很多的以为,以为足够坚韧就可以超越一切,以为足够时间就终究能到一起,以为寒霜可以遮蔽双眼,以为故事都有结局。

    但不过是以为而已,什么都不会发生,就像谢衣,始终听不见封城。

    不到晌午,临水镇的街头巷尾已经挤满了游人。

    临水镇与天虞镇同处于天虞山一脉上,但比起天虞镇临近山腰的陡峭,临水镇依靠着天成湖的滋养,一年四季镇上多有花木种植,因此,石砖瓦巷沟渠交错就成它的特色之一。

    交错的巷陌在转角处给蜿蜒的河道留了一片小小的天地,飞檐上挂着彩灯,长长的流苏穗在风中招摇,姑娘们新簪的花式映着水面的波纹。轻风撩起面纱,卷起一阵小小的惊呼。酒楼茶馆里食客们高谈阔论,推杯至盏里都是人生的快意。

    甘甜的冰糖,五彩的璎珞,对于赤黎而言都是新鲜的,她细细挑选着摊贩担上各式的花样,那晶莹的珠串在阳光下显得透亮。

    突然的拉扯让赤黎吓了一跳,她回过身,却是原本应该在城门口,准备着下午迎神游行的春秋。

    好不容易才穿越了拥挤人群的春秋,已经跑得有些大脑缺氧,他艰难的喘了口气,一咬牙拉起赤黎就跑,“走,跟我来。”

    突如其来的奔跑让赤黎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周围的光景迅速的连缀成一片,夹在人来人往的潮流里,迷茫让赤黎觉得一阵眩晕。

    她低下头,春秋的手腕牢牢的扣着自己的小臂,她细碎的步伐就这么紧紧的跟着,侧身与迎面的人群擦肩,她听见高低错落的声音落在耳后。

    她突然觉得这个场景有些熟悉,似乎曾经在几千年前的静谧时光里,那些细碎,那些挣扎,如同所有的窃窃私语,抛在了身后无尽的岁月里。

    赤黎的心突然空荡起来,连着脚下的步子,越发轻快。

    春秋才没有赤黎想的那么多,光是要认清临水镇这些错综复杂的河道巷陌,就快要了他半条命了,更何况他分派的任务,还是护送迎神游行队伍这么复杂的事。

    迎神游行,是祭神礼头一天的大事,扮成众神模样的队伍从城门口出发,乘着船沿着错落的河道经过大街小巷,最后到达临水搭建的祭神台。

    人们相信,若是能隔着浅浅一湾细流接到船上抛出的花枝,就能得到神的祝福。

    游行的准备原本一切顺利,偏偏扮演娥皇的姑娘在这个节骨眼上崴伤了脚踝,眼看游行的时间渐渐迫近,却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顶替人员。

    春秋原本想或许谢衣可以,可当他匆匆赶回客栈,就被告知谢衣一早就出门了,幸好他跨出客栈的那一秒,就看到了人群里的赤黎。

    细密的青砖在脚下蔓延,不知转过了第几条巷陌,城门终于近在眼前,扮演女英的姑娘急的来回打转,看到春秋回来,远远的就迎上来,望着一脸无辜的赤黎问,“是她吗?”

    春秋止住了步子,气息却还没缓过来,只能拼命的点头示意女英先带赤黎过去。

    赤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反手紧紧扣住春秋的手腕,春秋知她害怕,边喘气边安慰,“没事,我一会就过来了。”

    懵懵懂懂的赤黎就这么茫然无措的上了船。
………………………………

第三十四章 临水照花

    当春秋再看到赤黎,已是迎神乐声响起的时候。

    春秋在前头官家负责引路的船上,小小的船身在水面荡开连绵的波纹,他回过头,看到了赤黎。

    许是时间仓促,比起周围人夸张的妆容,赤黎显得尤为素净,春秋很少见她这般把头发高高束起,发梢间点缀的珠玉衬着修长的脖颈,下颌的棱角被水光修饰,更多了些柔和的光晕。

    清眸如水光潋滟,长眉似远山含翠,本就瘦弱的腰身被细细一缕佩带勾勒,更显得盈盈一握,层层叠叠的青色罗裙上绣着斑驳的竹影,仿佛天虞山下重重的层云。

    在欢庆的人群里,赤黎显得有些局促,一旁的女英似是看出了她的紧张,伸手揽过她怀里的花束,拉着她就在船头坐下。

    船身晃荡,一个不妨,青色的裙边就落了水,赤黎忙忙的把裙边撩起,却又带起了盈盈的水花,恰巧落在了旁边女英的裙裾上。

    岸边的行人还在不断抛掷着或粉或白的芙蓉,等待船上人的回应,散落的花瓣重叠上绽放的水渍,衬着影影绰绰的竹痕更加的生动。

    先是女英笑了起来,重重的花瓣在眼前落下,赤裸的双足漾开水面的涟漪,她扬手将短短的花枝抛进人群。

    赤黎也放松了些,她这才注意到,秋日的水面竟没有想象的寒冷,柔和的水面像是滑过足间的丝绸,水天一色,两岸的飞檐将天空划分成窄窄的一线,绵延不知去向哪里。

    赤黎抬起头,恰看到前方的春秋怔怔的看着自己,她忽然心头一动,学着女英把花枝扔了过去。

    小小的花枝没能落到船上,它在空中滑落,坠在春秋面前的水面上,春秋看到赤黎眼中划过的懊恼,却又随即换上了清朗的笑意,她这一笑,眸里潋滟的水色也就漾开了。

    临水照花,就像是看见了层云里划过的鸟群。

    天色刚刚转暗,镇里就上了灯,用过晚饭,拥挤的人群往镇中央涌去,临时搭建的戏台就建在镇中的河道上,灯火摇曳里,低垂的幕帘下是另一番天地。

    春秋也算是得了个凑热闹的空,眼见着河边人头攒动,学着那些大户人家,包了艘小船靠在了台边,水声细密里,绵绵的乐声越发清远。

    开场先是细细唱了三四出《冥祥记》,讲的都是佛法精深济世救人的故事,春秋虽是修道,但对这类普度众生的传奇实在没有兴趣,加上他对晃晃荡荡的水面还不大适应,幽黄的烛光里只觉得大脑昏沉。

    谢衣这次来临水镇,主要是为了置办楼里的一些酒水物什,忙了一天,她也有些累了,睡在昏暗的船舱里休憩。

    封城和赤黎都在船头,赤黎的妆还没有卸,朦胧的光影里更显得纤眉入鬓。

    等桥头岸边的人渐渐散了些,台上又唱了一折尽是些家长里短的《踏摇娘》,琐碎的凡尘俗世听在春秋耳中更是索然无味,因此当《代面》的乐声陡然响起,昂扬之气倒是让春秋为之一振。

    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才武而貌美,常著假面应敌,曾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击众,勇冠三军,齐人慕其英勇,仿其形,作《兰陵王入阵曲》,周武皇时,曲入教坊,编为《代面》。

    春秋听得兴起,就又听岸边隐隐起了争执之声,起初不以为意,岂料动静越来越大,又有了落水声,呼叫声,夹杂着尖锐的铜锣声,大有盖过台上的意思。

    谢衣许是睡着了没有动,春秋掀了船舱的帘布去看怎么回事。

    附近巡逻的官差多,没一会赶到了,救了落水的人,两下里一斥责,不知是哪一方脾气太横,愣是不听劝阻,眼看着又要吵起来,却不知从哪儿飞出了一只酒壶,不偏不倚正落在吵的最凶那人的脚下,“啪”的一声摔了个粉碎。

    四周顿时就安静了,那人唬了一跳,随即嚷的更大声,“哪个不长眼的啊给爷爷滚出来……”

    “啪”又是清脆的一声落在脚下,这会看清了,正是从春秋他们旁边的一艘船舱里扔出来的。

    那人火气是越来越旺,站稳了要骂,就见船舱里跃出了一个绯色的身影,长发高束,身子挺拔,耳旁嗡鸣一响,寒光一闪,锋利的长剑擦着那人的发梢直直的定在了身后的木柱上。

    清丽的声音充斥着厌恶,“滚。”

    眼见形式不利,那人也懂分寸,低声嚷着就自己走了,几个差役也不敢轻易和船上那人搭话,交代了几句,一行人就走了,岸边又恢复了最初的模样。

    绯色的身影仰首喝完手边最后一口酒,足尖轻点过水面,眨眼之间到了岸边,把长剑拔下收回鞘中,屋下的灯火照亮了大半张脸庞。

    春秋愣住了,他下意识的叫出口,“北冥?”

    绯色身影转过头来,却是个眉清目秀的姑娘。
………………………………

第三十五章 他乡遇故知

    “北冥?”又是一声,却是来自封城,春秋回过头,就见他一脸错愕的怔在船头。

    论起春秋第一次遇见北冥,其实也不遥远,就在他千里迢迢护送军粮的时候。

    天虞山脉并不是出土匪的地方,何况春秋押送的是官家口粮,所以除了舟车劳顿的疲惫,也没什么为难的地方,眼看一路顺畅就快到了前线,偏生春秋值夜的时候就遭了贼惦记。

    等春秋明白过来自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急急的赶回营清点数量时,发现马草粮款一样不缺,单单少了两壶犒赏三军的酒水。

    这是春秋下山以来,头回遭人戏弄,心里不服,于是借着术法的力量整整追了那贼两个时辰,最后就在漫山的密林里迷了路。

    天色快亮时,倒是那贼自己返回来了,说林子野兽多,怕春秋出什么事。

    她说这话额时候腰里还别着刚刚偷来的一壶酒,手上已经另启开了一瓶,边说边喝的畅快。

    春秋用军粮的名头压她,她反倒笑了起来,只说你去和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