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

第92章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第92章

小说: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诶,在外面,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
  年轻人用扇子拍拍掌心,一副好脾气的样子。
  他?往案宗馆的方向看了一眼,好奇地问道:“祝爱卿,依你?看来,朕给你?挑得?这个人如何??”
  这个年轻人,实则就是新君赵泽。
  赵泽对“萧寻初”这个人,兴趣非常浓厚。
  他?继位不久,手底下?都是他?兄长以前留下?来的官员,而这个“萧寻初”,是他?第?一次亲自发掘并提拔上来的地方官,故而赵泽对“他?”,便有几?分不一样的感情。
  赵泽是个不太按常理出牌的人,若换作他?父兄那样的君王,提拔官员多半有多方面的考量,就算提拔上来,也不会多加关?注,只等以后?看对方的政绩即可。
  可赵泽不同,他?自觉第?一次出手做了件了不起的大事,他?情绪激昂,非得?亲自来看看不可。
  在他?看来,这就像是他?亲手种下?去的小树苗,打从一开始就跟别的树苗不同。
  他?当然迫不及待地每天要来给这树苗浇水施肥,好让它长得?又高又大,以证明自己能力出众。
  而祝少卿却有些迟疑,沉吟片刻,道:“现在还看不出什么。”
  在他?看来,大理寺丞可不是一个好干的职务。
  大理寺丞要处理的是每日地方上送上来的疑难杂案,但是梁城官员不比地方官,只能看卷宗断案,并不能实地了解细节。
  大理寺丞要处理的案件,不但数量庞大,而且误判的概率很高,也时常会被上诉,绝不是一个谁都能做好的工作。
  或者说,能在这个位置上最好的人本?就是凤毛麟角。
  这皇帝年纪还轻,连朝中局势都没太看懂,只因为?这个“萧寻初”在民间断案有名,皇帝出于个人的想法想要提拔他?,就将这只当过两年知?县的“萧寻初”放到大理寺丞的位置上,其实有些太草率了。
  这个“萧寻初”升得?太快,实绩也少,祝少卿本?人并不是太看好。
  不过,既然是皇帝亲自提拔的人,祝少卿不好驳了皇帝的面子。祝少卿和当年的甄奕一样,是个不站队的墙头草派,谁都不想得?罪。
  反正朝廷里,浑水摸鱼吃皇粮的官员多了去了,也不必太介意,先这样随便用一阵,当皇帝这阵子热情过了就行。
  *
  另一边,谢知?秋站在书库里,望着深不见底的卷宗,默然片刻,叹了口气。
  看到大理寺里这么繁重的工作,她害怕吗?
  当然,有一瞬间确实很有压力。
  不过既然已经?走到这里了,那就只能继续走下?去。
  而且,如果她没猜错的话,她这回能从月县调回梁城,多半是因为?新君赵泽。而刚才站在祝少卿身?边的那个年轻人,更加坚定了她的想法——
  那么年纪轻轻,就能理所当然地让一个四品少卿专门为?他?引路的人,放眼梁城,恐怕也只有新君赵泽。
  对方隐姓埋名造访大理寺,难不成就是来看她的?
  若真是如此?,那即使谢知?秋心间惊讶,那也绝不能有丝毫怯态了。
  谢知?秋定了定神。
  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对方想要见识见识她的能力,那么她只能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让对方亲眼看看。
  谢知?秋稳稳上前一步,取出手边最近的一份卷宗,一目十行地一扫,便抬手批阅起来。
  *
  鸡鸣声过,日头从东面升到正中,约摸到了午膳的时辰。
  新君赵泽说是要来看萧寻初的情况,但是他?这个人不太坐得?住,不知?去哪里跑了一圈,直到这个点才回来。
  他?一来就直奔大理寺少卿祝维平所在之?处,迫不及待地问他?:“一个上午过去了,那萧寻初干得?如何??”
  祝少卿闻言,心头一揪。
  这皇帝未免性子太急了,才过去半日,就算真是什么难得?一见的能干之?人,也没有那么快上手做事,更别提这“萧寻初”十分年轻,经?验亦不足。
  而皇帝他?抱了如此?大的期待,一会儿若是看不出什么进展,恐怕要觉得?没脸,他?这个只是陪着天子一起去看的人,也要徒增尴尬。
  他?只得?含糊道:“臣还没去看过,一般官员想来要一两日才会适应,陛下?不必操之?过急。”
  但赵泽哪里忍得?了这么久?
  他?道:“无论好坏,先去瞧瞧!没准儿这人真有特?异之?处呢?”
  说着,赵泽摇了摇手里的扇子,便自顾自往案宗库走去。
  祝少卿暗叫不好,暗自后?悔自己先前没去稍微提点一下?那个“萧寻初”,至少表面功夫做得?好看点,能哄皇帝开心。
  这皇帝小孩子脾气,想来高兴过,也就没那么在意了,不过便宜那萧寻初罢了。
  而眼下?懊悔已来不及。
  赵泽年轻,步子走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案宗库外。
  他?躲在窗户一侧,探头探脑地往里一看,接着,面上便露出惊讶的神色。
  光看这神情,祝少卿也判断不出是什么情况,只得?快步过去,也从窗口往里一看——
  然后?,他?也不禁大吃一惊——


第九十五章 
  案宗馆内; 窗棂糊着厚厚的窗纸,窗牖只开了半页,故而比外面昏暗。
  午时已过; 但谢知秋并未同其他官员一般去用?午膳; 仍在桌案前奋笔疾书。
  只见在她身侧,批阅过的卷宗整齐地堆成小山状; 竟是短短半日; 就做完了不少工作。
  祝少卿面露愕然; 他犹豫片刻,迈步踏入书房中。
  谢知秋注意到上司的身影,抬头与之对视; 并点头致意。
  祝少卿亦回?以颔首。
  然后; 他走到谢知秋桌边,从她批好的卷宗里拿起一卷,开始阅读。
  只见卷宗记载的是这样?一桩案件——
  赣州淳县于天顺二?十?一年发?生的一桩命案; 死者?为一对年迈夫妻。
  报案之人为这对夫妻的二?儿子,他说自己父母平常与大哥同住,但于当年十?一月失去音讯; 大哥宣称是父母单独外出,到远方去探亲了,并拿出父母留下的信件作为凭证。
  次子当时并未起疑; 然而一个月后,他得到一棵枇杷树苗; 自己家中已无空地; 便想种到大哥后院中。谁知他挖洞之时; 竟从大哥的院子下面,挖出父母的尸首。
  据当地知县调查; 当年十?一月,老夫妇最后一次露面之前,长子家附近的邻居曾听到老夫妇与长子之间爆发?剧烈争吵,长子与老夫妇先后夺门而出,不久长子归家,但老夫妇并未再出现。当时长子媳妇正?好带着孩子回?娘家休息,故家中只有?他们父母儿子三人。
  经?县衙审理过后,当地知县判定凶手为老夫妇之长子。儿子杀害父母,乃不孝不义之大罪,按律处以极刑,判秋后问斩。
  然而老夫妻之长子拒不认罪,他说自己有?妻有?子,小孩才一岁大,非常珍惜当下的生活,绝不会因为一时口角,冲动犯下如此罪行。
  更何况,他虽然那晚确实与父母发?生争执,但平时与父母关系一直不错,不至于因为区区一次争吵,就杀害父母。
  父母留下的说要去探亲的书信,也的确是父亲本人的笔迹。他是见到书信,才认定父母只是赌气离开去了别处,没有?多?加寻找,并没有?想到父母已经?丧命。
  经?当地朝廷核验,长子提供的父母书信,确定是为其父本人笔迹无误。
  当地知县反复权衡,觉得这桩案件的确缺乏决定性的证据,故而按照方朝规定,将疑案呈送大理寺复核。
  祝少卿读完此案,一凝,又往后看谢知秋的审批。
  只见谢知秋如此批复道——
  本案中,次子的证言存在较大疑点。
  其一,按照他的说法,他去兄长家中种树的时间,应当是当年十?二?月,这个时期当地气候寒冷,并不适合种植枇杷树苗。如果是经?常务农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非要在十?二?月去别人家种植枇杷树,此举略显刻意。
  其二?,种树通常挖坑不超过两尺深,而埋尸为了不被人发?觉,通常不会少于六尺深。如果次子单纯只是为了种树而于其兄园中挖坑,不太可能挖得这么深,以至于挖到父母的尸首。
  其三,如果长子的确是在杀害父母后,将尸体埋在庭院里,那么不可能对自家庭院毫不设防,甚至放任不知情的弟弟随意在后院里挖坑。
  根据本官多?年办案的经?验,兄弟之间时常存在利益纠纷。如果父母皆亡,长兄又为疑犯,次子则可以继承全部家业,为最大得利者?。
  且次子证言漏洞较多?,有?可疑之处。
  建议再审此案,调查次子行踪轨迹,看案发?当晚,老夫妇是否有?可能在与长子争执离家后、前往次子家中投靠,随后在次子引导下写下外出访亲的书信。以及次子是否有?在其兄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父母尸体埋进其院中的可能性。
  须有?决定性证据,方可定论。
  祝少卿读完案宗,默然不语,只将这份案宗拿出去给赵泽看,自己则又去翻下一卷。
  下一桩案子同样?是凶杀疑案,只是总共三人有?重?大嫌疑。当地知县犹豫不决,又怕误判,这才将案宗上送大理寺,希望由大理寺做出判决。
  这“萧寻初”同样?在详细阅读案宗内容后,详细列举了一二?三四五点可疑之处,并选出了真凶,要求当地官员再度调查取证。
  第三宗案子则是当地一桩假铸铜钱案,迷云重?重?,几?乎没有?像样?的线索。
  后面还有?第四宗、第五宗……
  祝少卿一连读了谢知秋批阅的数份卷宗,他起先还抱着“这萧寻初或许只是瞎猫撞着死耗子”的心理,但是随着读过的卷宗数量变多?,这种想法已经?完全消失,只余下惊奇。
  这个“萧寻初”,不但批阅卷宗的速度极快,一上午就看完了这么多?份,而且每一份都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绝不是信手而为,连他这个大理寺少卿都挑不出错来。
  祝少卿看向这名年轻官员批完的案宗,一个上午过去,他大约已经?处理了二?十?余份卷宗。
  如果照这个速度,他大概一天就能处理完五十?份案件。
  这个案宗馆内,多?年积压的陈年旧案总共上万份,但是,要是“萧寻初”能一直保持这个效率,恐怕不到一年,“他”就能将这些旧案全部处置妥当。
  祝少卿心头一震。
  原以为只是年轻天子听信传闻,一时兴起随便安插上来的人,没想到倒真有?些奇能,并不是空有?其名的草包。
  而这时,赵泽同样?看完了谢知秋批好的一份卷宗。
  他虽是个刚上岗的年轻皇帝,但好歹在龙椅上坐了半年多?,谢知秋批好的这几?份卷宗,远比寻常官员有?条理且她速度更快,这些赵泽是看得出来的。
  这个“萧寻初”表现得好,他比其他人还开心,因为这显得他很有?眼光。
  待离开案宗馆,赵泽便欣喜地道:“你看,我?怎么跟你说的来着,这萧寻初是个不错的人选吧?”
  祝少卿立即配合地道:“确实,臣在大理寺这么十?年,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才,还是陛下眼光独到,陛下圣明!”
  赵泽心满意足。
  不过他当然知道这些官员夸他的话里有?拍马屁的成分,不会尽信,这会儿反倒谦虚起来,说:“不过这才半天,一开始出色未必能一直出色,也不能真就那么快下结论,还得再观察观察。
  “朕之后就不会天天过来看了,祝爱卿,这个人以后就交给你培养。”
  赵泽嘴上说着客气话,脸上表情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祝少卿忙应道:“是。”
  二?人见过谢知秋那里的情况,赵泽许是有?了些许饥饿感,便打?算离开大理寺,去别处寻东西填饱五脏庙。
  祝少卿专门送他。
  谁知,二?人才出大理寺门不远,便见一年纪稍长的男子同样?摇着折扇、作风度翩翩之态走来,看架势是专门来寻赵泽的。
  那人见到赵泽,就眯眼一笑,作势要举扇行礼。
  赵泽见到这人,却眼前一亮,不等对方真行礼,已上前扶住,热情地问:“叔父,你怎么来了?”
  *
  案宗馆内,谢知秋眼角余光瞥见大理寺少卿祝维平和新君赵泽一同离开,心中稍定。
  她知道,自己给这位新君的第一印象,应该留得不错。
  如果没有?异常状况,初到大理寺,谢知秋或许会选择走比较保守的路子,不会一上来就急着崭露头角。
  不过,她都已经?知道天子今日专门微服来此,极有?可能是想打?探她的情况了,她又怎会不拿出全力?
  谢知秋听不太清他们离开后的议论,但是祝少卿和赵泽看过她批好的卷宗后细微的表情变化,她却能读得出来。
  不出意外的话,她回?到梁城后的第一步,大抵算走稳了。
  谢知秋脑海中转过数个念头,但她脑内思索的时候,手上动作仍然未停,又轻快地批好一份案宗,并将之搁置于完成之处。
  谢知秋搁置毛笔。
  不过,现在这样?还不够。
  萧寻初的父亲萧斩石将军已经?被排挤在朝堂之外,谢知秋以她现在明面上的身份,还没有?像样?的靠山,而且她与齐慕先之间的关系也大小是个隐患——尽管单凭她能被调回?梁城这事?,谢知秋觉得齐慕先多?半对她已经?没那么多?怨气了,但话不绝对,还是谨慎为好。
  谢知秋从八岁就开始跟在名士甄奕身边学习,学得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甄奕师父当年在官场上的经?验。
  谢知秋很清楚,在风雨莫测的官场上,如果没有?人帮忙引路,那么犹如赤手空拳迎战千军万马,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极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如果能得到贵人的提拔指引……那么就可以如秦皓那样?,乘上东风直上,纵横万里云霄,将他人甩在身后。
  现在,难得这个皇帝对她有?兴趣,而且这位新君手上看上去没什么可用?可信的人。
  谢知秋无论如何也会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过,要怎么样?才能尽快加深这个天子对她的信任,并且拉近两人的关系呢?
  既要尽可能有?效率,但也不能操之过急,显得过于刻意……
  谢知秋闭目凝思了一会儿,不过最终还是摇摇头——
  她手上的信息太少了,现在要她想出办法来,还太过困难。
  她应该先去搜集一些消息……
  谢知秋正?想得入神?,忽然,她的肚子发?出“咕噜”一声?,当即将她从无数思路中抽离,睁眼回?到现实世界——
  饶是谢知秋看上去再怎么情感淡薄,她终究还是个凡人。
  只要是凡人,就难免需要吃饭,要不然会饿死。
  谢知秋摸上自己饥饿的腹部,不由愣了愣。
  以前在月县的时候,因为吃住工作都在衙门里,她身边总是会有?熟悉的人,一过午时就会有?人来提醒她吃饭,绝不会误了饭点。
  如今在大理寺做事?,倒忘了这个。
  而且……萧寻初大概也没法陪她吃饭了吧。
  谢知秋一顿,忽然生出些不习惯的感觉来。
  但她蹙起眉头,没有?放在心上,只起身外出,打?算找点简单的食物垫垫肚子。
  谢知秋本打?算去膳堂一趟,不过,她离开案宗馆不久,路过大门时,不经?意往外一瞧,倒见到赵泽还未离开,反而在大理寺外面与一个人聊天。
  那是个谢知秋从未见过的男人。
  他从外表上很难分辨出年龄,因为此人相?貌远比一般人更显年轻。
  但是,光看他眼中的世故,谢知秋又直觉这男子的年龄不会小于四十?岁。
  那男人个子中等,五官与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