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他昨晚没?有答出赵泽的话,可从昨晚到现在,他仍在绞尽脑汁思考可以自救的方法?,希望能找到谢知秋的破绽,阻止她再次势起。
听到谢知秋说出“和谈”二字,史守成先是皱了皱眉头,觉得谢知秋不过是在说大话,就?算义军状态不错,又怎么可能在辛军险些攻下擎天关的情?况下,以方国的名义说服辛国归还十二州?
但接着,他脑筋一转,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来——
尽管朝廷现在没?什么议价权,但义军和辛军双方都在试图拉拢朝廷对付另一方,就?说明他们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既然双方都不可全心信任,那他们何?不将计就?计,令其?两虎相斗,自己?隔岸观火?
辛国对义军的忌惮,显然大过对朝廷。
谢知秋提出想出使辛国议和,正是时机。
辛国对义军如此?顾忌,若辛国皇太后知道谢知秋是义军军师、是义军中的核心人物,只怕不会放过除去眼中钉肉中刺的好机会。
义军出使辛国,无疑可以拖延时间,给朝廷军喘息的时机。
若是辛国真对义军使者?下了手?,那同样没?有坏处,既可以削弱义军,又能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可谓一举两得。
这个念头方一冒出来,史守成便心中一动。
*
这日,赵泽先送归谢知秋,与史守成讨论时,史守成如此?上谏道——
“皇上,老臣思来想去,还是认为辛国固不可轻信,但外面这群乱臣贼子,同样居心叵测。”
“他们的军队不听朝廷调令,又意欲挟持朝廷。纵然谢知秋当下似乎愿意保持友善,可义军是一个足以掌控数城的大军队,军中其?他人的想法?,又如何?呢?”
“朝廷若被他们牵着走,必是养虎为患,后果不堪设想!”
史守成之言,未尝不是赵泽所担心的地方。
赵泽说:“可是眼下,义军已?经围城,若辛国不可协助,朕恐怕少有选择。”
“皇上不必非要倒向哪一边。”
史守成道。
“谢知秋既然想去辛国,那就?让她去。”
“谢知秋想向辛国提天方夜谭的条件,那就?让她提。”
“不过,我军可以提前?向辛国通风报信,推说这都是义军的主意,朝廷不过是被挟持的一方,并没?有想向辛国如此?不敬。”
“如此?挑拨他们两方关系,必能逼得辛国咽不下这口气,与义军陷入纠缠。”
“让谢知秋以方国之名出使辛国,她若真能成功,朝廷也能分?一杯羹;但她若是失败,趁他们双方互相削弱牵制之时,我等坐山观虎斗,寻找挣脱牵制的可乘之机。”
赵泽闻言,心头一惊。
这倒也是一种思路。
不过,史守成给了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赵泽反而有些陷入迟疑。
半晌,他问:“可若是如此?行事?,谢爱卿……她出使辛国,会有性命之忧吗?”
在史守成看来,巴不得谢知秋有性命之忧才好。
草拟暗中送去辛国的书信时,他必会强调谢知秋此?人若留在世上、会是辛国的祸患。
史守成劝赵泽道:“以朝廷的处境,皇上已?没?有优柔寡断的余地。三方算计,若是辛国与义军有机会,也不会对皇上手?下留情?,还请皇上尽快下决断。”
赵泽心说也是。
他闭上眼,眼前?浮现许多过去的画面。
要是有的选择,他情?愿回到过去,那段无忧无虑、无惧无畏的日子。
只可惜,人只能往前?走。
再开眸,赵泽眼底的犹豫已?然消失,那漆黑的眼睛,已?然是帝王之目。
*
数日后,赵泽对谢知秋道:“谢爱卿,既然你主动提出出使辛国,朕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你以朝廷之名出发?,自不可还是白身。朕会将你官复原职,你若有什么别的要求,亦可尽管提出。”
谢知秋抬头,莫名看了赵泽一眼。
赵泽只觉得谢知秋这双眸子黑洞洞的,仿佛随时都能看穿人心。
他不由心虚,挪开了目光。
谢知秋内心九曲十八弯。
在战争期间出使敌国,无论什么情?况都是个危险的差事?,自古被杀掉的使节不计其?数。此?时出发?,属于临危受命,哪怕谢知秋是主动提出的,仍旧如此?。
更何?况,谢知秋自己?心里也清楚,以义军与朝廷的关系,能稳住朝廷不偷偷与辛军联合出兵,已?经是个很好的结果。
此?番朝廷多半不会给予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没?准还会在背地里使绊子。
谢知秋想了想,说:“回皇上,微臣还真有个请求。”
“……什么?”
“微臣以方国之名出使辛国,非但是临时任命,还只是官复原职,只怕会让人误以为方国是轻视辛国、有意羞辱,竟只派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前?往谈判。”
谢知秋如此?说道。
“臣斗胆,向皇上要同平章事?的位置。臣以宰相之名出使,方可显出真诚慎重。”
第二百零三章
宁德八年?; 正?月。
谢知秋就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奉天子之命,出使?辛国。
辛国的?国都; 名为上?京。
谢知秋等人从梁城出发; 要经过北地云城、十二州中数州、辛国境内近千里之地,才能抵达上?京; 预计要耗费近一个月时间。
路途如此之遥; 谢知秋不急不躁; 慢悠悠地在马车里看书。
一旁的?雀儿倒兴致很高,将谢知秋的?行李翻了出来?,反复摸着谢知秋的?新官服、头冠还有腰带。
谢知秋本来?随她; 见雀儿玩了快半个时辰还没有收手的?意思; 不由瞥了一眼?,说:“官服而已,有这么稀奇?”
“当然有!”
雀儿抬起头; 说得?斩钉截铁。
她反而对谢知秋的?态度不满意,埋怨道:“小?姐,是你?太冷静了!这可是宰相的?公服啊!虽然你?当官当惯了; 但这还是很厉害的?好吗!”
言罢,雀儿又跃跃欲试:“按照我们的?行程计划,去上?京的?路上?; 会经过云城吧?到时候将这公服拿给老爷看看,老爷一定吓一大跳!说不定会盯得?比我还久!老爷当初就反对小?姐辞官; 肯定没想到小?姐这回反而官位更大了!”
“……是吗。”
谢知秋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 目光亦瞥了眼?那?身公服。
紫色官服她已经穿惯了; 不过貂蝉冠和玉质官腰带只有宰相能用,她也是第一次能名正?言顺地穿。
若是十年?前; 她初出茅庐的?时候,有人告诉她她有朝一日会头戴貂蝉冠、腰缠白玉带,官至同平章事,位极人臣,谢知秋肯定会非常高兴,将这当作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
而当这件事真的?在今日发生了,她却?无比平静。
原因无他,在谢知秋看来?,这已经是毫无悬念的?事。
在那?样的?情形下,只要她开口,皇上?就必定会给,决定权在于她想不想要,而不是别人愿不愿意给。
朝廷的?官位,于她而言,只是后面更方便行动的?虚名。
要说的?话,她被授官之时,史守成的?脸红一阵绿一阵,还是蛮好看的?。
谢知秋还是头一次见到有人的?脸这么会变色,非常有趣。
……
“……谢爱卿。”
离开梁城之前,赵泽为她送行之时,不知为何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欲言又止。
良久,他方才问:“义军派去上?京的?人,必须是你?吗?”
谢知秋回望,略显迟疑:“皇上?这是何意?”
“不……”
赵泽的?目光有所躲闪。
最后,他才言道:“只是希望你?此行顺利……一路顺风。”
*
谢知秋回过神来?,眼?前仍旧是旅途之景,以及正?在兴奋地摆弄官服的?雀儿。
史守成出乎意料的?,没有在她顶替他任同平章事之事上?过于纠缠。
而赵泽虽然不算英明果?决,可他的?确是个很少惩罚官员、为人和善仁慈的?皇帝。
谢知秋其实隐约感觉得?到,赵泽对她终究不能像对其他人那?样,完全放下感情。
赵泽会那?样期期艾艾,多?半还是觉得?此行凶险,对她的?安危无法完全释怀。
至于史守成……
谢知秋不太清楚朝廷干了什么。
不过,从史守成能忍她当同平章事,谢知秋不难猜到,在史守成看来?,她这一次出使?,十有八。九是回不去的?。
谢知秋拨弄了一下衣裳腰上?的?穗子,没有说话。
*
“师叔,常用的?几样大型器械,我都已经拆了收拾好,装在编号乙和丙的?两辆马车上?了,请您验收。”
“师叔,旅途劳顿,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水果?,请一起带到路上?吧。”
“师叔,知满师姐让我跟您说一声,护城河那?边那?个最近反复出问题的?吊桥,她已经亲自?过去修了,请您不用担心?,安心?整理行李就行。”
“师祖!这个模型真的?不能带吗?我觉得?做的?很好,一定会吓辛国人一跳的?!”
“为什么没选我!师祖!我的?技术明明比师兄好——”
云城。
墨家术的?核心?工坊内,一大群年?轻、年?幼的?墨者来?来?往往,而一些年?纪小?的?墨者学徒则会吵吵嚷嚷,闹得?萧寻初头疼。
随着谢知秋作为军师前往梁城,她在云城的?身份也没有再隐瞒的?必要了。
同时,谢知秋这回出使?辛国,会带一批墨者前往,以备不时之需。
萧寻初作为谢知秋的?结发伴侣,他肯定会同去,至于剩下的?人选,就成了头疼的?事情。
叶青和萧寻初师兄弟二人,是义军领地内墨者的?关键人物,是从事墨家术研究时间最长、技术最好的?两个人。
在萧寻初随谢知秋前往辛国的?情况下,叶青为了保险,则会留守云城。
而谢知秋说她想要一支十五人左右的?墨者队伍,其中还有两三人要带十二岁以下的?墨者学徒。
萧寻初自?己的?弟子,就只有知满一个。
而知满在谢知秋远行的?情况下,也会作为“红梅夫人”的?妹妹,留在云城稳定民心?,所以要挑技术好的?墨者,大半都只能从叶青的?弟子里选了。
本以为出使?辛国好歹是个危险的?工作,大部分人都会犹豫,没想到谢知秋在云城的?威望太高,尤其是学习墨家术的?女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对她崇拜得?五体投地,还有一种?超出寻常的?信任。
一听说是谢知秋的?命令,众人情绪高涨,竟抢着要参加,在自?愿原则的?前提下,一下子就将名额都挤光了,到后面还得?靠打。
萧寻初考虑过后,最终从中挑了一些技术水平比较稳定、性?格较为成熟稳重的?弟子同去。
尽管他反复重申前往辛国有危险之后,报名的?弟子大部分看上?去都有心?理准备,但经过反复思量,萧寻初还是将家庭情况纳入考虑,优先选了家中负担小?、有兄弟姐妹,甚至本身就是孤儿的?弟子。
……
不久,一个二十来?岁、肤色微深、表情严肃的?青年?走向萧寻初。
“萧师叔,名单和工具目录我都整理好了,请您过目。”
“……”
“萧师叔?”
萧寻初被唤了几声,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他薅了一把自?己披着头发的?后脑勺,转过头,才发现来?人是叶青的?嫡传弟子逆川。
逆川是叶青的?大弟子。
与云城的?大多?数墨家弟子不一样,逆川是在叶青与萧寻初重逢之前就已经拜师的?徒弟,与萧寻初认识的?时间更长,与叶青、萧寻初两人的?感情也更紧密,在墨家弟子中也有一种?特殊地位。
他为人踏实可靠,说话不多?,有时甚至显得?过于沉默,故而存在感不高,但技术十分出色,是此番出使?辛国的?不二人选,便也会随谢萧二人同去辛国。
他见萧寻初有些走神的?样子,问:“萧师叔难不成是在为出使?辛国的?事而忧心??”
他停顿,眼?睑轻轻垂下,语气略显沉重,闷声道:“其实在我看来?,辛人与汉人没有那?么大区别,不必将他们当作洪水猛兽。
“《非攻》有言,国家发政,夺命之用,费民之利,乃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
“北地民族交融,若无外因,实则大家也没那?么在意这些,都可以和睦相处。辛国的?百姓与方国的?百姓一样,并?非都是坏人。
“是有上?位者贪心?不足,总想要更多?,才会……”
逆川还未说完,萧寻初已抬起手,拍拍他的?肩膀。
“我不是在想这些。”
萧寻初笑了一声,回答。
他指了指前面,说:“我是在想,能讨论、能用墨家术的?弟子,不知何时已经有这么多?了。
“你?看,这么一大群人,热热闹闹的?。
“要知道在十几年?前,人最多?的?时候,也只有我师父和我们师兄弟四人在梁城的?一座小?山上?。换到当年?,真想不到这么一天啊。”
逆川一愣,顺着萧寻初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过了一会儿,他道:“之前……师父也说过和萧师叔一样的?话。”
逆川几乎一瞬间,就明白了萧寻初为什么会有如此感慨。
他听师父说过,在师父和萧师叔这一辈的?弟子之中,萧师叔是坚持得?最久的?。
曾有一段时间,所有人都下山了,只有萧师叔一个人,固执地留在临月山的?草庐里,日复一日地钻研墨家术,甚至被周围人都称作怪人。
他们显然都想要将墨家术发扬光大。
在云城落脚后,萧师叔负责钻研火器,而师父则负责培养墨者,广收弟子,这才有了今日桃李满天下的?局面。
逆川说:“师叔不必担心?,只要我们这批弟子还在,今后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萧寻初弯眉不言,拍了拍逆川的?肩膀。
*
谢知秋这回去上?京是有任务在身,中途不可耽搁太长时间。
因此,她虽在云城修整了两日,但马上?就得?继续北上?。
这日她准备出发时,那?些要随她同去上?京的?墨者都已经准备妥当。
只见出行的?马车旁边,一堆人背着奇特的?竹制箱笼——箱笼下面挂有轮子,似乎可背可推——腰上?别着各种?奇怪的?木制工具,有人旁边还堆放着看不出用途的?器械,这样的?出行阵仗,一眼?就能瞧出与普通人相异。
而萧寻初就混在这群怪人之中,似乎正?在检查他们的?行装是否完善。
眼?角余光瞥到谢知秋的?身影,他立即抬起了头。
见到谢知秋,萧寻初便笑了起来?,对她挥手。
第二百零四章
“……古之仁人有天下者; 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
“国家发政; 夺命之用; 费民?之利,乃贪伐胜之名; 及得之利; 故为之。”
“然则土地者; 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是弃所不足; 而重所有余也。”
“小姐; 《墨经》的非攻一卷好难懂啊!”
离开云城后,谢知秋一行人有条不紊地向上京出发。
路途遥远,在路上; 雀儿在马车内念书,读着读着,她就?抓起头?发来; 将?学?着谢知秋扎的马尾抓得乱糟糟的。
谢知秋本来自己?也在读书,听到雀儿的抱怨,便望过去; 替她解释道:“这几句话是说?,墨子认为; 古来拥有对天下之仁心的人; 一定会反对国家之间的互相攻伐; 而会致力于让天下人和睦相处,统一四海之内的国家。
“国家发布发动战争的政令; 会导致百姓失去财产和性命,其目的却是贪图战争胜利所获得的名声和利益。”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