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

第120章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第120章

小说: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氏巨船已有裂痕,今后朝中势必再生动?荡,若是还乘在?这样一艘破船上,恐难抵波涛。”
  秦皓闻言一笑?,略带自嘲地道:“谢妹妹这样说,难不成?,是在?担心我?”
  “……你我多年同窗的情谊并不是假的。要是我这样说会让你误会,那我以后不再关心了。”
  “不。”
  秦皓顿了一顿,方?道:“我与?你不同,不可能说下船就下船。我是师父的弟子,秦家这些年来依附于师父,从我父亲开?始,秦家就已经与?齐家绑得很紧,现在?想要撇清关系,已然不易。”
  话完,秦皓又笑?了笑?,说:“我还想要保护你呢,没?想到现在?,反倒需要你来替我担忧了。
  “不过,谢妹妹,你认为自己不需要人庇护,怎么又将我当作任人宰割的小白兔?
  “你放心,我走到今天,靠得也不是运气,若真?事到临头,总有办法。”
  听他这样说,谢知秋便?知,秦皓目前是不打算,也没?有办法下齐家的大船了。
  她垂眸道:“既然如此,那唯有祝君前途无忧。”
  秦皓笑?道:“你也是。”
  他说完,又问:“夜已经深了,你今日不回将军府吗?”
  谢知秋原本是不打算回的,出?了亲王谋反的事,大理寺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而?赵泽无疑又最信任谢知秋,将所有事都?交给她,她责任重大。
  不过,被秦皓这样一打岔,谢知秋转念又觉得,有必要和萧寻初见一面,说一下现在?的情况。现在?离天亮本来也没?多久了,她离开?一会儿应该无妨。
  于是她颔首道:“会回去报个平安,去一下就回来。”
  秦皓道:“既然如此,我送你吧。”
  谢知秋婉拒:“不必。我现在?外表并非女子之身,再说也有张聪护送,你不用担心。”
  秦皓却摇了摇头。
  “你今日刚得罪了齐相,又牵出?事关辛国的大案,不知道多少人对你恨之入骨,想要你的项上人头。即使师父今夜大概还腾不出?手来对付你,但别?人不好说。有我跟着,其他人至少会多顾忌一点?。”
  他说。
  “你若真?是萧寻初,我可能还不会在?意你的安危,但秦家与?谢家是多年世交,既然已经知道你的身份,你要让我如何放心?哪怕不论别?的原因?,只因?你是谢家女,为了两家的交情,我也不可能放任你不管。你若实在?不愿意我送,我坐车跟在?你后面五丈远,等看到你平安回家,我再走。”
  “……你可真?不嫌麻烦。”
  秦皓笑?道:“我不过是图个自己安心罢了。”
  *
  这日,萧寻初原以为谢知秋今晚不会回将军府,但他一直在?关心大理寺那边的情况,得知事情闹大、齐慕先手刃亲子,他惊得根本睡不着,干脆在?门口等等,明知极大可能只是白跑一趟,还是抱了一丝万一谢知秋会回来的想法。
  谁知到了后半夜,寂静的街道上,还真?响起了谢知秋马车的声音。
  萧寻初本在?高兴,可刚一张望,才发现在?谢知秋的马车后面,不知为何还跟着秦侍御史的马车。
  萧寻初一怔,脸上的笑?容忽然少了一半。
  不久,谢知秋的马车在?将军府前停下,秦侍御史的马车亦在?其五丈远处停下了。
  秦侍御史远远撩开?车帘,往他们的方?向?望了一眼。
  不知为何,萧寻初感觉他这一眼,眼底充满深意,既像是警示,又像对他有难以言喻的敌意。
  须臾,秦皓坐回车里,随车离开?。
  这时,谢知秋从车上下来,萧寻初立即去接她。
  萧寻初问:“秦皓怎么在?后面跟着你?齐慕先让他来的?”
  谢知秋面色平静,如实道:“他认出?我了。”
  只这一句话,让萧寻初当场僵住。
  良久,风中才传来一句:“哦。”
  萧寻初说:“外面凉,你快回屋睡觉吧,天都?要亮了。”
  谢知秋摇摇头:“不睡了,事情很多。我回来跟你说几句,再从家里带几个人手就回去,不久留。”
  说着,她意外地看萧寻初,问:“你不担心秦皓知道我们的事,会宣扬出?去?”
  萧寻初道:“我记得你一直比较信任他的人品,我印象里,他在?书院也一直是个正?人君子。他对你又……我想他总不至于卑鄙到在?这种事上做对你不利的事吧。”
  见萧寻初如此心宽,谢知秋亦松了口气。
  她对他解释了一下今日朝堂上的情况,不敢耽搁,便?匆匆忙忙去做事。
  萧寻初和平时一样陪着她,偶尔适时地插手帮她提高一下效率。
  只是,当他站在?后面看着谢知秋走来走去的背影时,眼神又有一瞬间的不安。
  说实话,他对秦皓的出?现,比想象中更介意。
  以前,他当然知道秦皓一直喜欢谢知秋,但这世上只有他一个男人知道谢知秋的身份,秦皓就算存在?,也构成?不了什么威胁。
  而?现在?……
  毫无征兆地,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知满充满警告意味的话——
  “说句实话,秦皓哥当年比你主动?多了。”
  “就这样下去,你小心姐姐被人抢走。”
  萧寻初拢在?袖中的手不自觉地攥了起来,紧了又紧。
  *
  另一边,秦皓送完谢知秋,就径自回了秦府。
  天已经快亮,他也没?有睡觉的欲望,只是坐在?窗边,仰望无边星空。
  得知谢妹妹和萧寻初之间并没?有多少实质关系,他其实心情轻松了许多。只是,当他反复回忆那些谢妹妹以萧寻初的身份对他说出?来的话,他胸中又不由浮现出?别?的感受。
  这时,小厮从窗外经过,见他迟迟不睡,不由忧心道:“大人,你怎么还没?休息?齐大人那边的事情是大,但您总不休息,也撑不住啊!对了,您今日在?大理寺都?没?出?来,该不会午饭和晚饭都?没?吃吧?要不要小的给您弄点?吃的来?”
  秦皓回过神。
  这么一说,他真?的感到了几分饥饿。
  秦皓想了想,问:“你知道谷糠吗?”
  “啊?”
  “我想尝尝这个,能否给我弄一碗来?”
  小厮大惊失色:“大人您身体金贵,怎么能吃那种粗食!万一吃坏了怎么办!那都?是没?身份的人才吃的!在?咱们府里只能拿来喂马!”
  秦皓听他这样说,反而?愈发坚定:“我想尝尝。就用喂马的好了,给我烧一碗。”
  小厮震惊不已,百般相劝,但架不住少爷死脑筋,他只得去找。
  过了小半个时辰,小厮匆匆回来,手里还真?拿了点?东西。
  他小心翼翼地将食物递给秦皓道:“这是糠窝头,外头早餐铺子正?好开?门,这是铺子老板自己揣着吃的,我拿钱跟他换来了。少爷您真?要吃,尝尝这个就好了。”
  秦皓闻言,也就接过来,放到嘴边咬了一口。
  秦皓从小吃惯精谷细面,哪里吃过这种玩意?只一口,他就难吃到差点?吐出?来,根本咽不下去,方?知谢知秋形容的“粗糙且难以下咽”一点?都?不是虚言。
  秦皓看着手里的糠窝头,眼神一言难尽。
  小厮在?旁边看得紧张,见秦皓动?作停了,忙道:“好了好了,大人您吃一口试过就得了,小的拿去喂马。”
  秦皓却问他:“你吃过这种谷糠吗?”
  小厮坦然地笑?道:“小的当然吃过了!要不是家里穷得叮当响,小的怎么会打小就被卖到府里来?小的家里只能拿谷糠煮粥喝,半天捞不着多少,根本吃不饱。”
  但说到这里,小厮又骄傲地挺起了胸膛:“不过自从进了秦府,小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多了!少爷您打小脾气就好,不难伺候,老爷夫人平时最多责难两句,不爱责罚下人。小的不但平时三顿都?有大白米饭吃,菜里还有肉!
  “上回二小姐吃剩几块白糖糕不要,赏给小的,小的就拿回家了。家里那弟妹抢的,哈哈,跟见到饲料的小猪崽似的,真?是井底之蛙,没?见过世面!”
  言罢,他略显得意地道:“那些农民哪儿见过秦府里的好东西!要说在?咱们村里,说起小的在?城里干活,谁不羡慕小的独一份的命好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 
  秦皓听完小厮的话; 久久沉默。
  他想起谢知秋说他不知民间疾苦,这?话他现在还真没有办法反驳。
  莫要再往远说其他人,就连他身边的小厮; 他都没仔细想过他们从何而来、过着怎样?的生活。
  为何没有想过?
  因为要说百姓; 他认为自己也是百姓,生来就有的生活如同水和?空气一样?; 令人习以为常。
  他知道有很大一部分人很穷; 秦家偶尔还会在外面施粥赠钱; 秦皓知道这?是在做好事,但那?些更?穷的人,他们的日子和?自己具体有什么区别、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不清楚; 即使听说过; 也没有真实感。
  半晌,他拍了拍小厮的肩膀。
  *
  半月之后。
  乐女春月这?桩案子,终于告一段落。
  密信上?的指纹被证实; 的确是裕王的。
  但裕王被找到时,人已经被一箭穿脑,死去多日。
  他身上?的东西被搜刮一空; 线索暂时断开。接下来要派人去裕王的封地搜王府,恐需要不少时日。
  赵泽往日与他叔父关系很不错,见裕王已死; 还明摆着是畏罪潜逃,他心情十分复杂。
  赵泽为人还算宽容; 但这?种?事情着实膈应。
  最终; 他判处裕王的儿孙绞刑; 妻妾与未出阁的女儿、孙女没收财产,贬为庶民。
  另一方面; 对?此案相关的乐女们,赵泽亦出乎意料地做了安排。
  首先是杜宁枝。
  她是最初牵扯出这?桩案子的人,还曾想将一切上?报给朝廷,最终却因此丧命,赵泽自然对?她印象深刻,也对?杜宁枝之死充满怜惜。
  为了感念她不惜性命传达重要消息的义举,赵泽封其为忠义烈女,立功德牌坊一座,上?刻其事迹进行表彰。
  另外,由于杜宁枝冒死将此事上?报,其中也有想要救妹妹、朋友以及坊中其他乐女的意思,圣上?为了显示自己仁德,便遂了其生前的心愿,大开皇恩,将乐坊中的乐女全部放籍归良。
  在她们得?知放籍后,乐女们都感恩戴德,十分高兴。
  但乐女归良后,如何安身立命才?是大问题。
  这?些乐女年?纪小的,十一二岁就被卖进了乐坊,为了讨好客人,自年?少学的都是吹拉弹唱的本事,不会其他技艺。有一些被卖的年?纪太小,甚至连绝大多数女子擅长的针线都没做过,连什么是正常日子都不知道。
  撇开这?些不提,世俗对?乐籍女子还有偏见,哪怕归了良,难免会遭到非议。
  这?些女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既没有在普通环境中谋生的能?力,也没有任何自己谋生的渠道。世上?可供女子自己谋生的门路本来就少,她们这?样?的更?是难上?加难。
  实际上?以前并非没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乐女好不容易得?到自由从良,可是由于无法在世上?生活下去,最后兜兜转转,还是被迫重操旧业,又回到乐坊里。
  这?事很难办,就算想帮,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谢知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考虑乐女们自己的意愿和?情况。
  皇上?给了每人三十两纹银的份额作为嫁妆或者立身之本,可供她们另谋出路。
  询问过乐女们的想法后,得?知一部分乐女是被拐骗来的,还想要寻亲回家,那?么便由大理寺帮她们寻亲;
  有一部分乐女在乐坊里就有相好,对?方可能?本来就打算给她们赎身的,而现在这?帮乐女顺利从良,她们自己也有成婚意愿,就安排她们各自成婚。
  最后还有一部分,她们或因本身就是被家人卖掉的,或因沦落青楼后不愿归乡受人非议,或因种?种?原因无处可去,而自己又找不到生路,就由谢知秋做主?,先收在了谢家的绣坊里,□□她们用新?式纺车,如果?自己有别的想法,也可以学其他技术。
  有个别乐女很有主?见,本来拿了钱打算走,但得?知绣坊也留人,想来想去,又主?动留了下来。
  当初从月县来梁城的燕子,两年?下来已是知满的左膀右臂。
  她是经过大事的人,阅历丰富又能?干,还是早期就在绣坊里做活的,在绣坊中很有些话语权。
  燕子在梁城隐姓埋名,没有人知道她以前当过人妾,但她自己清楚自己的过往,又曾有过差点被父亲卖进勾栏的经历,她对?乐坊女子的偏见比普通人小很多,很快妥善地安置她们。
  被收进绣坊的乐女大多走投无路,本来对?人生已经十分绝望,如今得?了一条自力更?生的生路,都感激涕零,极为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她们比寻常女子更?加听话、更?加勤劳,哪怕是从来没见过的纺车,也毫不犹豫地拼命学习,只为不再陷进无路可走的绝境。
  燕子想得?很周到,知道女子有名声的顾虑,极为小心地教她们如何隐姓埋名,好让她们顺利以绣娘的身份开始新?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最后,就是归良后用回原名的王小妹,以及杜宁枝的妹妹杜青梅。
  王小妹同样?护驾有功,受的封赏比别人多些。
  为了显示皇恩浩荡,赵泽亲自将她寄名给朝中某官员当女儿,又为她指了一桩与官家子弟的婚事,待她半年?后年?满十五再成亲。
  若让谢知秋来决定如何犒赏有功女子,肯定不会问也不问就直接赐她一桩所谓的好婚事,但这?在世人眼中,已是王小妹这?种?出身的女子本来祖坟冒青烟都高攀不上?的大好事,她能?被皇上?赐婚,简直不亚于男子金榜题名,要是还要挑剔,就太不知好歹了。
  王小妹自己看上?去非常惶恐。
  她其实知道自己没有太多谋生手段,由于自小处在任人买卖的环境,她也并不觉得?盲婚哑嫁是不可接受的事,更?何况一朝就从贱籍女子成了千金小姐,以后还能?当官家夫人,怎么看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但是她看了看身边的杜青梅,杜宁枝这?个妹妹年?纪还小,汉话没学会多少,目前只依赖她一个人。
  王小妹思来想去,咬着牙又一次鼓起勇气,问皇上?能?不能?将她的婚期延期几年?,等?她将杜青梅养大点,再做打算。
  杜青梅年?纪小,又是有功之女的妹妹,其实比王小妹更?好找收养。
  不过赵泽见她们姐妹情深,觉得?是段佳话,还显得?自己是仁君,就准了这?个请求。
  *
  话又说回谢知秋。
  案子有了定论后,按照惯例要论功行赏、赏罚有别。
  原大理寺卿何义玩忽职守、意图包庇,被革除官职。
  两名大理寺少卿本也要被查办,但因谢知秋为其中一位昔日上?司祝维平说话,让祝维平勉强保住了头上?的乌纱,而另一位大理寺少卿则被降了职务,调离梁城。
  而大理寺卿之职空闲,被选来接任他的,自然是办案有功的谢知秋。
  这?年?六月,谢知秋升任大理寺卿一职,官居从三品,着紫公服,佩金鱼袋,年?纪轻轻,已是执掌一寺、出入崇政殿的高官大员。
  祝维平原先就看出谢知秋前途不可限量,但万万没想到她能?走得?这?么快、这?么险,这?回又是多亏谢知秋美言,他才?能?在大理寺大清扫中保住头衔,自然对?谢知秋生出感激之情。
  为了巩固自己现在的地位,他立即将立场倒向?新?上?司,帮着谢知秋铲除前任大理寺卿留下的异心之人,然后换上?全新?的、愿意为他们驱使的人手。
  不多时,单大理寺一处,已彻底是谢知秋的天下。
  *
  谢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