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之雄霸天下-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刘明远将文官体系全面分离的象征,文官在地方任职,根本就管不到军队,也没有插手的权利。
刘明远又对枢密院进行了改革,枢密院是军队作战指挥的部门,责任重大,其中包含战略制定,情报收集、后勤粮草、铠甲兵器等。
于是刘明远将枢密院细化出了一些部门,参谋部、后勤物资部、装备部、兵部。
这四个部门也是职能不同,参谋部主要是制定战略方向和方针,战术制定和推延,管辖情报部门和军令传书部门,也是枢密院最重要的一个部门。
后勤物资部则是负责粮草钱粮的管理,也就是一个钱袋子,军队的所有财务都是在后勤物资部存放,运输等。
装备部则是管理陆海军的军事武器装备的生产,铠甲、刀枪、火炮、战船等等,全部都是装备部管理,怀远军治下的大量军工厂都是装备部管理。
兵部则是负责管理士兵的思想教育,军法,军籍档案,转业复原,新兵招募训练、文工团等等,下面主要的管理部门就是军事院校和新兵训练基地等。
刘明远同时规定,枢密院只有指挥作战的权利,但是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利,一切指挥作战落实到调动军队上面,将必须要得到刘明远的批准,并且在军令上签字盖章。
同时枢密院直接对刘明远负责,这也是为了避免其他人搀和到军队中,而且枢密院和文官体系完全分离,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做。
此时怀远军无论是在编制上,还是全新的军衔,还有管理指挥上面,都和文官区分开了,直接避免了文人指挥军队的事情出现,这也是广大怀远军将士们的心愿。
同时刘明远也制定了非军事人员的管理和编制,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文通团和一些文职人员,这些人是不授予军衔的。
毕竟怀远军是以军衔为准的,如果一个作战部队的上校遇上了一个文工团的少将,这该怎么办,到时候听谁的。
虽然可以做出区分,但是刘明远还是直接砍掉了这一块,军衔只授予作战部队,其中医务兵授予军衔,至于后勤保障人员,像文工团,建设工程人员,军工厂工人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文职人员都不授予军衔,按照另外一套管理办法执行,同时这些人也不会成长的太高,刘明远制定了一套类似文官的制度管理,但是他们还是要归属到枢密院管辖的。
同时刘明远本着精简的方法,避免后勤人员太多,大于作战人员的现象出现,规定作战部队中后勤人员不得超过战斗人员一成。
于是在一个一万两千人的师中,后勤人员在一千人左右,其中包括医务兵,运送粮草的杂兵,野炊做饭,运送伤员,文职人员、管理后勤物资等等,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了。
随后刘明远又制作了全新的军服,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之前的怀远军的军服只能用寒颤来形容,虽然比一般的义军好很多了,但是还是没有专门的军服和礼服,这也是刘明远为了增加军人荣誉感的一种重要方式,那就是军服。
这也是文武体系重要的区别之一,刘明远结合这个时代服饰的特点,同时也参考了后世军服的样式,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军服。
之前怀远军也有军服,但是那只是便装,主要以黑色为主,然后外面穿上铠甲,虽然铠甲非常漂亮,但是里面的便服反倒是一般般。
刘明远设计的军服为两种,一种是陆军军服,一种是海军,陆军以黑色为主,海军以藏蓝色为主,都是暗色,也是凸显军队的气质。
两种军服款式都一样,只是颜色不同,在配上不同的装饰,样式刘明远采用了后世德军军服的样式,上身为翻领修身上衣,下身为宽松的长裤,然后配上皮靴、腰带。
帽子则是采用简单的直筒帽,一个圆形长筒带着帽檐的帽子,顶部是平的,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男子都留有长发,所以不适合那种非常紧凑的帽子,这也是一款非常实用,而且也非常美观的军服。
帽子顶部都是平的,但是将军和士兵还是有区别的,将军的军帽除了单一的黑色和藏蓝色之外,还配上了红色,同时帽顶上面还有一个突出的红色缨穗,元帅为金色缨穗,这样显得更加有气质和威严。
陆军和海军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军服的颜色,同时还有明显的标志,那就是胸口的一枚标签,铸造出来的一只雄鹰,展开着长长的双翼,雄鹰的身体中间是一个文字,海军是“海”字,陆军则是“陆”字,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别,同时也增加了军服的美观。
军服配有肩章,这也是军衔重要的标志,同时袖子上面也配有标志,这个就是部队番号的标志。
列兵和士官的军服都是单衣的黑色或者藏蓝色,等到尉官和校官的军服的翻领上面刺有领花,同时还带着红色的条文,将军和元帅的军服翻领是红色,上面刺有金龙的图案。
刘明远设计的这是一种常服,也可以作为训练服使用,或者在外面穿上铠甲,就可以参见战斗。
之前怀远军的服装全部改为训练服,没有被废弃,同时刘明远还增设了军大衣,还有加厚棉服,这些都是平时训练或者日常中军人穿着的服饰,至于战斗中,则是常服或者训练服外面穿戴铠甲,这些已经足够了,因为如果军人穿戴的太厚,对作战是有影响的。
刘明远的军事改革也是让身边的众人一阵惊骇,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事制度,最重要的是将文官体制全部分开,保证了军队的独立性,既让文官没有插手军队的机会,也避免了武将做大的可能。
第200章 军衔改革
刘明远对怀远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编制上,军衔上,还有军服等全部都进行了了改革,还有枢密院的架构上,完成了怀远军的又一次进化。
此时,随着刘明远的改革开始,怀远军陆师四十万人,被划分成为三十个师,建立十个军,海军将近十万人,被编制为八个师,编制为两个军,每个师配备战斗海船四十到五十艘,同时还有运送海船不等。
刘明远对怀远军初步完成了改革,同时未来怀远军的扩建也将全部按照这个标准建立,也将避免了军队臃肿和建制混乱的局面,同时对于指挥调动,还有军令指挥也将更加便利,而不是之前计算人数参战,大大提升了指挥调动能力。
同时刘明远也明确了军队的编制番号,陆军就是以“陆”字开头,然后后面是简明的阿拉伯数字,然后就是部队的级别。
比如陆一军,就是陆军的一个军的番号,陆一师,就是陆军一个师的番号、陆一团,也就是陆军一个团的番号,陆一营,就是陆军一个营的番号。
海军也是如此,这样的编制番号非常简单明确,在战斗中非常实用,同时对于军队的管理也非常方便。
于是怀远军陆军就有了十个军的番号,三十个师的番号,九十个团的番号,四百五十个营的番号,然后就是连、排、班。
同时海军也是如此,有了两个军的番号,有了八个师的番号,然后就是二十四个团的番号,一百二十个营的番号。
这样的编制也非常详细,对于军队的指挥作战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对军队管理最好的方式,以后也不会在称呼某部的人马了,直接可以使用番号,就可以明确军队数量。
此时剩下的就是军衔制了,这也是武将们最关心的事情,随着新的军事改革开始,刘明远也在龙凤五年实行了新的军衔制,这也是明确指挥和等级的重要标志,也是为了明确未来战场上的指挥权。
刘明远授予了陆军四个上将军衔,分别是常遇春、傅友德、冯国用和冯国胜四人,此四人中除了冯国用一直在枢密院之外,其余的三人已经是怀远军中的三位统军大将了。
同时刘明远还授予了陆军十一个中将军衔,分别为花云、胡大海、缪大亨、王弼、华云龙、邓友德、张龙、陈桓、张天佑、唐胜宗、廖永忠。
这十一人除了唐胜宗不在军中任职之外,剩下陆师十人全部本任命为军长,统领十个军的人马。
刘明远将廖永忠暂时划归到陆军之中,也是为将来海军陆战队做准备,廖永忠熟悉水战,刘明远准备将让他在陆地上再历练一番,然后组建未来的海军陆战队。
随后就是陆军少将军衔,赵德胜、康茂才、吴桢、卢德茂、沐英、缪义、蓝玉、郭兴、郭英、胡延瑞、张定边,张必先、陈英杰、李明道、邓克明、朱亮祖等,一共有上百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被任命为师长,其中更多的都是怀远军中从战争中渐渐成长起来的子弟兵,就像以沐英为首的青年将官,经过数年的战场生涯,加上被刘明远军事思想的影响,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
刘明远也非常看到张定边和张必先,还有陈英杰、邓克明这些投降的将领,于是也毫不吝惜地授予阞少将军衔。
刘明远知道这些人中有很多人都是可以担当独挡一面的大将,但是他们是投降过来的,如果上来就授予高军衔,会让很多怀远军老兵心中不服,于是刘明远让他们暂时担任统领一万人的师长,于是在陆师九十个师的编制中,这些人就不显眼了,同时他们任职的师战斗力自然也只是一般的师。
在海军方面,刘明远授予了两位中将,分别是俞廷玉和廖永安,然后就是少将,没有上将军衔,也是因为海军毕竟晚于陆师,而且海军投奔到怀远军之前,那时怀远军陆师已经初具规模,很多将领都已经在里面厮杀多年,所以刘明远没有授予海军上将军衔,只是授予了俞廷玉和廖永安中将军衔。
然后海军少将为,桑世杰、张德胜、华高、俞通源、俞通海、俞通渊、赵庸、赵馘等。
刘明远对海军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但是此时天下还没有统一,北伐大业也没有开始,陆师依然是重点。
敌人,陆师依然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所以陆师将来只会壮大,甚至可能超过百万的规模。
刘明远这次针对怀远军的改革也是非常深入的,就是将来他登基称帝了,怀远军也已经不用再进行改动了,只需要对称谓进行一番改变就可以。
刘明远清楚,后世的军事思想和编制,自然是有道理的,而且又是军事发展数千年来的一个结果,所以刘明远才会采用这一套军事制度,完全废弃了这个时代落后臃肿的军事制度,建立一套近乎现代的军事制度,也为怀远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刘明远的改革是全面的,但是最先开始的就是军队,军队是刘明远的基业,也是一切的基础,所以他要最先改革,让军队的改革完成之后,他才开始对行省和文官进行改革。
此时行省文官们看着刘明远热火朝天地改革军队,也是一阵眼红和好奇,但是和历朝历代不同,刘明远的军队改革让文官完全插不上手,就是李善长也只是一个看客。
文官们此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和军队完全没有任何交集,军队就是刘明远一个人的天下,从军队编制到军人的制度,都是刘明远一人的思想,任何人都没有插手的机会,就是枢密院的冯国用也全部听命刘明远的安排。
于是众人就看着刘明远一个个地下达军令,文官们完全插手不进来,一时间让很多文官都感受到了刘明远的威严和智慧。
这些人此时才明白,整个怀远军的五十多万正规部队,全部都是听命刘明远的,任何人都调动不了,指挥不了,文武完全分开。
于是在经过龙凤五年半年的军事改革之后,怀远军的改革也全部完成了,怀远军顿时焕然一新,全军上下士气高昂。
此时文官们知道,怀远军的改革完成了,然后就是他们了,他们清楚刘明远是一个个地来,因为这需要时间,同时也是为了稳定,最重要的军队已经牢牢地控制在刘明远手中,并且完成了改革,那么文官制度如何改革都已经没有任何难度了,也是刘明远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情。
但是文官改革还需要一个契机,那就是此时刘明远的身份要变动一下了,此时刘明远还是大宋朝江南行省的丞相。
刘明远对军队的改革是自成一派,无论是军队的编制还是官职军衔,都是不同于这个时代,外界也不会引起任何波动,毕竟怀远军就是刘明远的,刘明远如何改革都是他说了算。
而且刘明远没有使用这个时代的官职称呼,怀远军又和地方行政体制分离,所以不会影响到行省,也不会影响到安丰的大宋朝廷。
但是刘明远对文官的体制的改革就不同了,因为众人都知道刘明远这个改革是为了将来登基称帝做准备,但是此时头上顶着一个行省丞相的名头,于是下面的改革和任命,还有官职的设置就有些不方便了。
而且刘明远手下的文官们也不希望他们的官职太低,就像李善长只是一个长史,但是谁不知道他就是丞相呢,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官职。
而且随着怀远军越来越强盛,刘明远手下的文武官员早就对现在刘明远的名头不满了,众人纷纷希望刘明远能够去除大宋朝的名头,自立一家,甚至直接称帝。
尤其是此时怀远军已经统一了南方,有了实力和底气,所以这种呼声也越来越高。
随着龙凤五年上半年,常遇春对元庭湖广行省展开最后攻势,元庭湖广行省平章阿思兰也是溃不成军,野战不是怀远军的对手,元军退守城池之后,也无法挡住怀远军火药的攻击,于是残留在元庭手中的湖广行省,被常遇春在三个月内就平定了,阿思兰也被常遇春俘虏了,然后被押解到了金陵城。
此时随着湖广行省彻底平定,还援军海军也登陆了海南岛,于是怀远军已经完成了统一南方的战略,此时还有云南未统一,进入云南的通道很崎岖,都是大江大河,和川蜀一样,刘明远此时还没有对云南攻击的计划。
此时随着怀远军统一南方,于是拥护刘明远称王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这次出面的不只是一些下面的官员,还有怀远军中重量级的将领们,常遇春在平定湖广,回到金陵之后,也拥护刘明远称王,同时行省李善长也出面了,带着万人请命书,请求刘明远称王。
第201章 请命封王
拥护刘明远称王的声音越来越大,就是怀远军中的高级将领们也纷纷站出来请命,请命刘明远称王,称王也是登基称帝的前奏,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此时在金陵城刘基府上,今天来了一个客人,也是今年科举金榜题名的甲等状元王子浩。
“先生,学生有礼了。”
王子浩朝着刘基说道,此时刘基身边还有一人,那就是宋濂。
王子浩看到之后,心中也有些诧异,他今天来到刘基府上,其实是被刘基请来的,昨天在中枢行省办完公之后,王子浩准备离开行省,正好出门的时候遇上了刘基,就和刘基礼貌性地寒暄了几句。
但是令王子浩没有想到的是,刘基竟然主动邀请他来府上作客,正好第二天也是休息的日子,于是王子浩在一阵惊讶和激动中来到了刘基府上。
此时看到宋濂也在,王子浩心中一阵惊讶,他没有想到宋濂也在刘基府上,但是随后王子浩心中猜测,刘基邀请他来到府上,绝对不是简单地作客,毕竟自己的地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