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之雄霸天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明远坐在船舱里面,看着最新的曹州战报,忧虑地说道。
刘明远身边的刘基也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一开始毛贵在曹州打的还算可以,击退了察罕帖木儿数次攻击,但是此时刘哈刺不花领兵南下,一下子搅乱了山东的局面,毛贵派出王士诚领兵三万迎战刘哈刺不花,将曹州的兵力大大削弱,直接影响了曹州的防御,局面危矣啊。”
刘基随后默默地说道,此时曹州战事不妙,如果被察罕帖木儿取得曹州,那么义军就彻底被分割开了,李喜喜已经被分割在了陕西,此时再将山东和汴梁的通道斩断,那么刘福通也将彻底成为孤家寡人了,那是察罕帖木儿就可以放手对付刘福通了。
刘明远随后问道:“关锋、潘诚他们出关之后有没有消息”
刘基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潘诚和关锋两人领着一万多残兵逃入辽东,渡过一个冬天之后,竟然攻占了辽阳城,然后就在辽阳立足了,开始招兵买马,此时还没有动静。”
刘明远听了之后,心中不免一阵惊讶,本来已经不被看好的潘诚和关锋部义军,此时竟然进入了辽东,而且还攻占了辽东重镇辽阳,实在是出乎刘明远的意料。
随后刘明远又开始陷入了沉思之后,眼下天下格局已经非常清楚了,北方依然陷入在混战之中,刘福通和察罕帖木儿杀的难解难分,但是此时刘福通已经处于劣势,如果不出意外,刘明远知道北方的刘福通部义军还是灭忘了,然后就剩下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两人。
至于此时张士诚,依然坐镇四州,但是没有任何动静,而且此时张士德的身体也不好,于是张士诚也没有大的行动,怀远军的情报人员一直盯着张士诚的动静,稍有异动,刘明远都能知道。
至于南方,此时已经是怀远军的天下了,湖广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未定,但是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然后就是云南和川蜀了,这两个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刘明远不准备对这些地方动手,而是在平定湖广之后,开始全力准备北伐。
随着北方战事的进展,刘明远认定察罕帖木儿最终击败刘福通也只是时间问题,那时北方将没有大的义军存在,只剩下张士诚。
张士诚也绝对不是察罕帖木儿的对手,况且现在张士诚还是大元的臣子。那时在高邮滁和一带的怀远军就要和察罕帖木儿遭遇了,所以怀远军也间很快卷入北方的大战之中。
所以刘明远要为北伐做准备,此时以怀远军的势力,将察罕帖木儿赶出中原一带问题没有,攻占山东也不会太困难。
但是等到了北方,尤其过了山西和大都之后,还有河套一带的时候,以现在怀远军的力量绝对是不足的,那时就要面对北方游牧部落的骑兵,和荒凉的隔壁,到时候怀远军如果没有强大的兵力和骑兵,根本无法应对这些地方的威胁,甚至可能陷入被动挨打,四处应对的局面,完全被牵制消耗,最后慢慢被耗死。
所以刘明远知道必须要积攒足够的力量,一击将暴元的残余力量全部击败,全部赶回北方草原,并且对草原形成强大的兵力优势,稳定边线,然后再慢慢图谋北方草原和西北一带。
刘明远清楚他还应该有三五年的时间准备,但是刘明远认为三五年还有些不够,但是时间紧迫,刘明远不得不全力准备,在彻底攻占湖广之后,就开始全面为北伐做准备。
眼下困扰刘明远最大的问题就是钱,刘明远实在是太缺钱了,此时刘明远唯一可以大量获得钱银的方式就是海商贸易,俞通源已经打通了海商通道,于是刘明远准备明年开始大力发展海上贸易,首先以怀远军海军为主,运送商品进入锡兰洋,最后登陆巴格达出售,换取钱银回来,补充扩军的开销。
同时就是大力恢复治下的耕种,在大军完成对湖广的战事之后,怀远军将会一边备战,一边恢复生产,巩固根基,稳定治下,为北伐积蓄力量。
刘明远一路上都在思索着,现在家业大了,反倒是烦心的事情更多了,于是一路上刘明远都没有一点欢喜,直到回到了金陵城,这才被金陵城的热闹和繁华所打动,身心也得到了一些放松。
第183章 金陵城一幕
刘明远离开金陵城已经一个月了,此时已经快要进入深秋了,但是南方温度还是非常温和,尤其是此时的金陵城,更是一片欢喜。
怀远军在一年之内就攻灭了陈友谅,让治下的军民百姓大为欢喜,信心备受鼓舞,一时间金陵城中一片欢庆的场面,加上金秋科举考试开始,也让金陵城涌入大量的文人士子,一时间诗雅之风盛行。
“不知道多久没有见到这般礼乐之气了,天下士子云集金陵城,真乃百年未见之盛况。”
刘基进入金陵城,看着街上来往的人群,其中大量都是文质彬彬的学子,一时间感慨地说道。
此时他身边的宋濂等人也是一阵激动,尤其是宋濂,经历暴元的统治之后,此时看到金陵的盛况,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文雅之气。
暴元百年,天下礼乐崩乱,腥臊之气弥漫,蒙古和色目人不知廉耻,纵乱荒淫,天下士子卑贱如乞,那里还有什么诗书礼乐,更不要说士子云集的盛况。
此时百年之乱在金陵城已经看不出来了,金陵城中一片盛世繁华,到处都是叫卖的商人,还有来往的百姓,结伴出行的士子,让金陵城充满了盛世太平的景象,根本就不像战乱时代的城池。
而且经过刘明远将近五年的治理,金陵城的人口也爆炸式地增长,大量商人涌入金陵城,同时还有怀远军的家眷,工厂安置的工人等,此时金陵城的人口从刚刚被怀远军攻占时的不到四十万,已经疯狂地增长了将近一百万,而且人口还在疯狂地增加。
刘明远为了应对金陵城人口的涌入,不得不在金陵城外开始建设安置地点,安置涌入金陵城的人口,以免金陵城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
此时刘明远已经进入金陵城了,身边陪同的是刘基和宋濂等人,刘基是随着刘明远一同出去的,至于宋濂,则是来到码头迎接刘明远回来的。
刘明远历来喜欢低调,身边也没有什么排场,一行人非常低调地进入了金陵城,然后刘明远一行人就来到了金陵城最出名的酒楼坐下来。
“状元楼”是金陵城最出名的酒楼,但是状元楼刚刚建成不到一年,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好,里面有一个“状元”,于是进入金陵城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都会来到这座酒楼坐上一坐,沾一沾喜气。
此时刘明远和刘基、宋濂等五人坐到了状元楼的雅间里面,这还是几个侍卫狂奔过来预定的位置,不然如果等到刘明远他们过来,房间早就没有了,别说雅间了,就是大厅都没有座位了。
此时正好是午饭时间。也是状元楼最热闹的时候,大量士子涌入状元楼,一时间人声鼎沸,同时不时还伴随着文雅的诗文和语句。
刘明远微微坐下,此时他身边的人是刘基、宋濂、宋思贤、唐胜宗,一共五人,还有二十多个侍卫分坐在隔壁的雅间和门外的大厅,时刻注视着周围的异动。
此时一个服务员走进来了,进来的是一个女子,这也是怀远军治下的一大特点,随着官府的驿馆等地方开始使用女人做为服务人员之后,女子出来做工的也越来越多,而且渐渐地被一些行业认可,尤其是餐馆、酒楼这些地方,女人作为服务人员,让这些地方显得更加文雅清秀,最重要的是可以招来更多的顾客,于是很多酒楼也放弃了男小儿,开始招募女服务员。
此时一个女子一身长裙,裹着围裙,头上裹着一个白色的圆帽,手中裹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将上面的菜品小心翼翼地摆到了桌子上。
女子在摆放完一条清蒸鱼之后,眼神偷偷地瞟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刘明远,然后就赶紧离开了。
女子知道这个雅间里面的人一定是身为显赫的人,因为从点的菜品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般的普通士子们根本不会点这些贵重的酒菜。
同时女子还被酒楼的老板告知,一定要小心地服侍这个房间里的客人,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女子来到酒楼也是第一次被告知这样的话,于是心中也非常诧异,所以在上菜的时候,就偷偷瞟了一眼刘明远。
此时走出雅间,女子心中一阵激动,身体有些颤抖,因为她认出来,雅间里面的男子就是刘明远。
刘明远的画像在民间被百姓广泛供奉,刘明远的相貌对于很多人来说都陌生,于是这个女子一眼就认出刘明远来了,心中激动不已。
此时,随着酒菜已经全部摆上来了,刘明远和众人也没有闲着,开始动起筷子来了。
“我说王兄,你整天拿着金陵诋报看个没完,这和科举有什么关系吗”
此时,一阵对话传到刘明远所在的雅间里面,因为雅间都是被简单的屏风格挡起来的,所以外面是说话声也听的清楚。
刘明远五人似乎也没有什么胃口,刘基在那里闭目养生,似乎这一趟出去有些疲惫了,宋濂和宋思贤两人在那里低声地谈论着,似乎在说着一些科举的事情,唐胜宗则是一脸警惕,时刻注视着外面的动向,唯有刘明远在那里吃着不停,不是还自饮自酌一下,很是惬意。
“金陵诋报就不是科举考试内容了,我看未必,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王兄,这话如何说来,一个诋报就是科举考试内容了,我怎么就看不出来,这和圣人之学有什么关系啊。”
外面两人的对话也引起了屋内刘明远他们的注意,于是纷纷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兄弟,这你就不懂了吧,这个金陵诋报可不是一般的诋报,也不同于历朝历代的诋报,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它是刘丞相亲自主编的,而且上面传递的信息也就是刘丞相的想法,也是他治国的思想,如果仔细研读,必然会悟出不少道理来。”
“还有这么回事,王兄弟快快说一说,如何看出里面的玄机。”
两人的对话让刘明远也有些好奇了,此时就是刘基也从闭目养神中醒来,然后开始自饮自酌了,其实也是在听着两人的对话,宋濂和宋思贤也被两人的对话吸引过去了。
“兄弟,你看,今天诋报头条刊登的是怀远军攻灭陈友谅的战事,讲述的武昌投降的事情,这个消息自然是大事,也该上头条。”
“这是一定的,这样的大事,诋报一定是一整篇地报道的。”
“但是,兄弟你看到没有,诋报下面的第二条消息就是金陵纺织厂的消息,说道在一年的努力下,纺织厂出产棉布三十万匹,足可以供应金陵城百姓一年之用。”
听到王姓士子的话之后,他身边的这个人突然陷入沉思了,似乎有些明白了。
然后王姓士子接着说道:“而且我注意到,诋报上刊登的这样的消息非常多,纺织厂,炼钢厂,制衣厂,制鞋厂,制陶厂,造船厂,养殖场等等,都会被大力夸赞,可见刘丞相对于这些工商厂矿非常重视,而且也说明了一点,兴工商,上可以富国,下可以造福百姓,让百姓有事做,获得跟多的钱粮。所以富国强兵就需要兴工商,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的钱银和武器,壮大军队的力量。”
但是就在此时,突然一个不愉快的声音响起:“王子浩,你无非就是在鼓吹你们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罢了,现在竟然拿出刘丞相的政令说事,你们永嘉学派无非就是诱导人们舍义取利,程朱理学才是治国之道,非要将你们的永嘉学派套进去,真是可耻。”
突然的声音顿时让场面一片肃静,显然雅间外面的声音也渐渐安静了,刘明远猜测可能是这个人的反对,将身边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王子浩随后不以为然,然后带着调侃地味道说道:“那敬诚兄说说该如何治国安邦。”
男子名为朱敬诚,和隔壁桌的王子浩也认识,此时看到身边众多人士子都被自己吸引过去了,朱敬诚顿时整了整身体,然后说道:“君王治国当以程朱理学为主,教化万民,让百姓知廉耻,懂忠义,尊天理,敬天神,如此天下才可大治,百姓方可富足。”
此时身边很多士子似乎赞成朱敬诚的观点,于是也让朱敬诚有些得意,然后轻蔑地看了看隔壁桌的王子浩。
王子浩显然不赞成朱敬诚的观点,然后说道:“好一个教化万民,知廉耻,尊天理,那些茹毛饮血的鞑子也要教化吗那些屠戮我汉人百姓的鞑子只知道烧杀奸掠,对待他们就只有刀枪耳。农,百姓之根,工商,富国强兵之源,当今刘丞相就是遵循此理,鼓励农桑,百姓富足,大兴工坊,兵强马壮。”
听着外面激烈的争论,刘明远倒是对这个王子浩有些好奇了,他知道这个王子浩的观点是永嘉学派,发起于温台,主流思想就是兴工商。
这个时代儒家思想主要分为程朱的理学和陆九渊的陆学,但是从北宋开始,在温浙一带开始出现了浙东学派,浙东学派的代表学说就是永嘉学派。两宋商贾众多,商业繁荣,于是追求逐利富民思想的永嘉学派也就渐渐兴起了,此时已经在江浙一带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184章 天下士子
听到王子浩的话之后,在场的很多士子也纷纷点头,认为说的有道理,毕竟鞑虏可是屠戮百姓的,这么多年了,程朱理学也没有教化过来啊,而且反倒是让天下百姓遭受了更多的毒害。
看到身边很多人又开始支持王子浩,朱敬诚有些不高兴了,然后说道:“王子浩,我看你就是在狡辩,鞑虏也是人,是人都可以教化,只是时间的问题,天下大治,当引人向善,教化百姓,而不是逐利。”
王子浩虽然说道:“那请问敬诚兄,教化鞑虏需要多少年啊”
朱敬诚有些回答不上来,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十年也好,五十年也罢,不成就一百年。”
“哈哈”
王子浩突然大笑起来,然后说道:“五十年,一百年,你们可以去教化鞑虏,但是不要以天下百姓的生命为代价,你们可以引人向善,但是不能不让商人逐利,你们程朱理学就是狂妄自大,总想驱逐所有的学派,然后你们一家独大,容不得别家学派,请问当初朱熹老夫子可是说过天下只允许他的学派存在了。”
王子浩随后铿锵有力地说道,顿时赢得在场的很多人一阵喝彩。
“你。”
被王子浩说的无法反驳,朱敬诚愤怒不已,然后狠狠地踹开椅子,随后带着身边的几个士子一同离开了。
“哈哈”
随后大厅里面一阵大笑,一时间很多程朱理学的士子们也纷纷离开,表示不满,看来今天状元楼不是他们的主场了,改天再找回来。
这样的场景在状元楼里面天天都在上演,楼中的士子们已经习惯了,只是今天难得看到程朱理学士子们吃瘪,于是很多人都非常高兴,平日里他们都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架势。
刘明远他们也在雅间里面听到了外面的辩论,此时雅间里面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凝重,刘明远坐而不语,一时间让身边的人有些不适用,众人也都知道,刘明远在思索外面的争论。
此时唯独唐胜宗还在那里自饮自酌,表情很是轻松,他是武将,但是也是文人出身,可是唐胜宗非常清楚眼下这些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