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帝国纵横 >

第94章

帝国纵横-第94章

小说: 帝国纵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肌肤闪动着玉般的光泽,便是那身体的玲珑曲线,也无一不美到了极处。

    蓦然涌现出滚滚鲜血,在夜色中,在灯笼的微光里,分外触目惊心。

    “陛下?!陛下?!你这是怎么了?!”

    王美人,惊惶不已的尖叫起来:“陛下,求求你,就不要再吓臣妾了!”

………………………………

一百五十五章 马上风



    一百五十五章  马上风

    这是一个无月却繁星满天的夜晚,微风吹拂而来,庭外的枝叶“沙沙”轻响,凉爽中又有着一份夏夜难言的燥意。

    宽大的书房中没有点灯,窗扉敞开,任凭星光倾泄而下,在深沉如幕的暗影中,是两张相对而视的老脸,就象是两块没有生命气息的老树皮,你,沟壑纵横!我,纵横沟壑!

    方仲行捋着三缕长须,他的动作看上去,仍然是那样的舒缓儒雅,但话语中的内容,怎么听怎么透着一股阴狠恶毒。

    “刚刚接到消息,从抚南大帅张崎的府中,连续不断的派出了四拔传令兵,鬼祟似鼠,乔装打份的利用夜色出城而去,如果不是派人十二时辰,全天候的盯着张崎的府门阴沟狗洞,还真不容易发现他们呢,我估算着,景宗皇帝怕是按捺不住了,要调回南方军旅进入京都,他疯了么?!”

    “他没疯,他是被逼无奈。”

    在片刻沉吟之后,太尉陆平淡淡的道:“仲行,你不知道,今天,在武英大殿议事时,忽然收到了一份军情密折,虽然皇上使终没有让我看,但根据他的脸色,我已经能猜出其中的内容”

    “军情密折?忽然收到的军情密折?”方仲行蓦然而惊,他猛得站起身来,不能置信的问道:“难道,难道是李寿那家伙”

    陆平点了点头,用颇为欣赏的语气说道:“虽然我已料到,李寿会挟裹着一万多族兵,奔袭肃慎,以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奇兵之势,出现在饮马潭的后方,再夺取军权,退回安梧,形成割据西北的态势,但,预料归预料,这其中的变数太多,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在看来,李寿却真的成功了。”

    “嗯,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释张崎今晚的奇怪举动了!”

    方仲行大为激动:“不好!不妙了!元达兄,我本来以为,景宗皇帝调南方军旅入京都,大不了就是要强行立洛王李安为太子,谁要是敢反对,做仗马之鸣,他便会动用武力镇压,但现在看来,景宗皇帝这是要下黑手了啊!”

    “必须马上展开反击,否则,京都所有的门阀豪族,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虽然现在的京都八关,都驻有南方军旅,但距离最近的,是函谷伊阙广成孟津四关,总计有南方军旅二万人,在接到消息后,最快赶到京都也要两天,也就是说,咱们还有两天的反击时间。”

    这时候的方仲行,就象是一只发现老鼠的猫,在黑暗中,眼放绿光,熠熠生辉:“先得把家眷遣送回江北老宅,以无后顾之忧,再把景宗皇帝要动手的消息放出去,让京都的门阀豪族人人自危,引发大规模的骚乱,虽然景宗皇帝调南方军旅入京,但想来,他并不会太信任南方军旅,之所以提调而来,也就是为了充当后备军力,以备不时之需,到时,真正用来下黑手的,还是常驻京都的都卫禁卫两军,先让各大门阀派出精锐的杀手,刺杀这两军的领兵将官,再买通商贩,在给两军送去的食物草料之中,加上巴豆耗子药”

    方仲行那全无缚鸡之力的手掌,从半空中虚砍而过,这时候的他,再无半点文人的儒雅,那杀气腾腾,凶相毕露的样子,仿佛是街头杀猪的屠夫。

    陆平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阴森森的扑充道:“还要放火,想想办法,最好能把两军的营房给烧了,还有那些皇族大佬的府邸,越乱越好,要是能在皇宫内院中,也点上一把火,那就更好了。”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与心,不是几十年相交的知己,断然不可能在这关键时刻,如此的心意相通。

    “那么,我这就去安排。”

    虽然年岁已大,但方仲行可是典型的实干家,他看了陆平一眼,转身便要走,这时,却听见庭院中,忽然响起了急促的步履声,接着,太尉府大总管赵升那精瘦似猴的身影便冒了出来。

    “老爷!老爷!天大的事情啊!”

    平时形象稳重的赵升,此刻就象风一般的冲了进来。

    书房没有点灯的黑暗,让他在片刻之后,眼睛才慢慢的适应过来,看着陆平和方仲行,赵升呼呼喘着粗气,脸上渐渐露出似笑非笑的怪异表情:“与我们太尉府关系密切的华太医,在戍时,被大内侍从紧急招入宫中,刚才,他派他的弟子来报了个信,说皇上在雨花阁王美人处,忽然中风了,是,是,是马上风!”

    马上风?

    靠!马上风!

    陆平和方仲行两人在这一瞬间,眼珠子瞪的,险些没有掉落到地上,他们不敢相信的对视一眼,然后同时掏耳朵,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而赵升站在书房的正中,象小鸡啄米一般的不停点头:“没错!老爷,没错!小的已反复问过了,就是马上风,而且还是最重的那种,口不能言,肢不能动。”

    陆平和方仲行再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惊诧表情中,得到了一份确定看来,是没有听错!

    片刻之后,黑暗中,响起了陆平幽幽叹息:“看来,年纪大了,再想爽一回,可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啊!”

    “马上风?皇上昨天早朝时,不是还好好的么,没听说他老人家出宫骑马驰骋啊?怎么会得马上风呢?”

    “从你这话里,一听便知道,你是一个雏!”

    “这,到要请教年兄了?”

    “来来来,附耳过来,我告诉你,此马非彼马,此马乃是”

    当天的早朝,出现了从所未有的混乱,各位大臣,都在交头接耳口沫横飞的讨论着一个医学话题,而在皇宫内院中,在景宗皇帝的病榻之侧,四大重臣也正倾听着,太医院的华太医,为景宗皇帝的病情做总结性报告。

    所谓的四大重臣,便是四大上卿,分别是太尉太宰太保和太傅。

    但所谓的四大上卿,其实只是一个极尊贵的称号,有的职位是虚衔,所以往往还应挂有其它实职,比如太宰,主宗庙礼仪,由汝阳王李越任职。

    比如太傅,名义有帝师之说,同时还挂着录尚书事的称号,主理寻常政事,是一个实权极大,油水丰厚的职位,但同时,因为窥视者众,人员更替也最是迅速,现在的太傅叫宋焘,清流人士,为人保守,属于骑墙派。

    而太保,便是那抚南大帅张崎。

    太尉陆平,虽名义上是大齐帝国的最高军事长官,但没有授予实衔,完全被架空了,但太尉陆平那种人,存在,便代表力量。

    “陛下的四肢不能动弹,口不能言语,但,神智却是清醒的,能听得见别人的言语,能思考,能饮流食,顿顿需要用参汤提气”

    “少费话,我问你,皇上的病究竟能不能治好!”汝阳王李越不耐烦的问道:“如果能治好,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不能治好,皇上还能挺多长时间?”

    “这个,并不是说不能治好,只是,太难太难,但在我们医学界,偶尔也会有奇迹发生的,再说了,皇上有天神呵护,百邪不侵,六丁相守,妖魔远避”

    华太医可是万万不敢说景宗皇帝的病无法治好这样的话语,因为根据宫中规矩,不能治好皇上的病,便证明太医无能,是要陪葬的。

    奇迹?我呸!__四大重臣一起在心中狂撇嘴。

    “不过,本太医到是可以保证一点,那就是,皇上一时半会的,绝对驾崩不了!”

    四人的眉头,都紧锁在了一起,他们心中都知道,此刻的大齐帝国,出现了一个极为奇特的情况。

    景宗皇帝没死,而且,身体还有恢复的可能,虽然这种可能,比天上掉下块金砖,而且正好就砸在自己面前的概率还要少,但,这种可能毕竟是存在的,也要是说,景宗皇帝没死,也就不存在新皇继位的问题。

    按照前朝规矩,皇上龙体欠安,不能理事,便应由皇储理政,或宫中太后皇后垂帘听政。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大齐帝国没有皇储。

    门阀豪族支持楚王李昊,皇族中人支持洛王李安,彼此势力相差不大,皇储之位,无法定夺。

    太后早死,还是因为秋华之乱,被景宗皇帝活活气死的,那是提都不用提了。

    而皇后呢?自从庞皇后死后,长春宫的何昭仪,和雨花阁的王美人,分别代表着两大势力,成为了最热门人选,但又因为相互制衡,相互比拼相互拆台,使皇后之位使终没有确定下来,现在,景宗皇帝这样,也无法再立后啊?

    四位重臣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脑门子的官司,国,不可一日无主,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而现在这种情况,这个主,这个君,到那里去找寻呢?

    “要不,大家商量一下,让何昭仪和王美人,共同垂帘听政,如何?”

    骑墙派的太傅宋焘,忽然说出来了一个,两边都不得罪,猛得听来很糟糕,但仔细一想,双方又觉得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

一百五十六章 纵横之鞭



    一百五十六章  纵横之鞭

    昭泰元年,初夏,六月十五。

    征北大将军李寿梁王李伦,共同具名上表的奏章,送到了京都,这份奏章,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奏章中,李寿详细讲述了这次对匈奴做战的全部过程。

    李寿认为,这次大齐帝国对匈奴的惩罚性出兵,完全达到了事先设定的战略目标,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而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战术制定的安美和出兵时间上的出人意料,而是因为他__征北大将军李寿的存在,化不可能为可能,才使整个战役获得了奇迹般的胜利。

    是他,征北大将军李寿,在危难之时,千里奔袭,力挽狂澜,以奇兵之势,出现在饮马潭的背后,一举扭转了久攻难下的不利局面,奠定胜局。

    是他,征北大将军李寿,在胜利之后,并没有得意忘形,而紧急回军,使匈奴左贤王稽邪珊率领的匈奴铁骑扑了一个空,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是他,征北大将军李寿

    在用尽溢美之词,把自己神化夸大的同时,李寿也在奏章中,气愤填膺指出,有那么几个人,根本就是匈奴人的奸细!是胆小鬼!是懦夫!是坏了一锅汤的那颗老鼠屎!

    在这些人中,最典型的就是陆氏族兵的领军者,暂领右路军监军鹰扬将军一职的陆恒。

    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害群之马啊!不但在无终城大营中违乱军纪,不听指挥,还撺掇手下族兵,挑起事端,杀伤袍泽,在战斗开始后,更神秘消失,至今不见踪影,十之**已叛国投敌了,在此强烈呼吁,诛灭陆恒九族。

    还有左路军的游击将军庞毅,临阵脱逃,实乃大齐帝**人的耻辱,应处以极刑,警示后人。

    奏章中,还有在战斗中阵亡者的名单,和为有功将士请求的封赏。

    在奏章的最后,李寿告诉朝庭,因为匈奴左贤王稽邪珊的疯狂反扑,大齐帝国的西北州郡,现在处于紧急情况下的军管状态,请求朝庭送钱送粮送军械,官员么?要是有不怕死的,来也行,他李寿不保证安全。

    同时,呼吁朝庭早立洛王李安为太子,以安大臣之心写奏章时的李寿,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景宗皇帝会忽然中风

    景宗皇帝的忽然中风

    后宫妃子何昭仪和王美人,一起移驾到太和大殿上的垂帘听政

    暗中涌动的楚王李昊洛王李安,在储君之位上的争夺

    门阀豪族和皇族势力剑拔弩张的对峙

    清流骑墙派摇摆不定的观望

    这份由征北将军李寿梁王李伦共同具名上表的奏章,就好象是往沸腾的油锅中,猛然倾倒下的一瓢凉水,引发了灾难性的崩溅炸裂燃烧。

    大齐帝国的军队,主要是由朝庭掌握,从某种意义而言,军队,是皇族势力的终级力量。

    而地方上的政府官员,则大部分都是出身门阀豪族,每个门阀豪族又有各自的传统势力范围,相互之间,因为利益关系,合横连纵,盘根错节,形成铺天盖地的大网,和皇族势力相抗衡。

    但此刻,李寿这种军政一把抓,强行割据西北的行为,等于是吹响了,向门阀豪族挥动屠刀的号角。

    一时间,门阀豪族中人,个个自危,他们惊恐无比的意识到,势力的平衡已经被破坏了,他们也要割据,他们也要掌握军权和政权,否则,他们将来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还有,京都的水太混,太危险了,赶快撤离为上。

    而景宗皇帝的意外中风,使皇族势力缺少了一个,在短时间内,能够调动所有军队的关键人物,那些皇族大佬们,那些李寿李伦共同具名上表奏章的幕后策划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门阀豪族的人,逃离京都,只能心怀不甘的大呼可惜。

    所有人都明白,天下要大乱了。

    弹劾李寿的奏章,一时间多如牛毛。

    虽说胜利者,可以不接受任何指责,但李寿在他的奏章中,把族兵们写的一无是处,根本就是胆小如鼠畏敌如虎的代名词,在请求封赏抚恤的名单中,也没有一个族兵的名字出现,这,引发了门阀豪族们的极大愤怒。

    这种愤怒,不但指向了李寿,同时也指向了,当初全力主张出兵的太尉陆平,甚至可以这样说,因为李寿远在西北,骂他,他也听不见,所以,对太尉陆平的指责,变的更为集中猛烈起来。

    八万族兵,只有九千多人抢夺到了匈奴人的财物牲畜,安全的回到了大齐帝国,而七万多人,却葬身在莽莽草原之上,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多么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啊。

    当初,就是因为相信,太尉陆平在军事方面的保证,同时又被他口中,描述的那种,仿佛伸伸手,就能轻易拾拣到的巨大财富所吸引,各大门阀豪族才会一致同意出兵的,但结果呢,却是如此的残酷。

    各大门阀豪族认为,虽然太尉陆平,在这次的军事行动中,也同样遭遇到丧子的悲痛,但,他仍然有责任,也有义务,来赔偿大家的损失,现在,大家要回到各自地盘上,发全力发展地方武装,江北陆氏卖给大家的军械,最起码也应该打五折优惠。

    你说什么?五折优惠?!

    要不,七折也行。

    呸!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让众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太尉陆平竟用极其蛮横的态度,仿佛街头小痞子一样的语气,丝毫不讲情面的拒绝了大家的正当要求。

    实在是太让人气愤了,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莫非,这个老帮子,因为爱子陆恒的死,得了失心疯,唉,我们就不要跟这老疯子一般见识了。

    在气愤和难以接受的同时,所有人又觉得,多少能够理解,毕竟,老来丧子,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

    京都一天比一天变的混乱,朝局一天比一天变的复杂,在偏远的州郡,开始出现名义上仍属朝庭,但实际上,已经割据一方的大吏。

    京都,仍然是风暴的中心。

    做为四大重臣之一的太尉陆平,虽然年近七旬,却仍然坚持出席每天的朝会,不过,他的举止言谈,与以前相比,变得更加缓慢僵滞,他的眼神,变得更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