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那年那蝉那把剑 >

第258章

那年那蝉那把剑-第258章

小说: 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隶顿了一下,轻笑道:“不过有了这位帝婿的搅局,反倒是把戏做得更真了,也算是意外之喜。”
  张竹轻声道:“假作真时真亦假,就怕假戏真做。”
  萧隶不置可否,登上马车,张竹与一众护卫骑马随行。
  车厢中,萧隶闭目养神,忽然说道:“谁能想到张召奴竟然栽在这么个年轻人的手上。”
  马车外的张竹淡然道:“说到底还是张召奴太过自大,真当公孙仲谋死了之后就江都无人,那地方可是让慕容玄阴和太乙救苦天尊先后铩羽而归,又何况他张召奴。”
  萧隶睁开眼睛,盯着车厢顶,“当初张召奴跟本王提过这个事情,认为经过慕容玄阴和太乙救苦天尊之事后,江都三大宗门已经元气大伤,尤其是剑宗,更是只剩下半条命,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绝不能给它们缓过气来的功夫,不如行险一搏,即使事败,他也有八成把握安然脱身。”
  张竹平静道:“定鼎一战之后,江都三大宗门的高手损失大半,早已不复当年鼎盛,只剩下三个女子当家,老朽勉强算是三个女子的同辈人,平心而论,这三位女子的修为兴许不算顶尖,但身上那些错综复杂的干系,却是让道门掌教真人秋叶都要头疼几分,张召奴贸然过去,想要以力服人,就算没有徐北游联合慕容玄阴在长乐亭出手,也会引来其他人出手干涉。”
  萧隶沉沉一笑,“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张竹忽然说道:“殿下,齐王已经动身了。”
  萧隶冷笑道:“看来萧白要赶在她妹子定亲之前赶到帝都了,还真是兄妹情深,若不是齐阳大婚,他怕是要等到年关才到帝都,然后让我们这些藩王对他行臣子之礼,直接定下君臣名分。”
  如果说萧隶与牧棠之只是作戏,那么他与萧白之间就是实实在在的利害之争了。
  张竹没有作声。
  萧隶揉了揉额头,放低了声音,“演戏要演足,原本应该是牧棠之吃个大亏,现在换成了我,那么按照接下来的套路,就该闭门不出了,回府。”
  客栈这边,牧棠之让人将重伤的两名护卫送走之后,与徐北游一起去了二楼的隔间。
  一直等在这儿的萧知南起身相迎,“见过牧王兄。”
  牧棠之笑道:“我说徐贤弟怎么会出现在此处,原来是佳人相伴。”
  萧知南微微一笑,落落大方。
  分而落座之后,牧棠之说道:“上次与你们二人相见,还是在我府上,转眼之间已经两年匆匆而过,当时的情景还仿若昨日一般。”
  萧知南笑道:“上次去东北,还要多谢牧王兄的盛情款待,这次王兄来帝都,也要小妹略尽地主之宜才是。”
  牧棠之看了徐北游一眼,打趣道:“心意我领了,不过君子当成人之美,齐阳妹妹还是多陪陪徐贤弟吧。”
  平日里一向沉稳有静气的萧知南脸色微红,低下头去。
  徐北游轻咳一声,帮她解围道:“殿下怎么与燕王起了争执?”
  牧棠之淡笑道:“都说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我与萧隶互不相让,都不愿退让一步,自然就闹到了这般田地,说到底不过是意气之争罢了。徐贤弟你不也是如此?我刚刚入城不久,可就听说了你在秋台的事情。”
  徐北游一笑置之。
  牧棠之轻笑道:“上次分别时,我告诉南归,知南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当今的齐阳公主,还问南归想不想抱得美人归,南归当时回答我说天家贵女,不敢奢求,如今你们俩却是好事将近,可是瞒得我好苦。”
  其实牧棠之心底也颇为唏嘘慨然,早就知道世事无常多变,却没想到如此出乎意料之外,在公孙仲谋身死之后,他本以为徐北游这年轻人要淹死在深不见底的江湖之中,没想到他不但在江湖里活了下来,而且还成长为一条翻江大蛟。
  牧棠之看了眼这个已经让他看不太透的徐北游,虽然不确定徐北游最终能走到哪一步,但就目前而言,马上成为帝婿的他已经有了拿起公孙仲谋留下的香火情分的资格,更何况在他身后还牵扯到一位可以左右庙堂局势的韩阁老,若是能通过徐北游这条线来交好于韩瑄,对于他这个处境日渐艰难的异姓王来说,无疑是一桩大大的意外之喜。
  如今看来,此事大有可为。
  徐北游笑了笑,说道:“当初先生还未起复为当朝次辅,门不当,户不对,自然不敢奢求,再者说了,当时我就是个无名小卒,一穷二白,连聘礼都付不起,怎么敢想着迎娶知南,娶回家来让她跟着我吃苦不成?”
  萧知南作势欲打,“难道我是那种嫌贫爱富的女子?”
  徐北游赶忙亡羊补牢,“我可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就算你愿意跟我吃苦,我也于心不忍,总要在外头混出个人样来,要不怎么好意思登门求亲,陛下和皇后娘娘也不会认可。”
  牧棠之趁机起哄,提议让徐北游自罚三杯。
  徐北游也不扭捏,干脆利落地斟满三只酒杯,一饮而尽。
  有了酒之后,桌上的气氛就热烈起来,牧棠之有意交好,徐北游也乐得与这位辽王殿下续上师父结下的香火情分,再加上萧知南有意无意地在两人之间穿针引线,一顿饭算是吃的其乐融融。
  牧棠之告辞离去之后,萧知南轻声道:“这次行事冲动了。”
  徐北游平静道:“是啊。”
  “也是我看走了眼,人生如戏,到底是小觑了这位王兄和那位王叔。”
  “不过也算有得有失,张召奴的尸体还在江都,我跟燕王之间注定难以和解,倒不如趁着此事交好辽王。”


第二十九章 杯茶之间论得失
  深秋入初冬。
  立冬时节,大约是今年的第一场细雪,飘洒而落。
  细碎的雪花无声无息地落在地面上、屋檐上、树上、墙头上,使整个帝都都铺挂了一层淡淡的素白,如披丧服,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
  帝都城外的驿路上,积雪已经扫净,整条驿路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有些发黑,直直通向东江大运河的码头。
  春秋末年,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都附近开凿了一条引大江之水的运河,史称邗沟,以后历朝历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大楚和后建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到大郑朝时,基本连通江都和东都,故称东江大运河,到了大齐朝时,虽然东都被改名为帝都,但运河仍是保留旧名。
  东江大运河横穿两都、四州、十一府、二十三县,长约三千六百余里,江南产粮占天下的三分之二,全仰仗此河才能将粮食运往帝都,所以此河堪称是整个帝国的命脉。
  四州之中,自然也包括齐州,所以此番齐王入京,就是走了水路,由东江大运河乘船北上。
  帝都城内风传齐王萧白将于今天入城,一时间将诸王入京之事推向了顶峰,尤其是传闻萧白此番入京就要彻底坐实皇储身份,更是让帝都城内的气氛有些云波诡谲的意思。
  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宗室勋贵,都在等着这位诸王第一人,或者说未来的太子殿下抵达京城。
  落雪即是蝉尽,可在这个初冬时节,帝都城内却一反常态地想起了无数蝉鸣。
  寒蝉凄切。
  东江大运河码头,一支浩大船队缓缓靠岸。
  船上一杆杆黑色的“齐”字王旗在飞雪中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当年定鼎一战之后,还是齐王的萧煜和异母兄弟萧瑾就是从这儿登岸,亲自扶着其父武萧烈的灵柩返回东都。
  当年也是落雪,也是白茫茫一片。
  当那个消息传来时,整个东都尽皆缟素,在这个本该庆祝齐王殿下凯旋的日子里,东都城不见半分喜色,处处挂白幡,与白雪相映,格外凄凉。
  风雪如晦,以蓝玉和徐林为首的满城权贵身着白衣出城三十里,尽数立在码头前,对着灵柩三拜九叩首。
  转眼间五十余年匆匆而过,又是一位齐王乘船到此。
  此时的甲板上有两人凭栏而望,其中一位大概不惑年纪的中年人身着青色儒衫,头戴方巾,胸前三绺长须,相貌清奇,神态儒雅。另一人应该只是而立之年,身着一身玄黑蟒袍,腰束墨色玉带,满头黑发以一支墨玉簪子束起,整个人威武不凡,不用多言,能如此穿着打扮的,唯有这支船队的主人,齐王萧白。
  萧白双手负在身后,轻声问道:“先生,在承平二十一年我去江都的时候,你曾给我说过得失,今日入京,可还要再论一论得失?”
  中年儒生说道:“若是殿下愿意听,那我就说上一说。”
  萧白笑道:“洗耳恭听。”
  中年儒生手中凭空出现一个茶杯,杯中又凭空生出满满茶水,热气升腾。
  “第一得,自然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皇储之位,有了正统的皇储名号,你就是堂堂正正的储君,哪怕是其他藩王,见到你后也要自称为臣,如此有了君臣之别,早早定下君臣名分,日后你要登临大宝,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第二得,则是在于韩瑄,这是陛下给殿下做的选择,世人皆知将齐阳公主是殿下的同胞妹妹,陛下将公主殿下嫁给韩瑄的养子,那便是将殿下放在了韩党的大船上,日后殿下登临大宝,今日的韩党中人就是殿下的庙堂砥柱。”
  “第三得,在于那个名叫徐北游的年轻人,此子年纪轻轻就能有今日之成就,只要不中途夭折,那么注定前途无量,今日他与齐阳公主结为秦晋之好,先天与殿下亲近,只要殿下多加拉拢亲近,那么日后他便是殿下的左膀右臂。”
  中年儒生顿了一下,说道:“第一得是名分,得利于眼下,第二得是人心,得利于后十年,至于第三得,恐怕要等到殿下真正能坐到那个位置上的时候,才能显现成效。”
  萧白未置可否,问道:“说完了得,那么失呢?”
  中年儒生将手中茶杯里的茶水倾倒许多,说道:“第一失,储君也是君,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朝廷里有了两个君,自然要引起陛下的些许忌惮和提防,想来殿下也听过二龙不相见的说法,殿下得了这个储君之位,却失了陛下的信任,正如前朝张江陵所言,如入火聚,得清凉门,其中冷暖,只有殿下自知。”
  萧白点了点头,“天家无亲,情理之中的事情。”
  儒生又将茶杯中的茶水倾倒少许,然后继续说道:“第二失,在于齐州,殿下经营齐州多年,根深蒂固,若是陛下将殿下封为太子,那么殿下就要离开齐州入京,虽说殿下入主东宫之后仍旧能遥领齐州,但终究还是比不了亲自坐镇齐州,齐州一地看似被殿下经营得固若金汤,可世上哪有什么牢不可破的金汤,只要陛下略施手腕,整个齐王府便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儒生将最后一点残茶喝尽,“第一失是情,父子之情,第二失是地,齐州之地,其实第二失还好,不过是些身外之物,倒是第一失,若是处理不好,怕是要埋下隐忧。”
  萧白叹息一声,望向滚滚江面,喃喃道:“父为子纲,君为臣纲,我是儿臣,又岂敢忤逆于父皇?唯有尽心竭力,报效皇父之恩。”
  父皇,皇父,看似相差无多,实则大不相同。
  儒生平静道:“三得两失,总的来说还是得大于失,毕竟殿下是陛下的嫡长子,也是先帝的长子长孙,身份尊贵无比,若无大错,陛下也不会轻动殿下。”
  萧白忽然问道:“先生去不去帝都?”
  儒生摇头道:“我就不去帝都了,除非是殿下坐上了那个位置。”
  萧白一笑置之。
  儒生笑道:“此次入京,殿下仅需牢记一点,其他人皆是虚妄,唯有陛下才是真。”
  萧白皱了皱眉头,正要发问,回头望去时,儒生已然是消失不见。
  萧白吐出一口浊气,走下船去。
  早在码头上恭候多时的礼部尚书快步来到萧白面前,行礼之后轻声问道:“殿下是去行驿,还是直接入宫?”
  萧白吩咐道:“打发人去宫中通传一声,问问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意思,本王先去公主府一趟。”
  礼部尚书低头道:“诺。”


第三十章 皇储齐王入帝都
  公主府。
  当齐王殿下登府时,所有人都感觉松了一口气。
  哪怕那位帝婿已经在秋台出手过一次,可对于公主府中的众人来说,还是比不过已经庇护公主府多年的齐王殿下,只要有齐王殿下在帝都,就没人敢对公主府怎么样。
  虽然齐王和齐阳公主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齐”字,但两者的含义却是大不一样,齐王位列“秦、晋、齐、楚”四王,又与国号相同,被视为诸王第一,端木睿晟等人可以不将一位齐阳公主放在眼中,但绝不敢对堂堂齐王有半分不敬,更何况如今的齐王就要被正式立为皇储,君臣名分定下,便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披着大氅的萧知南站在台阶上,望着这个身着玄色蟒袍的英武男子,笑意温柔真诚。从小到大,父皇忙于国事,无暇顾及她,母后又不喜欢她,只有这位兄长是真心实意地疼爱她,在帝都这座是非名利场中,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多年,感情深厚远甚于其他普通兄妹。
  在她将要成婚之际,这位兄长终于是赶到了帝都。
  兄妹两人相对而立,萧白首先开口问道:“回到帝都之后可好?有无宵小生事?”
  萧知南摇了摇头,轻声道:“一切安好。”
  萧白微笑道:“那就好。”
  萧知南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忽然问道:“瞧你这身打扮,应该还没入宫吧?”
  萧白也头看了眼自身衣着,是一套春秋常服,的确不适合入宫觐见时所穿,不由得有点佩服自家妹子的心细如发,干脆是笑着承认道:“已经让人去传信了。”
  萧知南打趣道:“如果让母后知道你先来我这儿,她不会生你的气,可是要生我的气了。”
  萧白微微一怔,继而皱起眉头,“母后为什么要生你的气?”
  萧知南自知失言,转开话题道:“我们先进屋说话。”
  既然是兄妹,萧白的心思也不会比萧知南差多少,甚至是犹有过之,他仍是立在小雪中,挥手屏退其他人,缓缓说道:“知南,你把话说明白。”
  萧知南顾左右而言他,“太白,你见过南归吗?如今他就在韩阁老的府上,你要是有空,我让他来见见你。”
  萧白一字一句道:“这些年来,我也听说过一些风言风语,说你与母后不和,起先我只当是无稽之谈,没想到竟是真的。”
  萧知南垂下眼帘,没有说话。
  萧白走到萧知南的面前,轻声问道:“你们是母女,又为何闹到如今这般地步。”
  萧知南撇过头去,“我怎么知道。”
  萧白无奈道:“莫要赌气。”
  萧知南干脆是转身往正厅走去。
  这位并不以温恭俭让而著称的齐王竟是没有半分恼怒,只能是无奈一笑,也跟着进了正厅。
  萧知南坐在主座上,面无表情。
  萧白干脆坐到她下首的位置的上,轻声道:“好了,不说这个,说一说徐北游,这是你亲自选择的夫婿,感觉如何?”
  萧知南的脸上终于是露出几分由衷笑意,“很好。”
  “怎么个好法?仅仅是因为秋台那桩事?”萧白不置可否。
  萧知南咋了眨眼,反问道:“难道不够吗?”
  萧白平淡道:“当然不够,一个小小的端木玉算什么?他要真想为你讨回一个公道,就该把萧林的人头取来。”
  萧知南轻声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就是皇祖父当年也是用了十年的时间才登临天下,他现在还年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