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

第269章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第269章

小说: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元开听完之后,更加的不解了。
  但,曹正钦的下一句,直接让赵元开眉头蹙的很深了。
  “陛下,接下来的卑职说的这些情报,卑职不能确保无误,后续需要京兆府的审查结果来作证,所以,卑职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第一,胡氏肚子里头的那个孩子,有传言说,并不是王猛战将的,而是胡氏在弘农的一位相好姘头的。那个人,叫胡大千,是胡氏的表哥,而今人就在长安城,卑职已经派人去秘密缉拿了!”
  这??
  “继续说。”赵元开摆手。
  “第二,王猛毕竟是战将,有他在,胡氏一家就不敢在眼皮子底下胡作非为,但出了长安城,情况就不一样了!”
  “胡氏一家是弘农郡平湖乡人,虽是富贾,却也并无特殊。但自从嫁给王猛之后,胡氏一族在弘农郡的势力一飞冲天,惹民怨四起,可偏偏没有一份奏章上报长安!”
  “还有,军兵流出在长安其实并不多见,但出了长安,尤其是出了中州之后,越是偏远,就越是多见!”
  “坊间传闻,一柄军兵环首刀拿到称上约个数,几斤重,就能换几斤金子!”
  “所以胡成才绝不单单是嚣张跋扈这么简单的事情。”
  “最后,卑职甚至可以肯定,王猛战将是绝对不会这些一无所知的,战将府虽然大半都是胡氏族人,可那几位从穷乡僻壤过来的王猛同乡,并不是什么无知败坏之徒……”
  话讲这儿,赵元开摆手,叹了一声:
  “罢了,别说了。”
  没必要说了。
  能走到了杀妻弑亲这一步,而且是极端反常之举,令人无法置信,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时冲动。
  在军武一脉之中,能得到赵元开的认可、签署了封将诏书的功勋武将到底什么是什么秉性,赵元开比谁都清楚。
  卸甲之后才动手,用的也不是军武佩刀。
  行凶之后,抱着战甲军兵长跪御林大营,不出意外的话,王猛已经谢罪了!
  “报,陛下,最新情报,王猛自绝于御林大营之前,御林司帅陈庆之晚了一步,没能阻止!”
  紧随而来一份密报,让赵元开并无意外。
  赵元开背对堂下,沉默良久,最后只是一声轻叹:
  “唉……”
  这一天,过得很慢。
  御林第二战将府的血案惊变和王猛的自绝谢罪,几乎是以最快的时间传遍了长安,传遍了朝野!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了,这一次突如其来的长安风波,已经演变了认知的地步了!
  京兆府还在抓人。
  三年之期再一次的被扩展到了五年之内。
  冤案、错案、现案,无论大小,无论涉及,何人一概提堂问审,一概依法处置!
  十旗锦衣卫,总数达千人,设堂五十座,同步会审,典诏狱!
  似乎是涉及到了御林第二战将,直接牵扯了军武一脉,御林司帅府再次增兵三营,五千甲士就那么浩浩荡荡的开入了长安城!
  从开始到现在,才不过一天一夜,已经有八千甲推入了长安城!
  没有任何的宵禁的指令。
  但这一夜的长安街头,空无一人,只有时不时疾步而过的军武甲士和面色凝重的锦衣卫高手!
  第二日。
  时隔十日一次的例行小朝会如约举行。
  赵元开端坐九五之位,姿态慵懒,状若寻常,似乎对于长安城内肃清风波一无所知!
  满朝文武战战兢兢,才十日不见,似乎全都瘦了一大圈。
  朝会是例行仪式。
  赵元开一手推行的新制度之下,国朝行政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了,满朝文武议事已经被逐步的摒弃。
  所以,差不多的时候,赵元开直接拂袖退朝。
  不多提一句,甚至连战将府血案这么大的事,都没有过问一句。
  这个态度,更是让满朝文武惶恐不安。
  但……
  他们没察觉到的是。
  退朝之后,天子并没有离去,而是移步观星楼,负手而立,淡漠的看着朝臣告退的情况。
  军武一脉。
  内阁一脉。
  其他诸司诸寺也是三三两两,结伴耳语。
  唯独,单单一个京兆府被彻底的孤立而出,受尽了冷漠和敌视。
  “呵……”
  赵元开只是笑了笑。
  而后拂袖,转身回了宣室殿。
  不一会儿,国柱王李河图求见,这一次赵元开没再拒绝,准奏了。
  堂下。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王爷,似乎腰佝偻的更厉害了,叩跪在地,声音明显颤抖了的厉害:
  “老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国柱无需多礼,有关于战将府血案一事,查的如何了?可有结果了?”赵元开拂袖,直接问道。
  这让李河图有些除不尽。
  “启禀陛下,王猛一案牵扯甚多,极为复杂,现在军武殿和京兆府联合成立专审堂,相信很快就有结果了!”
  李河图起身,颤声回道。
  “既然没有结果,那你为何来求见朕?有其他事?”赵元开再问!
  这两问,直接把李河图问蒙了。
  李河图踟蹰不安,但最后要是硬着头皮,咬着牙,道:
  “陛下,老臣确实有话要说。”
  “那就说!”
  “陛下,京兆府这番肃清风波,似乎……有些过了。”
  “过了?哪里过了?是徇私枉法了?还是滥用职权了?老国柱,现在只是会审阶段,连个结果都没出,说过了是不是有点早啊?”
  赵元开定定的看着李河图,语气玩味。
  李河图低着头,是越发揣摩出了天子的圣意,依旧咬着牙,硬着头皮,道:
  “陛下,老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第638章 大汉帝后
  “是……是京兆府这一次的行动有点过了,据老臣所知,直到当下,京兆府已经缉拿了五百多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朝臣家眷,有不少朝臣的官位根本不在京兆伊之下……”
  话未说完,赵元开豁然起身,反问了一句:
  “不在京兆伊之下?这能代表什么?”
  “陛下,老臣……”李河图直接就蒙了。
  “老国柱,你就告诉朕,京兆府有没有错?有错,才有的改,没错,你让朕该怎么说?”
  “国律法典,公正威严,它的价值度量就四个字,是非对错!在简化一点,就是有罪和无罪!”
  “朕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不就是想让朕去遏制一下京兆府的势头吗?那行,你给朕一个理由?你总不能让朕过去跟许文林说,你这么做不好,不合适,不恰当吧?”
  “那要是许文林回敬一句,他只是按律办事,以京兆伊之职责担当,为长安之清朗公正请命,你让朕怎么办?”
  赵元开一连数问,直接把李河图问蒙住了!
  但,他似乎还是没有反应过来,支支吾吾道:
  “可……可是陛下,他京兆伊不过是从一品的州府大吏,如果没有陛下的诏令,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对同级别的朝官动刀子,这到底是有些不合适吧?”
  话说到这儿,赵元开的脸,突然就黑了!
  方才只是循循善诱,但现在,语气猝然就冷了。
  拂袖,背身,一声冷哼:
  “李河图,你让朕失望了!”
  “陛下息怒,老臣……老臣不知……”
  “够了!你说来说去,不就是想问朕的态度吗?想问是不是朕指示的许文林?”
  “陛下,老臣不是这个意思。”李河图连声道。
  “呵……是不是,你回去好好想清楚!还有,再好好想想,如果真是朕的指示,这一切就变得合适了?”
  “还有,许文林身为京兆伊,治的是长安城,那些个朝臣子弟就不是长安子民了?他们也跟京兆伊平起平坐了?没人管了?”
  “老国柱啊老国柱,朕没想到你也有这么糊涂的一天,罢了,你回去吧,好好想,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再来见朕!”
  赵元开拂袖,直接让李河图退下。
  如果此时站在宣室殿的不是李河图,不是当今的老国柱,不是而今的皇室外戚,赵元开是不会废话这么多的。
  然而,就算是讲了这么多,李河图似乎依旧是没明白天子的用意。
  “陛下息怒,老臣这就退下,老臣回去之后,一定会好好的体悟陛下的所言,请陛下放心!”
  李河图没敢多留,叩拜在地之后,躬身退了出去。
  宣室殿一空,赵元开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也不怪李河图,甚至就算是张居正,似乎现在也没有猜透赵元开真正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局限于时代的人。
  李河图也好,张居正也罢,他们都还不明白什么叫做法制的威严!
  ……
  ……
  李河图离开宣室殿之后,沿着朝天道,绕到了太极殿前。
  他一直紧锁着眉头,老脸有些惨白,内心惶恐不安。
  方才的那一幕实在是太反常了,是陛下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他动怒,甚至还有了几分失望的意思在其中!
  这是前所未有的!
  李河图很挫败,很不安,可就是不明白,自己的错在了哪里啊!
  京兆伊许文林确实没错,也确实是在职责之内,依法行事。
  可就算是如此,也不能这样的有恃无恐胡作为非,见人就做,有案就查,不管涉及到什么人,也不顾朝堂的安稳和臣子的忠心!
  这太过分了。
  弄不好,是要动摇朝堂的啊!
  其实李河图也不是要求陛下去袒护谁,他只是希望陛下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表个态,敲打一下京兆伊!
  否则的话,照着京兆伊这样闹下去,朝野惶惶也没个尽头的,会寒了多少朝臣的心啊!
  “陛下很生气,似乎……错的是老臣。”
  “可是,老臣到底错在了哪里啊?”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国柱,步履蹒跚,一路低着头,嘀咕着,困惑着,苦思不解着。
  不过,就在李河图转角的时候,一个声音喊住了他:
  “王爷留步!”
  李河图当即一颤,而后赶紧躬身,缓缓转过身来,朝着声音的方向恭敬一拜,行礼道:
  “老臣拜见皇后娘娘!”
  没错,喊住李河图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荣登帝后之位不久的蒙耶青忧。
  此时的蒙耶青忧一身赤金凤袍,风华绝代,雍容高贵,大有帝后之威仪,让李河图见着了都不免有些心颤。
  “老王爷不必多礼。”
  蒙耶青忧缓缓走来,身后跟着一众侍女,虽面色柔和,带有笑意,但那一身无形的气势,实在是太压迫人了。
  天选后人,大智若妖,美如谪仙。
  这位大汉帝后,是当之无愧啊!
  “不知皇后娘娘叫住老臣,是所为何事?”李河图起身,恭敬问道。
  “本宫如果没猜错的话,老王爷刚刚是求见了陛下,对否?”
  “回禀娘娘,确是如此。”
  “不出意外的话,应是为了这近日的京兆府兴起的长安肃清风波而来,对否?”
  “娘娘圣明。”
  “老王爷是想要为长安朝臣说句话的吧?但看王爷的样子,似乎陛下并没有听取了王爷的进言,对否?”
  蒙耶青忧的语气始终淡淡,却那无形之中的自信和对于一切的敏锐洞察,让李河图着实一惊。
  他再一次的躬身,道:
  “娘娘说的全对!”
  讲这话的时候,李河图突然心念一动。
  他是劝不了陛下的,但是皇后娘娘不同,甚至,如果说这个世界有一个人可以动摇当今的天子,那便只可能是眼前的帝后!
  李河图正要组织语言请求,却没想到,蒙耶青忧先开了口。
  “老王爷,能说说陛下是如何回应王爷的吗?或许,本宫能从中调和一番,不是吗?”
  虽是帝后,但对于李河图依旧是极高的尊重。
  李河图受宠若惊,且大喜不已,赶忙开口:
  “既然娘娘都这么说,那老臣便将心中的不解全部说了出来……”


第639章 国律法典
  李河图将近日长安的状况、御林第二战将府的惊变、还有刚刚在宣室殿和陛下的一番激辩……
  不,准确来说,是将陛下给他的一番训斥,全部都复述了一遍。
  最后,李河图甚至躬身一拜,请求道:
  “娘娘,老臣拜请娘娘可以劝一劝陛下,京兆府之风波也该适可而止了啊!”
  然后,李河图万万没想到,眼前的这位一直很温柔体恤的皇后娘娘,却根本不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老王爷,看来你还是没有明白陛下的真正用意啊!”蒙耶青忧摇了摇头,笑道。
  “娘娘,老臣不懂,还请娘娘明示。”李河图蒙住了,下意识的问道。
  “老王爷,陛下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问过你,京兆府有没有错?事实证明,京兆府没有错!”
  “不是陛下不愿意表态,也不是陛下默认、或者是暗意支持了京兆伊许大人,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许大人没有错!”
  “你……能明白本宫的意思吗?”
  蒙耶青忧看着李河图,始终面带微笑,不失半点的雍容和仪态。
  这让李河图再一次的压力倍增,再加上依旧是不明白娘娘的这番话,只要摇了摇头。
  “本宫最近也留意了一下京兆府兴起的长安风波,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京兆府抓的都是一些小问题,一些不上秤没个几两重,可一旦上了秤想要几斤都有可能的小问题!”
  “老王爷应该也是前者,以为不应该上秤,以为都是些没个几两重的小事。”
  “而京兆府许文林代表的是后者,要的就是上秤,上了秤还得往顶天了的方向去定量!”
  讲到这儿,蒙耶青忧顿了顿,静静的看着李河图。
  此时的李河图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这时,青忧再一次的开口了:
  “老王爷把朝堂分成了这两类人,方才去找陛下,说是请求,其实就是希望陛下能明确表态,想知道陛下到底支持的是那一方?对否?”
  “对,对对,老臣却有此意,而且惹了圣怒,让陛下斥责了一番。不过,老臣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陛下不表态呢?”李河图回应道。
  “不,陛下已经表态了!”蒙耶青忧摇头。
  那一刻,李河图怔住了。
  只见他猛然抬头,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大汉帝后,是怎么也想不明白。
  李河图摇了摇头,下意识道:
  “娘娘,老臣不解!”
  “你当然不解了,因为陛下支持的,既不是老王爷你,也不是京兆伊许大人!”
  “那,那还能是谁?娘娘,你这样说,让老臣更糊涂了。”
  “老王爷,你听好了,陛下支持的……是那杆秤!那杆不上秤也许没个几两重,一上秤就千斤打不出的秤啊!”
  蒙耶青忧语气微重,到底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啊!
  终于,李河图恍然大悟,连拍了好几下自己的脑袋,呼道:
  “哎呀呀,我……我李河图还真是糊涂啊!”
  “难怪陛下一再强调对错,甚至都说了,只要让老臣挑出许文林任何一处不合乎国律法典的地方,他都能立马出手遏制!”
  “这……这杆秤就是大汉的国律法典啊!”
  蒙耶青忧终究是舒心的笑了,点头,道:
  “老国柱到底是深明大义啊,没错,这杆秤就是大汉的国律法典!陛下之所以对京兆伊许大人的种种行为并无态度,那是因为许大人的手上正拿着这杆秤!”
  “在这杆秤面前,无论了平民还是朝臣,甚至是陛下他本人,都不可以凌驾于这杆秤之上!”
  “陛下不单单是要支持这杆秤,更要捍卫这杆秤的威严和不可亵渎!”
  “老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