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

第239章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第239章

小说: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啊!
  “陛下,老臣可以保证,不用三年,一年,一年就能腾飞!!”
  张居正激动无比,直接立誓!


第564章 三法司
  最后,赵元开将目光落在了朱凌雪的身上。
  离京这么长时间,有些日子没见着朱凌雪了,眼下看来,确实消瘦了很多!
  不过,对于国子监眼下的国策推行赵元开还是很满意的,这位出身一言难尽的反臣之女所展现的才能让他很是意外!
  “朱凌雪。”赵元开语气一柔。
  “微臣在。”朱凌雪一步上前。
  “你没让朕失望!”
  赵元开首先基给予肯定,而后没再废话,直言道:
  “军武殿和内阁设立之后,制度大改,所以国子监和都察院也得改,从即日起,这两个国朝机构晋升为从一品结构,独立于内阁和军武殿之外,直接对朕负责!”
  国子监就不用说了,打造出四级学级制完全靠这个机构一手主导,战略意义重大。
  至于都察院,那可是相当于大汉的最高纪检存在啊,监察文武百官、各级数十万大汉吏员!
  这必须保证其独立性和特殊性!
  都察院虽然在品级上只是从一品,而且还是在之前的二品之上被赵元开提到了从一品,对标八部,低于内阁和军武殿!
  但,品级低,可地位并不低啊!
  这是直接对帝主负责的监察机构,具备无上的权威性和特殊性,哪怕是再小的一个吏员,怕是也没人敢轻视慢待!
  自从清洗陈国寿整顿朝纲之后,都察院的总都御史一职就一直空缺,最后由资历最老的老太傅孙庆国兼任!
  本来赵元开是想要提振一下都察院的,但看了一下,朝中也没人可用,跳来跳去还是德高望重的孙庆国最为合适不过了。
  而且大发展时期需要相对宽松的国策环境,所以赵元开就一直搁置!
  哪怕是现在将都察院提到了三法司之首的位子,也只是口头说说,明面意思远大于实质意思,更多的还是威慑意义!
  总都御史还是孙庆国,没扩张,也没加强裁决权,说是对天子直接负责,其实说白了还是让赵元开自己来一锤定音!
  老太傅激动的厉害,老眼湿红,匍匐跪地,呼道: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啊!”
  “都察院检查天下汉吏,早就应该提振权限了,那……那个,陛下,老臣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赵元开蹙眉。
  临朝初期,尤其是陈国寿刚刚倒台那段时间,孙庆国这位守旧老臣在朝中的地位可谓是一时无二!
  外戚出身,肱骨老臣,与朝纲崩乱之时痛骂国贼,无畏生死!
  随着赵元开的掌权,其子孙心武在东门之变的大功,以及设立锦衣卫之后的重用,老太傅的话语权一度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
  张居正入仕之后,一切都变了!
  满朝文武之中,大半个班底子的屁股其实都是不干净的,老六部尚书都是被抄了家之后才保了一条老命!
  再而后,李河图一夜白头会长安,恩赐乘马佩剑入皇城,天子降阶,封国柱王,让很多事情又发生了不少的微妙变化!
  还有一点便是锦衣卫的地位一直都在降权,孙心武在东门之变之后,几乎没有任何惹眼的功绩,这让太傅一门的地位一将再将!
  然后,赵元开就发现曾经一言不和就国骂的老太傅,话是越来越少了,朝会之时虽然和张居正、李河图并未一列,却几乎很少谏言!
  这一切赵元开都看在眼中!
  老太傅眼中的抑郁寡欢和不得志。
  宣室殿龙案之上时不时的出现几封对于老太傅背后出言不逊的折子。
  甚至三番两次的出现国公府的后辈在长安城里头嚣张跋扈,大言天子能有今天,全是他辅国公府的功劳……诸如等等。
  历尽东门之变和赵元开大刀阔斧的砍除门阀世家之后,长安城内的公侯几乎绝迹,所留存下来的也只是空有爵位,并无实权!
  之前国公爵位只有两人,陈国寿和孙庆年。
  陈国寿被清除之后,就只剩下一个孙庆年,但他没想到的是李河图的回京,直接封王,位居国公之上!
  而事实上,辅国公府孙家在东门之变其实启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确实是首功!
  当初系统没有激活,赵元开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借着孙心武这位忠心耿耿、且是唯一可用的武臣之手,将北丘养马的人字营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虎狼之师!
  孙心武做的很好,执行力很强,一片忠心更是无可挑剔。
  背着孙庆国将辅国公府的大半个家底儿都偷出来了,这才秘密打造出了大汉地第一支骑兵,虎豹骑!
  功便是功,这点赵元开从不否认!
  只是,孙心武的能力实在是有限,有忠心,有执行力,却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就算是担任正二品的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孙心武也是日益吃力,越来越跟不上节奏了。
  再看辅国公府的后辈之中,也实难是挑出翘楚之辈。
  所以赵元开对于辅国公一门一直都是保持着不偏不倚的态度,孙心武能不下就不下,实在不行就平调出去,找个清水衙门,保个正二品底线。
  但……
  孙庆年似乎并不满意天子的这个态度。
  他是忠臣,但,太过于守旧了,不可避免的迂腐了。
  外戚出身和那些已经固化僵化的思维惯性,让他依旧用过往的那一套想法来揣度圣意!
  他很天真的、也很迂腐的以为,东门之变后,辅国公府会伴随着天武帝的临朝掌权而彻底的崛起!
  但,他失落了。
  于是乎……
  女人为官,孙庆年唯一反对的声音!
  朱凌雪入仕国子监,骂的最凶的就是这位老太傅,但,朱凌雪是赵元开钦点,入仕之前一直拜在张居正的府上,算是半个门生!
  有些不太好听的话一直都被张居正有意压住,没传到赵元开的耳中,只是,风评终究是坏了!
  现在整个长安城只要一提到辅国公一门,便是一声叹息,在心中暗道一句是陛下薄待了老太傅一家!
  ……
  赵元开看着眼前老太傅那佝偻苍老的身子,最后还是轻微摇头,选择了搁置不究。


第565章 制衡
  但!
  孙庆年一开口,却让赵元开脸色骤然一边!
  “陛下,老臣斗胆谏言,让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这三法司合并,同时全权兼并锦衣卫,组建出一个全新的、和内阁并肩的国朝独立司法机构,集法典、监察、裁决和典诏狱等……”
  孙庆年的话还没有说完,一边张居正脸色陡然一变,赶紧低声打断道:
  “老太傅,出言且三思啊!!”
  李河图最开始没听出别的意思,被张居正这么一打断,再看天子的脸色,顿时心中一震,暗觉不好。
  朱凌雪和其他八部大员,更是脸色一白,顿时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了。
  三法司合并倒也说得过去,竟然还敢要锦衣卫的绝对指挥权?
  三法司之首是你孙庆国,锦衣卫指挥使是你大儿,集法典、监察、裁决和典诏狱等于一体,那岂不是全姓孙了?
  法典是你孙家修?
  裁决是你孙家定?
  诏狱还是你孙家抓?
  大胆包天啊!!
  还有,陛下从大朝会开始,一直都在强调大发展,强调宽松和包容,你孙庆国竟然糊涂到了跟陛下唱反调??
  陛下将设立军武殿立为首重,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分权吗?
  你倒好,竟然张口就要锦衣卫的指挥权,还是全权!!
  但!
  孙庆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在哪里!
  “哼,张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怕老夫动了你的地位吗?”孙庆年冷笑道。
  转过身,再面朝赵元开,这才发现天子的脸色极为难看!
  可他依旧是执迷不悟!
  赵元开将提振都察院,晋升从一品,位居三法司之首,让他以为是以重典治国!
  而点到了他孙家父子二人,以为记当初东门之变的功绩!
  孙庆年从一开始就没有揣度过赵元开的意思,根本没有吃透的赵元开的国策路线!
  他一直都想着一件事,就是如何振兴辅国公一门!
  他想当大汉首公。
  想要让辅国公府重现当年先皇在位之时的国朝首官的辉煌,让满朝文武敬畏推崇他!
  这不是谋逆之心。
  孙庆国骨子里头还是忠心耿耿的!
  只是他的观念还是老一套,入朝文官封侯拜相,穷尽一生的最终追求便是位极人臣,在汉室朝堂之上显赫国朝!
  “陛下,三法司乃是国朝首重,以法典立天下之规矩……”孙庆年继而又道。
  但!
  这一次,赵元开怒了!
  “老太傅,你让朕,很是失望!”声音冰冷,帝威浩荡!
  挽天倾开盛世,虽然历时不久,但积威极重,赵元开这一变脸,直接吓得孙庆国当即匍匐跪地,魂都快没了!
  “陛……陛下,老臣不知错在何处,不不,老臣该死!老臣该死!请陛下息怒!”孙庆国连声道。
  赵元开俯视,摇头,最后还是一声长叹。
  他没有点破。
  也没有撤孙庆国的职,治他的罪!
  其实他提的那个构想没什么大错,只是时机不对,只是话不应该从他的口中出来!
  现阶段,赵元开对于都察院的定性只是一个爱打小报告的监察机构,让愤懑不遇的孙庆年来担任是最合适不过的!
  愤懑不遇就会刻薄严厉,不通人情!
  但,裁决权和诏狱权决不能归于都察院。
  赵元开只要监察,不要定罪,他希望在现阶段达到一个相对和谐的平衡态,那就是朕知道你有过,但就是搁置不论,而你也知道朕深知你的一切功过,是何定夺全看你的表现!
  另外,都察院严厉刻薄就爱抓小辫子,但天子仁慈知而不论,这其实更是一种驭臣手段!
  没人不会犯错!
  但,因典轻无视之恶小,或者因典重而谨小慎微不敢做事,这都是极端,都不好,得谋求平衡,考验的便是帝王水平!
  都御史不是个好差事,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担任的。
  而眼下看来,孙庆年是最合适不过的,辅国公之身不怕得罪人,愤懑不遇之心不会偏袒人!
  “罢了,都察院之事到此为止!”
  “老太傅,锦衣卫指挥使孙习武虽是孙门大儿,但,锦衣卫隶属内阁,除了朕和张居正之外,其他人没有任何的调配权,你可记住了?”
  赵元开不点破,只是施威敲打!
  孙庆国胆子是不小,但在天子面前,却不敢有半点的异心,连连磕头叩拜。
  “行了,你先下去吧。”赵元开直接拂袖。
  “陛下,老臣……”
  “退下!”
  “老臣遵命!”
  孙庆年退出太极殿。
  在承天门,这位当朝唯一的国公老臣是怎么也没想通自己到底哪里触犯了龙颜,怎么就惹陛下不高兴了吗?
  “我明白了,一定是我儿担任锦衣卫指挥使,而我又想要兼并锦衣卫,触了大忌!”
  “陛下没有治我的罪,实在是英明仁慈啊!”
  “哼,张居正,你让老夫三思,不就是怕老夫动你的地位吗?内阁首辅是吧?还有那八部尚书满朝文武……老臣一定会好好的监察你们的!”
  这位老太傅先是拍着胸脯心有余悸,对陛下感激涕零,转而脸一沉,恨恨的编排了张居正一顿!
  他并不知道,这正是赵元开想要看到的制衡。
  太极殿内。
  张居正一步踏出,正要说什么,却被赵元开拂袖止住。
  “老太傅的事到此为止!”
  “张居正,内阁组建之后,大发展是国策路线,但具体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了!”
  “首先,汉南四州和新并吞的天启州都是吏治崩乱状态,朕需要你马上选拔五位能臣文吏,空降五州重振吏治!”
  “你,挑几个人出来吧!”
  赵元开直接道。
  兵权和治权分家之后,完全是两个体系的事情。
  汉南有岳飞镇守的司帅府,天启州归于霍去病的安西司帅府,兵权以定。
  “回陛下,老臣不日前就在思考汉南和天启州的吏治恢复问题,认为各州首府刺史决不能从当地选拔,必须由京官、或者至少也是中州的能吏遣派空降!”张居正回道。
  这就是张居正,内政之事无需赵元开多言,总是思考在先。
  “嗯,朕也是此意。继续说!”赵元开颔首。


第566章 雨化田
  “老臣初步考虑,是让中州四郡太守和长安京兆尹等五人空降汉南四州和天启州的,应是周全之策!”
  张居正说道。
  这话算是说到了赵元开的心坎里头去了。
  中州四郡太守,包括长安京兆伊,那可是天子脚下的官,在各项吏治革新之中都是先锋者,是郡一级的带头人!
  他们对于国策的领悟是最强的,由他们空降汉南是最合适不过了。
  此外,这个四郡太守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名门望族,生在本地,长在本地,治在本地,长此已久,并不是什么好事。
  就像是洛阳的李家,本身就是洛阳最大的门阀,只是因为忠心耿耿,所以赵元开才不好动他。
  但要是空降去了天启州,看似晋升,从郡级太守升到了州级刺史,但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削弱。
  然后家族宗庙有留在了中州的天子脚下,哪怕是去了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也不敢轻易的起异心祸心!
  什么是驭臣心术啊?这就是!
  “嗯,就依阁老所言!”
  赵元开颔首,直接敲定。
  至此,应对整个武道盛世的国策路线基本上全面制定,剩下的便是边边角角的小修改和小完善!
  这一点不能急,得慢慢来!
  不过。
  张居正似乎还有话要说,躬身道:
  “陛下,老臣还有一言。”
  “说!”
  “中州四郡的父母官遣调之后,空位补缺都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治理国都长安的京兆伊,老臣不知该如何决断……”
  “呵,张居正,朕看你并不是不知如何决断吧?”
  赵元开淡笑。
  虽然不知道张居正葫芦里头卖的是什么药,但看得出来,这明显是抛砖引玉的铺垫之言。
  “陛下英明,老臣斗胆,想要向陛下举荐一人!”张居正赶紧说道。
  “什么人?”赵元开问道。
  “回陛下,扶风郡孝平侯府,许家许文林!”
  扶风郡许家?
  这不是晴妃许心甜的娘家吗?
  赵元开听到这儿,顿时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笑着摇头,呵道:
  “好你个张居正啊!”
  “陛下,老臣曾考察过,孝平侯府颇有几位能人,当代孝平侯许文林多年来怀才不遇,而今又贵为皇室外戚,应当给予重用,毕竟……”
  毕竟之后,张居正没再说了。
  赵元开当然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皇室外戚只要有德有才,基本上都会受到重用,因为沾了外戚二字,就算是个半个皇族之人!
  再算是后宫贵妃撒个娇,吹个耳旁风,崛起都是必然的。
  不过!
  许心甜入宫这么久了,却从来不提孝平侯府半个字。
  而赵元开连番征战,册封晴妃之后,也压根就没过问过扶风郡许家半句。
  略作沉思,赵元开点头,道:
  “就依你的意思吧,外戚,毕竟是外戚!”
  一句外戚毕竟是外戚,道尽一切,也意外着扶风郡许家的彻底崛起之势!
  任何世界任何文明,都不可能保证绝对的公平,再完善的制度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走向不可避免的两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