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7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玄都指着此处说道:“此地夏秋之际洞水溢出,汇流成溪,在日光照耀之下,谷中涌起山岚雾蔼,朦胧飘渺,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此地三面环山,唯有一面面向悬崖峭壁,与上山的石径相邻。其中种植有茂盛翠竹,风起则起竹涛响,而在竹林的掩映之中,则是一座清幽古雅的二层竹楼。
秦素问道:“这就是地师的隐居之地?”
李玄都摇了摇头道:“这是守山人的居所。”
话音落下,只见一个矮小老者从竹楼中缓缓走出,生得干瘪瘦弱,须发也是稀疏,腰间别着烟杆。
秦素倒是认得此人,那日李玄都在太平山上升座,老人曾代表地师前去相贺,秦素在那时候见过一面,印象深刻。
老人见到李玄都,略微一怔,再见到李玄都身上的“阴阳仙衣”,脸色骤然一变。
沉默了片刻之后,老人缓缓开口道:“李公子,我家主人他……”
李玄都轻声道:“数日之前,地师已经在昆仑洞天飞升离世,并将这件‘阴阳仙衣’传给了我。”
老人望着李玄都良久,叹息一声,“料想世间也无人能将我家主人如何,既然我家主人将‘阴阳仙衣’传给了李公子,那么李公子便是剑秀山的新主人,小老儿也会听从公子的差遣。”
李玄都并没有拒绝,问道:“不知老丈如何称呼?”
老人道:“公子叫我徐七即可。”
第一百九十章 忘剑峰上
当年徐无鬼还是齐王的时候,就以慕道之名大肆蓄养门客,在众多门客中他又效仿青鸾卫都督府的十三太保选出了十三名心腹死士,赐姓徐,依次排列,从徐大到徐十三,这名老者在十三人中排行第七,故称“徐七”。
在徐七的引领下,李玄都和秦素继续前行,过了这里,山路又变得狭窄起来,小河在内,山路在外,几乎是悬在半山腰上,仅容一人行走,下方山谷黑洞洞的,深不可测。
不说李玄都这位准长生地仙,已经可以御风而行的秦素也是半点不惧,反而沉醉于此中之景,心中想着,日后能在此地也是不错,远胜于太平山。又走出二百余丈,隐隐传来瀑布声响,转过山壁之后,秦素眼前倏尔一亮,只见一道瀑布如白龙倒挂,飞流百尺,冲刷出一个水潭,小河的源头便是由此而来,而山路则是直直往瀑布而去。
瀑布如门帘,在其后是一个高阔洞穴,通向一个花团锦簇的翠谷,此地四面环山,朔风不至,故而在初秋时节,也是暖意融融,而且不比外面的单调苍翠,繁花似锦,绚丽异常,甚至还有麋鹿在草地上漫步,见人也不害怕惊避。
不远处有一个小村子,大大小小十余口房子聚在一起,并无围栏,周围又有田地、桑林之属,真是好一派田园风光。
李玄都前几次来到此地的时候,还不觉如何,当初胡良曾经问他此地是否居住着许多人,李玄都回答说此地只有徐先生一人居住,他也不知道徐先生为何要将此地建成如此模样。现在李玄都终于明白了,这里的格局竟是与陆吾居处十分相似,由此看来,地师图谋“玄都紫府”并非临时起意。
李玄都曾经先后三次来过此地,第一次是巧合之下误入此地,由此与徐无鬼相识,在此地疗伤修养。第二次再来,便是带着张白月的骨灰而来,在此地盘桓多日,当时他因为帝京之变心灰意冷,生出避世弃世之念,倒是羡慕这里了。第三次就是与颜飞卿、周淑宁、胡良一道来到此地。
徐七叹息一声,“老主人每年都要回来小住几日,只是从今以后,再无归期了。”
李玄都道:“飞升成仙,此乃喜事。”
徐七点了点头,“李公子说的是。”
李玄都挽起正在四下张望的秦素进了村子,沿着以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一路来到位于村子正中的一间雅舍之前,只见这座雅舍以乌木搭建,门前种了几丛水竹,然后就地取材,竹管连缀成渠,自山崖边引来泉水,以供煮茶之用。
窗户以一根支杆撑起,可见屋内有一方软榻,旁边是一张书案,放着一张焦尾古琴,风吹琴弦有韵声;一个书架,随意放了许多书籍,或竖或躺,一看便是常常被人翻看。
乍一看去,似乎主人只是暂时出门,很快便会回来。
李玄都与秦素进了屋内,秦素来到书案前,仔细端详着那张焦尾古琴,李玄都却是来到书架前,略微扫了一眼。
书架上的书与武学、丹鼎、卜算、阴阳经
纬无关,大多与农学有关,想来当年地师徐无鬼就是在此地培育种子,那些水田便有了合理解释。
秦素轻声问道:“这便是地师的住处吗?”
李玄都轻轻“嗯”了一声,“以后我们也可以在此地隐居。”
秦素不由笑道:“隐居?我倒是无所谓,你耐得住寂寞吗?”
李玄都道:“动极思静,静极思动,一年中来小住几日总是不难。”
秦素轻轻拨动琴弦,没有答话。
李玄都从袖中取出一卷名册,递到秦素的面前。
秦素抬手接过,封皮上没有任何字迹,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笔力遒劲的楷书,皆是一个个人名,其后还有详细备注标记,吃惊道:“这是什么?”
李玄都道:“是地师留下来的,是他经营多年的人脉,或者说他以天下为棋盘,在棋盘上的落子。这些人不属于阴阳宗,甚至不属于西北五宗,严格来说,他们是齐王的人,当年蓄养三千门客而引得皇帝震怒的齐王。”
秦素恍然想起地师的另一重身份,曾经是出身于天家宗室的齐王,以崇道和蓄养门客而闻名天下的齐王。
李玄都合起手中的厚重名册,望向李玄都,问道:“你想要我做什么?”
李玄都说道:“有些事情我可能顾及不上,还要有劳你了,先把名单上的人大致筛选一遍,挑选可靠有用且能为我们所用之人,依次补充到客栈之中。这件事你也不必亲力亲为,让客栈中的属下去做就可。”
秦素若有所思道:“如果有了这些人手,客栈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加,可是要怎么分配?”
李玄都道:“主要是递增到你我名下,毕竟这些人是地师的属下,心思难料,还是由你我直接掌握比较好,免得生出其他事端。另外,贵精不贵多,以帝京为主,其他地方次之,若是不可靠之人,宁可舍弃,也不要强求。”
秦素明白李玄都的心思,他这是要为日后重返帝京早做准备了。帝京那里鱼龙混杂,与江湖争斗不能一概而论,许多时候刀不见光,剑不见影,倒是不能一味凭借武力横冲直撞。
秦素点头应下,收起这本名册,又听李玄都说道:“这里还不是山顶,陪我去忘剑峰一趟吧。”
秦素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问道:“这样好吗?”
李玄都看了她一眼,失笑道:“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小心翼翼了,有什么好或不好。人死之后,魂归于天,魄归于地,万事成空。活人怎样做,死人终是看不到了,也就无所谓好坏之分,所谓祭奠一事不过是寄托活人哀思罢了。”
秦素听李玄都如此说,说道:“我刚才忽然在想,如果那位张姐姐看到我与你同去会是怎样的心情?会不会很难过?既然你如此说了,那我就陪你一起去好了。”
李玄都道:“你倒是为旁人着想,只是我历来不信这些。人死万事空,如果我死了,你为我哭也好,笑也罢,我都是看不到了,那么
你祭奠我也好,不祭奠我也罢,也都与我无关了。”
秦素忽然不说话了。
李玄都问道:“怎么了?不高兴了?”
秦素微嗔薄怒,“什么死不死的,不要乱说。”
李玄都笑道:“好,不乱说。我们走吧。”
两人离开这处小村庄,登上了忘剑峰。
峰顶除了洗剑池外就只有一座破败茅屋,屋顶上的茅草已经所剩无几,露出了光秃秃的房梁。屋前有一棵梨树,已经彻底枯死。
李玄都不由感慨万千。
他第一次来到此地时,梨花如雪。第二次来到此地时,梨树尽是黄叶,叶间悬挂着黄橙橙的梨子。第三次来到此地时,梨树枝叶婆娑,生意尽矣。没想到第四次来,梨树已经枯死。
在梨树下还有一座荒芜坟墓,墓前石碑上简简单单地刻就了五个字:“张白月之墓”。
李玄都与秦素并肩立在坟墓之前。秦素偷偷看了眼李玄都的神情,发现李玄都的脸上没有太多的感怀和追思,倒是显得十分严肃。
秦素心中微微一跳,只觉得自己猜测错了,李玄都此来似乎不是追忆当年那段感情。
李玄都不知何时抽出了“人间世”,脸色愈发郑重和严肃,然后就听李玄都说道:“本不该打扰你的清静,只是这次昆仑之行,你又一再出现在我的眼前,所以还是决定再来看看你……而且有件事要告诉你。”
李玄都忽然沉默了,只听得风声和衣襟被吹动的声音。
过了片刻,李玄都轻声道:“我会为你们报仇的,最迟不会超过明年。”
李玄都用右手握着“人间世”的剑柄,左手握着“人间世”的剑刃,继续说道:“之所以要提前来说,而不是事后再说,是因为我也不知道能否成功,所以想了想,还是提前来说吧,想必你这个急性子也等得不耐烦了。而且这些年来,我没为你扫过墓,实在抱歉。”
秦素站在李玄都身旁,双手抱拳,微微低头,似是在默默祷祝。
秦素明白,李玄都说他不信人死有灵,那么他现在说的这些,其实是对他自己说的,他在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使其动摇。
李玄都用“人间世”割开了自己的掌心,鲜血落在墓碑上。
秦素默默地看着这一幕,没有阻止。
直到李玄都手掌的伤口渐渐自行愈合之后,秦素才轻轻开口道:“我相信人死有灵,张姐姐会保佑你的,一直都会。”
李玄都没有反驳,同样轻声道:“是啊。”
因为李玄都不相信人死有灵,便没有准备香烛等物,只是将“人间世”立在张白月的墓前,然后望着墓碑说道:“再见了,还有……对不起。”
说罢,他转过身去,向秦素伸出手,“走吧。”
秦素犹豫了一下,把手放在了李玄都的掌中。
两人一起向山下走去,只剩下枯死梨树下微微晃动的“人间世”守在墓前。
第一百九十一章 藏书楼
从忘剑峰下来之后,李玄都又见了徐七,根据徐七所言,剑秀山中有地师设下的一座阵法,主要以遮蔽踪迹为主,御敌次之。对于李玄都来说,这里是个好地方,可以将其发展为自己的居处,也可以将其作为太平客栈的“总坛”所在。至于如何选择,还是等玉虚斗剑结束之后再做决定。
除了徐七之外,地师的十三死士还有半数在世,当初李玄都在捐毒国见到的那人便是其中之一,是徐九。另外还有徐大、徐三、徐五、徐十三在世。这些人境界修为未必绝顶,但是各有所长,多是旁门左道之术,就好似古时孟尝君麾下的鸡鸣狗盗之流。
如今这些人随着“阴阳仙衣”全都归于李玄都之手了。只是徐无鬼送是送了,李玄都能接下多少,则要看他的手段了。自古以来,亲生儿子都未必能继承父亲的基业,更何况是李玄都这种没有正当名分的半个传人。
不过李玄都并不如何担心,如果他还是两年前的李玄都,也许还会有些麻烦,毕竟“主少国疑”,可如今李玄都已经算是长生地仙,并非是孤身一人,麾下也有属于自己的嫡系,他想要做什么事情,绝大多数时候缺少的是名义而非实力,比如正一宗的事情,在大天师离世之后,李玄都想要插手正一宗内部争斗,防止张静修脱离道门,并非做不到,关键是师出无名,所以才要等到张静修有了实质动作之后,他才能有所行动。现在徐无鬼已经把最关键的名分送给了他,剩下的事情都不算难事。
李玄都让徐七返回他的居处继续把守山门,然后他和秦素回到村子,四下走走看看,感觉相当不错,多了不敢说,住个百余人还是不难。如果只有他们两人居住,偌大一座剑秀山,显得空旷了些,若是把太平客栈的关键人员从中州龙门府搬到此地,就差不多了。
李玄都询问道:“素素,如果把客栈总部设立在此地,你觉得如何?”
秦素认真想了想,回答道:“我觉得很好,这儿山清水秀,又占地不小,如果只有我们两人,的确是冷清了些,人多也热闹。”
李玄都道:“你不是喜欢清静吗?”
秦素道:“但我也不讨厌热闹。”
李玄都道:“还是好好斟酌一下,实在不行,我们也可以在忘剑峰上另建一座别院,反正忘剑峰上的空地够大,还有一座好大的洗剑池,比不得大雪山的瑶池和太白山的天池,但也算是难得的美景,若是有一座临湖小筑,临水听涛,也是极为不错。”
秦素笑问道:“洗剑池有波涛之声吗?”
“煞风景了不是。”李玄都道,“主要是说个意思,并非实指,你若想听涛,咱们去东海闲居,那儿日日夜夜可以听涛,年年月月不绝,听到腻为止。”
秦素摆了摆手道:“我喜欢清静,忘剑池就挺好。”
李玄都道:“那就说定了,找
个合适的时机,将客栈搬迁过来,咱们再在忘剑池的边上建造一处别院,费用我来出。”
秦素玩笑道:“未来的大掌教,你不是两袖清风吗?袖子里的银钱够用吗?”
李玄都大概算了一下,说道:“我花销不大,太平宗的宗主例银又高,所以积蓄还是有的,不在我的袖子里,在钱庄里,虽说比不得你秦大小姐,但建栋新房还是绰绰有余的。”
秦素轻声道:“那就好,我可等着住了。”
围着村子绕了一周,李玄都在村子最深处的崖壁上发现了一座紧贴崖壁修建的二层小楼,进入其中之后,发现这竟是一座藏书楼。这倒是让李玄都大为惊喜,毕竟地师学识渊博是举世公认,他留下的藏书楼定然不同凡响。
书楼内整齐排列着一座座书架,书架上放着一匣匣书,各种善本孤本被叠放在书匣内,书页间还夹满了书签,由此看来,地师不大在意这些书的价值,他更在意的是书上所记载的文字内容,这倒也符合地师的性情,他历来是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的,别人都是崇古贬今,他是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古不如今,因为今人是站在古人的基础上,必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每一匣书的下方都用铭牌标注了书的名字,李玄都大致浏览了一遍,一楼中的藏书多是诸子百家,既有儒家、道家的经典,也有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名家的内容,不过缺少了农家,应该是被地师搬到了自己的住处。除此之外,秦素还找到了许多棋谱、曲谱,看来地师居处的焦尾琴和棋盘并非是摆设,想来地师在读书闲暇之余,也会抚琴下棋,且作消遣。
秦素拉着李玄都指了指在书架上方的一轴曲谱,说道:“玄哥哥,你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广陵散》。自来相传,嵇康死后,《广陵散》从此绝响,没想到地师竟然能找到《广陵散》的曲谱。”
李玄都抬眼望去,果然铭牌上简单写着“广陵散”三字。
秦素又道:“嵇康其人,史书上说他‘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算是半个道门中人。当时的司隶校尉慕名去拜访他,嵇康自顾自打铁,不予理会。两人对话更是有意思,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司隶校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