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5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海石笑了笑,伸手一抓,那些随风飘散的碎木屑又重新被他吸纳到掌中,然后重新凝聚成一把木剑。已经步入老年的张海石其实比李非烟还要小上几岁,可看起来却要比李非烟苍老太多,如果不明详情,说他和李道虚是同辈之人也不会让人意外。张海石凝视着手中的木剑,上面还残留着一道道细微剑痕,正是这些剑痕导致了木剑最终寸寸碎裂。
片刻之后,张海石将手中的木剑丢给李非烟,“师姑也帮忙参详一下。”
被李玄都这样的年轻人称呼为“姑姑”,李非烟是很受用的,因为这让她觉得自己还没老,哪个女子不怕老?可被张海石这种看起来比自己还老的人称呼为“师姑”,李非烟就有点不大自在了,这好似在提醒她已经老了。李非烟面上不显,伸手接住张海石丢过来的木剑,木剑上的剑痕可以让李非烟细看那些被她错过的剑招。
这也是李玄都的用意所在,他邀请张海石比剑,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请二师兄帮助自己完善这套“南斗二十八剑诀”,想要完善,自然要先了解。张海石也明白了李玄都的用意,所以才会重塑木剑,并将其交给李非烟。
李非烟虽然略逊于李玄都和张海石,但同样是一等一的剑道大宗师,对于剑道自然有不俗的见解。她收起木剑,说道:“这是小事,紫府和素素的终身大事才是要紧事,你要多上心。”
在李道虚的六位弟子中,张海石是一个异类。他既不是李家义子或者女婿,也不是清微宗中其他几大家族出身,虽然姓张,但是与上清张氏没什么渊源,他是带艺投师,年纪并不比李道虚小太多,甚至比司徒玄策还要大上稍许,与李道师、李非烟等人年岁相当。所以张海石与李道师、李非烟等人相处时,并不拘于辈分,虽然口上称呼“师姑”,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平辈论之,而张海石尤其喜欢依仗境界修为欺辱小师叔李道师。
哪怕在以怪人著称的清微宗中,张海石也是一个怪人。不过对待大师兄和四师弟的事情,张海石一向上心,尤其是李玄都,无论李玄都走到了何种地步,始终还是那个被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听李非烟如此说道,他立刻回答道:“放心就是,如果有什么纰漏,我提头来见。”
说起此事,秦素就有些扭捏,秦道远接过话头,“关于‘大定’的事情,我已经与海石先生商议过了,定在了正月十
五,正好元宵节。”
此事旁人都已经知晓,唯有李玄都还不知情,所以就是说给李玄都听的。为了此事,秦不二每日忙得不行,照此时的婚嫁习俗,大定后三个月就要迎娶的。虽然李玄都不是入赘,但秦素却是独女,所以仍旧要在秦府中留出大小姐和姑爷的住处,一切都要按照新房布置,不仅要家具摆设要换新的,而且还要合乎规矩,秦不二只能亲自盯着。
李玄都听到正月十五,惊讶道:“这不是已经近在眼前了吗?”
张海石笑道:“正是。”
当夜,李玄都不得不离开秦府,跟随李非烟和张海石前往清微宗在朝阳府中买下的一处府邸,这儿有张海石从清微宗调来的人手。毕竟是李道虚认可的婚事,清微宗中还是十分重视,这百余号人手护送着聘礼从清微宗乘船北上,前几天刚刚赶到了朝阳府。
当李玄都进来的时候,聚集在院中的众人纷纷行礼,不是口称四先生,因为李玄都已经不是清微宗之人。而是口称二公子,这是一个极为陌生的称呼,因为李玄都在李家李道虚这一支中行二,老大是李元婴,老三是李太一。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清微宗即李家,李家即清微宗,所以很少人用二公子去称呼李玄都,多是按照师门排辈称呼为四先生。
李非烟笑着解释道:“都是李家之人,有些辈分小的,还要称呼你一声叔叔。”
李玄都笑了笑,抱拳还礼,“诸位,有劳了。”
虽然李玄都已经不是清微宗弟子,但谁都能看得出来,副宗主和二先生对于此事极为上心,谁也不敢在这个的大喜的日子里扫了二位的兴致,更何况四先生也不是寻常人等,俨然已是江湖上的巨擘人物,于是纷纷还礼道:“为二公子效力,不敢称劳。”
李玄都想了想,从“十八楼”中取出一匣子太平钱,望向站在前方的一个年轻男子,略微沉思后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应该叫李如……彦?”
年轻男子道:“是。”
李玄都将太平钱交到他的手中,“银钱不多,不过是讨个彩头,给大家分了吧。”
李非烟和张海石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李如彦的身上,他是李元婴的人,本不该来,可身上没有重要差事的李家子弟实在不多,只好把他拉来凑数。
两道目光让李如彦如芒刺背,赶忙双手接过匣子,恭敬道:“谢二公子。”
第一百三十三章 嫁娶
每每想到李家,李如彦就忍不住心中腹诽。老宗主才是现在的李家家主,可偏偏老宗主这些年来不大关心李家的事情。虽说李家的事情和清微宗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在一起的,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和清微宗没什么关系,比如说婚丧嫁娶。按照道理来说,家主不管事,夫人又故去了,就该由长子长媳出面,张海石一个外姓人更不该插手其中,偏偏还有一个李非烟,她是长辈,是现任家主的小姨子,更是上任家主的女儿,夫人的妹妹,许多族老都要卖她一个面子,她在这种不涉及李家根本利益又是家主默许的事情上说话,就算是李元婴也不能说一个不字。
李家子弟当然不在少数,可李家子弟也是清微宗的核心精锐,大多在清微宗中担任要职,随着清微宗的势力不断扩张,他们不会只守在齐州和东海这一亩三分地上,而是分散于大江南北。他们可以在成亲当日前来道贺,却不能为了“大定”而千里迢迢赶到辽东,可“大定”最好还是有几位李玄都的同辈人,且地位不俗,以示尊重。于是刚好无事在身的李如彦就被抓了苦差。
李玄都瞧见李如彦这副模样,忽然觉得没什么意思,李家为了保持强盛,一直有义子和女婿可以掌权的传统,李道虚就是以女婿的身份登位,而李玄都、李元婴、李太一等人都是义子的身份,这种传统可以保证李家代代有英才,不存在青黄不接,长盛不衰,但也有极大的隐患,少了血缘的联系之后,李家更像一个宗门,而不是一个世家,世家中本就不多的亲情在李家更是淡薄到近乎于无的程度。
此时的李玄都对于李家的绝大部分人来说,的确像一个彻头彻尾的外人。
李玄都刚刚才秦家回来,不管怎么说,秦家在表面上还是万众一心的模样,再瞧自家这边,就差把明争暗斗写在脸上了,李玄都不由有些意兴阑珊,挥手示意众人散去。
虽说李玄都早就看透了这些,但他偶尔也会感念家人族人,有句话说得好,越缺少什么就越想要什么,李玄都自小孤儿,若说对于家族没有半点执念,却是欺人了。不过李玄都很快就抛开这种略显软弱的想法,恢复了平日里的淡然,继续完善自己的“南斗二十八剑诀”。
正月十五,是李家向秦家下大定的日子,于是李玄都一大早就带着队伍前往秦府。
李道虚不是挥霍之人,却也从不会在银
钱上小气,他从自己的私库中拔出了一笔银钱用来给李玄都成亲,张海石也没客气,置办了一份足够体面的聘礼,料子都是从江南采买的,湖绸蜀锦;四季各色衣裳都是从织造局定制的,虽然不合规矩,但权势和银子是个好东西。还有各色珠宝首饰,均是出自李非烟的珍藏。当年李公夫妻为两个女儿准备了两份极为丰厚的嫁妆,李卿云死后,因为没有儿女,所以她的那份嫁妆也到了李非烟的手中。虽然李非烟后来离开了清微宗,但这两份嫁妆却还是她的,无论是李道虚,还是李道师,除非是不要脸面了,否则都不会去动女人家的嫁妆。无论李非烟怎么处置自己的嫁妆,旁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除此之外,还有李玄都也不知道功用的东西,用各种精巧器皿、锦盒装着,未必如何珍贵,但代表着某种含义。就像一张礼单,贵重的不是礼单本身,而是对应礼单的礼品。
早就人得了消息,守在街道两旁,人山人海,目送着这支陌生的队伍往秦家大宅行去,队伍中除了百余名李家子弟,还有两百名普通弟子,两人一抬,使得队伍足有半条街那么长。围观之人多是艳羡的目光。而秦家也派人守在门前等候迎接,负责报礼单入库。
对于聘礼,秦道远很满意,也暗暗松了口气。
秦道远知道自家姑爷虽然声名显赫,又是太平宗的宗主,但是对于银钱一事并不如何上心,身上没有太多余财。可结两姓之好,讲究的就是一个面子,秦家虽然不缺这些,可如果李家的聘礼太过寒酸,在外人看来,就是李家轻视秦家,不把秦家的女儿当一回事,如果秦家收下了聘礼,就是软弱,或是有求于李家,如此一来,秦家算是名声扫地,这是秦道远万万不能容忍的。
如今聘礼一事上没出纰漏,说明李家那边没打算玩什么花招,或者就算有什么花招,也被张海石和李非烟压下了。接下来就是根据李玄都和秦素的生辰八字,定下一个合适的嫁娶日期。
另一边,秦家也在准备秦素的嫁妆,因为是大老爷独女的缘故,秦家上下格外重视,偏偏秦素生母早亡,府里没有个正经女主人,秦不二虽然是女子,但让她负责新房就已经是勉为其难了,再让她一个没有嫁人生子的女子负责这个,可真是强人所难了。最后,还是请了东府的二夫人,也就是秦道远的夫人,秦素的叔母,让她亲自主持,在秦素生母嫁妆的
基础上,又增减了一些。
大户人家的嫁妆不仅仅是金银细软和家具摆设,最重要的还是各种产业,比如说田地庄子,铺子生意,还有确定陪嫁的丫鬟。若是江湖中人,有时还会陪嫁一些其他东西,比如说神兵利器,或是神功秘法,全看各家情况而定。这些虽有成例可参照,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斟酌。
嫁妆首先就是新房的家具,可李玄都居处未定,到底是辽东,还是东海,亦或是太平宗,未有定数,所以秦家干脆准备了三套紫檀木的家具,从客厅、书房到卧室偏厅,一应俱全,然后又是衾被枕褥、四季衣裳、尺头衣料等物事,皆是供新人用的。再就是各色摆设古玩,书画、瓷器、玉器、珍珠、珊瑚、翡翠、金银器,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首饰,均是取用名贵材质,由上等巧匠打造而成,而且还是成套的,风格样式各不相同,以价值而论,未必就比古玩摆设便宜了。
这些加起来,就有百余口箱子之多。
不过这些还不是最值钱的,真正值钱的是陪嫁的产业,这一块是秦清在闭关之前亲自敲定的,首先就是田地一百垧,一垧十五亩,一百垧也就是一千五百亩,另有齐州置地五百亩,合计两千亩。当今孙阁老位极人臣,整个家族百年经营也不过才良田二十万亩。另有各地产业二十处,多是位于帝京、金陵府的繁华地段,其中就包括李玄都和秦素商议好的青萍书局。还有陪嫁侍女四人,管事娘子八人,管家八人,家人四十户。
这些都是秦清的私产,不是秦家的公产,所以秦家上下并无异议。当然,秦家不是白送东西给李家,按照规矩,这些都是秦清给女儿的,是秦素的私产,就像李非烟的嫁妆,与男人没什么关系,李玄都无权处置,只能传给儿女,如果没有子女或者和离,还要收回秦家。
这份嫁妆,要在成亲的前一日送到李玄都的府上,如果是小门小户,恐怕连放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李玄都置办新府势在必行,又是一笔开销。
李玄都不喜欢豪奢,可在这件事上,他和秦素都还做不得主,因为是两姓之好,关乎到秦家和李家这两个大家族的脸面,谁也不肯让人笑话,同时也关乎到秦素的面子,在当今世道有个风气,婚事越隆重,嫁妆越丰厚,婆家人就越不敢慢待了新妇,反之亦然,所以无论李玄都如何想,他只能接受。
第一百三十四章 敬贺正旦
大定之后,距离成亲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李玄都不打算继续留在辽东,他决定过几日就动身前往太平宗。秦素本该乖乖留在家中待嫁,可秦大小姐哪里愿意,自然要在大婚之前与情郎“私奔”。
对此,秦道远早已没了什么恼怒,只剩下无奈,毕竟兄长都听之任之,他这个做叔叔的何必做恶人。
李非烟和张海石倒是颇为支持,因为当年的李非烟就是这么做的,哪怕是与李道师成婚了,她也仍旧是自行其是,不过李非烟有个好处,她不搞双重标准,她不让李道师管自己,也不会对李道师做什么指手划脚,所以这些年来,夫妻两人都很“自在”,就像没有成亲一样自在。至于张海石,他是出了名的怪人,他不像师兄司徒玄策或是师弟李玄都那般志向远大,他更唯心一些,他把李玄都当作亲人,秦素数次与李玄都生死与共,那么秦素也是亲人,对待亲人,张海石总是宽容温和到让人惊讶的程度。当然,对待敌人,张海石也心狠手辣到让人惊讶的程度。只是这些年来,张海石的敌人已经变得很少很少了,就像张海石的亲人一样少,偶有几个,都是他暂时无法奈何的大人物。
不过在此之前,李玄都还要召开例行的清平会。
新的一年,李玄都有必要与盟友们问一声好。
这次的清平会,所有人全部到齐:“清平乐”李玄都,“金错刀”秦素,“剑器近”李非烟,“醉太平”宁忆,“如梦令”石无月,“青玉案”李如是,“玉蝴蝶”韩月,“浣溪沙”宫官,“撼庭秋”玄真大长公主,“卜算子”陆夫人,“佛霓裳”苏云媗,“钗头凤”百媚娘,“清平调”周淑宁。
在两年的时间中,李玄都构建了清平会,而清平会的核心则是完全听命于李玄都的太平客栈,再加上太平宗,这让李玄都在江湖上有了三重截然不同的身份,一个完全公开,一个完全隐蔽,一个半公开半隐蔽。
众人的身影出现在七宝宫后,高坐七宝台上的李玄都首先拱手道:“玄都敬贺诸君正旦。”
在清平会中,李玄都是唯一不需要刻意隐藏身份之人,因为会中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所以清平会之主的身份是一个半公开的身份。
众人纷纷起身还礼,“敬贺城主正旦。”
所谓“敬贺正旦”,就是今日恭贺新年的意思。
李玄都示意大家请坐,然后慢慢环顾一周,说道:“转眼已是天宝八载,屈指算来,距离帝京之变已经过去了六年。”
听到这句话,“撼庭秋”玄真大长公主的心跳骤然加快,仿佛耳边都响起了心跳的声音,因为她立刻就想起了六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玄真大长公主的第一反应就是李玄都还想要复仇,而且现在的他距离复仇已经越来也近。
怀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佛霓裳”苏云轩,因为她也是帝京之变的亲历人之一,甚至当年李玄都坠境还有她的一份功劳。只是她远比玄真大长公主熟悉了解李玄都,知道他不会意气用事,所以也就更为镇定。
相较于两人的心虚,“金错刀”秦素和“浣溪沙”宫官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负担,两人当时都没有参与此事,尤其是秦素,那时候的她不仅仅是远离帝京,甚至还远离江湖,江湖上只有秦大小姐的传说,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