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上白玉京,十二城五楼。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我这算不算仙人抚顶?”
此时此刻,澹台云只要稍微用力,没有丝毫防备的李玄都就难逃重伤甚至身死的下场。
不过澹台云在犹豫,下意识地屈起食指,轻敲李玄都的头顶。
徐无鬼其人,最擅长诛心,他先前说了那么一大堆的话,用意只有一个,凸显出李玄都的重要性,甚至将李玄都拔高到了与张静修、李道虚对等的地位,然后他又毫不拖泥带水地离去,将处置李玄都的权力交给了澹台云。
李玄都是张静修和李道虚议和的关键,你杀是不杀?你若杀了李玄都,虽然破了张静修和李道虚的结盟,但也结下了许多潜在的仇人,这些人未必敢直接找你报仇,可你不顺遂时,这些人必会跳出来给你找不痛快。
澹台云也在犹豫这一点,她知道自己应该趁机杀了李玄都,可又不愿意承担恶名,做徐无鬼的刀,更重要的一点,澹台云不愿意按照徐无鬼设计好的思路去走。
地师其人,擅长谋划,很是棘手,正如有一百个主意的狡猾狐狸,澹台云自知不是对手,所以就学只有一个主意的刺猬。
现在让澹台云纠结的是,她不清楚地师是不是看穿了她的想法在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闭环,澹台云看穿了地师的用意,不愿意按照地师的想法行动,地师预料到澹台云看穿了自己的用意,利用澹台云的逆反想法,再做布局。接下来便是澹台云看穿了地师的看穿,再是地师看穿了澹台云看穿了地师的看穿,无穷无尽。
虽说这种反向思考的博弈无穷无尽,可决定其实
只有两个,杀或者不杀。
这让澹台云想起徐无鬼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杀人的关键不在于杀,而在于后果。你杀死一个人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决定了你的杀人有什么样的意义。”
澹台云决定抛开地师刚才说的那些话,用自己的想法去剖析局势,然后再来决定杀不杀李玄都。
李玄都对于这一切一无所知,他正在冲击“太平青领经”的第十一重境界,也是天人造化境,然后他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之中。
几乎所有生灵都可以被炼制成“长生石”的一部分,这导致“长生石”有吸纳外在元气的能力,它就像一颗心脏,收缩跳动之间,可以使鲜血进入心脏,也可以使鲜血流出心脏。而就在刚才,地师用“逍遥六虚劫”灭杀了国师,在这个过程中,“长生石”也吸纳了大量的六劫气机,现在这些气机被“长生石”释放出来,进入了李玄都的体内。这也是地师明知李玄都恢复了修为却没有贸然出手的原因之一,就算澹台云不杀李玄都,李玄都也难逃“六虚劫”。
这六种异种气机比之大名鼎鼎的“鬼咒”更为可怕,刚一入体,李玄都便知不妙,只觉得全身的气血、气机、血肉都要被这些异种气机侵蚀殆尽,同时又生出六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或是冰寒刺骨,或是酸软无力,或是炙热逼人,或是痒入骨髓。这让李玄都时而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时而仿佛置身于烈火焚烧之炉,时而如万钧重物压在身上,时而似寸寸割肉剔骨,与之相比,青鸾卫的刑罚倒是成了不值一提的小孩子玩意。
不过此时李玄都谈不上慌乱,他历经磨难,意志坚韧远胜常人,立刻收敛心神,按照“太平青领经”中的法门存神内视,发现这六道异种气机看似各自为战,实则是遥相呼应,同进共退,而且此消彼长,若是李玄都以气机镇压其中一劫,其余五劫就会随之壮大。李玄都曾经听说过“逍遥六虚劫”的大名,知道其根底出自南华道君的《逍遥游》。其中曾言:“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刚好对应了六劫。
李玄都突发奇想:“此法不能以蛮力镇压,而要御六气之辩,前提则是乘天地之正。什么是天地之正?天地之正,是为天道至理。太上道祖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有余弥补不足,便可达到均衡,也就是阴阳平衡和混元太极的道理。”
李玄都立时想到了自己的五
大玄功,其中“玄微真术”既是“太平青领经”的一部分,也是假丹的一部分,那么其他四门玄功能否也归纳到“太平青领经”之中?再加上“长生石”的磅礴元气,刚好对应六气之数,然后由“太平青领经”取代李玄都自创的假丹之法,彻底合二为一。
想到这儿,李玄都豁然开朗,以强补弱,以实盈虚,以有余补不足,是为太上道祖所言的天道,此时此刻,有余的是“长生石”的元气,而不足的是另外五门玄功,他要做的便是以其他功法将“长生石”的元气转化为相应气机,最终再全部归入“太平青领经”之中。如此,李玄都不仅玄功可成,而且还能化解体内的六股异种气机。
当此生死关头,李玄都无路可走,只能按照自己的设想依次运转五大玄功,其中“太上丹经”对应六气之“阳”,至阳只刚;“玄阴真经”对应六气之“阴”,至阴至柔;“玄微真术”对应六气之“风”,巽风为阴木,东方木属;“漏尽通”对应六气之“雨”,雨化万物,生生不息;“大宝瓶印”对应六气之“明”,无量光,无量寿;剩下的“长生石”对应六气之“晦”,混杂无数,晦暗难明。
李玄都运转玄功,六股肆虐的气机逐渐安静,李玄都周身苦痛渐消,六道气机归于一处,化作一道纯粹气机,精纯无比,如果说以前李玄都假丹之法是乌合之众,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一盘散沙,只能以数量取胜,那么现在这道精纯气机已经逐渐有了精兵的雏形,虽然还比不上百战之军,但也不容小觑。
李玄都明白,这就是“太平青领经”的气机,“太平青领经”毕竟是玄门正道之法,直指金丹大道,而他也终于迈出了由假变真的一步,整个过程就是存真去伪,待到有形的假丹变为不可见的金丹,散于无形,那时候的李玄都就是真正的长生地仙。
这一刻,李玄都终于想明白了天人造化境的关键所在,只觉得自己眼前是一片坦途。同时他又生出一个大胆想法,既然他已经参透“御六气之辩”的奥秘,何不反客为主,将自己体内的六股异种气机化为己用,如此一来,李玄都还能一窥“逍遥六虚劫”的玄妙。
就在此时,澹台云将手掌从李玄都的头上缓缓移开。
经历了不知多少层的博弈,澹台云最终还是决定不杀李玄都。
她自语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徐无鬼,你早晚要因今日的决定而败亡。”
第一百二十一章 逍遥六虚劫
李玄都当然没有地师说的那么重要,大势不因某一人而改变,就算是老汗都可以死,金帐仍旧是中原的大敌,更何况是李玄都。不过徐无鬼对于李玄都的态度颇为矛盾,他爱惜李玄都之才,又与李玄都为敌,于是地师总在杀不杀李玄都之间左右摇摆,王天笑暗算李玄都,地师没有阻拦,也没有帮手。李玄都得了“长生石”,地师同样没有对李玄都出手,而是以言语挑拨澹台云,将处置李玄都的权力交给澹台云,同时寄希望于李玄都体内的“六虚劫”,听天由命。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件事,在徐无鬼眼中,如今的李玄都仍旧算不上对手,还是晚辈或棋子之流,而徐无鬼还对李玄都抱了某种期望,想要将李玄都收归麾下。不得不说,徐无鬼识人之能并不逊于李道虚,李道虚有六位弟子,除了陆雁冰只是差强人意,其余五位弟子无一不是人杰,徐无鬼也看中了三人,第一人是宋政,与司徒玄策并列齐名,第二人是澹台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第三人就是李玄都了。在三人之中,最合乎徐无鬼心意的,还是李玄都,正如徐无鬼自己所言,他们其实是同一种人。
这种感情十分微妙,如果徐无鬼想要杀掉李玄都,有无数次机会,可徐无鬼从未真正动过杀机,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纵容”李玄都,这让李玄都对于徐无鬼怀有一种难言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徐无鬼对待李玄都大有折节下交的意思,李玄都并非不知,自古以来,游侠士子最在意的还是看重自己的知己,所以才有“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的说法,李玄都当年在清微宗备受冷遇,徐无鬼在这个时候与李玄都平辈相交,李玄都不是圣人,如何不会感念几分?若非二人所行道路不同,李玄都早已转投徐无鬼门下。
在江湖中,这种故事并不少见,不过通常发生在男女之间,正道大侠遇到魔教妖女,互相敌对又生出诸多暧昧之情,从未听说过哪位正道大侠痛下杀手,多是一再留手,最终妖女被大侠的胸怀魅力折服,大侠也因妖女多情而心动,终成一段佳话。不过江湖不应只有儿女之情,也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知己之情,生死相托、肝胆相照的兄弟之情,甚至是志同道合的君臣之义。这些感情应是脱离了最低级的身体欲望,更与所谓的龙阳之好没有半点
关系。在种种情感之中,因欲而生之情最不牢靠,甚至不如以利相聚,也最是可鄙、低俗。
在这种复杂心态之下,徐无鬼与其说对李玄都痛下杀手,倒不如说给李玄都设下了层层考验,过不去,自然是身死道消,可若过得去,李玄都便会得到不少好处。“太阴十三剑”如此,“逍遥六虚劫”也是如此。
“逍遥六虚劫”入体之后,比之“鬼咒”更为棘手,隐藏扎根于三大丹田和奇正经脉之中,与宿主气机同化,难分彼此,发作之时,六气紊乱,使得自身气机自相残杀,有以彼之力攻伐彼身的真意,所以无论是何种境界的高手,只要制不住六劫之力,轻则重伤,重则直接身死。当年方静体魄坚韧更胜悟真,初时只是重伤,可化解不了体内的六劫之力,最终还是难逃身死下场。
想要化解“逍遥六虚劫”,关键在于“御六气之辩”,对于道门高人而言,南华道君的《南华经》是必读之书,再结合道祖三千言,不难参透御使六气之法,所以徐无鬼与张静修争斗时,从未动用“逍遥六虚劫”,就是怕张静修看出其中破绽,而国师和方静都不是道门之人,难以窥破其中奥妙,则没有此等顾忌。至于沈老先生,自然是懂得其中六气玄妙,无奈境界修为与徐无鬼相差太多,徐无鬼更是着重针对沈老先生,同时四劫之力加身,使其当场身死,根本没有化解的余地。
也是李玄都的幸运,“逍遥六虚劫”主要是针对国师,国师不管如何虚弱,终究是一劫地仙,金刚不坏,已经承受了“逍遥六虚劫”的大部分威力,剩下的部分“逍遥六虚劫”又被“长生石”吸收,进行炼化,因为“长生石”的本质就是炼化万物生灵,虽然“长生石”未能彻底炼化六劫之力,但也再次弱化了其威力,待到进入李玄都的体内时,六劫之力的威力已经是十不存一,这便给了李玄都掌握六劫之力的可能。这却是出乎徐无鬼的意料之外了,毕竟徐无鬼不是萨满教中人,国师又对他颇为防备,他自是无法洞悉“长生石”的所有妙用,无法预料到“长生石”可以化解六劫之力。原本在他看来,李玄都就算能化解六劫之力,也万无掌握“逍遥六虚劫”的可能,最多就是晋升天人造化境而已。
因为这一点,徐无鬼对于李玄都的预估出现了些微
偏差。这也是人算不如天算,徐无鬼纵然才智无双,也敌不过李玄都的时来天地皆同力。
这其中的种种侥幸,李玄都未必能尽皆明白,但李玄都并非庸人,有道是:“胆大的降龙伏虎,胆小的喂猫养兔。”李玄都从不是胆小怕事之人,行险更是寻常事,他凭借冥冥之中的直觉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成功将体内的六股异种气机降服,并从中窥见了“逍遥六虚劫”的几分奥秘。
“逍遥六虚劫”本源是六劫之力,也就是对应六气的六种不同气机,寻常人只是修炼一种功法,自然就只有一种气机,首先就被排除在外,而同时修炼多种气机,一则是极为凶险,二则是难以控制,三则是寻常人根本无法凑足如此多的上成功法。就算有人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又很难满足最为艰难的条件,那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寻常人纵使同时修炼多门功法,也是齐头并进,维持均衡,何来“有余”和“不足”之说,一个“补”字更是无从谈起。若无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过程,体内六劫之力则好似一潭死水,无法运转,也就无从掌握。
这门功法本就是徐无鬼在踏足长生境界之后才创出来的,本意也是杀人伤敌,而非传于弟子,所以门槛奇高,几乎是非长生境不可修炼,因为只有成就金丹大道的长生地仙才能随意转化体内气机。若非李玄都从一开始就模仿金丹大道自创了一套似是而非的假丹成道之法,绝难有今日的水到渠成。
如此一来,李玄都已是初窥门径,再结合“太平青领经”的第十一重,立时跨过门槛登堂入室,初成“逍遥六虚劫”。
有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玄都未能降服心魔而被徐无鬼拔除心魔,可心魔恰恰是“太阴十三剑”的关键精华所在,心魔一失,固然没了隐患,修炼多时的“太阴十三剑”也被废去大半,威力大减,就好比一个人空有剑法而无气机支撑,许多变化就施展不出。如今李玄都练成了“逍遥六虚劫”,丝毫不逊于“太阴十三剑”,更难能可贵的是“逍遥六虚劫”出自南华道君的《逍遥游》,又是徐无鬼为了自用而创出的绝学,并无隐患。
从今日起,李玄都凭借“太平青领经”和“逍遥六虚劫”,足以跻身当世第一流高手,仅次于老玄榜上的长生地仙。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人造化境
李玄都终于从长久的入定之中回神,只觉一股滚滚洪流自下丹田而发,散发全身,重重叠叠,鼓荡不休,仿佛要从每一根汗毛的毛孔中喷薄而出,继而充斥胸膛,再由胸臆之间直冲喉头。
李玄都下意识地张口长啸,啸声似滚滚雷霆,犹若实质一般,震得地下大殿中有碎石灰尘簌簌落下,若是寻常人在此,难免要心肝俱裂,就是身怀高深修为之人,也难免气血翻腾,修为受损,幸而此处并无他人,也不怕伤及无辜。
就在此时,一拳毫无征兆地从一旁朝李玄都打来。
李玄都一惊,急忙止了长啸,心念一起,身形随之而动,如同一片落叶,毫不受力,始终与拳头保持着一尺距离,向后飘荡退去。
然后李玄都就听到澹台云的呵斥之声,“醒了就大吼大叫,烦也不烦?”
方才出拳之人正是澹台云,方才她被徐无鬼挑拨一番,虽然决定不杀李玄都,但还是心中憋闷,总觉得又被徐无鬼算计,此时听得李玄都张口长啸,自身恼怒不已,要出拳教训一番。
李玄都定住身形之后,道:“不知澹台云在此,还请见谅。”
澹台云眯眼望着李玄都,“躲得过我这一拳,看来你是因祸得福,境界大涨了,那我就试试你的深浅如何?”
说罢,澹台云也不顾李玄都赞同或是反对,又是一拳打出。
李玄都不是第一次挨打,对于澹台云的脾气也摸到几分,正好他也想试试自己如今到底有长生地仙的几分功力,于是便不再说话,一掌缓缓推出。李玄都立时察觉到天人造化境的玄妙所在,不必再刻意催动气机,体内气息自在有灵,变化自然,如血气流动一般。李玄都心念一起,气机就已经汇聚到掌心之中,一切都水到渠成,不存半点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