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你呢?你敢,或者说你舍得质疑你的圣君吗?”
皇甫毓
秀讷讷不言。
童子也没指望皇甫毓秀给出答案,笑道:“人生在世,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也不要把旁人看得太高,你自己屈膝、弯腰、低头,就不要说什么不见项背,能看到才是见了鬼。”
皇甫毓秀郑重行礼道:“多谢前辈教诲。”
……
药木忽汗没有返回行宫,而是直接去见自己的母亲,小阏氏。
老汗居于金帐,四位阏氏各有行宫,所以老汗不见外人,并不影响药木忽汗求见小阏氏。
小阏氏十六岁就生下了药木忽汗,如今也不过才不惑之年,再加上她保养得当,驻颜有术,所以看起来竟只有二十七八岁的样子,与药木忽汗站在一起,不像母子,更像是姐弟。如今的小阏氏仍旧有当年金帐第一美人的影子,也难怪老汗多年以来都对她荣宠不衰。
当药木忽汗见到小阏氏时,她正斜斜躺在一张来自中原的贵妃榻上,旁边有女侍双手捧着通过须弥宝物从中原送来的时令果蔬。在帝京,有通过暖炉种植果蔬的手段,只是产量低下,价格昂贵,一根黄瓜就要二两银子,再运送到金帐王庭,一根黄瓜便要卖到二百两银子,休说是寻常百姓人家,就是一般权贵,也消受不起。
这些年来,金帐受中原的影响越来越深,尤其是儒门的礼教迎合了老汗的胃口,他尤其喜欢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这一套,于是也在金帐推行开来,所以药木忽汗见到母亲之后,也要必恭必敬地单膝跪地行礼。
小阏氏没有说话,也没有表现出一位母亲对儿子的过分溺爱,只是抬了抬雪白的下巴,示意身旁女侍将药木忽汗扶起,然后又有女侍为药木忽汗搬来座位,看似是个圆柱绣墩的样式,可内里中空,放置有火盆火炭,是江南一带老人在冬寒时节才坐的火桶。
药木忽汗坐在火热的火桶上,倒是如他此时的心情一般。
小阏氏将咬了一口的果子放回女侍手中的黄金托盘中,单手撑额,轻声问道:“有什么事情吗?”
药木忽汗犹豫了一下,将自己见到李玄都后的经过复述了一遍。
小阏氏听完之后,微微皱起眉头,若有所思。
药木忽汗见此情景,不由问道:“额赫,果真如他所说,老汗是这般用心吗?”
小阏氏坐正身形,看了周围的女侍一眼,女侍们心领神会,向后退出,使得殿内只剩下母
子二人。
小阏氏看着已经心神慌乱的儿子,摇头道:“那个中原人有一点没有说错,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虚,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临时大事有静气。如果你一直都是这副毛毛躁躁的样子,就算我能扶持你登上大汗之位,你又如何坐稳汗位?在金帐历史上,死在金帐中的大汗可不止一位,如果你怕了,现在还来得及,提前离开王庭,躲得远远的,还能保住一条命,不然就是个死,不是死在你兄弟的手中,就是死在你部下的手里。”
药木忽汗满脸错愕,却没有太多失落,呐呐无言。
小阏氏说道:“那个中原人倒是有些本事,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是想要见见他。”
药木忽汗赶忙说道:“我已经与他约定,带他参加额赫的寿宴,到那时候,额赫就能见到他。”
小阏氏说道:“距离我的寿辰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你就不怕中原人口中的新汗提前拉拢了中原人吗?”
药木忽汗问道:“失甘汗?还是乃刺汗?”
小阏氏摇了摇头:“现在还不能确定,不要忘了,老汗除了儿子之外,还有孙子,那个中原人一定没有告诉你,中原皇帝除了废立太子,还有‘好圣孙’的手段。大魏太祖皇帝立了皇太孙,太宗皇帝更是因为喜爱孙子才选择了自己的长子。”
药木忽汗悚然一惊。
小阏氏摆了摆手:“你也不要太过惊慌。那个中原人的猜测和推断未必是对,就算是对的,情况也没有糟糕到不能挽回的地步。我问你,老汗为什么是王庭的神明,所有人都不能违背老汗的旨意?”
药木忽汗一怔,迟疑着回答道:“因为老汗的威望……”
“错。”小阏氏冷冷道,“不是因为什么威望和德行,而是因为老汗的势力最为庞大,没有人能撼动老汗的地位,所以只能向老汗臣服。在王庭中有许多高手,他们所向无敌,却不能把自己的修为传给弟子,同理,老汗虽然掌握着最强大的实力,但新汗能否顺利接手老汗的实力,还是未知之数。我问你,老汗能让伊里汗效忠,如果现在就让你做了大汗,你有把握让伊里汗效忠吗?”
药木忽汗摇了摇头:“不能。”
小阏氏笑了笑:“新汗王的权势不仅仅在于老汗的传位旨意,也在于自己本身。你不必害怕,大汗之位终将属于我们,谁也不能夺走。”
第四十七章 天赐良机
在小阏氏开始关注中原使者的时候,李玄都也在了解小阏氏的底细。
虽然对外宣称大阏氏和小阏氏是同父同母的姐妹,但只要仔细一想,有些地方就有些经不住推敲。
实际上,小阏氏和大阏氏出身同一个家族,却并非是亲生姐妹,而是堂姐妹。之所以说两人是同父同母的姐妹,是因为小阏氏的生身父母地位不高,如果说小阏氏是大阏氏的亲妹妹,则能拔高小阏氏的身份,更容易嫁给老汗。
大阏氏和小阏氏两人年纪相差许多,用中原人的话来说,大阏氏是老汗的元配发妻,比老汗稍小几岁,也已经年近古稀,而小阏氏才是不惑之年,两人相差了近三十岁,虽然是姐妹,但已经是彻彻底底的两代人,当年大阏氏出嫁时,小阏氏还未出生,甚至大阏氏的儿子明理汗都比小阏氏更为年长。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除了来自同一个家族之外,再没有什么交集,反而因为互相争宠的缘故,就连表面姐妹也不能维持。
姐妹二人共侍一夫,这种事情不算少见,往深了说,别说是姐妹二人共侍一夫,就是姐弟二人,那也是有的。当年慕容家有一对姐弟,姐姐倾国倾城,弟弟有龙阳之姿,双双被皇帝纳入后宫,有歌谣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除此之外,世家大族联姻,是结成两姓之好,又有“姐死妹填房”的说法,就是姐姐死了之后,再把妹妹嫁给姐夫,一则是延续两家的姻亲关系,二则是姨母做继母,不会慢待了姐姐留下的孩子。当年天可汗杀兄弟逼父退位,又娶了自己的弟媳,并非是因为好色,而是要以此手段拉拢弟媳背后的家族,继续两家之间的姻亲关系。
至于小阏氏为何会在大阏氏多年之后嫁给老汗,也与大阏氏大有关系。在小阏氏十五岁的那年,大阏氏生了一场重病,命悬一线,在这个时候,大阏氏的家族自然不愿意放弃后族身份,于是将年轻貌美的小阏氏送入老汗的金帐。正好当时老汗的四位阏氏空悬一个位置,于是老汗将自己的小姨子封为颛渠阏氏,只等大阏氏咽气,便会再将其晋升为大阏氏。当时,恐怕除了明理汗和伊里汗之外,都已经将大阏氏视为一个死人,只等着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可大阏氏兴许是被众人的薄凉态度给刺激到了,死活也不咽下最后一口气,在缠绵病榻一年有余之后,反而是渐渐
好转了。
因为这个缘故,颛渠阏氏没能晋升为大阏氏,但因为她极受老汗宠爱的缘故,在王庭中权势日重,又与大阏氏是姐妹,故而被称作小阏氏,意思是仅次于大阏氏的递补之人。大概就是中原宫廷中皇后与皇贵妃的关系,一个是正后,一个是副后。
不过在此之后,大阏氏不仅对小阏氏怀有极大敌意,也厌弃了为老汗奉上小阏氏的家族。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自己重病垂死,亲人不关心自己的生死也就罢了,还盘算着如何让自己的妹妹嫁给自己的丈夫,顶替自己的位置,以确保家族长盛不衰,换成是谁,都不能完全无动于衷。
正因为如此,小阏氏与家族的关系越来越深,而大阏氏则近乎与家族决裂,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小阏氏这些年来权势水涨船高,除了老汗宠爱之外,也少不了背后家族的鼎力支持。
这些秘辛,许多王庭权贵都不知晓,相当一部分只在女眷中口口流传,所以李玄都算是问对了人,月离别虽然没有嫁人,但也在女眷的范畴之内,得以从许多贵妇人的谈话中知晓了这些隐秘过往。
除此之外,就是小阏氏的性情了。用月离别的话来说,她是一个擅长伪装的女人,在不知底细的人看来,她是一个与中原女人截然相反的草原女人,中原女人讲究温婉似水,而草原女人却是热情如火。喜欢举办宴会,喜欢赛马,喜欢狩猎,甚至还曾陪同老汗出征,镇压叛乱的部族。对于老汗这种享尽人间尊荣的帝王来说,女子相貌好坏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许是小阏氏的身上,他感受到了年轻的活力,所以才会格外宠爱小阏氏。
可在实际上,小阏氏是个心机深沉的人,这些年来除去了许多与她为敌的对手,却又不曾触碰老汗的底线,为药木忽汗扫平了道路,可以说是她一手将药木忽汗扶持到了今日的地位。在月离别看来,如果小阏氏不是老汗的后妃,而是身上流淌着黄金血脉的右五王之一,那么老汗根本不用选择,会直接指定她作为新任大汗。
听完月离别的介绍之后,李玄都已经对小阏氏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心中逐渐有了定计。若是换成其他时候,以金帐的底蕴,别说是现在的李玄都,就算是踏足了长生境的李玄都,也不可能掀起太大的风浪。可天时地利人和,老汗年老体衰,似乎是天年将
尽,诸王虎视眈眈,相互敌对,使得金暗流涌动,隐隐有了帐四分五裂的迹象。老汗在位一甲子,可以说是一甲子才有这样一回,一个庞大的帝国绝不是从外部攻破的,最大的危机往往来自于内部,对于李玄都来说,这是天赐良机。
想来老汗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才会向辽东求和,以求安稳度过新老交替的这段时间,正因为老汗的这个决定,才给了李玄都可乘之机。
赵政只是希望李玄都能探清王庭虚实,原因在于赵政要给李玄都和秦家面子,毕竟李玄都是秦家的女婿,不是赵政的下属,不好要求太多,可从先前的计划来看,能让秦清决定亲自出马,就不是探清虚实那么简单,大概率是要趁机搅乱金帐王庭。在李玄都摸清了王庭虚实之后,就不会坐视这个甲子年岁才有的绝佳机会从眼前溜走。
月离别的心思就更为复杂了。她不傻,相反她是个顶尖的聪明人。从李玄都的一言一行中,她已经猜测出李玄都到底要做什么,可她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与李玄都共处一船,不但性命被李玄都操于手中,而且还又被李玄都救了不止一次,心绪复杂可想而知。
月离别作为月即别汗家族的那颜,与绝大多数权贵一样,并无太多家国情怀,并不想为了金帐去死,但是她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金帐支离破碎,那么金帐不仅是无力再去南下中原,说不定还要被中原人反攻。正如中原人谋求太平世道不能寄希望于金帐人的仁慈,金帐人也不能寄希望于中原人看不上苦寒草原,这是双方的根本矛盾。
月离别本想着扶持药木忽汗登上大汗之位,那么她成为阏氏也好,或者成为新任的月即别汗也罢,都能够心满意足。谁能想到她好死不死遇到了这个神秘莫测的秦公子,亲信被杀了个干净,自己更是沦为他的帮凶。中原人有个典故,叫做为虎作伥,意思是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月离别觉得这个典故用在自己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个秦玄策就是吃人的老虎,而她是可怜的伥鬼。
月离别心绪复杂难言,忍不住望向王庭的北门。
按照时间来算,子雪别汗和月即别汗也该到了,不管怎么说,子雪别汗是她的幼年好友,月即别汗是她的长兄,除了他们,月离别也不知道该依靠谁了。
第四十八章 正一宗主
如今的王庭,远没到最热闹的时候。
因为左五王还未入场,而右五王中的伊里汗也没有露面。
李玄都想要浑水摸鱼之后又能全身而退,就要等到水最混的时候出手,现在的水还远远不够混,李玄都还需要继续等待,等到十王齐聚。
就在李玄都远在王庭以中原使者掀起风雨的时候,中原江湖也不安稳。
不是地师徐无鬼又兴风作浪,也不是清微宗与正一宗再起争端,而是来自于正一宗内部。
在先前地师徐无鬼攻打云锦山大真人府时,颜飞卿被地师所伤,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但是一身修为尽失,甚至比当年李玄都的情况更为严重。因为李玄都只是因为透支太多气力才伤及根基,为了日后能走得更远,李玄都几番斟酌思量之后,主动坠境。而颜飞卿却是被一位长生地仙所伤,大天师为了拔除隐患,不得不将他的一身修为废去,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差距不可以道理计,就算是正一宗的底蕴,也不敢保证颜飞卿能像李玄都那样东山再起,甚至有人认为颜飞卿已经成了一个废人,再无东山再起之日。
于是在正一宗内部出现了废黜颜飞卿宗主之位的声音。
自从正一道创立以来,张氏族人牢牢把持了正一道上下,甚至还有非张氏不得为天师的祖训。由此确立张氏的尊崇地位。
当年圣人后裔衍圣公曾放言:“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上清张、钟离徐而已。上清张,道士气;钟离徐,暴发人家,小家气。”张家就是世代居于吴州上清府的正一张氏,而钟离徐则是起家于芦州钟离府的皇室徐氏,这话虽然狂妄且是推崇圣人府邸,但也能看出张氏传承之悠久,能与圣人后裔、当今天家徐氏相提并论,众多张氏族人自是自命不凡,瞧不起只能算是后起之秀的李家、秦家。
在这种情形下,颜飞卿能够出任正一宗的宗主,已是引得许多张氏族人不满,只因为推动此事的是张氏一族的大族长张静修,他们不敢违背张静修的意思,再加上张鸾山的离经叛道,以及颜飞卿本身就是极为出众的年轻才俊,这才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如今颜飞卿丢了一身修为,成了一个废人,许多闲言碎语也就如春雨后的青草,一下子就冒了
出来。张静修为人宽和,对待族人和弟子不似李道虚那般推崇法度无情,也不似徐无鬼那么随心所欲,因为一个“仁”字,使得张氏族人日渐骄狂,在地师徐无鬼奇袭大真人府之后,就已经有许多张氏族人对这位好脾气的族长多有诽议,倒不是说要张静修卸任大天师之位,而是要趁此时机在族中宗中争权夺利,毕竟正一宗中的位置就那么多,有人想要上去,就得有人下来。当年武侯北伐失败,自贬三级,如今正一宗遭此大难,大天师自然不能妥协责任,现在能身居高位的多是张静修的嫡系心腹,动不了张静修,还动不了他的心腹吗?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谁还比谁高贵不成?
若是换成李道虚,当然没人敢有半句怨言,当年死在李道虚手中的李氏族人不在少数。可许多张氏族人认定了张静修不会把他们怎么样,又觉得自己占住了一个“理”字,毕竟这么多年来,张家几时被人家打到家门口过,所以愈发肆无忌惮。张静修当然可以镇压,只是如此一来,张氏的人心也就散了,所积累怨愤更大,终有一天要爆发出来。所以张静修才要联手李道虚,率领正道各宗大破北邙山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