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玄都没有伸手接刀,皱起眉头:“你这是何意?”
胡良笑道:“你不要想岔了,既然是送给了我,那就是我的东西,我是万万不会还回去的,只是暂借给你,兴许你能用得上。”
李玄都心中恍然:“难怪秦二叔要我来见天良,原来还有这一茬。”
李玄都这才伸手接过大宗师,问道:“我用剑不用刀,我要这‘大宗师’有什么用处?”
胡良道:“当年‘大宗师’现世,引得无数人争夺,据说此刀之中藏有‘魔刀’宋政的宝藏和毕生所学,也有传闻说通过此刀可以寻找到宋政所在。无论是哪种说法,这把刀都与曾经的邪道巨擘宋政脱不开干系,根据师父的推测,大先生之死,似乎与宋政也有着莫大关系。”
李玄都疑惑道:“秦世叔想要给大师兄报仇?”
胡良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师父到底是怎么想的,说句诛心之言,这么多年过去了,师父不再是那个意气用事的年轻人,身上又肩负着秦家和补天宗的重担,也不可能去意气用事。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什么为了兄弟两肋插刀,都不属于他们这些老家伙,那是年轻人的把戏。”
李玄都轻叹一声:“人之常情。”
胡良道:“这些也都是我的猜测之言,具体如何,等你见到赵政之后,应该就会知晓了。”
李玄都沉默了片刻,转开话题:“你最近如何?”
胡良伸了个懒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再逍遥不过了。”
李玄都问道:“那以后呢,留在补天宗,做补天宗的弟子,熬资历做一个长老之流,还是继续浪荡江湖,做一个逍遥自在的江湖散人?”
胡良似乎早就料到李玄都会这么问,几乎没有思索,直接道:“我还没想好,我当初之所以离开补天宗,就是因为厌倦了这些无休无止的正邪纷争,所以才想做一个万事不上心的江湖散人,幸赖师父大度,竟是同意了我的请求。如今我若要重回补天宗,也是不难,只是再一再二不再三,一旦回去,就再也不能出来了。至于做一个江湖散人,大潮起时,雪崩落时,焉能置身于外?”
李玄都轻声道:“你我知交多年,许多话我也不藏着掖着,我本想问你愿不愿意随我做些事情,既然你想远离风波,那我也不好强求。”
胡良正色道:“你如今已经是太平宗的宗主,家大业大,我真要去投奔你,你定然不会亏待于我。不过呢,夫妻可以一体,兄弟多半不行,兄弟一起创业,能善始善终的终究少数,就算不反目成仇,也做不成朋友兄弟,总要分出一个主从君臣,我还是想与老李你做朋友、做兄弟的。”
李玄都虽然略有失望,但也不得不承认胡良所言有理。
胡良又笑道:“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真有一天流落江湖,惨不忍睹,恰巧那时你已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擎天巨擘,那你也得拉兄弟一把,免得我饿死街头。”
李玄都知道他在玩笑,笑道:“放心,如果真有那一天,来我这儿,一天两个窝头加上一碗野菜糊糊还是有的,若是我心情好,还能赏你个白面馒头吃。”
胡良挑起大拇指:“就冲你这一饭之恩,老子今天就把话放这儿,你若上法场砍脑袋,老子绝对去劫法场,手持两把大板斧从南边杀到北边,再从北边杀到南边,大不了让秦师妹给咱们两个收尸便是。”
两人相视大笑。
胡良弯腰将地上散落的书本拾起,放回原位:“秦师妹若是听到这话,肯定要不乐意,她舍不得怪你,却是敢出手打我的,自小就凶悍无比,你以后可得小心。”
“素素温婉似水,哪里凶悍了?”李玄都道:“我若是素素,听了你这话,也要打你。”
胡良摆手道:“你们夫妻同心,我不与你们斗。这会儿秦师妹还在外头等你,莫要让她等急了。”
李玄都心知自己此行恐怕不会在辽东久留一些时日,他接下来还要与众多辽东豪强打交道,未必能有时间与胡良叙旧,不由深深望了他一眼,轻声道:“天良,保重。”
胡良咧嘴笑道:“我在此地,衣食无忧,反倒是你,奔波在外,才要保重。”
李玄都一笑,转身离去。
第二百一十章 秦家别院
朝阳府城外三十里的山中有几处天然温泉,秦家在老太爷那辈,便开始在这儿兴建山庄别院,后来赵政到了幽州,秦道远便将此地作为秦清的落脚所在,虽然是在城外,但有重兵护卫,倒比城内还要安全。
三辆马车出了朝阳府,一路往秦家别院而来。随行的除了秦家护卫之外,还有部分军伍中人,在初冬天气仍是身披铁甲,丝毫不惧寒意,显然是身怀不俗修为。
进山之后,有两人专门迎接,分别是补天宗的北辰堂堂主景修和一位文雅儒士,看那儒士的装束打扮,应是总督府的幕僚一类,这类人物,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官职,但是身为总督的谋主,却是大权在握,可以影响总督决策,不可小觑。此人自称姓严,守军将领和补天宗弟子都称他严先生。在江湖上,女子能被尊称夫人,男子能被尊称先生,都是极为了不起的人物。
来到秦家别院,三辆马车停下,分别走下三人,两男一女,其中一名男子年长,正是秦家二老爷秦道远,剩下的年轻男女不是旁人,正是李玄都和秦素。
秦道远和秦素对于此地颇为熟悉,可李玄都却是第一次来,忍不住打量四周。
他虽然不懂风水一道,但也能看出此地山水灵秀,再加上刚刚落了一场雪的缘故,满山皆白,这山上又多是松树,松针也被染白,放眼望去,少有杂色,让人赏心悦目。至于秦家别院,也落了一层白,只能依稀看出个轮廓,卧在此间,有些不甚起眼。
在严先生和景修的引领下,三人进了别院,却是别有洞天,进门是典型地北方建筑风格,极是敞亮宽阔的大庭院,显得甚为大气。过了垂花门,沿着游廊拐进去,却又渐次转成江南的风格,亭台楼阁池塘水榭都精致起来,两者之间的转换并不突兀,显然是出自大家手笔。
别院中既有温泉,也有人造湖泊,当李玄都随着严先生来到一处湖畔亭台时,几乎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位辽东总督。
亭台不似正堂,并无什么高下主次之别,不过是石桌石凳而已,又在四角放了火盆,有些围炉赏雪的意思,此时赵政身披带毛出锋的鹤氅,并不如何名贵,只能算是寻常人家,头上未曾戴冠,以一支乌木簪子束发,发髻整整齐齐,没有一根发丝挣脱束缚。
见李玄都起来,赵政主动上前相迎:“小李先生,幸会幸会,老夫赵政,久仰小李先生大名。”
李玄都赶忙还礼道:“幸会,李玄都久仰赵部堂大名,如雷贯耳,亦是仰慕已久。部堂不要称呼我小李先生,称我表字紫府便是。”
“既然如此,先生也不要称我部堂,同样称我表字就是”赵政笑着伸手侧身:“紫府,请亭中说话。望紫府勿怪老夫心血来潮之下,也附庸风雅一回。”
李玄都道:“不敢。”
在赵政身旁还立着一个女子,正好奇地打量着李玄都。李玄都不用猜也知道此女的身份,正是赵政的独女赵玉。
辽东有两大实权人物,一个是秦家家主、辽东五宗盟主、补天宗宗主秦清,另一个就是辽东总督赵政,两人相互配合,也是相互成就,方能整合辽东内外,有了今日之气象。巧合的是,两人都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秦清的女儿便是秦素,江湖人称秦大小姐,赵政的女儿名叫赵玉,不是江湖人,所以在江湖中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是与秦素、陆雁冰等人都熟识交好,分别从两人口中听过李玄都的大名。当然,陆雁冰口中的李玄都与秦素口中的李玄都,除了名字一样,完全就是两个人,难免让赵玉好奇真正的李玄都到底是怎样的人物,这次听闻爹爹要邀请李玄都做客,便死缠着要来见上一见。赵政无奈,想到秦素也会陪同李玄都一起过来,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赵玉不住打量着李玄都,李玄都倒是不在意这种审视目光,只是不想视而不见以免显得太过傲慢,便在此时,赵政脸色微沉:“玉儿,不得无礼!”
虽然赵政脸色颇为严厉,但眼神中却无甚怒意,可见平日里对于这位女儿颇为宠溺。呵斥了女儿之后,赵政又对李玄都解释道:“这是小女赵玉,也是早就听闻紫府的大名,所以非要闹着来见一见紫府剑仙,她被我骄纵惯了,有什么失礼之处,还望紫府多加担待。”
李玄都微微一笑:“部堂言重,依我看来,赵姑娘乃是性情中人。”
赵政笑了笑,对赵玉说道:“如今见也见了,为父与紫府还有其他事情要谈,你陪你秦姐姐去庄子里转转。”
赵玉眼珠子转了转,拉起秦素,道:“那好,我与秦姐姐泡温泉去。”
秦素与李玄都一个眼神交汇,李玄都提醒她不要忘记早已准备好的礼物,秦素示意他放心就是,然后秦素便被赵玉拉着走远了。
待到两女离去,赵政、李玄都、秦道远、景修、严先生
等人才进了亭子,围着石桌分而落座。
赵政虽然是庙堂中人,但行事颇为雷厉风行,不喜欢兜圈子,所以只是略作寒暄,便直入主题:“想来紫府已经知道,自入秋以来,金帐铁骑南下,不过被辟帅率军所阻。”
秦襄单名一个“襄”字,辟地有功为襄,故而秦襄表字辟疆,按照时下惯例,以表字或自号的第一个字加之“公”、“帅”之称,秦襄是武官,自然称之为“辟帅”。赵政名为“政”,政,正也,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赵政表字是“正己”,故又被称作“正公”。
李玄都点头道:“有所耳闻。”
赵政道:“最近辟帅从传来消息,说金帐汗国有军心不稳的迹象,我在辽东多年,在金帐王庭中也伏有暗子,最近从金帐王庭那边传来消息,王庭内部暗流涌动,似是汗王身体抱恙。”
李玄都一惊:“正公的意思是,金帐王庭将有大变。”
赵政道:“金帐老汗年事已高,麾下诸子又各有兵马心腹,若是老汗驾崩离世,那么诸位王子为了汗王大位定然要大起刀兵,此乃天赐良机。”
李玄都不清楚赵政为什么会向自己透露如此机密之事,没有贸然开口说话。
严先生接着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朝政败坏,关内又屡有流民起事,而辽东铁骑却无法入关平叛,致使西北伪周和青阳教等坐大,根本原因便在于金帐王庭连年南下,这才使得辽东铁骑动弹不得,若是金帐王庭困于内乱……”
话未说尽,李玄都已是心中明了:“儒门的担心并不是毫无根据、道理,辽东豪强也的确存了逐鹿天下的心思,不过这正是我来辽东的目的,张相新政,没能从内而外、从上而下地扭转朝廷颓势,那便干脆由外而内、由下及上地将其毁去,再造大魏。”
李玄都又想起了宋政,自从玉虚斗剑败给师父李道虚之后,宋政便失去了踪迹,使得无道宗陷入内乱之中,直到澹台云踏足长生境,以武力震慑各方,强行整合无道宗。有人说宋政已经死了,或是死于自己属下的背叛,或是被地师出手除去,也有人说宋政离开了中原,或是前往海外的婆娑州、凤鳞州,或是前往金帐汗国。在各种说法中,李玄都因为参与过夺刀一战的缘故,更倾向于宋政逃往金帐汗国。因为那里是中原江湖唯一触及不到的地方,而宋政起家,正是依靠了金帐汗国的鼎力扶持。
第二百一十一章 金帐疑云
李玄都陷入沉思之中。
有人说如今天下三分,实则西北大周只是大魏与金帐较力的产物而已。如果硬要把西北大周算是一方势力,那么当今天下应是四足鼎立,分别是:大魏、金帐、西北、辽东。辽东和西北都是夹在大魏和金帐之间,区别不过是辽东在东,更偏向于大魏,西北在西,更偏向于金帐。
金帐汗国,“魔刀”宋政,两者之间会有怎样的联系。
过了片刻,李玄都重复了一遍严先生的话:“金帐汗王一旦驾崩,金帐就要陷入内乱之中。”
赵政道:“在金帐王庭,兄终弟及,本代汗王因为在位极长的缘故,已经熬死了他的大部分兄弟,只剩下一个幼弟,势单力孤,不是各位王子的对手,可以暂且抛开不提。关键在于诸位王子,年长的已经有花甲年纪,年幼也是及冠之年,无不手握重兵,相较于我们大魏的皇子们至多几千人的宫廷政变,这些王子们争夺大位的阵仗却要大上许多。不过金帐之人也习以为常,因为他们认为这才是选择新汗王的方式,中原讲究礼法规矩,嫡长子继承,而金帐以强者为尊,只有最为强大的王子才有资格统治草原,才能让金帐汗国更加强大。”
李玄都笑了笑:“有些像正道和邪道的区别,邪道中以力为尊,正道中却总要论资排辈,以长幼排序。”
严先生笑问道:“包括清微宗吗?据我所知,李先生当年可是差一点就做了清微宗的宗主,可要论资排辈,李先生尚且在三先生之后,这难道不是以力为尊吗?”
李玄都道:“其实最有资格继承宗主大位的人,既不是我,也不是三师兄,甚至不是最为年长的二师兄,而是已经身故的大师兄,若是大师兄仍旧在世,清微宗万不会是今日这般局面。”
严先生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李玄都道:“金帐汗国若是陷入内乱之中,对于我们来说自是再好不过,不过我还有两点疑问。”
赵政道:“紫府但问无妨。”
李玄都稍稍沉吟,道:“第一,病重和驾崩是两种概念,有些老人缠绵病榻数年之久也是有的,谁也无法确定老汗王究竟在什么时候驾崩。第二,金帐汗国纵然陷入内斗,但在内斗之后,新汗王会带来统一,那时候的金帐汗国还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赵政面露赞赏之色:“紫府能想到这两点,可见才情。这也是我担忧所在,所以我希望能准确知悉
老汗王的近况如何,然后早作准备,使金帐汗王的短期内乱变为长时间的四分五裂,然后我们便可居中调停或是挑拨离间,使得草原征战不休,再无力侵扰中原。”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玄都如何不清楚赵政见自己的用意,前往金帐汗国,必然要孤身一人暗中行事,身处险境又苦无援手,非当世绝顶高手不可。放眼如今,四位长生地仙是不用想了,其余屈指可数的几位天人造化境高人中,只有秦清身在辽东,再往下就是天人无量境的高手,李玄都可以算是其中佼佼者。
赵政面露苦笑:“此事本是由秦兄亲自出马,不过秦兄另有要事,一则是要与慈航宗的白宗主见面,商议两宗事宜。二则是秦兄已经触及长生境门槛,晋升在即,可前往金帐汗国耗时不短,只怕对秦兄不利。”
早在数年前,就传出了秦清有望长生的说法,可这些年来,迟迟不见秦清成为第五位长生境地仙,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晋升长生境,非同小可,秦清自然要专心准备,既是要将自身状态调整到最佳,也是要防备有人故意搅局,自然不好在这个时候远赴金帐。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李玄都能顶替秦清前往金帐汗国。这也是故意支开秦素的缘故,若是秦素在此,定是不同意此事,她的话语分量不轻,李玄都也好,秦道远也罢,都不好直接反驳秦素的意见。
李玄都沉吟了片刻,道:“既然如此,玄都愿代其劳。”
赵政起身,向李玄都郑重行礼道:“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