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官怔了一下,接着深深看了张鸾山一眼,说道:“承教。”
张鸾山问道:“还有呢?”
宫官问道:“请问张先生,张先生与救走周听潮女儿之人,是否相识?”
张鸾山坦然答道:“相识。”
宫官再问道:“既然相识,能否告知此人的行踪?”
张鸾山没有直接回绝,只是说道:“我的确收到了族弟琏山的来信,信中曾提到过此事,但是我也不知道他人在何方。”
宫官是何等心思灵巧之人,张鸾山这番话中透漏出张琏山,已经是不教而教,不由展颜道:“受教。不过小女子还是多嘴问上一句,张先生就不怕我对此人不利?”
张鸾山摇头笑道:“今日与宫姑娘说这些话语,自是知道宫姑娘不会如此做。”
宫官这位牝女宗下任宗主未置可否,只是点了点头。
张鸾山低头望着幽幽灯火,轻声道:“酒尽灯残夜二更,打窗风雪映空明。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海外更无奇事报,国中惟有旅葵生。不知冰冱何时了,一见梅花眼便清。如今太平气象已尽,乱世气象已生,怕是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天下间又要起波澜纷争,到那时候,是英雄用武之地,却不是黎庶安居之时,太平宗封山,静禅宗封寺,都与此事有着莫大干系。颜飞卿也好,宫姑娘也罢,你们想要救天下也好,亦或是想要成大事也罢,到头来还是要天下太平。”
“一清天下还太平,如此方是无忧。”
“一剑劈挂见青冥,如此方是清明。”
“心怀天下,方是胸襟,太平宗和清微宗能够与佛道两家祖庭并列齐名,不是没有理由的。只是不知道我此生还能否见到有人手持三尺青锋,一剑转战三千里,一剑可挡百万师,一剑光寒十九州。”
“天下之事千千万,终是一剑了之。”
宫官之所来见张鸾山,其实也是为了能在张鸾山处略略了解虚实。然而,一番问答下来,却如清风拂山冈,明月照大江,宫官第一次领略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受,一时怔在那里。
张鸾山笑着起身离开龙门客栈,宫官下意识地起身相送,望着他的背影,只觉百感交集。
待到张鸾山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夜色中后,宫官收回视线,望向头顶的一轮皎皎明月,冷不丁皱了皱眉头,她有些后悔今晚来见张鸾山了,更恼火于自己的心境竟是因为张鸾山的一番话语而有些破天荒地不宁。
女子有些恼火地冷哼一声,强自压下这股极为罕见的情绪,眯起一双丹凤眸子,轻声自语道:“天下太平吗?”
第八十一章 练剑练拳
当周淑宁醒来的时候,发现李玄都正在院中练拳,胡良就坐在一旁,看着李玄都练拳。
小丫头不懂拳,也没练过拳,但她看李玄都练拳,有种很不一样的感觉,双臂一张,好像要把天地揽入怀中,贴身一靠,好像要把那门外的青山一肩撞倒。
自古以来,穷文富武。
以前的李玄都不敢称富,但真的不穷。所以除了练剑之外,也曾练过拳,不过因为算不得大道正途的缘故,只是不求甚解,如果说他的剑道已经出神入化,那么他的拳道就只能勉强算是登堂入室。
虽说如今的李玄都已经坠境,可跌落的只是境界,万没有因为跌境就把剑道拳术忘了个一干二净的道理,所以如今的李玄都,无论是剑道和拳道,都可信手拈来,只是少了足以匹配支撑的境界,徒有其形而无其实。
小丫头不知道,此时李玄都所练的这套拳其实大有来头,号称万拳之祖,乃是前朝太祖皇帝所创,故名太祖拳,又名三十二势拳,共三十二式,其中拳招拳架倒是平常,关键是拳意极为出彩,铁骑凿阵、攻城掠地、一扫天下,涤荡污泥浊水,气吞万里如虎。
寻常武夫练拳,学会这三十二式拳架不难,可想要连出些许拳意,那就千难万难了,所以练到最后,就是徒有其形而无其神的结果,难免变成路边的大白菜,不值几个铜钱。
李玄都早些年练这套拳法的时候,同样是不得其神,只是在他经历过江北之事后,对于其中的拳意却是有了几分触类旁通的感悟,待到他去西北游历,参与帝京一战,最终一人连战三人,对于这套拳法的拳意领悟,大概已有四五分,算不得宗师人物,但也可以算是登堂入室,这便是小丫头看他练拳感觉不一样的原因,不是李玄都出拳力道吓人,而是因为拳中蕴含有拳意。
察觉到小丫头之后,专注练拳的李玄都并未停下,仍是按照三十二路拳法来回走拳。若是让一个寻常抱丹境武夫来看,恐怕根本看不出什么端倪,甚至只会觉得是一套花架子,但站在场外的胡良却知道这一拳一式中所蕴含的莫大威势,堪称是摧碑碎石也为不过。
起初,李玄都走拳极慢,几乎就如垂垂老矣之人练拳,但接下来速度却是越来越快,最后甚至呼啸起风,以至于站在场外的小丫头只能看到一道道残影。
李玄都的拳势猛然一停,左脚往下狠狠一踩,落脚处青砖尽碎。
若是拳势极致,号称“晃膀撞天倒,跺地震九州”。
李玄都深吸一口气,周身关节、骨膜炸响,脊柱蜿蜒扭动,咔嚓之声不绝于耳。他没有动用丝毫体内气机,只是单凭自身的体魄,全身上下散发着几如实质的血气,每一个动作,都带出呼啸风声,每一拳打出都蕴含诸般劲道吞吐,震荡扯动天地元气。
如果换成一位归真境的纯粹武夫,血气直冲霄汉,恐怕就连天空中的浮云被一冲而散。只是李玄都的体魄还不能达到如此地步,就算他在归真境时,也是如此,他此时更多还是借助练拳来修炼从陈孤鸿处得来的“人仙炼窍法”,以此凝练自己这副已经与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体魄。
李玄都继续走拳,拳路还是同样的拳路,不过除了纯粹的体魄发力和拳意之外,也开始运转气机,已经看不出半分花架子的味道,一人出拳如同百人一同出拳,一人踏步如同百人一同踏步,一人之势如同百人之势。
更让小姑娘惊讶的是,随着李玄都的走拳,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生生踩踏出六十四个脚印,杂而不乱,分明就是一副极高明的步法。
一套拳打完,因为体内气机蒸腾的缘故,李玄都周身出现了白色雾气升腾的奇异景象。
这幅奇异景象一直持续了大概小半炷香的光景,待到白雾完全散去,胡良这才走上前来,笑道:“好一套三十二势拳,已是得其神髓。”
李玄都笑骂道:“不需要你溜须拍马。”
然后他转头望向小丫头,微笑问道:“淑宁,想不想练拳?”
小丫头看了看地上的脚印,又看了眼李玄都身上还未彻底散尽的白气,迟疑不语。
胡良难得说了句正经话,“老李,我知道你是为了咱们淑宁好,可你也不能有什么好东西都硬塞给淑宁,贪多嚼不烂。再者说了,这套三十二势拳的拳意最是霸道,淑宁是女子身,本就不适合练这等霸道拳,若是强练,怕是要伤了身子。而且你想啊,咱们淑宁这么个小美人胚子,就算练成了拳法,用一双拳头与人贴身厮杀,你一拳我一脚,鲜血四溅,那也大煞风景,哪里比得上一位风采绝然的女子剑仙,白衣飘飘,御剑千里之外取人首级,所以要我说啊,你就应该把你的剑道本事传给淑宁,这样最好。”
李玄都微微苦笑,摇头道:“我也想过,只是一身剑道乃是宗门所传,恩师所授,没有恩师他老人家的许可首肯,我不敢私相传授。”
胡良眯着眼睛望向李玄都身后那片脚印,笑道:“你这人,说守规矩也守规矩,说不守规矩也不守规矩,你说你到底是守规矩还是不守规矩?”
李玄都说道:“说到底,人的底线各有不同,有些规矩,可以不守,有些规矩,不能不守,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情而异。”
周淑宁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被李玄都这四个因何而异弄得有点晕头转向,腼腆内敛地笑了笑,貌似不知该如何接话。对她来说,哥哥说的话自然都是对的,就算她听不懂,也是对的,只是因为她太笨,听不懂而已。
李玄看穿小丫头的心中所想,无奈一笑,耐心解释道:“说白了,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你守不守这个规矩。我拿天良打个比方,此时他快要死了,必须要我坏了规矩传他功法才能活,这个时候,我当然不能死抱着规矩不放,该教还是得教,这是因事而异。亦或者是,有一门功法,只能女子修炼,这时候你说我传给谁?这便是因人而异了。再打个比方,有一门功法,我只能传给一个人,这时候你和天良都想学,我当然是传给淑宁而不传给胡良,这就是因情而异了。至于因时而异,却是不好拿他打比方了,就说这套三十二势拳吧,刚刚被那位太祖皇帝创出来的时候,还能算是绝学,等闲不轻传,现在时过境迁,满大街都是,也就无所谓什么密不外传的说法,这就是因时而异。”
胡良忍不住笑骂道:“合着什么坏事都是我的,好事都是你们俩的。”
小丫头脸上终于有了几分恍然。
李玄都说道:“好了,不谈这个,如今岭秀山庄之事已了,我们差不多也该离开九河府,前往荆州的水阳府,当下正值多雨时节,我还向岭秀山庄要了一架马车。”
小丫头闻言眼神一亮,发自内心的高兴。
李玄都不等小姑娘高兴结束,立刻又按照惯例泼冷水道:“正好,我教你几个拳架,没事就在车厢里练习拳架,稳固体魄。”
小丫头“啊”了一声,似是还没反应过来,脸上一片茫然。
胡良见此情景,为长不尊地幸灾乐祸,啧啧道:“小小淑宁真可怜,炼气筑基又练拳。忽闻哥哥一声吼,小脸一僵心茫然。”
第八十二章 平安县城
行走江湖,世人只看到大侠们来去如风,出手之间是如何豪迈侠气,可少有人知道,江湖不只是刀光剑影,除此之外的日常衣食住行,都是个不小的问题。
“衣”和“行”还好说,谁出门在外不是穿着衣服,有腿就能走路,可是住宿和吃饭却是个不小的问题,先说住宿,因为城外多是盗匪流寇,所以一般只有城内才有客栈,而像太平客栈这般直接开在城外的,要么是有所依仗,要么就是黑店,故而很多时候只能风餐露宿,以天为被,以地位席,晴朗天气还好,如果是风霜雨雪的天气,其中的苦头那可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另外就是吃饭,只要一日不曾踏足先天境界可以辟谷不食,就一日离不得五谷杂粮,身上可以携带干粮不假,可像李玄都这般身怀纳须弥于芥子宝物的人,又有几个?随身可以携带的干粮十分有限,若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便有断炊的危险,而且时日一久,随身携带的干粮又冷又硬,如石头一般,难以下咽。若再山野之间,寻觅野味倒是不难,可亲自动手去做实在麻烦,而且没有调料作味,烤肉的味道也是让人不敢恭维。
所以说,行走江湖,不是许多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想象得那般写意风流,其实还算是个技术活。
周淑宁在这段时日里跟随李玄都行走江湖,虽说被李玄都把她照顾得很好,衣食住行都不用她来操心,但还是有些辛苦,单是每天赶路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就已经让她很是疲惫,所以现在终于有了马车代步之后,小丫头的雀跃心情可想而知。
马车由岭秀山庄准备,除去了所有标识,整驾马车也平淡无奇,既没有达官显贵们的减震构造,拉车的马匹也平淡无奇,好在进了荆州便是江南范围,驿路系统完善发达,路面宽阔平整,足以让马车行驶无碍,也不会有太大的颠簸之感。
李玄都和周淑宁在车厢中,由李玄都监督小丫头练功,同时也向她传授一些功法诀窍,胡良便只能充当车夫,李玄都笑言,让一位先天境的高手充当车夫,别说寻常权贵,恐怕公侯宗室也没谁能有这种大手笔。
九河府号称九河汇聚,可见其地形复杂,就算总督署的官军也没法完全封锁,而且那位总督大人也没想在此大动干戈的意思,一行人安然无恙地出了九河府之后,马不停蹄地进入荆州水阳府境内,这一路上总算没有青鸾卫跳将出来拦路,五六个县的路程,不起波澜地一穿而过。
这些时日中,三人很少入城住宿,一般是在野外露宿,幸而此时不过是刚刚入秋的天气,还不算寒冷,让小姑娘多盖几件衣服,在马车的车厢中也能勉强过夜,胡良和李玄都则守在马车前,将就着对付一宿。对于他们这些老江湖而言,这点苦头实在算不得什么。
大概走了一旬时间之后,距离江陵府便还只剩下一个平安县的过程,小丫头掀起车窗帘子望去,与已经渐显枯黄的北方不同,江南还是绿意颇浓,一眼望去,让人心旷神怡。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江南风景如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民风也不似苦寒西北那般彪悍尚武,细细柔柔的吴侬软语,娇柔的女子身段,又是另外一番风情。
平安县,虽为县城,但是名气着实不小。
整个水阳府都知道在平安县有两大世家,一为财大气粗的龙家,一为书香门第的孙家,两者将平安县一分为二,各占一半。前者与静禅宗渊源颇深,其当代家主更是静禅宗的俗家弟子,是为静禅宗在江南的耳目之一,家大业大,又有雄厚靠山,自然不是岭秀山庄这种青黄不接且江河日下的门派可以比拟。后者也相差无多,乃是松阴府豪族孙氏的旁支,世代官宦人家,书香门户,代代传承。两家扎根于此,倒像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马车往平安县方向驶去,李玄都开始跟趴在车窗上看风景的小丫头介绍有关此地的风土人情,“哪怕放眼整个江南,孙家都是首屈一指的豪族世家,在松阴府有良田二十万亩,几乎是小半个松阴府的面积,而如今的当朝首辅,也是当朝帝师孙松禅便是出身于孙家。说到孙松禅,其父孙心存曾经在世宗朝时出任内阁大学士,而他本人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米,中年后由钱追颜,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在明雍六年时得中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先担任太子太师,在小皇帝登基之后,又被加封为少师,晋升内阁首辅,是为当朝帝师,权柄一时无量。”
“如今这个平安县孙氏便是松阴府孙氏的旁支,世代书香之家,每一代都有出仕为官之人,从正七品的县令到二品的六部侍郎,门生故吏和同年同僚不计其数,在朝野之间都有颇大的影响力。”
“那龙家既然能在平安县与孙氏并肩,除去其静禅宗的身份之外,其本身也相当不俗,高手辈出,如今这代龙氏家主龙哮云修为颇为不俗,到底是先天境还是归真境尚不好说,据说当年曾经与张鸾山有过切磋,算他运气差,当时的张鸾山正值巅峰,堪称是归真境之下无敌手,双方搭手一炷香的时间,龙哮云自知不敌,主动认输。后来他又与还未踏足归真境的颜飞卿有过一番交手,虽说他的静禅宗洗髓功最终不敌颜飞卿的正一宗纯阳功,但也可以算是虽败犹荣。再后来便是闭关练功,少有出手之时,也不知他如今有没有踏足归真境。”
……
平安县临江,城门外不远处就有码头。江水穿过平安县的辖境又将整个水阳府和江陵府隔开,最终汇入浩浩汤汤的滚滚大江之中。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