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241章

太平客栈-第241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就只剩下一个雷公了。
  李玄都来到雷公面前,发现这位青阳教高手已经气若游丝,除非有灵丹妙药,否则是活不成了。
  李玄都轻叹一声:“又何苦?”
  背靠大树的雷公微微睁开双眼,望着李玄都,虚弱道:“紫府剑仙,江湖上都说你是公义之人,朝廷害死了张肃卿,为何你还要相助朝廷?”
  李玄都摇头道:“朝廷是朝廷,太后是太后,而且我也未曾相助朝廷。”
  雷公笑了一声,不掩语气中的讥讽:“可你救了秦道方。”
  李玄都平静道:“朝廷腐朽不堪,若是有人能站出来,推翻这个朝廷,然后建立一个新的朝廷,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世道,那么我李玄都甘愿为其马前卒。”
  说到这儿,他微微一顿,望了雷公一眼,道:“青阳教起事已有数年之久,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可曾有半点太平气象可言?可曾有过半分人心所向?纵观青史,你们这种人,大业未成便安于享乐,鼠目寸光,不足以成大事,不过是有心人祸乱天下的牛耳尖刀而已。所以说,你们青阳教只能一拳打碎这个世道,却没有建立起一个崭新世道的能力,在崭新世道来临之前,不能没有朝廷。”
  雷公猛地咳嗽一声,几乎吐出血来。
  李玄都道:“从来都是骑驴找马,你们青阳教连头骡子都算不上。”
  雷公死死盯着李玄都,艰难问道:“那你觉得谁是马?西北大周?还是金帐汗国?”
  李玄都摇头道:“都不是。”
  雷公已经说不出话来,双眼渐渐黯淡。
  李玄都望着雷公的尸体,轻轻握住拳头。
  其实在天宝二年之前,无数人心心念念的太平世道已经遥遥可见。
  万世之功,一步之遥。一步踏空,万劫不复。


第九十二章 相顾言
  李玄都在雷公的尸体前伫立良久,最终只是叹息一声,伸手一探,以气机从此人的身上摄过一枚指环,似是青铜材质,做工粗糙,也就是他的须弥宝物。
  须弥宝物这种东西,巧夺天工,各大宗门和朝廷工部都有专门的能工巧匠负责打造,其原理说难不难,不外乎就是道门的“袖里乾坤”,或是佛门的“掌中佛国”,甚至“须弥”二字都是取自佛家的“须弥芥子”之说,锻造此物的关键在于材料,需用一种名为“星陨天青石”的石头,此种石头与普通天青石的外表相似,不过却是天外流星坠落在人间的遗留之物,内在与天青石大不相同,故名星陨天青石。
  得到星陨天青石之后,将其研磨成粉,这种粉末又名“星尘”,按照一定比例掺杂入其他材料之中,再辅以各种符箓,便可制成须弥宝物。按照加入“星尘”的多寡,也决定了须弥宝物容纳的上限大小。
  青鸾卫和六扇门都会为其中高官配备发放须弥宝物,其中空间大小不过香囊而已,像“十八楼”这般大小的,少之又少。雷公虽然是天人境大宗师,但须弥宝物的空间也不过一个梳妆盒那么大,而且内部结构并不规整,显然是制造工艺不精的缘故。在须弥宝物中,只是放了一本破旧的册子,一套换洗的衣衫,以及几封已经拆开的密信。
  李玄都先将须弥宝物放置一旁,然后将雷公的尸首就地安葬,毕竟生前也是一位天人境的大宗师,人死万事空,不管生前有什么恩怨,死后终是不好让他暴尸荒野。
  安葬好雷公之后,李玄都先是取出那本破旧的册子,书籍无名,封面和每一页的边边角角都已经十分老旧,显然是被人经常翻看的缘故,李玄都大致翻看了一下,竟是手抄本,而且来源不是同一种功法,摘抄颇多,恐怕除了雷公之外,没人能完全看懂,若是贸然修炼,怕是会出很大的岔子。
  李玄都将这本册子连同这个扳指一起放入“十八楼”中,待到日后缺钱,可以将此书和这个须弥宝物一起拿去白莲坊典当。
  关键是那几封密信,李玄都大致浏览了一下,不由皱起眉头。
  青阳教在起事之前,多在暗中活动,为应对青鸾卫和六扇门的缉捕,互相之间的联络都有各种暗号、暗语,没想到如今的青阳教还是没有将这个传统丢掉,信中多是各种暗语,乍一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如果是小事,又何必专门写信,然后又被雷公放在须弥宝物之中。
  李玄都看了半天,不得其解,毕竟他过去从未与青阳教有什么接触,也未想过去招惹他们。
  就在此时,在背后有轻微脚步声响起。
  李玄都转身望去,只见白绢扶着秦道方正朝着这边缓缓行来,秦道方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似乎伤到了腿脚。
  李玄都暂且将信收入袖中,迎上前去,拱手道:“秦部堂。”
  “原来是李紫府。”秦道方拱手还礼,道:“我们这些张相旧人,早就听闻过李紫府的大名,可惜缘锵一面,没想到会在今日见面,又会是如此情形。”
  扶着秦道方的白绢忽然道:“你不是说你叫李玄都?”
  李玄都解释道:“‘玄都’是我的名,‘紫府’是我的字,称我李玄都也可,称我李紫府也可。”
  白绢又道:“你果真是紫府剑仙?”
  李玄都望向白绢腰间的佩刀:“那不知白姑娘又是何人?”
  白绢被这话噎了一下,不由瞪了他一眼。
  李玄都毫不示弱,微笑着与之对视。
  白绢轻咬嘴唇,只能偏开视线,
  就在此时,秦道方插言道:“你们早已相识?”
  “认识。”
  “不认识。”
  两人同时开口。
  前者是李玄都所言,后者是白绢所言。
  秦道方微笑道:“那就是认识了。”
  李玄都道:“女儿家喜欢口是心非。”
  秦道方点头赞同道:“有理。”
  白绢被这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一起挤兑,大为羞恼,干脆是撇开脸,不再搭理他们两个。
  秦道方感慨道:“青阳教来刺杀我,不奇怪,可我没想到青鸾卫也参与了此事。”
  李玄都轻叹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青鸾卫是来杀我的。”
  秦道方沉默了片刻,道:“虽然这番话不该由我来说,但我还是想说,肉食者鄙。有些人把百姓苍生当蝼蚁惯了,以为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觉得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圣贤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如今大水已经淹没到了胸口,他们还是觉得内斗要紧,这便是自取灭亡了。自寻死路,神仙难救。”
  李玄都轻声道:“部堂高见。”
  “什么高见,牢骚太盛防肠断。”秦道方苦笑一声,叹息道:“有些人终究会为他们今日的傲慢付出代价。蚍蜉撼大树,并不可笑。蚍蜉,谐音‘匹夫’,要知道匹夫一怒,可不仅仅是血溅五步那么简单。遍览史册,有些居于庙堂之上的人,并不高明,也没有远见,不过是坐在了那个位子上,一举一动都会发出极大的动静罢了。”
  李玄都轻声道:“张相曾经说过,庙堂之高,可如果这个高,使得庙堂之上的人彻底脱离了底层的百姓,那么庙堂就成了一个笑话,一座空中楼阁,随时都会跌下来,而跌下来的结局便是粉身碎骨,这座楼阁以及楼阁里的人,谁也不能幸免。”
  秦道方闻言稍稍沉默了片刻,道:“张相还是高啊,早早就看到了今天这一步。”
  说到这儿,秦道方又是忍不住叹息道:“这些话我也就是对紫府说起,要知道,人言似箭,岂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在这庙堂之上,不知多少人就是栽在了一句无心之言上面。”
  两个同样与张肃卿关系深厚的男人陷入沉默之中。
  最终还是白绢打破沉默:“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还是先行离开此地为好。”
  李玄都点头赞同道:“白姑娘所言有理。”
  秦道方望着客栈方向,轻声道:“我想过去看一看。”
  李玄都和白绢都是一愣,然后想起了死在客栈中的顾虎臣,李玄都说道:白姑娘陪部堂过去吧,我将这些尸首收殓了。”
  秦道方长叹一声:“那就有劳紫府了。”
  李玄都先以掌力在地面上炸开十几个并排的长坑,然后将这些尸首一一葬入其中,在方才的一番交手中,打得山石崩裂,故而乱石随地可见,李玄都寻来石块立于坟前,因为不知死者名姓,李玄都只能以指力在石碑上写下“义士之墓”四字,至于那三名青阳教高手的尸体,则是被李玄都葬在了雷公旁边,这些人的坟墓,无碑。
  待到李玄都将众多尸体埋葬之后不久,白绢便陪着秦道方返身回来,白绢手中还多了一把长刀,正是顾虎臣的佩刀“饮雪”。
  秦道方感伤道:“虎臣十八岁闯荡江湖,历经百战而不死,他早年时因为情伤之故,终身未娶,膝下无子,也未曾收徒,父母师长已经故去,孤身一人,因为齐州百姓之故,投身我的麾下,多次护卫我的周全,却没想到死在了这里。”
  李玄都叹道:“这便是江湖的刀光剑影,也许现在还与你玩笑喝酒之人,下一刻便身首异处,就连自己也不知自己能活多久,一入江湖,少有善终之人。”
  “身在乱世中,从无快活人。”秦道方叹道:“走吧。”


第九十三章 讲规矩
  三人行于山间,秦道方腿脚不便,白绢是女子之身,于是李玄都干脆背起秦道方,虽说秦道方几番推脱,但终究挡不住李玄都的一番好意,而且他腿脚行动不便,也着实走得不快,被李玄都背起之后,三人的行进速度大增,不过半日的工夫,便离开了这处山野之地,渐而可见人烟。
  要说平常的江湖人行走江湖,金银细软是必须的,许多跌打药物也不可或缺,若是老江湖,自然不会有所遗漏。按理来说,无论是李玄都,还是白绢,都是久在江湖行走之人,可偏偏二人都没有携带此类物事,对于他们来说,些许小伤不用药,体魄可以自愈,实在不行,以气机催动气血运转愈合伤势,也是可行。若是真到了非要用药不可的境地,就绝不是寻常药散可以解决的,多半要用到“紫阳丹”、“血龙丹”等物。
  丹和药大有区别,许多江湖人士梦寐以求的灵丹,不到境界不可服用,若是贸然服用,体魄不能承受药力灵气,轻则经脉损坏,重则爆体而亡,须得量力而行。对于普通人来说,许多灵丹非但不是救命灵药,而是催命的毒药。
  秦道方身无修为,虽然保养得当,但毕竟是知天命的年纪,体魄已有老迈之态,经脉脆弱,气血衰微,不但受不得丹药的药力,同样经受不得外来气机的摧残,若让他们以气机疗伤,非要伤上加伤不可,现在见到了人烟,正好找个大夫,先为秦道方治腿,然后再寻辆马车代步。
  三人打算前往十里之外的一座小镇,兴许是靠近群山的缘故,这座小镇躲开了齐州的战乱,还算安稳,不过行至中途,就被一伙人拦住去路,大概有十几人左右,人数一多,气势便足,如今能在齐州如此行事的,不多,总督府是不可能的,青阳教和青鸾卫已经被铩羽而归,也不大可能随后又至,东华宗久不理山下俗事,那就只剩下一家了。
  不在齐州却将大半个齐州视作自家私宅的清微宗。
  青阳教和齐州连番大战,清微宗却无动于衷,因为两者没有伤及清微宗的核心利益。商队照常经商,船队照常出海,做买卖的、走镖的、铸剑的、耕田的、烧瓷的,无论什么行业,只要跟清微宗沾了边,打了清微宗的旗号,那便安然无忧,仿佛还是那个太平世道。
  至于百姓,谁在乎?
  先前李玄都与秦道方说许多上位之人将百姓视为蝼蚁,不仅仅是朝堂如此,江湖上的各大宗门也在此列。
  李玄都也是穷苦百姓出身,父母在饥荒中被饿死,他侥幸被师父带回宗门才得了今日的造化。他一直觉得,百姓不被别人当人,一定要自己把自己当人。
  李玄都曾经想过改变清微宗,可惜他失败了,李玄都之所以会在清微宗中没有立足之地,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李元婴,一个结果往往是由许多原因造就,在他得势的那几年中,他在无形中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就像张肃卿在推行新政时得罪了太多人一样。就算没有李元婴,这些人也会仇视他,恨不能食其肉。
  至于那极少数效忠李玄都之人,也都被排挤到边缘位置。如今的清微宗,对于李玄都而言,几乎是人人皆敌。
  此时这十几人,人人骑马,人人身着青衫,背后负剑,以碧玉簪子束发,脚上则是清一色的翘头长靴。外人不得而知,李玄都却是认得,这是宗主嫡系天罡堂中的弟子。
  三十六堂分别以三十六天罡为名,天魁堂居首,负责护卫蓬莱岛,天罡堂居于次席,掌管戒律刑罚,类似于朝廷的青鸾卫和六扇门,位高权重,由宗主亲自执掌。
  如今宗主李元婴不在宗门,能够调动天罡堂的就是那位三夫人了。
  为首之人,是个相貌并无太多出奇之处的汉子,看上去已是不惑之年,身后背了一柄重剑。在他身旁是个妇人,同样的青色衣裙,青色绣鞋,同样碧玉发簪,柔声道:“夫人没有料错,有些人果然不能成事。”
  男子一抬手,妇人的话语戛然而止。
  男子越众而出,翻身下马,然后作揖行礼道:“见过四先生。”
  李玄都上前一步,平淡道:“起。”
  男子这才直起身。
  在男子直起身来的一瞬间,在他身后的十余骑一起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恭敬道:“见过四先生。”
  哪怕是李先生李太一和天剑堂堂主李如剑,想要对李玄都出手,也要打着讨教切磋的机会,不敢明面上对他李玄都不敬。因为老宗主最重规矩,规矩不能乱,无论是堂主还是岛主,在明面上冲撞六位先生,便是不敬,便是坏了规矩。故而这些人,无论对李玄都是爱是恨,都不会在明面上对他不敬。
  换而言之,他们敬的是规矩,老宗主的规矩。
  李玄都只好虚抬一下右手:“起。”
  待到所有人起身,李玄都望向为首的男子,道:“说吧,你们所来何事?”
  男子抱拳道:“回禀四先生,在下李如冼,天罡堂副堂主,奉宗主之令,迎接四先生返宗。”
  李玄都反问道:“是宗主的命令吗?据我所知,宗主早在年初就已经离开宗门前往帝京,难道是宗主是在千里之外的帝京给你们飞剑传书?若是飞剑传书,手令拿来。”
  李如冼仍是语气恭敬道:“宗主曾言,若是他不在宗中,夫人之令即是宗主之令,所以还请四先生不要为难我们这些下人。”
  李玄都稍稍沉默了片刻,道:“同是一宗弟子,同拜一位祖师,职位有高低之分,人无贵贱之别。”
  李如冼沉声道:“高低也好,上下也好,贵贱也好,我们不过是些做事的人,还请四先生体谅。”
  李玄都道:“我还有事情要做,暂时不会返宗,该回去的时候我自然会回去。”
  李如冼默然无言。
  在他身后的那名妇人乃是三夫人心腹,按耐不住,越众而出,直视着李玄都道:“莫非四先生要违抗宗主之令不成?”
  李玄都没有回答妇人的问话,只是道:“退。”
  妇人一愣。
  李玄都接着说道:“不讲贵贱,可规矩还是要讲的,我是否违抗宗主之令,你说了不算,如冼堂主也说了不算,三夫人说了更是不算,只有宗主亲自说了才算数。”
  李玄都加重了嗓音:“退。”
  妇人虽然满脸不甘,但还是缓缓向后退去。
  李如冼轻叹一声。
  在他看来,夫人还是不懂清微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