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为剑芒。
若说剑气是似虚似实,介于虚实之间,那么剑芒就是剑气完全由虚化实,好似水气凝冰,成为手中剑器的扩展延伸,许多剑道高人之所以用一截枯木为剑也堪比手持神兵利器,就是因为已经将剑芒臻至化境之故。
挡下李太一的两剑之后,李玄都还礼一刀,这一刀去势极缓,却有泰山压顶之势。
李太一没有避其锋芒,同样递出一剑,“剑震苍雷”。
李太一手中“潜龙”与李玄都手中“冷美人”相撞后,在方寸刹那之间连续起伏七下,等于是李太一瞬间递出七剑,以连续七剑层层抵消李玄都的一刀。
七次相撞声音连成一道,不似寻常金石声音,尖锐无比,刺人耳膜。
李太一向后飘退。
李玄都岿然不动,只是脸色略显凝重。
方才一番交手,李太一的气机浑厚并不在李玄都之下,甚至还隐隐胜出稍许,就像是拳怕少壮,正如李太一所说,李玄都的身上有太多新旧伤势,这些隐患在无形中束缚了李玄都的手脚,若不是李玄都所学庞杂,有天人境之前威力更大的“太阴十三剑”,恐怕此时已经彻底落入下风,
李玄都深吸一口气,开始用出“北斗三十六剑诀”。
李太一双手持双剑,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两人不拼修为境界,只拼剑术,见招拆招,李太一天赋极高,李玄都则是经验丰富,转眼间便斗到二百招开外,不过李太一终究是经验稍欠,李玄都卖了个破绽,出其不意地一刀,以刀腹“鞭打”在李太一的小臂上,袖口被凌厉剑气撕开一道口子,小臂上出现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痕。
李太一的剑势不可避免地迟缓一顿。
李玄都得势不饶人,剑气一涨再涨,好似惊涛拍岸,一浪叠一浪,好似没有尽头,将刀之霸道的威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太一不得不一退再退。
此时,两人脚下的地面已经是支离破碎。
李太一虽然天赋极高,也曾经历不少厮杀,但终归还是比不得李玄都这种经历了十余年厮杀的人物,初时可以平分秋色,甚至是占据上风,但稍有不慎,被李玄都抓住机会,便要落入下风。
凛冽剑气扑面,李太一的衣衫猎猎作响,不过神情古井无波。
这一刻,他剑心通明。
既然李玄都能博览诸家,以他的资质,自然也可以做到。
只见李太一左手气机化龙,右手气机化虎,此乃东华宗的“龙虎金丹秘文”,两柄短剑上也随之出现有龙虎形状的气机。
一龙一虎两道剑气升腾而起,挟汹汹气势扑向李玄都的剑光。
在生死关头,这一剑堪称是羚羊挂角,神来之笔。
根本没有料到李太一会有如此举动的李玄都猝不及防之下不但被打散了剑势,而且还被硬生生逼退三步。
李太一握住“潜龙”,毫不凝滞,以决然之势直刺而去。
这一剑点在李玄都胸口的伤口上,剑气瞬间炸裂开来,激起一片血雾。
一剑功成之后,李太一毫不犹豫地弃剑,左手中的“在渊”随之递出,“剑震苍雷”!
一瞬连起七道雷声,仍是轰在李玄都的胸口上。
随着骨骼断裂声音响起,李玄都踉跄而退。
局势瞬间逆转。
接下来李太一再次弃剑,以空空双手为剑,连出三十六剑,一气呵成。
每一剑都直指要害。
李玄都虽然有“漏尽通”的体魄,但是面对李太一堪比剑器的双手,仍旧是受创严重。
此时的他虽然谈不上落败,但想要取胜,却是难了。
李玄都心如止水,气沉丹田,不顾周身汗毛中渗出血丝,干脆弃了“冷美人”,同样是徒手对敌,拆解十余招之后,以“太阴十三剑”中的“倒逆气云错”逼退李太一。
李太一在后退过程中,张口一吐,一道白练激射而出。
白练一闪而逝,沿着一个玄奥轨迹,围绕李玄都的脖子当空环绕一周。
一切不过在瞬息之间。
下一刻,白色长练重新飞回李太一的口中。
饶是李玄都历经大风大浪,还是被吓出一身冷汗,因为刚才他险些就要身首分离。
剑有四种。
一是三尺青锋,纵横之间,所向披靡。
二是三寸飞剑,以意御剑,转瞬千里,杀人于千里之外。
三是以身体为鼎炉,以本身气机为真火,辅以西金精气,在体内练出一枚剑丸。剑丸练成之后,将口一张,剑丸化作白光而出,盘空飞击,斩人首级。
四是求无剑胜有剑,剑于无形,凝气成剑,挥手间以剑气伤人,本身为剑,一指,一发皆为杀人利剑。
方才李太一所用就是剑丸,比之飞剑更让人防不胜防,险些便让李玄都着了道。
李玄都不用看也知道,自己的脖子上已经多了一条红色细线,有血迹渗出。
方才他再慢上稍许,被那枚剑丸再“摧山”两三分,那么这根脖子便担不住大好人头了。
李玄都轻声说了个“好”字。
他抬起手,指尖上有一个血珠,凝而不散,光滑圆润,就像是一颗血色珍珠。这不是他的血,而是在刚才交手过程中,他从李太一身上取来的。毕竟两人都是玉虚境,纵使李太一占据了少壮的优势,差距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大,正如他们师父所说的那般,三寸剑道而已。
李玄都毫不犹豫地捏碎了这个血珠,与此同时,在他的双眼上也染上了一层血色。
他曾用钱玉蓉的发丝为媒介来寻人。
这一次他用李太一的血滴为媒介来伤人。
众生入我眼。
第六十三章 两败俱伤
李玄都望了黑衣少年一眼。
两人的视线交汇。
李太一猛地一震,脸上露出惊骇神情。
在李太一的视线之中,李玄都的双眸变得幽暗深邃,一双眼瞳如漩涡转动,其中仿佛有星辰幻灭,而他本人身上的气息更是变得深远起来,这一刻他仿佛成为天地之枢机,如天上仙人一般俯瞰着李太一。
李太一在不防之下,视线被吸纳到这方漩涡之中,挣脱不得。然后这个漩涡在他的视线中越来越大,大到将他整个人彻底吞没。
一瞬之间,李太一好像看到了一双血色长眸。
恍恍忽忽之间,李太一进入到似睡似醒的状态之中, 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不清,如梦似幻,似真似虚。 只剩下他置身于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天空是如墨一般的黑色,大地是如炭一般的黑色,同时又弥漫着阴渗渗的雾气,在他眼前是一片好大的花海,红艳如锦绣铺地,一直蔓延至视线尽头。
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生于黄泉之畔。
彼岸花所在,便是生与死的界限。
在恍惚之间,不知是千百年,还是一瞬间,他好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从花海的尽头走来一个与他容貌相似的少年,同样用双剑,然后两人进行了一场十分惊险的斗剑。
两人所用的招式路数,甚至是想法谋略,都一模一样,所以稍有不慎便会是一个血溅五步的下场。
这场斗剑,无关乎你之所学,也无关乎智计百出,而在于心志和精神,谁的心志不坚,谁的精神懈怠,便算是输了。
李太一更有一种直觉,输了就是死了。
李太一打起十二分精神,他能走到今日这般境地,所凭借当然不仅仅是天赋卓绝,自古以来,伤仲永的事情何曾少了,他自认比起李玄都,少的仅仅是经验而已。
浩瀚花海之中,两道身影上下翻飞。
李太一不知厮杀了多久,只觉得浑身上下无一不痛,从内到外,再从外到内,这些还在其次,关键是精神上的无尽疲惫,就像三天三夜没有闭眼之后,还要在夏日午后听老先生讲解枯燥无味的儒家典籍,困意如潮水袭来,眼皮不断下垂。
只是李太一不敢睡,他怕一睡之后便再也醒不过来,那么他的所有高远志向,所有的雄心壮志的,都成了一个笑话,而他更是被他眼中的踏脚石给绊倒摔死,这是何等滑稽可笑?
凭借一口气,李太一不断出剑,最终支撑到那名黑衣少年缓缓消散。
在黑衣少年消散之后, 这方黑色天地顿时支离破碎,天空、大地仿佛一面破碎的镜子,出现无数的裂纹,血眸也随之消失不见。
现世中,一阵刺骨夜风吹过,李太一脸上的一抹惊骇表情缓缓敛去,又有一抹恍惚,仿佛一个大梦之人刚刚醒来。
他环顾四周,云淡风轻,没有什么彼岸花,也没有第二个黑衣少年,身后的陆雁冰满脸惊疑不定,不知刚才是梦是真。
李太一望向李玄都。
李玄都闭着双眼,眼角有鲜血流淌。
李太一顿时想明白了许多,刚才的那双血眸就是李玄都的双眼,现在他破了那方幻境,血眸消失不见,李玄都受到反噬,自然也要双目流血。
李太一想笑,不过却牵动了伤势,几乎要咳出血来。
他低头望去,只见自己胸口的鲜血已经发黑,就像一条红色的小溪涓涓而流,使得黑衣愈黑。
在方才的一番争斗之中,李玄都固然受到反噬,可李太一也不是毫发无损。
李太一咬牙道:“师兄,好手段!”
暂时盲了双眼的李玄都轻声道:“也是我小看师弟了。”
李太一冷哼一声:“只是师兄所用,恐怕不是本门的手段吧?学了这么多旁门左道,是瞧不上我们自家的剑道?还是说师兄要来一个博览众家之长?”
李玄都伸出手,“冷美人”自行飞入他的掌中,然后收刀入鞘。
李太一厉声道:“李玄都,你这是认输了?”
李玄都平静道:“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你也该回宗门了。我奉劝你一句,凡事不要逞强,更不要勉强,如果你偏要勉强,那么终有一天,这个世道也会让你知晓一下什么叫勉强。”
陆雁冰的嘴角勾起。
如果李玄都的这番话是对她说的,那么她定然会十分恼怒,因为她最讨厌被这位四师兄说教,不过现在被说教的人换成了这位更让人讨厌的六师弟,那就舒服多了,也爽快多了。
李太一冷笑一声:“承教。”
李玄都微笑道:“师弟将我当作磨刀石,为你这把新剑开锋,我又何尝不是将师弟当作磨刀石,毕竟我这把久经风雨的锈剑也有些钝了。”
李太一沉默了片刻,忽然笑道:“好一个 各为磨石,好一个砥砺大道。”
李玄都抱拳道:“不送。”
李太一叹了口气,伸出双手,以气机将“潜龙”和“在渊”御回,收入鞘中,一左一右别在腰间,转身就走。
不过在走出几步之后,他又转过身来,望向李玄都:“师兄这次是要去见师父吧?”
李玄都点了点头。
李太一微笑道:“我会在望仙台等你。”
所谓望仙台,与观海楼齐名,这座高台建在一座孤立海中的百丈礁石之上,与其说是礁石,倒不如说是一座海中孤峰,通体如柱,峰顶不过十丈方圆,曾有剑仙一剑将其削平,变为一方平整地,又有人在其上铺设地砖,修筑栏杆,使其成为一座望台,只是孤峰险峻,四面垂直,没有上山道路,想要上去,要全凭自己本事,能上到此地的,又岂会在乎登高观景一事,所以这里经常会成为较技斗剑的所在。
李玄都点了点头。
李太一加重语气:“下次,既分胜负,也决生死。”
转过身去,黑衣少年身形如烟,转眼便不见了踪影,他伸手按住自己的胸口,满脸痛苦之色,却又咬紧牙关,死也不肯发出半点声音,甚至面皮都不愿多抽动一下。
第六十四章 师兄师弟
在陆雁冰看来,李太一可以算是败了。
以逸待劳却换得一个两败俱伤,无论怎么看,都不能言胜。尤其是对于李太一这等心高气傲之人,不胜即是败,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肯定有数。
李太一这次返回宗门,多半会谋求破境,踏足归真境强九之后,然后再与李玄都堂堂正正一战,正如他自己所说,既分胜负,也决生死。
李玄都站在原地,虽然闭着双眼,但还是按照习惯“望”向陆雁冰的方向。
师兄弟六人,大师兄司徒玄策,已经作古;二师兄张海石,闲云野鹤;三师兄李元婴,野心勃勃;五师妹陆雁冰,墙头芦苇;六师弟李太一,心比天高。
平心而论,李玄都并不讨厌墙头芦苇这个说法,因为芦苇往哪边倒,并不取决于芦苇本身,而是取决于风往哪边吹,芦苇本身也是身不由已,这世间之人,有几棵无惧狂风骤雨的参天巨树?绝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不必苛责太多。
李玄都缓缓开口道:“师妹。”
陆雁冰神情复杂,不过却是没了上次见面时的戾气,走到李玄都不远处,轻声答道:“在。”
李玄都微笑道:“想来师妹这次不是与我为敌。”
陆雁冰眼神晦暗几分,轻轻哼了一声。
她和李元婴、李太一不一样,她与李玄都没有根本利害之争,也没有深仇大恨,更多倒像是赌气和叛逆。
李玄都轻笑道:“我知道师妹最是讨厌我的说教,那我这次就老实闭嘴,不谈这些。”
陆雁冰扯了扯嘴角:“那谈什么?”
李玄都仰头“看”向近在咫尺的丹霞峰,道:“我想请师妹帮我一个忙,送我去丹霞峰。”
陆雁冰讥讽道:“堂堂紫府剑仙,还需要我送?”
李玄都神情平淡,说道:“世上谁人不求人?别说一个小小的李玄都,就算是师父他老人家,也不敢如此夸口。”
陆雁冰的神情稍缓,平心而论,只要这位四师兄好好说话,不要居高临下,肯服个软,也不是那么面目可憎,尤其是有了李太一这个衬托之后,就更是如此。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全靠同门之间的衬托。
陆雁冰问道:“我该如何送你去丹霞峰,总不能让我背着你。”
李玄都伸手抹过双眼,摇头道:“不必如此,我的眼睛暂时看不见了,这丹霞峰我又是第一次来,并不熟悉道路,只是请你为我引路。”
陆雁冰望向李玄都,心中其实颇为忌惮。
李太一不知深浅,她可是知之甚深,当初李玄都与她在“天乐桃源”一战的时候,还未踏足玉虚境,那时候的李玄都凭借什么胜过她的?是凭借他的佩剑“人间世”,陆雁冰至今还记得那把剑气凌人的断剑,压制得她几乎要喘不过气来,可以说,若是没有那把断剑,当时的李玄都绝不是她的对手。
刚才李玄都与李太一鏖战,始终用刀而不用剑,换而言之,李玄都是留有后手的,远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分胜负算是差不多了,却不到决出生死的时候。
当然,李太一是否有后手,也不好说,毕竟他是师父的关门弟子,八成可能是藏有后手。
想到这儿,陆雁冰实在提不起心气。师兄弟之间,唯有她最不成气候。
多想无益,陆雁冰收敛思绪,走在李玄都的前面。
李玄都虽然双目暂盲,但只要感受到陆雁冰的气息所在,便是指路明灯。
……
另一边,李太一独自出了丹霞峰的范围,行走在一条密林间的山路中,从须弥宝物中取出一只玉质小瓶,从中倒出一枚青色丹药吞入腹中,胸口位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止血,同时满身飘摇不定的气机也渐渐平复。
李太一的神色晦暗,毕竟一场十拿九稳的“切磋”,最后落得一个不胜不败的结局,让他十分恼怒,这种恼怒并非针对旁人,而是针对于自身。同时他也开始反思,为何自己明明占据了优势却没能取胜,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的心态,总是站在高处看低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