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10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老人身旁左右是赤羊翁金蟾叟白鹿先生三位隐士。
金蟾叟低垂眼帘,习惯性地轻嗅鼻烟。
赤羊翁眯眼望向城外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黑甲大潮,泰然自若。
白鹿先生双手负于身后,喃喃自语,无人能够听闻。
龙老人上前一步,周身有金色光华流转,好似一条条细小蛟龙,气势骇人。他整个人不动如山,而且非是寻常之山,而是万山之祖,龙脉起源的昆仑。
与之同时,李玄都的“阴阳仙衣”上也出现一道道剑影流转,有几名年轻的儒门弟子被这些剑影吸引了心神,忍不住望去,瞬间便沉浸其中,继而头晕目眩,只觉得天旋地转,不知有多少黑影在眼前交织,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龙老人沉声道:“天人境以下,退下城墙。”
一众平日里心高气傲的儒门弟子闻听龙老人不容置喙的言语后,二话不说,立刻离开此地。
龙老人再度望向李玄都:“那日栖霞山一战,未能与李先生分出胜负,今日再战,总要有个结果了。”
龙老人的声音不大,却传遍数百里方圆,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李玄都同样如此回复道:“正是如此。”
双方都心知肚明,李玄都此番境界大进,已经跻身元婴妙境,不弱于龙老人,不过龙老人的优势在于背靠帝京城,虽然少了渤海府,但“素王”仍旧能发挥出九成的威力。
不过就算如此,龙老人也绝敌不过李玄都和秦清的联手。上次栖霞山一战,正值秦清率军北伐,澹台云也很有默契地西进,这才有了龙老人和李玄都的一对一交手。
今日则大有不同,澹台云只是想拖延辽东一统天下的进程,而非真心实意地帮助儒门抗衡道门,所以她不会参与到双方的死战决战之中,那么儒门这边就少了一个牵制秦清的筹码,在这等决定天下大势走向之际,秦清必然会亲自出手,而且这并非玉虚斗剑,一切都以取胜为目的,不存在什么公平交手。
李玄都很好奇,龙老人到底有什么手段来制衡秦清。
牵制也好,拖延也罢,亦或是其他
什么办法,能够有用,儒门就还有得打,寄希望于龙老人胜过李玄都。若是没用,那就半点胜算也没有,只能是陷入到龙老人被李玄都和秦清联手围攻的局面之中。
其实不仅是李玄都如此想,能够真正参与到这场大战之人,无论儒道,都是如此想。
白绣裳并未站在道门阵营之中,而是站在了秦清身边,正如秦素这位秦家大小姐没有跟随父亲一起,而是站在李玄都身旁。
不可否认,这两门婚事都有着极强的联姻性质,无论当事双方是否情投意合,事实就是如此。
道门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为江北道门东北道门江南道门西北道门,除了西北道门之外,秦李联姻代表了江北道门和东北道门的联合,白绣裳则是江南道门推举出的代表,她嫁给秦清就是东北道门和江南道门的联合,还有不属于儒门阵营的江南世家们,他们需要一位江南出身的皇后娘娘替他们在未来的庙堂上说话。
若是按照秦清的“阴阳双鱼”说法,秦清代表的势力是“白鱼”,李玄都代表的势力是“黑鱼”,那么秦素就是“黑鱼”中的白色圆点,白绣裳则是“白鱼”中的黑色圆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双鱼真正结合在一处,不能轻易分割。
当然,当事人之间有感情基础,那就更好不过,无疑能让联盟更加牢固。李玄都和秦素就不必说了,秦清和白绣裳年轻时也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秦素的“素”字便与白绣裳大有关系。
秦清以手心按住腰间佩刀的刀首,轻轻摩挲,向身旁的白绣裳问道:“看来我昨晚的感觉并非错觉,素衣,你觉得龙老人的后手会是什么?”
白绣裳轻声道:“儒门内部还藏着什么隐士高人,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离开帝京,所以直到此刻才现身?我也只能这么猜测了。”
秦清不置可否。
如今儒道两家有一个困境。
道门高人,李玄都也好,秦清也好,不能贸然进入帝京城去提前阻止儒门之人的谋划,或者是探查一番,因为帝京城中还有能够压制长生之人的大阵。
可儒门之人也不能一直龟缩在帝京城中,因为大阵阻拦不住滚滚大军,他们必须御敌于城外。
这就导致了道门对儒门所作所为一无所知,此时只能猜测。
儒门也好不到哪里去,自从紫燕山人死后,他们就如大魏官军一般,彻底失去了城外野战的本钱,只能据城而守。
霍四时已经从城头上退下,来到城内一处高塔上,仍旧可以通过“千里望”眺望城外大概情形,这位朝廷重臣眼神晦暗复杂,谁也没想到,辽东与朝廷的和谈只用了一夜的时间不到,燕王只是“还价”一次,谈判就已经破裂,秦清直接开始攻城。
那么也就意味着,辽东根本没有寄希望于和谈,若是城破,这满城公卿权贵的性命,只怕是……
看来自己的确要早做决断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学一派
李玄都不再客气,抬起一掌,从他掌心跃出一个如同米粒大小的黑点,然后这个黑点急速放大,转眼间已经有鸡子大小,仿佛一个漩涡,深不见其底,疯狂吞噬周围的一切光明。
李玄都吸取上次教训,避免没有任何间隙地连续两次使用“太易法诀”,直接用出第一重“太易法诀”。
儒门中人见此情景,无不变色。
李玄都将手中的黑球向上一丢,就见这颗黑球直接炸裂开来,将天幕染成了纯粹的黑色,不见碧空霞光,浊气上升,清气下降,天在下,地在上,天翻地覆,阴阳倒错,强行改变天时。
这种变化实在太过明显,让人立时察觉出不同,许多境界修为不高之人,只是觉得浑身上下骤然一冷,似是突然从夏日来到了深秋,而上三境之人却可以清晰感知到,此时此刻,天地元气隔绝,地气阴气上升,有大阵守护的宫城也就罢了,整座外城仿佛变成了一座孤岛。
这一幕,无疑让人想起当年地师攻打大真人府时的景象。
如今的李玄都,较之当年还未渡过一次天劫的地师徐无鬼,已经不遑多让,若是算上各种外物助力,甚至犹有胜之。
不必龙老人吩咐,包括三位隐士在内,众多儒门之人纷纷退后散开,只剩下龙老人独自站在原地。
李玄都横臂伸手,从虚空中一寸一寸地抽出“叩天门”,剑身上生出种种天象变化,日月东升西落,山河沧海桑田,草木枯荣变化。
就在此时,天生异象。
漆黑的天空中绽放出无数炫目的雪白光亮,光与暗相互交织,构建出一幕支离破碎的斑驳景象。
李玄都抬头望向天空,视野中除了光暗交织的黑白画面,还多出了九轮曜日。
以帝京城为中心,九轮曜日围成一个圆,整齐排列。
片刻后,“太易法诀”的气息和白光一同消散退去,天地重新恢复清明,只剩下九轮曜日仍旧悬于当空。
李玄都有些明悟,这也许就是龙老人用以对付秦清的手段了,也是儒门最后的后手。
龙老人上身微微前倾:“恭迎诸位先贤。”
在危急存亡之际,儒门以彻底毁去一件仙物的代价,恭请圣人显圣,诸位先贤随同圣人降世。虽然并非本尊现身,只是一缕神念所化,没有长生境的修为,但气势也极为骇人。
九轮曜日的光芒缓缓散去,显化出九道身影,有高冠博带的严肃儒士,也有披头散发的狂士。
其中一人开口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指算来,我儒门为天下订立规矩已有一千七百余年,此乃人心所向。”
另一个披头散发的狂士笑道:“尔等今日要改一改天下的规矩,可曾问过我等?”
李玄都以手中剑指向说话之人,平静道:“今日我不与你们说太上道祖,也不与你们说南华道君,儒门荀卿有句名言,你们应该知道,那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盛衰兴亡,乃是天地循环之理,难道儒门也要如祖龙那般,妄想千秋万代吗?”
九人中的高冠博带老者气势最为雄浑,堂堂皇皇,
仿若是坐镇天地之间,镇压一切旁门左道,想来此人尚且在人世时,定然是一位名震天下的人物,纵然比不得几位封圣之人,也是一时之人杰。
或者说,在场九人,哪个不是一时之人杰。
高冠博带的老人缓缓开口,声音若洪钟大吕,响彻天地之间:“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荀卿全是法家,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李玄都脸色一肃,恍然道:“原来是理学一派。”
儒门作为天下之主,其内部流派比道门更为繁杂,从祖龙时的子学,到白帝时的经学,再到后来的玄学佛学三教并行,终至今日的理学心学。其中影响最大的四派正对应了儒门的四大圣人。
至圣先师只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由此分出了亚圣的性善论和荀卿的性恶论,有些类似于南华道君和杨朱的分歧。
起初时候,亚圣和荀卿倒是不分高下,直到理学兴起,开始大肆批判荀卿,由此导致荀卿在儒门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亚圣成为至圣先师的正统传人,也是儒门公认的第二代教主,位列四大圣人的第二位。正如从来都是南华道君与太上道祖并列为老庄,而不闻杨朱之名。
这些话正是理学一派批判荀卿之言,尤其是最后一句,直接出自理学圣人之口。
那么此人便是出自理学一派了。
李玄都有些惊讶,此番来人竟然不是心学一派之人,而是理学一派之人,虽然心学与理学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但也有对立之处。没想到在此等儒门危急存亡之际,心学和理学能够彻底摒弃前嫌。
不过再转念一想,这也在情理之中,所谓的为天下订立规矩,理学一派可谓是居功至伟。虽说早就有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的说法,但在此后儒门也面临过佛道两家的挑战,慕容氏的大燕时期,佛门提出佛为正,三教归佛。随后的李氏皇族自称道祖后人,尊崇太上道祖为太上玄元皇帝,明空女帝尊奉佛门,又有了数百年的三教并行。
直到大晋年间,理学一派开始复兴儒门,打击佛道。理学为了与佛道两家的漫天神佛抗衡,提出了“天理”的说法,又将天理神话之,成为道德神学,儒门由此彻底成为道门佛门一般的教派,也就是三教中的儒教。至此,儒门才压制佛道,又重得天下。
故而理学圣人虽然不像前两位圣人那般堪称完人,但凭借再造儒门的功劳得以成为仅次于至圣先师和亚圣的第三位儒门圣人,可谓是儒门的中兴之主,也唯有身负滔天之功的理学圣人才能将曾经与亚圣并列齐名的荀卿赶出文庙。
理学圣人和心学圣人的关系就像至圣先师和亚圣的关系。随着世道发展,理学一派过于禁锢人心,遭到反噬,心血一派修补了理学一派的不足,稳固了摇摇欲坠的儒门,可谓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再加上心学圣人的品行,得以成为第四位圣人。
简单来说,理学主张只有一个答案,所有人只能遵从这个答案,也就是“天理”。心学主张没有答案,只有自己去寻找,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也就是知行合一。
心学相较于理
学,无疑是更进了一步,更为符合至圣先师的儒学正统,这也使得儒门涌现出了许多英才,比如张肃卿等人,都是心学中人,只是心学只能在儒门上层流行,普通百姓还是更为信奉理学一派订立的规矩,天理就是老天爷,不遵守规矩就要被千夫所指,天打雷劈,故而理学一派在儒门中仍旧拥有极大的势力。
换而言之,李玄都要打破的规矩正是理学一派的根基所在,他们也不得不拼命了。
平心而论,心学受佛门影响较大,理学受道门影响较大,可它们的根本都还是儒学,注定不会退让半步。
高冠博带的老者沉声道:“天理既是规矩,尔等竟然妄图颠覆天理,祸乱天下,其罪当诛。”
李玄都道:“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若是儒门的规矩不再适合这个世道,那便算不得规矩。”
“大胆!”
“放肆!”
“混账!”
数声怒喝同时响起。
可惜都是些神念化身,李玄都只当是清风拂面,充耳不闻。
直到此时,真正能够威胁到李玄都的,还是龙老人。
诸位先贤固然气势骇人,对于真正的长生之人而言,却算不上太大的麻烦。
李玄都横剑于身前,不再多言。
披头散发的狂士微微摇头,脸上流露出淡淡怜悯神色:“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狂士身旁的儒衫之人冷笑道:“既然你要自寻死路,我们便成全你。”
一人伸手指向李玄都:“你已落天网,悔之晚矣。”
李玄都对于这些言语不为所动,一步踏出。
下一刻,李玄都直接踏足城头,与不动如山的龙老人相距不过两丈。
九道身影同时下落于城头之上,将李玄都团团围住。
李玄都手中“叩天门”剑气大盛,较之上次,大有不同。
李玄都已经成功突破至元婴妙境,“叩天门”的威力随剑主境界修为而变化,如今的“叩天门”与当初在李道虚手中时一般无二。
李道虚曾以“叩天门”摧破合道鬼国洞天的藏老人的金身,也曾重创陆吾神。
李玄都说道:“九位联手破了我的‘太易法诀’,那就再接我的一剑,如何?”
话音方落,就见李玄都松开手中的“叩天门”,在御剑术的催动下,“叩天门”以一化九,同时刺向九位儒门先贤的化身。
其中八把“叩天门”本是剑气所化,并无实体,然而这些儒门先贤同样没有实体,任凭其本尊如何厉害,此时根本无法稍稍阻挡仙剑的去势。
一瞬间,八名儒门先贤与剑气一起化作点点流华消散。
“叩天门”的本体则是直奔那名高冠博带的老者而去。
这位老者不愧是九人中修为最高之人,竟是勉强挡住了“叩天门”,不过仍旧是遭受重创,身形飘忽不定。
他何尝不明白一个道理,时过境迁,这个天下已经不是他们在人间时的天下了。
他在彻底回归天上之前,沉声道:“恭请圣人显圣。”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月印万川
高冠博带的老者终究是抵不住“叩天门”的锋芒,被一剑透体而过,烟消云散。
“叩天门”重新回到李玄都的手中。
从始至终,龙老人没有任何动作,坐视这些儒门先贤化身烟消云散。
传说中,佛祖讲法时,总有伽蓝、飞天、八部众随行,这些先贤其实是随着圣人降世而显化人间,不过是些“添头”,无关紧要。
就算李玄都不出手,没有实体的他们也很难长久存在于人间,所以龙老人不曾出手。
李玄都持剑环顾四周,发现一个年轻儒士正沿着台阶不紧不慢地登上城头上,负手而立,望向李玄都。
随着这名年轻儒士现身,其他儒门之人开始再次后撤,竟是无人敢与这位年轻儒士并肩而立。
于是在这处城头之上,瞬间出现了一大块空地。
年轻儒士身上没有什么异象,开口道:“你就是李玄都?”
李玄都认得这个年轻儒士,反问道:“谢月印?”
年轻儒士道:“姑且算是。”
李玄都凝视谢月印片刻,脸色渐渐凝重,缓缓说道:“原来是这么个月印万川。”
谢月印的名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