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10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六十四章 素王一剑
认真说起来,龙老人已经凭借“浩然气”连续压制了李玄都的“逍遥六虚劫”、“龙虎剑诀”等绝学,换成其他道门之人,就算与龙老人一般境界修为,也不至于如此轻描淡写。
这便是儒门当年能强压道门一头的缘故。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龙老人就是无敌了,他毕竟不是心学圣人,甚至不是一劫地仙的修为,还不能仅凭“浩然气”就将“逍遥六虚劫”、“龙虎剑诀”以力破巧,只是暂且镇压。
如果他仅仅是为了自保也就罢了,他本身修为高出李玄都一筹,自然谈不上什么凶险。偏偏他又强出一掌,重伤了李玄都,如此一来,用于压制“龙虎剑诀”和“逍遥六虚劫”的气机便相应减弱,两者又开始兴风作浪。
这就好似一国之中已经生出极大内忧,若是专心镇压内忧,倒也谈不上凶险,偏偏在这个时候,还要分兵远征,既有内忧,复生外患,自不免狼狈不堪。
在龙老人一掌推出之后,六劫之力和龙虎剑气齐齐发作起来,使得龙老人保持着头下脚上的姿势动弹不得。
龙老人当然预料到了此种情况,只是在他看来,李玄都被他的倾力一掌重伤,就算他在出手之后受制于李玄都的手段,李玄都也无力反击,还是自己占了便宜。
不过正如李玄都小觑了龙老人,龙老人也小觑了李玄都。被龙老人重伤的李玄都竟然有违常理地缓缓起身,以右手的“叩天门”支撑身体,左手托举着一个黑色的旋涡,只是那些漆黑裂痕不曾消失,十分骇人。
龙老人因为整个人彻底僵住的缘故,脸上无法有什么表情,可心中还是大为震撼。
他想不明白,李玄都又不是体魄强横的人仙,没有见神不坏的特性,也没有“太素玄功”,凭什么硬接自己的倾力一掌之后还能立刻起身?就凭“漏尽通”?他早就通过陈眠研究过佛门的“漏尽通”,有些玄妙,但还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李玄都当然不是凭借“漏尽通”硬抗了龙老人的一击,否则他脸上也不会有如此多的裂痕,真正支撑起李玄都体魄的是“长生石”。
虽然龙老人老谋深算,心机不在李道虚和徐无鬼之下,这倾力一掌没有落在李玄都的胸口,而是拍在了李玄都额头上,避开了至坚至固的“长生石”,但“长生石”并非是一块护心镜,它也算是一件仙物。只是李玄都因为功法不合的缘故,不能完全掌握“长生石”,也很少主动使用“长生石”。直到此时李玄都重伤,体内的“长生石”竟是自行激发,帮助李玄都延缓了伤势,好似瓷器碎裂又被强行粘合,这便是李玄都体魄如瓷器破碎可又不见鲜血流淌的缘故,此中玄妙,却是出乎龙老人的意料之外了。
而且这还是“长生石”不算完整的缘故,“长生石”先是抵御天劫,只剩下个空壳,后来半数药力被巫阳和徐无鬼分去,又有许多药力用于李玄都的死而复生和跻身长生境界,只剩下了不多的残余药力,如果
是完整的长生石,李玄都顷刻间就能恢复如初。
不过仅仅如此,也足够了。
李玄都的左手轻轻一推,黑色旋涡朝着动弹不得的龙老人激射而出。
此乃第三重“太易法诀”。
当初在大荒北宫,澹台云面对第三重“太易法诀”,狼狈不堪,龙老人修为虽高,但没有先天五太的神通,也没有人仙体魄,只怕要立时重创在“太易法诀”之下。
下一刻,龙老人的身形直接被第三重“太易法诀”吞没,然后就见旋涡炸裂开来,将天幕染成了纯粹的黑色,不见日月浮云,不见一丝一毫的光亮。似是浊气上升,清气下降,天在下,地在上,天翻地覆,阴阳倒错,强行改变天时。
儒门中人纷纷惊呼出声,虽然有心救援,但“太易法诀”在前,谁也不敢贸然插手,只怕还未曾救人,自己先搭了进去。
李玄都神情凝重,因为从始至终,龙老人只用了“传国玺”一件仙物,还有一件仙物,始终未见踪影,那便是圣人府邸的“素王”。
无坚不摧的浑沦力量疯狂绞杀着龙老人,不过龙老人毕竟是长生之人,底蕴深厚不逊于李道虚,而且先天五太也无法无视“浩然气”特性,儒门将“浩然”称之为正气,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从本质上来说,正气与先天五太并无本质区别,甚至与五太中的太极十分接近,可谓与太易截然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浑沦之力的伤害。
如此境况之下,龙老人虽然体魄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但“太易法诀”的浑沦之力无视敌我,也将他体内的“逍遥六虚劫”和“龙虎剑诀”一并消解,使得龙老人重新恢复了行动能力。
再无内忧只剩外患的龙老人扭转倒立的身形,右手五指虚握,仿佛持有一柄无形之剑。其势之大,便是地仙之力,也难以完美驾驭,如手抬重物。
龙老人沉声道:“为天地立心。”
刹那间再有异象生出。
随着这五个字从龙老人口中说出,只见头顶阴阳倒转的天幕上出现了无数缝隙,有丝丝缕缕的红光透出,仿佛有仙人伟力,要拨云见日。
为天地立心,便御天地之力。
天空中的红光越来越多,原本厚重如墨的天幕变得支离破碎,“太易法诀”造就的阴阳扭转景象竟然有了难以为继的迹象。
然后龙老人一剑斩落,此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人心以安四乡,如雷霆之震,四封之内,无不宾服。
一剑之下,李玄都的第三重“太易法诀”顿时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天地复归清明。
道门中人无不惊骇,秦素更是脸色雪白,当初大荒北宫一战,她亲眼所见,李玄都用出第三重“太易法诀”之后,哪怕是澹台云也要落荒而逃,可如今龙老人竟然从正面击破了“太易法诀”?这便是儒门第一人的实力吗?竟至于如此?
!
儒门中人无不惊喜,紫燕山人忍不住赞叹道:“‘素王’之威,当真是举世无匹,李玄都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姜夫人道:“也唯有师兄如此修为,才能发挥‘素王’之威力,换成旁人,则万万不能。”
其他众人不管心中如何想,也都点头称是。
李玄都心中同样震惊无比,没有丝毫犹豫,身上的“阴阳仙衣”由黑化白,由阴转阳,紧接着李玄都直接将王天笑和张禄旭整个“吞”掉来恢复损耗的气机,然后不顾一切地用出了第四次“太易法诀”。
李玄都身上的“阴阳仙衣”黯淡无光,如同“传国玺”一般,已经耗尽了气机,就算如此,李玄都于一瞬间用出八成修为,还是让他难以承受,瞬间遭受反噬,伤上加伤。不过此时李玄都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到了此时,他再无半点留手,要开始拼命了,他有一种预感,自己面对龙老人的第二剑,会死。
第四重“太易法诀”几乎在瞬间成形,与前三重的“太易法诀”相比,第四重“太易法诀”已经隐隐接近了一劫地仙的范畴,李道虚重创陆吾神的全力一剑也不过如此了。
只见李玄都单手托举着一颗有人头大小的浑沦珠子,疯狂吞噬周围的光线,使得李玄都的身影都变得模糊不定。
然后李玄都毫不犹豫地将这颗珠子丢掷向龙老人。
一瞬间,珠子化作一方黑色的浑沦汪洋,掀起滔天巨浪,席卷一切,吞没一切,所过之处,一切光彩色泽全部消失不见,只剩下最纯粹的黑白二色,这还不止,仅剩的黑白二色就像泡了水的水墨画卷,墨迹正在不断模糊扩散,最后画卷上只剩下漆黑的浓墨。
几乎就在李玄都汲取“阴阳仙衣”气机的同时,龙老人的声音也再度响起,不知是不愿还是不能,总之他跳过了横渠四句中的第二句,直接来到了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
时来天地皆同力。
四面八方,皆有虚无缥缈的光彩往龙老人涌去。
准确来说,是往龙老人手中的那把无形之剑涌去。
“素王”之所以无形无相,是因为其大小不定,此时这一剑是为“大”。
何谓“大”?太上道祖曾给出过解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换而言之,人道与天道、大道、地道并列相齐,不分高下。
这一剑,剑首起于帝京城外的五行山,剑尖直指龙老人所在的栖霞山。
如果将北龙看作一条走江入海的巨龙,那么龙尾在昆仑,龙首在东海之滨的渤海府,帝京城是点睛位置,五行山是逆鳞。
龙老人的这一剑起于五行山,是为牵动北龙气运,汇成一剑,横贯了半个江北之地。
第一百六十五章 宏愿为德
三教合一乃是大势所趋,多年以来,三家理念互通,逐渐难分彼此。
南华道君曾经说天下间有天子之剑、帝王之剑。
以天下国器为剑,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虽然南华道君是道门之人、正道始祖,其在道门地位类似于儒门的亚圣,但儒门并不排斥南华道具的理论,甚至在其基础上有了发展,就像当年至圣先师问道于太上道祖。
龙老人高高举起右手,保持着虚握剑柄一剑斩落的姿势,整条手臂微微颤抖,每一个动作都万分艰难,好似以凡人之力推动山岳,缓慢无比。
但也正因如此,重生势,也有殊无量之势于剑上而生。
除去“天下棋局”这一类特殊功能的仙物,其余仙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存储气机,如“阴阳仙衣”、“三宝如意”、“传国玺”、“天师印”。一类是与其他事物共鸣借助外力,如“叩天门”、“天师雌雄剑”,“素王”也在此类。
“天师雌雄剑”对应的镇魔台上的两根刑柱,刑柱又连接了镇魔井洞天,镇魔井洞天会不断汲取洞天内囚徒的气机,使其处于虚弱状态,既能镇压囚徒,又能使得刑柱的气机绵绵不绝,不得不佩服祖天师的构思巧妙。
“叩天门”的气魄最大,与天地共鸣,理论上没有上限,不过也正因为天地太过于大,又是无主之物,能够取用多少,要看自己的本事,这便是“叩天门”的威力与剑主息息相关的缘故。若是境界过低,甚至不如许多顶尖宝物,就算跻身了长生境,也不如“天师雌雄剑”,最起码要到元婴妙境才能与之争锋,要到一劫地仙才能逐渐反超“天师雌雄剑”。
若论上限,“素王”介于两者之间,当初龙老人前往圣人府邸取走“素王”的时候,姜夫人曾经说过“素王”唯有德者方可持之,这并非一句虚言,只是此言中的“德”字并非看不见的个人道德,而是帝王圣人之德,或者说气运、气数。
事实上也的确只有龙老人可以勉强使用“素王”。
儒门素来就有三不朽的说法,是为:立德、立功、立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三不朽中以“立德”居首位。不过立德并非个人道德,而是建立某种道德规范,推广世间,教化众生,首推就是儒门四圣人,至圣先师、亚圣、理学圣人、心学圣人。其次是“立功”,救生灵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历代名臣都可归于此类。
最后才是“立言”,也就是道德文章,因为前两者往往非一介书生的能力所及,于是文人每以“立言”为第一要务,
以求不朽,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
从这一点上来说,“素王”剑如其名,就是为儒门的素王所准备,在心学圣人离世之后,再无人能够“立德”,自然无人能够持之。
不过龙老人却是另辟蹊径,在三不朽之外,还有儒门先贤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代表了儒门之人的四种志向,也可以视为“德”,类似于佛门的许下大宏愿,同样能够催动“素王”。
龙老人便是用了这种手段,不过四大“宏愿”也因人而异,对于龙老人而言,“为生民立命”和“为万世开太平”与自己道不相同,只能放弃,“为天地立心”只能算是一般,反而是“为往圣继绝学”与他十分契合,因为他是儒门的守门人,守护儒门也可以视为守护圣人们的学说传承。
在这一点上,李玄都恰好与龙老人相反,若是让他催动“素王”,许下的宏愿必然是“为生民立命”和“为万世开太平”,反倒是“为往圣继绝学”与李玄都格格不入。
正因如此,龙老人跳过了横渠四句的第二句“为生民立命”,而且第二剑的威力也远胜过第一剑。
“天师雌雄剑”的威力来自于镇魔井洞天,“素王”的威力则来自于龙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素王”与帝京城的大阵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是一个主攻而另外一个主守。
二次帝京之变后,帝京城大阵的控制权便落到了儒门的手中,有李玄都破阵的先例在前,儒门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中,儒门之人并没有闲着,全面清理了北龙一线,将地师曾经做过的种种埋伏,悉数除去,修补残缺地貌,重新恢复了北龙畅通。
从始至终,老谋深算的龙老人就没想着通过栖霞山的古阵法来困住李玄都,原因也很简单,大真人府没有困住,帝京城也没有困住,区区一座栖霞山还能胜过大真人府和帝京城吗?他干脆转守为攻,以阵法将栖霞山与五行山相连,汇聚龙气。
于是便有了此时的一剑。
龙气既是地气,又与渺渺难知的气运气数有着一定关联,所谓气运,人人皆有,小到一人一家,大到一国一地,人心汇聚,人心所向。
一国一地者,辽东如旭日初升,大魏如日薄西山。
一门一宗者,儒道两家同样有千年底蕴,其气数如同渊海,深不可测,不过道门否极泰来,渐有如日中天气象,反观儒门,盛极而衰,每况愈下。
可话又说回来,大魏也好,儒门也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说如今还远未到垂死之际,就是到了气数已尽的地步,其气运之雄厚,也非寻常可以比拟。
故而这一剑对上了李玄都的第四重“太易法诀”,不仅不落下风,
反而有摧枯拉朽之势。
先天五太中,攻伐第一当属“太易法诀”,四重“太易法诀”几乎就是长生境界的进攻极致,再高就是一劫地仙、二劫地仙的手段,可仍旧不敌“素王”,可见“素王”一剑的可怖。
无形的“素王”剑锋与“太易法诀”的浑沦浪潮相交,分波破浪,激起无数涟漪,向四周扩散开来。
天地之间不断明暗转化,好似潮起潮落。
儒道双方无不色变,纷纷后退。
如此威势,只要碰上一下,几乎就是非死即伤,谁也不敢大意。
不过“素王”因为太“大”、太“重”的缘故,速度略显缓慢,虽然有摧枯拉朽之势,但想要彻底分开“太易法诀”所化的滚滚大潮,尚且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