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10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玄都叹息一声:“现在的难题是龙老人,不算澹台云,道门的地仙只剩下两位,儒门只剩下一位,论境界修为,龙老人应是高出我的,多半已经跻身元婴妙境,儒门之人前往圣人府邸索要仙物,只可能是为龙老人准备的。如果双方都持有仙物,那么在只有我一人的前提下,能否取胜,实是个未知数。”
李非烟很明白,李玄都并非自谦之言。
李玄都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随着老一辈陆续飞升,道门的资源逐渐汇聚到了李玄都一点之上。如今儒门也开始如此行事,将儒门的资源全部汇聚在龙老人这一点上。
李非烟问道:“能否向正一宗借来两件仙物?”
李玄都摇了摇头:“过犹不及,普通江湖武夫交手,最多就是双剑、双刀,哪有两只手用三把剑的?以我的境界修为,驾驭两到三件仙物就已经是极限了,再多也力有不逮。而且我未曾修炼‘五雷天心正法’,也很难将正一宗两件仙物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第一百四十二章 仙物
李非烟默然。
其实仙物就像手中兵刃,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趁手越好。两个普通的江湖武夫相斗,一方只有一把剑,一方背了十把当世名剑,若是两人境界相当,多半是只有一把剑的人胜了,背着十把剑的人反而因为太过累赘而会落败。
除非是背着十把剑的人会御剑之术,能够同时驾驭十把剑,十剑齐出,自然能够取胜。可这也超出了普通江湖武夫的范畴。
归根究底还是境界修为。
以李玄都的境界修为而言,现在的他只能算是仙人中的“普通武夫”,只能脚踏实地,想要做个飞来飞去的“御剑之人”,至少需要二劫地仙以上的修为。
再有就是“趁手”二字,仙物也是讲究功法契合的。比如“阴阳仙衣”,便需要修炼“太阴十三剑”和“斩三尸拔九虫”之法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与徐无鬼最为契合。李玄都修炼了“太阴十三剑”,没有修炼“斩三尸拔九虫”之法,但他以王天笑、张禄旭、苏蓊三人来代替三尸,也算得上契合。而“叩天门”最为契合“北斗三十六剑诀”,这一点不用说,李玄都自小修炼,算是最为正统的继承人,没什么疑问。
正一宗的两大仙物“天师印”和“天师雌雄剑”同样如此,与它们最为契合的功法无疑是“五雷天心正法”,李玄都从未修炼这门大成之法,可以使用,却不能将其威力发挥到最大。
若是功法迥异,甚至无法使用某些仙物。
比如说青丘山的仙物“青雘珠”,无论是道门之人,还是儒门之人,都无法驾驭使用。
最后一点原因,“叩天门”是仙剑,“天师雌雄剑”也是仙剑,两把仙剑未必会和睦相处。
说得浅一些,女子之间还争风吃醋呢,秦素平常时候十分随和,事事都依着李玄都,可如果李玄都敢娶个小的回来,你看秦素还会不会依着李玄都。
说得深一些,兄弟之间祸起萧墙也是常事。感情好不等同于利益完全一致,两代人交接更是历代难题。李玄都还小的时候,难道他和李元婴的感情不好吗?可这不妨碍他们二人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而反目,既有两人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各种推力干涉的缘故。五根手指伸出来还不是一般齐,更何况是人。你有的你苦衷,我有我的难处,最后凑在一处,便是拧巴,这与好坏和感情无关。拧巴来拧巴去非要斗上一场不可,最终成王败寇。李道虚收弟子的本事天下第一,弟子个个杰出,两代人交接传承的问题上也必然让人头疼,直到最后才由李
玄都胜出,收拾了局面。
两把仙剑也如人一般,它们可以与其他类型的仙物和平共处,不意味着它们能与同类共存,谁还没点傲气?同样是剑,多年的老对手,谁又比谁强?换而言之,如果李玄都把两件仙衣都穿在身上,“阴阳仙衣”多半也要造反。
综上种种原因,李玄都并不打算向正一宗借仙物一用,除非他能再找到一件太平道的仙物,或是适合他的修炼功法的仙物。
反观儒门这边,就要简单许多了。这么多年以来,儒门的功法十分统一,就是亚圣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没有道门的众多流派,虽然失之于变化,但也不存在什么功法无法匹配契合的难题,龙老人只要境界修为足够,儒门的仙物随他使用。
这才是李玄都的担忧所在。
只是暂时而言,李玄都别无他法可想,除非请动秦清出手,可从上一次的情况来看,如果秦清出面,澹台云也不会无动于衷,必然要来横插一脚。龙老人作为事实上的儒门首领或者盟主,不会给道门众人群起而攻之的机会,最终还是要李玄都独自面对龙老人。也就是将对将,兵对兵。
李玄都又与李非烟商议了片刻之后,李非烟起身离开。
开战之后,清微宗便是另外一种运转模式,许多商贸暂停,人员安排,物资调动,更是千头万绪,李玄都刚刚接掌清微宗,过去多年他也从未参与过这些事情,又是这个关键时候,李玄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儒道两家的战事上面,所以只能由李非烟这位元老负责,这就是老人的好处了,经验丰富,能够独当一面。
至于接下来的议事,李非烟就不参与了,因为这次议事主要是询问其他宗门的意见,清微宗内部已经达成一致,以李玄都为马首是瞻,只要李玄都出席即可。
与此同时,一名黑衣女子在一名天魁堂弟子的引领下,进入八景别院,这还是她第一次光明正大地来到此地,正是从刚刚赶到蓬莱岛的上官莞。
如今的八景别院八个院落全部开放,不复当初的冷清。这时,司徒秋水来到乾院,刚好遇到了上官莞,颇为惊奇。
仔细打量,能发现此女皮肤雪白到了苍白的程度,身上的阴气颇重,所过之处,留下一路阴凉,若是在她身边时间久了,只怕要通体寒意。不过她身上的气息再冷,也掩盖不了其骨子里的一丝冷意,显然是杀伐果断之人,手中杀孽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司徒秋水更是震惊于此人的境界之高,似乎不逊于师姑祖和二伯,放眼偌大清
微宗,能稳压她一头的,应该只有四叔了。
天魁堂的弟子见了司徒秋水,赶忙行礼:“司徒姑娘。”
如今全宗上下都知道司徒秋水是宗主和夫人跟前的红人,两位副宗主也对这位大小姐颇有好感,再加上其家世显赫,所以清微宗内戏称夫人是秦家的大小姐,我们清微宗便是司徒大小姐,故而向来眼高于顶的天魁堂也不敢怠慢。
司徒秋水得了司徒玄略的提点,倒是处之不惊,以前如何,如今还是如何,不见半分恃宠而骄,还了一礼后,问道:“这位是?”
天魁堂弟子赶忙道:“这位是上官宗主。”
司徒秋水恍然大悟,原来是她。
于是司徒秋水向上官莞行礼道:“晚辈司徒秋水见过上官宗主。”
上官莞伸手扶住司徒秋水,微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司徒先生的千金,不必多礼。我这次来见清平先生的。”
司徒秋水道:“正巧,我也有事去见四叔,不如就由我为上官宗主引路。”
“也好。”上官莞并不反对,她对于清微宗的局势是有所了解的,虽然她与陆雁冰交好,但她并不想在情势不明的时候贸然牵扯到清微宗的“立储”风波之中,免得惹怒了李玄都,所以她对司徒秋水并没有什么敌意。
于是接下来就是司徒秋水为上官莞引路,往静心堂行去。
这一路上,已经有好些本就在八景别院做客之人往静心堂行去,待到静心堂中,三十六个位置已经满了半数。上官莞进来之后,先与李玄都见礼,然后又与其他人互相见礼。
也都是老面孔了。
有东华宗的宗主太微真人、正一宗的宗主颜飞卿、慈航宗的苏云媗、妙真宗的季叔夜、神霄宗的三玄真人、太平宗的陆夫人、牝女宗的柳玉霜等等。如果对标李家的辈分,此次来人大多是“如”字辈,只有少部分的“道”字辈,却是可以看出道门的新老交替了。
上官莞也是其中一员,却也是除了李玄都之外,走得最远之人了。
还有玄女宗、皂阁宗、法相宗等宗门的人未到,便在这时,又有一人走进门来,很是客气地与众人见礼,包裹上官莞在内,纷纷起身还礼,不敢怠慢。
来人正是秦素。
今天她可不是以李家的身份出现在此地,而是代表补天宗和忘情宗来的。
随同秦素一起来的还有两人,分别是谷玉笙和刚刚被释放的楼心卿。
两人分别代表真传宗和浑天宗。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八宗
大晋年间佛道合流,统称道门,总共二十二宗。
除去无道宗、道种宗、真言宗、金刚宗四个正在西域纠缠鏖战的宗门之外,还有十八宗。
十八个宗门以地域区分,分别是辽东、江北、江南、西北。
江南有四宗,分别是:正一宗、神霄宗、慈航宗、玄女宗。江北有八宗:清微宗、天乐宗、静禅宗、东华宗、法相宗、皂阁宗、阴阳宗、太平宗。西北有两宗:牝女宗、妙真宗。辽东有四宗:补天宗、忘情宗、真传宗、浑天宗。
总体而言,江北、西北十个宗门中的七个宗门直接听命于李玄都,辽东的四个宗门是秦清的势力范围,其余七个宗门以盟友的形式依附于秦李二人。
十八个宗门在名义上平起平坐,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如今是清微宗和补天宗两家独大,各有一位长生之人坐镇,麾下天人境大宗师不在少数,更是家大业大,生财有道,底蕴深厚,唯有无道宗能够相提并论。
接下来才是衰弱的正一宗、阴阳宗以及慈航宗、太平宗,自从老天师张静修、地师徐无鬼飞升之后,正一宗和阴阳宗这两个曾经能与清微宗、补天宗媲美的当世大宗便开始走下坡路,经过了大真人府之变后,两家更是陷入到无可避免的衰弱之中。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家的底蕴还是有的,都有天人造化境大宗师坐镇,宗内也有不在少数的天人境大宗师。慈航宗论起家资富足,只是稍逊于清微宗和补天宗,同样有天人造化境大宗师坐镇,只是没有长生之人,天人境大宗师的数量也不算多。至于太平宗,豪富不必多说,又有李玄都做宗主,只是宗内高手匮乏,青黄不接,比不得清微宗。
第三等就是皂阁宗、东华宗、玄女宗、神霄宗、妙真宗、忘情宗、牝女宗、法相宗,这些宗门各有所长,底蕴还是有的。皂阁宗虽然几乎惨遭灭门,但兰玄霜毕竟是当世高手,也能撑起门户。
最末一等便是天乐宗、静禅宗、真传宗、浑天宗。这几家也曾有过辉煌,却因为各种原因衰弱,跌至谷底,只剩下个空架子。天乐宗还好,有些家底,不缺钱,静禅宗被地师洗劫一空,才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真传宗虽然出了个谢雉,但谢雉的心思并未放在宗门之上,也未有什么长足发展,随着谢雉被李玄都和秦清联手囚禁,真传宗和浑天宗也重归秦清麾下,不过秦清如今心思已经不在江湖,对于两个可有无
可的宗门并不如何在意,干脆交由秦素处置。秦素与李玄都商议之后,决定由谷玉笙和楼心卿接手这两个宗门。
谷玉笙和楼心卿可谓是惊喜非常,本以为没有幸理,却没想到绝处逢生。至于大姐谢雉,不要怪她们做妹妹的无情,毕竟她们也是自身难保,生死荣辱不过在人家的一念之间,如何敢去奢求其他?
两人的反应其实都在李玄都的意料之中,李玄都见识过底层江湖,也经历了高层的江湖,在他看来,普通江湖人之间也许还有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情谊,可走到了一宗之主的位置上,就没了这些江湖意气。
在这一点上,儒道两家倒是没什么两样,普通的儒门书生也许还有书生意气,可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换句话来说,书生意气之人也走不到高位。既然谷玉笙和楼心卿能够身居高位,必然不会意气用事,在她们这里,仇恨其实被摆在很次要的位置,给她们一条出路,她们很容易就会转换阵营。而且给她们一个宗主的名头,同样有利于李玄都整合道门,既有拉拢人心的作用,也能减少阻力。
这其实是李玄都的一贯手段,否则他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整合道门,在外有儒门窥视的情况下,并不适合一味用暴力手段强行整合道门,如此很容易将部分人推向儒门,故而也需要适当的怀柔手段。
这次议事,主要是以十八个宗门为主,不过许多宗门的意见又已经早早定下,比如李玄都身兼太平宗和清微宗的宗主身份,秦素代表了补天宗和忘情宗,这四个宗门的态度如何已经不用多说,而阴阳宗、皂阁宗、天乐宗、真传宗、补天宗、静禅宗等宗门又必然以李玄都和秦素为马首是瞻。真正可能有异议的就是七个以盟友身份存在的宗门。
再有片刻,玄女宗的玉清宁、法相宗的左雨寒、皂阁宗的兰玄霜等人也陆续到齐。
众人各自入座,李玄都坐在左边的主位,秦素坐在右边的主位,两人之间只是相隔了一张桌子,就像清微宗和补天宗如今高出其他宗门的地位,李太一站在李玄都身旁,司徒秋水站在秦素身旁,两人都是少年人,倒像是一对金童玉女。
李玄都首先开口叙述了儒门请求议和并将议和地点定在栖霞山之事,然后问道:“不知大家都是什么看法,不要拘束,可以畅所欲言。”
众人陷入沉默之中。
上官莞第一个开口道:“说到栖霞山,在座诸位应该没有
人比我更熟悉了,毕竟大魏朝廷给诸位的封号都是某某真人,唯独给我的封号是栖霞县主。据我所知,栖霞山并不简单,其中有一座古阵法,乃是古时武帝时期梁王修建,本意是用以防身,后来梁王病死,梁国一分为五,这座古阵法随之逐渐荒废,少有人知。这也是青阳教当初占据此地作为白阳总坛的原因之一。”
李玄都对于上官莞知道如此密辛倒是不觉意外,联系到青阳教是由地师一手创建,上官莞应是从地师那里得知了这些密辛。
玉清宁开口道:“那么上官宗主是什么意思?是认为儒门可能设伏使诈吗?”
上官莞道:“我不敢做这样的肯定,我只能说,不能排除这种可能。至于该不该赴约,若是应该赴约,又该如何赴约,我一切以紫府师兄之决议为主。”
玉清宁皱起眉头,没有说话。
上官莞这话,虽然是表面上看起来是无条件支持李玄都,其实也是把自己摘了出去,真要有什么后果,她是不担责任的,而是谁做决定谁承担责任。
李玄都大权在握不假,身上的责任也重,他早就有所觉悟,正如他自己在李家北海堂所言:“然顾事未可知,有如战之后,大败而归,诸位今日皆在此,可归咎予我一人,我一力承担就是。”
玉清宁只觉得一阵寒意,上官莞机心如此,李玄都整天被上官莞这样的人围着,还会是以前的他吗?
玉清宁觉得自己不得不开口了,就算不谈私心,也是尽朋友之义:“我觉得此事应当好好商榷,和谈可以,具体时间和地点应该由我们来决定。”
玉清宁此言一出,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就是许多坚定支持李玄都的人,虽然没有立刻开口,也露出赞同之色,在他们看来,玉清宁此言不能算错,与李玄都的意思也不冲突。
上官莞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说话。
秦素看了好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