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10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这三个人吧,哪个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哪个不是野心勃勃之辈,哪个不是长生之人,他们稍有动作,朝廷就要为之震动,他便要大发雷霆。
而他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的雷霆怒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个发现又让他愈发感觉到愤怒。
天宝帝没有想到,没等到辽东铁骑叩关,先等到了李玄都派遣船队进攻渤海府,要知道渤海府乃是帝京的屏障,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榆关。更关键的是,渤海府乃是北龙六个重要节点之一,更是北龙的出海口,如果李玄都攻下了渤海府,让人破坏风水,其后果不堪设想。
眼下的关键是,朝廷该怎么办?朝廷自从禁海以来,水师就日渐衰弱,到了如今,不过是聊胜于无,在清微宗的无敌船队面前,与没有水师没什么两样。
如今清微宗陈兵海上,朝廷竟是拿他们没什么办法。毕竟战船不是一天就能造出来的,水师官兵更不像普通步卒那般稍加训练几天就能上战场,水师官兵需要经验老练之人,否则驾驭不了战船。
如今之计,似乎只有派遣天人境大宗师出手,可解燃眉之急。
不过这个提议又被代表儒门的白鹿先生否决,以前心学圣人在世的时候的确可以,可如今却是行不通了。在天人境大宗师的数量上,道门并不弱于儒门,真要出手,多半就是互相牵制。根据他得到的消息,李玄都已经调集了大量的道门高手赶到齐州,同时向后推延了自己的升座大典,俨然是要背靠着东海清微宗做长久之战了。
当然,白鹿先生还有未尽之言,那就是天人境大宗师大多在儒门中身居高位,身份尊贵,参加玉虚斗剑也就罢了,让他们亲临前线,多少有些让士大夫公卿亲自领军冲锋陷阵的意思,他们多半是不情愿的,最起码白鹿先生就没有说服众人的把握,而最为关键的龙老人此时又不在帝京城中。
如果只是派出一两位天人境大宗师,那便没有太大意义。166
众人在天宝帝的书房中议了两个时辰,最后议出了一个等齐州那边消息的结论,让天宝帝愈发恼怒。
几位重臣离开之后,天宝帝阴沉着脸庞来到寝宫。
皇后主动相迎。78中文网
两人成亲多年,皇后十分了解自己的丈夫,从他的脸色便可以看出他的满腔怒火。
天宝帝什么也没有说,如果是以前的他,此时已经是满地碎片了,各种瓷器摆设,都难逃毒手。
不过白鹿先生这段时间的教导发挥了作用,让天宝帝懂得了“制怒”二字,除了最开始摔碎的那方砚台之外,并未再有其他举动。
天宝帝坐在软榻上,铁青着脸庞,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他们欺人太甚,先是在帝京城中兴风作浪,如今干脆是公然反抗朝廷,这是造反,理应诛灭九族!可朕的那些忠臣们,话里话外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媾和!”
皇后没有言语。
她是读书的女子,并非目不识丁,自然知道“媾和”二字是什么意思,通常用于两国之间,意思是结束战争。关键在于两国,大魏可以与金帐媾和,可大魏皇帝不能与自己的臣子媾和。
只是自从秦清拒绝接受朝廷的“辽王”封号开始,就已经很明白了,这些人不认为自己是大魏的臣子,他们要另立门户了。自古以来,以臣子身份造反,是德行有亏的,因为臣子食君之禄,可是以布衣百姓之身造反,却没有这等顾虑,因为不曾食君之禄。
其实天宝帝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不愿也不敢接受罢了。
另一边,齐州的儒门之人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处在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
他们苦心孤诣地把事情闹大,却没想到李玄都竟然这般果决,把事情闹得更大,从口水战到炮轰渤海府,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里。这说明以李玄都为首的道门势力是早有准备,这就使得儒门有些尴尬,因为从始至终,儒门从没想着与道门展开大规模战事,从渤海府的防务上也能看出一二。
如今儒门处境被动,帝京城中的态度也陆续传来,许多儒门高层人物不得不聚集在圣人府邸,商议该如何收场。
众人商议再三,决定分成两路进行,一面是由一位足够分量的大祭酒出面,调停此事,让围了李家祖宅的祠堂的人退下来,算是自己给自己造一个台阶下,也是向道门表明诚意。另一路是由双方主事人亲自出面,选择一个合适地点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眼下,关键是选出一位大祭酒出面说服清微宗退兵,然后再由双方的为首之人出面和谈。清微宗在战船在渤海府外多停留一日,朝廷就多一日的难堪,儒门总归是要给朝廷一个交代的。
至于和谈一事,大晋年间没少与金帐和谈,乃是祖传的本事,算不得什么。
儒门众人推举了三个人选,分别是万象学宫大祭酒司空道玄、大祭酒宁奇和社稷学宫大祭酒黄石元。
龙老人最终决定由黄石元去清微宗一行。
虽然黄石元与李玄都没什么交情,但与李道虚有旧,与清微宗的许多人也都熟识。
黄石元最近正因为吴振岳父子二人的事情心忧恼怒,有心拒绝,可这次是众人推举在前,龙老人亲自点名在后,他实在是无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前往清微宗。
李玄都似乎早就料到儒门会有人来,得到消息之后,派出李非烟代他迎接。从身份上来说,李非烟既是清微宗的副宗主,不逊于一位大祭酒,并不显得怠慢,又是李家的年长之人,最适合处理此事。不过李非烟并没有请黄石元去三仙岛的意思,而是按照过去的惯例,在靠海的观海楼中设宴招待。
席上,除了李非烟之外,还有李太一作陪,这让黄石元有些意外,看来李玄都是打定主意栽培这个六师弟,不过他也没有多想,直接提出了儒门的条件,请求清微宗先行撤兵。李非烟表示撤兵可以,儒门却要有个交代,黄石元便顺势提出了第二个建议,在清微宗撤兵之后,由龙老人和李玄都亲自面谈一次,地点可以选在东岳的碧霞宫或者栖霞山的太虚宫。
齐州有三大宫观,分别是东华宗太清山的太清宫、东岳的碧霞宫、栖霞山的太虚宫。
太清宫不必多说,东华宗的宗门重地所在。其他两处并无主人,选择这两处倒也算是合适。
当初李道泓与圣人府邸清客暗中见面,便是在东岳的碧霞宫。
至于栖霞山的太虚宫,由全真道长春真人的故居改建而成,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当初青阳教之乱,被青阳教鸠占鹊巢,把其中的道人驱逐之后,将这里改建为青阳教的白阳总坛,使得青翠绵延的栖霞山变成了一座贼山,其中尽是青阳教的弟子教徒,实在是与洞天福地的响亮名头不符。后来平定青阳教之乱,这里便暂且空置下来。
因为李玄都给了李非烟自行定夺之权,所以李非烟不必向李玄都请示,略微思虑之后,选择了栖霞山的太虚宫。
当下商定,待到清微宗退兵后三日,双方在栖霞山的太虚宫中会面。
黄石元离开之后,李太一有些不放心:“师姑,儒门会不会怀有不轨之心?”
李非烟淡然道:“防人之心不可无。”
李太一又道:“栖霞山此地……”
李非烟道:“阴阳宗上官宗主的封号便是栖霞县主,认真说来,此地还勉强与她有些关系,正好她也到了齐州,也可以问询下她的意见,总之先回去禀报宗主吧。”
李太一点头应下。
两人离开观海楼,返回蓬莱岛八景别院。
第一百四十一章 撤军
李家祖宅、宗祠之围被解之后,张海石也收到了从清微宗传来的撤退命令。
二月初二青龙节,清微宗船队再次鸣炮一轮之后,依次退出近海,不过并未立刻返回清微宗,而是前往祖龙岛暂且停靠修整。
有诗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正所谓东临碣石有遗篇,祖龙岛又称“碣石”,当年祖龙东巡入海寻仙求长生,在此筑石碑地观海台,后世历代皇帝亦曾多次莅临此地,这才有了千古名篇《观沧海》。
此地位于直隶辖境之内,当初谢雉求助于清微宗,便将祖龙岛赠予清微宗以示诚意,清微宗接手此地之后,将其改建为供船队停靠的海港,并架设炮台,修筑城墙,使其成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落脚点”。张海石将船队停靠于此,若是事情有变,比如儒门毁约或者李玄都谈判破裂,再次兵临渤海府城下只在顷刻之间。
这便是诸位长生之人已得长生却要谋求权势的道理,其实与皇帝求长生没什么不同,都是权势和长生二得其一,人人都想两全其美,故而得其一求其一。若是一个长生境的散人,固然能逍遥自在,又如何能震动朝廷倒逼儒门?
一个年轻人登上渤海府的城头,看着支离破碎的城头,默然无言。
他叫徐载钧,燕王世子。按照大魏律法,亲王世子等同郡王。
燕王老当益壮,老来得子,说是儿子,从岁数上来说,几乎与孙子相差不多,难免骄纵,故而这位世子殿下过去在帝京城中是出了名的跋扈,闯了不少大祸,不过都被燕王一一遮掩过去,而且燕王还倾尽全力去栽培这个儿子。
上次玄真大长公主前往荆州面见当时还是荆楚总督的赵良庚,商谈进京事宜,随行之人中除了御马监掌印大太监之外,就有这位燕王世子。楼心卿奉太后之命前往终南山面见李玄都,徐载钧也随之同行。
当时谢雉曾经怀疑燕王在暗中与儒门相互勾结,事后证明谢雉的猜测没有错,燕王果然早就倒向了儒门,在谢雉倒台之后,晋王、蜀王身死,唐王在道门的庇护下勉强保全性命,却也成为庶人,唯有燕王安然无恙,仍旧是亲王之尊,而且他的儿子徐载钧也得以出任直隶总督,负责镇守帝京的门户。
只是徐载钧的运气实在不好,而且疑似与李玄都犯冲。跟随玄真大长公主前往江南,中途遇到了李玄都和宫官。跟随楼心卿与李玄都和谈,结果谈判破裂。这次刚刚出任直隶总督,结果又遇到了清微宗船队炮轰渤海府。
徐载钧伸手按住一块还算完好的城垛,眺望最后一批撤退的清微宗战船,心情即是高兴又是失落。高兴自然是清微宗终于撤兵了,渤海府没有城破,最起码他的总督之位算是保住了。无论从他个人的私心角度来看,还是从朝廷的公心角度来看,都算是一件好事,值得高兴。
之所以失落,是因为从长远来看,无论清微宗是否撤兵,朝廷都已经一
败涂地。也许朝廷的官军在陆地上还有一战之力,可在海上却只能坐以待毙,没有半点反抗之力。
世人皆知,秦李联姻,李家的家主迎娶了秦家家主的独生女儿,两家已经是事实上的攻守同盟,如果两家水陆并进,一路从陆地叩关,一路截断漕运,然后从内河进逼帝京,朝廷如何抵御?
今日的秦李二家,宛如又是一个金帐。当然,他们比野蛮的金帐更为知礼,不强掳百姓,而是以各种条件吸引百姓主动投奔,不抢劫杀人放火,却行海贸之事,使得各地大户富商为了银钱而纷纷暗中通敌。徐载钧并非无用草包,在从政的经验上还要强于天宝帝,他敏锐意识到,秦李两家要比当年的金帐高明得多,同样危险得多。
都说胡虏无百年之运,金帐强盛一时,短暂入主中原,也很快被驱赶出中原。可秦家和李家却并非外族,而是自己人,又有如此高明的手段,他们得天下必定要比金帐容易许多,真正让他们得了天下,哪怕是儒门,也很难翻身了。
徐载钧不由一声长叹。纵然明白,他也没有解决良策,只因积重难返。如今只能寄希望于儒门诸公,看看他们能否妙手回春。
现在他能做的就是收拾残局,安抚城内士绅,征调民夫修补城墙,至于水师,没了就没了吧,反正也不是清微宗的对手,然后向朝廷上报。
另一边,儒门的这次先发制人也让李玄都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他原本打算是一整清微宗上下风气,清除部分蛀虫,清理过去旧案。只是随着两家开战,这个计划连同他的升座大典一起,都不得不推迟延后了。
李玄都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离开北海府李家祖宅,正月十六顺路拜访了位于太清山的东华宗,与东华宗的宗主太微真人深谈多时,又见了故人南柯子。然后于正月十七,返回清微宗蓬莱岛,居住于八景别院之中。
自此之后,八景别院再次成为清微宗的核心,静心堂成为清微宗高层议事的主要场所,包括出动船队炮轰渤海府的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
这也让许多清微宗宿老暗自感慨,曾几何时,他们还在静心堂给李玄都论罪,如今却是李玄都在静心堂主持议事了。
李非烟和李太一返回蓬莱岛后,直接来到静心堂,向李玄都禀报了关于儒门的提议。
李玄都听完之后,让陆雁冰传信给齐王府,做相应准备。
至于李非烟为何不选东岳,就好像儒门不会选择太清山一样,东岳是儒门的地盘,太清山是道门的地盘,只剩下一个相对中立的栖霞山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选择。
再有就是,儒门的这次议和实是迫不得已,事出仓促,他们未必能在栖霞山做什么手脚,真要和谈,也不必担心陷入到大真人府或者帝京城的地利劣势之中。
李玄都缓缓说道:“《九地篇》有言:‘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事情发展
到这一步,我们不应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儒道两家一战势在必打,没有其他道路了。这是最紧迫之事,所以我让冰雁把那些烂事又压了压,其他事情也都往后推一推。”
李非烟和李太一都心知肚明,那些烂事,指的是清微宗和李家内部的风气之事,李谨风、李道泓之流绝对不止一个,只是大敌当前,暂且顾不得他们了。
李玄都接着说道:“太公的《六韬》又云:‘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我们不能把‘应该’当做必然,事情多半不会如我们设想预料的那般发展,我也不想在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上独断专权,这样罢,把人都请过来,我们好生议论下此事,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都安排妥当了。”
李太一起身领命而去。
李玄都独坐在静心堂的主位上,李非烟就坐在他的下首位置,问道:“紫府,你觉得这次和议……”
“和议。”李玄都哂笑一声,“如果真想议和,玉虚斗剑之后就该有个结果了,可我们都看到了,玉虚斗剑刚刚结束不久,就有了大真人府之变,看似是我们道门内乱,可若说没有儒门在背后推动,谁会相信?我们与天心学宫大祭酒王南霆无冤无仇,他为何会出现在大真人府中?儒门看得很明白,儒门正在衰弱,道门正在崛起,这是他们最后遏制我们的机会,若是错过就再难挽回了,所以他们必然要放手一搏。”
李非烟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李玄都道:“我已经让师兄撤军,不过船队暂且停泊在始皇岛,只要情势有变,可以再次进逼渤海府。”
李非烟道:“从黄石元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儒门之人有些怕了,他们害怕辽东趁此时机南下,到时候兵临帝京城下,天下震动,他们这些儒门中人都难辞其咎。”
李玄都叹息一声:“现在的难题是龙老人,不算澹台云,道门的地仙只剩下两位,儒门只剩下一位,论境界修为,龙老人应是高出我的,多半已经跻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