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10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昆仑洞天和五行洞天,甚至还要稍逊于青丘山洞天。
此时李玄都正站在一方沙滩之上,在他身后除了那道通往外界的门户,是一片碧海蓝天。不同于现世的寒冬腊月,洞天之中好像是盛夏时分,空中万里无云,骄阳似是要将李玄都脚下的白色细沙烤得生出烟来,沙滩外的海面不起波澜,如镜一般,映出岛屿的倒影,海水颜色蔚蓝,将岛屿围绕一周,岛上草木丰茂,郁郁葱笼。乍一看去,就好似一块蓝绿相间的水晶宝石。
李玄都迈步上前,刚走没有几步,便见沙滩的白沙中半埋着一具骷髅,想来这具骷髅本是死在沙滩之上,只是随着时间变化,渐渐被埋到了沙中。
李玄都俯身查看,却见那骷髅身上的衣着也已腐朽成为尘土,只剩下一件须弥宝物,不过也被外力击碎,无法使用了。
骷髅是趴在沙滩之上,面朝大海,由此可以推断,此人临死前应该是正向洞天门户逃去,想要逃离龙宫洞天,结果被人从背后一击致命。可以说是功亏一篑,距离能够离开龙宫洞天的门户只剩下不到十几丈的距离,却没能逃出生天。
李玄都心中暗忖:“看来这龙宫洞天之中曾经发生过一场厮杀大变,不过从此人衣着已经化作尘埃的程度来看,应该已经距今数百年乃至于上千年,不可能与师父有什么关系。”
李玄都继续迈步向前,离开沙滩,进入丛林,又见几具骷髅,却是被吊在树上,悠悠荡荡。
这一幕更是证实李玄都先前的猜测。
李玄都自语道:“按照宗内的说法,‘叩天门’乃是本宗的开宗祖师所留,在某位祖师手中遗失之后,一直藏于东海深处的某处秘境洞府之中,其后的历代清微宗宗主只知道此剑存在,却不知到底藏于何处,更不知如何取出,直到老爷子继任清微宗的宗主大位之后,经过近十年的苦心寻找,从宗内典籍中寻到了蛛丝马迹,继而抽丝剥茧,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洞府所在,取出‘叩天门’。”
这个说法中却是有自相矛盾之处,什么叫“在某位祖师手中遗失之后,一直藏于东海深处的某处秘境洞府之中”?似乎历代清微宗之人早就知道“叩天门”在龙宫洞天之中,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取出。直到李道虚成为宗主之后,才冒险将“叩天门”从龙宫洞天中取出,不过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这就有意思了,到底是哪位祖师将“叩天门”遗落在了此地?没有详说。想要开启龙宫洞天,需要使用龙珠,否则龙宫洞天便长年封闭,可以说“叩天门”不会是因为机缘巧合流落到了龙宫洞天之中,而是被人带到了龙宫洞天。如此一来,那个那自相矛盾的说法便解释得通了。
李玄都不由得生出一个极为大胆的猜想,其实不是那位祖师将“叩天门”遗失在了龙宫洞天,而是龙宫洞天成了那位祖师的葬身之所,“叩天门”作为那位祖师的佩剑,自然也被留在了此地。
第一百一十六章 清微宗密辛
李玄都继续往龙宫洞天的深处行去,一路上随处可见白骨骷髅,这些骷髅大多残缺不全,身旁还散落了许多兵刃,大多是长剑,也有短剑、巨剑,乃至于飞剑,不过这些剑器也未能幸免,如同它们的主人一样,断裂破碎,灵性全无。
李玄都随手捡起几把还算完好的飞剑仔细观摩,却是清微宗的手笔无疑了,虽说清微宗在千百年来,铸剑的工艺一直都在发展,但万变不离其宗,许多细节不会改变,能够一眼看出其来历。
如此说来,这些骷髅大多都是清微宗弟子了。
这就与李玄都先前的猜测对上号了,这里发生过一场大战,甚至就连清微宗的宗主也牵扯进来,最终那代祖师战死于龙宫洞天之中,其佩剑“叩天门”也随之遗落在此地。
不过这又生出一个疑问,无论什么时候的清微宗,都没有如此多的天人境大宗师,而且就算是天人境大宗师,也未必就能安然无恙地进入龙宫洞天,那么这些弟子是怎么进入到海底深处的“龙宫洞天”的?
李玄都略微一想,立时明白了,那就是白龙楼船。
白龙楼船可以上天入海,自然可以载着这些清微宗弟子来到位于海底深处的龙宫洞天,至于当年李道虚为何不乘坐白龙楼船潜入海底,是因为李道虚要拆下白龙楼船上的龙珠作为开启龙宫洞天的钥匙。如果没了龙珠,白龙楼船便不能潜入海底。
想来“叩天门”还未遗失时的清微宗应该底蕴颇深,除了白龙楼船之外,还有一颗龙珠,所以才能用白龙楼船载着众多弟子来到龙宫洞天之中,甚至建造清微宗祖师建造白龙楼船的本意就是往返于三仙岛和龙宫洞天。
可以想象,那时候的龙宫洞天并非常年封闭,而是如皂阁宗的鬼国洞天、补天宗的万淼洞天一般常年开启,清微宗弟子可以通过白龙楼船正常出入其中,此处洞天也成为清微宗的核心所在。直到有一日,洞天之中生出大变,清微宗的宗主连同大批清微宗弟子死于洞天之中,就连代代相传的仙剑都遗失在洞天之中。清微宗因此元气大伤,甚至功法传承都受到了影响,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二流宗门,靠着铸剑技艺在江湖中立足。
待到李道虚执掌清微宗的时候,清微宗已经十分衰弱,因为那次大变,宗内传承产生断代,不仅功法遗失,许多记载也残缺不全,龙宫洞天变成了传说中的海底洞府,“叩天门”为何遗落其中,也语焉不详,甚至就连那位宗主也变成了某位祖师。似乎在那场大变之后的清微宗弟子对于此事很是忌讳,不愿付诸于口,有意遮掩。
这就对上了“李道虚经过近十年的苦心寻找,从宗内典籍中寻到了蛛丝马迹,继而抽丝剥茧,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洞府所在”的说法。
因为不管怎么遮掩,总会留下些许疏漏的地方。古时有一帝王因为某种原因更改年号,那个年号只存在了一年,随即便被帝王抹去,各种
史书中都不见记载,好似从未存在过一般,可恰好有人在这一年死去,墓碑上便留下了这一年的年号,多年之后有人见到墓碑,方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年号。
清微宗也是同理,虽然清微宗的后人不知何种缘故,有意遮掩这场龙宫洞天发生的巨大变故,但难免留下各种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而且除了清微宗之外,长盛不衰的正一宗和儒门之中也会有相应记载,毕竟清微宗的突然衰弱,正一宗和儒门都不会视而不见。由此,李道虚综合各方面的记载,拨开那些迷雾,还原真相,便在情理之中。
那么接下来就更是顺理成章,李道虚得知了龙宫洞天的真相之后,冒险深入洞天,取出“叩天门”,又改进了“北斗三十六剑诀”,这才重新振兴了清微宗。待到李玄都接手清微宗,清微宗已然是天下间最为势大的几座宗门之一。
李玄都心中有了大概猜测,愈发好奇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继续前行,往岛内深处行去。
越往深处行去,地势渐高,走不多时,却见一道石壁,石壁旁边有石阶攀援而上。在石壁上则刻着各种剑痕,纵横交错,自李道虚之后,李玄都就是当世第一剑道大家,立刻看出,这些剑痕其实蕴含神意,看似杂乱无章,实是精妙剑招。
而且这面石壁乃是一整块“星陨天青石”,此种石头与普通天青石的外表相似,不过却是天外流星坠落在人间的遗留之物,内在与天青石大不相同,故名星陨天青石。得到星陨天青石之后,将其研磨成粉,这种粉末又名“星尘”,按照一定比例掺杂入其他材料之中,再辅以各种符箓,便可制成须弥宝物。按照加入“星尘”的多寡,也决定了须弥宝物容纳的上限大小。只是星陨天青石极为坚固,想要研磨成粉,非要花费许多精力时间不可,一件普通须弥宝物所需要的星尘要数年时间才能研磨而成,所以须弥宝物的产量极为有限。
想要在幸运天青石留下痕迹,纵然手中持有利器,也很难做到。
至于这些剑招,却是清微宗的绝学“北斗三十六剑诀”,不过与李玄都所学的“北斗三十六剑诀”又有些许不同,少了许多凌厉杀招,反而更为近似于李玄都融合了清微宗和太平宗两家之长而创出的“南斗二十八剑诀”,更注重于各种变化。
想来这正是未曾经过断代也没有经过李道虚改良的原版“北斗三十六剑诀”。
李玄都再仔细看去,发现石壁上的剑痕并非一人所在,而是先后三人。先有两人斗剑,留下剑痕无数,多年之后又有一人来此,再留下新的剑痕。至于最后一人,倒不难猜,应该是李道虚,只是先前留下剑痕的两人,却是不好猜了,不过应该有那位葬身于此的清微宗宗主。
想到李玄都走近石壁,发现了其下方有两行小字,皆是用剑气写就,每一个笔画都清晰明了,可见写字之人对于剑气的运用之精妙。
第一行小字
写的是:“北斗三十六剑诀,徒有虚名,不过如此。”
李玄都再去看前两人留下的剑痕,的确有一道剑痕胜出一筹。如果李玄都的猜测是真,这两人中有一人是清微宗的宗主,那么清微宗的宗主肯定不会出言侮辱自家绝学,由此推断,留下这行小字之人应是那道胜出剑痕的主人了,可能龙宫洞天的大变也与他有着极大关系。只是有一点让人想不明白,明明他用的也是“北斗三十六剑诀”,又为何要出言辱及“北斗三十六剑诀”?难道此人也有化用万法的手段,以清微宗之道还施清微宗之身?
第二行小字确实李道虚的笔迹:“尽破前人剑招于此。”
李玄都再去看李道虚留下的剑痕,用的正是他自己改良过的“北斗三十六剑诀”,更为杀伐凌厉,将前两人留下的剑痕从另一种角度破去。虽然此时的李道虚还未跻身长生境,却也是天人造化境中的佼佼者,而且此时的李道虚还不似日后那般厌世淡泊,正是一生中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所以这一行字也是锋芒毕露,大有小觑一干古人的气派,与留给李玄都的书信又是截然不同。
李玄都从石壁上收回视线,沿着石壁旁边的石径继续前行,这条小径蜿蜒前行,周围杂草丛生,有些地方甚至难辨人造痕迹。而且小径上也到处都是断肢残骸,以及各种激斗留下的痕迹。
李玄都随着小径前行,只觉得一股无形压迫之力朝自己用来,只是如今他是何等境界修为,这些无形之力刚刚到他身前尺许,便被他的“极天烟罗”弹开,伤不得分毫。
如今李玄都越来越好奇师父最后嘱咐他前来龙宫洞天的用意了,难道此处还有什么未曾解开的玄机?考虑到当年师父来此的时候不过是天人境,倒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走了一段之后,李玄都终于登上山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却见一座山上有一湖,湖中有一座宫殿,通体水晶,当真是水晶宫了。
李玄都来到这座水晶宫前,却见这水晶宫的形制有些类似于青领宫,也不知是青领宫模仿水晶宫而造,还是水晶宫模仿青领宫而建。
水晶宫悬浮于湖面之上,并无桥梁与之相连,李玄都直接踏波而行,脚下湖水清澈见底,可见其中有许多白骨,竟是被湖水浸泡得晶莹剔透,从白骨的数量上可想当年的战况是何等惨烈,不知多少尸体浮于湖面之上,就连湖水都被鲜血染得通红。
李玄都穿过湖水,来到水晶宫的门前,只见得大门敞开着,里面同样到处都是骷髅。
可以想象,敌人是从外面攻来,水晶宫内的清微宗弟子且战且退,一直在死人。
李玄都生出一种不好的猜想,走到这里,他所见的只有清微宗弟子的尸骸,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敌人只有一人,一人便屠尽整个龙宫洞天,最起码要长生境的修为。另一种可能是清微宗弟子内讧,所以死的都是自己人,难以分辨。
第一百一十七章 春秋皆度
想到此处,李玄都做了一个决定,他脱下身上的“阴阳仙衣”,然后用“阴阳仙衣”将“叩天门”一裹,就像普通江湖人行走江湖用布帛包裹兵刃。
仙物好似神龙,能升能隐,进可以生出器灵化作人形,退可以收敛气息如同死物。李玄都将被黑衣包裹的长剑背在身上,若非熟知底细之人,任谁也看不出这是两件仙物。
接着,李玄都将气息敛藏,使得自己在旁人眼中不再渊深似海,而是大概只有初入天人境的修为,然后迈步走入水晶宫中。
大殿中尽是白骨,竟是有无处落脚之感,而且这些白骨久经岁月,已经彻底腐朽,只要稍稍触碰,便会化作飞灰。李玄都不愿踩踏前人尸骸,只得以柔和气机稍稍分开一线通路,然后沿着这条通路往大殿深处行去。
大殿是最后的决战之地,所以进入大殿后方的长廊之后,只剩下三三两两的尸骸,应是因为不敌才逃入此处,不过还是被人杀死。
长廊尽头是一座偏殿。
水晶宫的大殿四通八达,不止一条长廊,李玄都选择这条长廊并非是巧合,而是李玄都有意为之。
李玄都走入这处偏殿之内,顿时感觉到寒意彻骨,瞬间便在他的身上覆盖了一层白霜。李玄都没有驱散这股寒意,举目望去,只见此处偏殿的墙壁上插满了十余把利剑,每把剑都是剑身悉数没入墙壁之中,如同蛛网般的裂痕蔓延开来,足见当年的剑势之猛烈。
不过在李玄都看来,这些剑并非是出剑之人有意刺入墙壁之中,而是被人震飞之后,四散激射,这才刺入墙壁,比起直接对墙壁出剑更为骇人。至于此处偏殿为何没有坍塌,是因为又有一层寒霜覆盖了整座偏殿,无论是墙壁还是地面,不留半处死角,此地与其说是水晶宫,倒不如说是冰宫。
这一切的寒气都源于偏殿正中的一块巨大的冰晶,水中“封存”着一人,好似一块放大了数十倍的琥珀。
在冰晶周围,还有十二名高手,这些人同样遭到了冰封,如同一尊尊冰雕,表情动作全部凝固在了此生的最后一刻。这些人至死还维持着脱手飞剑的姿势,那些刺入墙壁的长剑应该是出自他们之手。
由此可以还原当时情景,十二名清微宗高手一起向那名被封在冰晶中之人出剑,结果长剑被悉数震飞,反而刺入周围墙壁之中。然后就在下一瞬间,弥天彻地的冰霜寒气充斥整个大殿,将一众人等悉数冰封其中。
除了这十三人之外,还有一个身影,同样被冰封,背对着站在门口位置的李玄都,面朝殿内正中位置的巨大冰晶,右手五指虚握,似乎应该握有一剑,只是此时空空如也,而左手却是作投掷姿势,想来这满殿的寒气与他大有关系。
单是眼前的场景,已经足以让李玄都在脑海中勾勒出当年一战,十三位清微宗高手联手围攻一人,先是十二名清
微宗高手以“百步飞剑”出手,可那人的修为实在太高,竟是以一己之力将十二把长剑悉数震飞,刺入墙壁,使得整座偏殿摇摇欲坠,不过这十二人只是牵制,真正的杀招在于最后一人,他以某种手段冰封了在场的所有人以及马上坍塌的大殿,凝固在了最后一刻。
李玄都向前几步,走到那道背对自己的身影旁边,看了下他虚握的右手,与“叩天门”的剑柄严丝合缝,那么此人的身份已经不言而喻,正是那位死在龙宫洞天中的前代宗主。显然当年李道虚也曾来到过此地,并从这位宗主的手中取走了“叩天门”。只不过那时候的李道虚只有天人造化境的修为,又因为海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