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刃裁天-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战在即,提出此议者当以动摇军心论处!”
……
一时间又是不断地口诛笔伐,尽是陈党、萧党之人,更有不少宗亲亦加入战团,淹没了了了数个为贺齐舟辩护的声音。
“停!”太子姜杉大吼一声道:“时辰不早了,明日再议吧。”
“退朝——”汤公公面无表情结束争论。
……
第四百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半晌之后,贺齐舟知道自己要找什么了。汪之仪有至亲,但自杀却没有遗书?刑部本就不太有钱,为何要给无理取闹的那对父子补偿?
各地只要有大案发生都会存档刑部,特别是命案,每一起都要经刑部批示。汪之仪家住冀中府,叶叙家住江陵府。所以,贺齐舟决定找一下冀中与江陵在此案案发后数年内的命案!
翻阅存档目录,贺齐舟微微一笑,发现有自己要找的东西了,天禧三十七年,也就是汪之仪家属闹事后的第二年,冀中府上报的一起灭门惨案中,出现了汪之仪父兄的名字;
而在江陵府,几乎没有什么案件呈报上来,可就是在天禧三十七年,将军县也发生了一起灭门惨案,死者恰好姓叶。贺齐舟知道,在林川“踢死”黑皮前,将军县十几年未曾发生过一起命案,想来就是从这起案件开始算起的。
让贺齐舟有些尴尬的是,与陪着自己的存档室官员一同找寻了半天,愣是没找到这两起案件的卷宗。
还好存档室之人解释道:“我们刑部还有个机密档案库,尚书大人和侍郎可直接查看,其他人都要经过尚书大人批准后才能调阅。”
贺齐舟信心更足了,连西风口的案件都不算绝密,两个地方上的凶杀案却列入了秘档,其中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这件事就要拜托万志远万院监了。
还没等贺齐舟去找,万大人自己就找上门来了,仍在存档室查找卷档的贺齐舟被叫去了万志远的官署。
“你闯大祸了!”万志远屏退他人,一把将贺齐舟拉进里屋,劈头喝道。
“那道奏折?”贺齐舟没想到自己有感而发,居然让万侍郎如此惊恐。
“你小子为何不先让我看一眼再说?你知不知道满朝文武有几人的身后不是皇亲贵戚?三大家全都是皇亲国戚!就连许轻寒都是皇亲!”
“他也反对?不会吧?”贺齐舟有些难以置信。
“他当然不会反对,不过你把他可坑惨了,因为替你说话,全力挡在你前面,现在陈党、萧党和勋贵们联手对付他,连原本铁板一块的清流都没几人帮他说话!”万志远道。
“这我还真没想到,我不过是提个建议而已,至于皇室愿意做到几分,那也不是我能左右的。”
万志远道:“这能够随便说吗?你那到折子连诚王都得罪了!现在张家还有人帮你说两句,太子那里不太方便发声,他也不敢一下子把所有王爷都得罪了。你赶快写一封请罪的折子吧,最好等事情闹大之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不会写的,朝廷不能讲理吗?君为轻民为贵难道是骗骗读书人的?”贺齐舟犟着脑袋说道。
“你以为呢?”万志远反唇相讥,又道:“那篇折子现在是在被人当枪使了,陈、萧两家联合宗亲,以此来肃清杨党、打击太子一脉;而太子则想借机削弱宗亲势力。我在回来的路上,已经被胡尚书警告过了,不要太过冒头,我估计刘次辅明天也不太会明目张胆地帮你。所以光凭一个许轻寒,根本就无法与他们抗衡!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我会劝许大人不要掺和其中,有什么责罚就冲我来吧。”贺齐舟道。
“还责罚呢?陈家是要你的脑袋!”万志远急道。
“朝廷是他们家的?我就不信皇帝会不分是非黑白,再那么分封下去,早晚天下大乱!”贺齐舟道。
“这是姜家要考虑的事,你急有什么用啊?再上一道折子吧,要不我帮你起草?”
贺齐舟不想再纠缠此事,便道:“不用了,我回去再想想吧。是要再上一道奏疏。”
万志远道:“记得别再一味削减宗亲权益了,那你那个‘推恩令’的想法也抹去!这朝廷远没有你想得这么简单。”
贺齐舟道:“上一封我是让苏拓帮忙递上去的,我们刑部该如何上疏?”
万志远道:“那家伙是姜坻的人,看过后肯定会送上去。你明日一早,卯时之前,将奏疏交到门房笔贴士那里,自然会有人送去皇宫,记得一定要写。”
“好,我知道了。院监大人,有一事想请您帮忙。”贺齐舟道。
“何事?”万志远一听贺齐舟愿意补救,稍稍宽心,口气也柔和起来。
“我想请您帮忙调阅两份凶杀案的秘档。”
“我听门房的人说,你一直在存档室,有什么事紧的案子,还需要调密档?你这两日不是一直在枢密院帮忙吗?”万志远问道。
贺齐舟不想隐瞒自己的目的,对万志远和盘托出自己追查西风口一案的想法。
万志远沉吟了一下,道:“此事关系重大,你若想去看,就需要胡大人批准,以现在这种情况,不应再多生事端。这样吧,我借个由头进去看一下,到时尽量记住一些紧要的环节,再写下来给你吧。”
“如此也好,辛苦您了。”
……
刘府,申时
“骏之,和他说过没有?”刘晏自枢密院出来后,没回皇城的官邸,直奔内城刘骏之那里。
“说过了,他不愿意,一早去了刑部后就没再回来。”
“唉……回头只能让太子想想办法了。”刘晏摇头叹道。
……
许府,酉时
“他真上疏了?”许暮雪问道。
“你早知道了?为何不告诉我?”许轻寒问道。
许暮雪道:“路上谈起过,我们觉得百姓潦倒主要还是因为分封的缘故。他奏疏上怎么说的?”
“照他的意思,十年后,这世间再无世袭罔替的亲王和免税的王田!”许轻寒道。
“哇,这不是比杨征当年的提议还要厉害?”张铃插了一句。
“是不是捅马蜂窝了?爹,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许暮雪有点意识到不对,没想到贺齐舟这么快就递上去了,更没想到他的想法如此激进。
见许轻寒脸色铁青,张铃也有点慌了,道:“太子那里总有人帮着说话吧?那可是在替他扫清障碍啊。”
“刘晏倒是说了两句,但太子没吭声。我也帮衬了几句,只是诚王发话后,便没人敢说了。”许轻寒道。
“刚年杨征提此议时,别人忌惮他位高权重,所以联合起来,群起攻之,他一个小毛孩不懂事,也值得群情汹汹?”张铃道。
“别忘了他是杨征义子,也是坏了陈家好事的仇敌!”许轻寒道。
“那太子殿下更应该帮他呀。”许暮雪道。
许轻寒只是摇了摇头,对张铃道:“当年也没见他冲在前头,我就不应该听你爹的,要是去年我那道奏疏上去,那小子也就不会一头撞过去了。”
“漠烟,你脸色这么难看,莫不是附议了?他们全冲你来了?你呀,应该先去皇上那里探探口风再说的。”天下间,也只有张铃最了解自己这个清官丈夫。
许暮雪问道:“爹,到底要不要紧?听说当年廷议此事后,最终也不了了之了,为何您这般担心?”
“没事,没事。我再不帮他说两句,我女儿真要嫁不出去了。”许轻寒强颜一笑,自知明日的廷议会更加凶险!
“娘,外公要我带了封信过来,您快看看吧。”张沐风自门外走来。
张铃接信一看,不由又是一惊。信上只有两句话:明日让你那傻相公少说两句,我自会将箭头引向太子那里。另外我已密奏皇上,求他宽宥贺齐舟无知。
……
陶然居,戌时
“殿下,陛下对贺齐舟青眼有加,不可能翻脸就去惩罚他,此时正是削弱三大家及宗亲势力的良机啊!”刘晏有些绝望,参会数人中好像只有他一人力主贺齐舟的提议。
“刘大人,我知你赏识那小子,但冒然竖敌太多,对殿下而言亦非好事。”胡懋道。
“如果真对殿下没好处,你还会将那道奏疏递上去?再说,我们现在不将他们当敌人,他们就不把我们当敌人了?”刘晏道。
胡懋道:“我也是事后才得知的。明安,不是说这道奏疏对殿下没好处,我的意思是咱们不必冲在前头,只要让皇帝知道,天下百姓都盼着削藩就行了,至于那些人,等殿下登基之后,自会着手处理。”
庞苑接着道:“那小子的想法和杨征、许轻寒如出一辙,张家不仅没跳出来反对,好像还有点袒护他,所以无需我们出头,自然有人会去挡着。”
姜杉道:“明安,你也看到了,诚王已经有些不悦了,如果我再出头,那就乱套了,此事等冷静两天再说吧。至于贺齐舟,到时咱们尽量护着点就行了。对了,胡大人,万志远那里……”
“殿下,最近天刑院事情比较多,明天我让他不用上朝了,回学院看看。”
……
御书房,亥时
“这算是怎么回事?”姜琮指着案上的一明两暗三道奏折紧锁眉头。明折就是贺齐舟递上来的那一道,已由东宫转了过来。而暗折,一道是张致仁求情的,另一道是陈裕要求严惩的。
第四百十三章 恐怕不行
“陛下,像今早这般争闹已是许久未见了,说是明日继续议论此事,要不您就下道旨意,驳回此议,息事宁人算了。”汤泰成劝道。
“他们都想把事情弄大点,你以为我的一道旨意就能息事宁人了?”姜琮反问道。
“那个贺齐舟也是的,自以为是谁啊?”汤泰成气道。
“这道折子可是和谢恩折一起上的。那小子是个聪明人,以为朕不敢立即惩戒他,就来这么一出,哼哼,也不看看朕是谁,就算立即砍了他的头,又有几人敢说朕出而反尔!”
“陛下息怒,小心身子。”
“唉,其他人提出此议都有可能是别有用心,可他提出来没有任何好处,的确是出自真心,泰成,难道天下百姓真这么苦吗?”姜琮又有些莫名的伤感。
“只要这一战胜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汤泰成宽慰道。
……
宁王府,子时
“早点休息吧。”李若谷亲自端来宵夜,贺齐舟仍然在对着万志远抄来的便条发呆。
“嗯,我再一个人想想,若谷兄先去歇着吧。”贺齐舟明日一早要赶到刑部去交第二封奏折,因门禁的缘故,故借宿至同在内城的李若谷那里。
“好吧,有什么需要就和值更的护卫说一下。”
“哦,谢谢。”
万志远摘抄的秘档,是在晚间派人悄悄送过来的,两个案子的秘档都找到了,贺齐舟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想要努力理清其中的头绪,除了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时还是得不出什么结论。
关于汪之仪的案子,其父兄等亲属,共一家七口在冀中家里,被上门抢劫的匪徒尽数杀害,三进的大宅也被付之一炬。后经侦讯,确定为燕帮余孽所为,当地武察司抓捕到两名疑犯,后来被当作真凶处决。之所以归入密档,是因为当时正准备清剿燕帮,抓捕过程中出现过武察司潜伏在燕帮探子的名字。
而江陵府的凶杀案,归入密档的理由更加牵强,仅仅是因为有地方官员涉事其中,怕传出去有伤风化。
案件的经过是:祖籍将军县的叶昌携一妻二妾迁至江陵府城不久,其小妾与当地通判有染,后被叶昌发现。那通判情急之下,将一家五口尽数杀害,连两个小孩都没放过。
因为动静不小,邻人自墙外发现通判持血刀站在死者身边,其他所有证据也都显示此事为通判所为,最后通判被判斩决。奇怪的是,那名通判仅承认通奸之罪,至死都没有招供杀人之罪。
贺齐舟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叶昌的父母是叶大成夫妇,恰好就是叶叙的养父母。只是有个疑问绕不过去,所有的档案都说将军县叶家相当贫寒,土地尽失后还去当了佃农,为何叶昌在父母死后有能力到江陵府置办宅邸?甚至还娶了两房小妾?
叶昌比叶叙小两岁,两人显然是认识的,为何叶叙招供的家人里,从来就没出现过叶昌?
叶大成究竟是谁家的佃户?几处的档案里都没有说,当时将军县最大的地主还是杨家,难道是杨家的佃户吗?真的是义父推荐叶叙去华山派学艺?
还有,汪之仪的情况也很类似,贫寒的家境怎么可能一下子住进大宅呢?光靠刑部和兵部的六百两显然买不了这么大的房子,他们究竟是如何暴富起来的?
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两家人家均是被灭口了,也就是说,和汪之仪、叶叙有关的人,均已被灭口!那也说明,他们的证词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但汪之仪和柳泊舟口径一致,为何柳泊舟却一路高升呢?真是靠父亲的荫护吗?问题是哪里再去找证据呢?
想到此处,贺齐舟急忙写了一封信,一来是问侯家人,二来就是想问问叶家的详细情况和当年的案情。然后又补了道折子,当然不是请罪的折子,而是表明关于削减王侯特权的上折完全是自己的意思,与许轻寒无关!。。
几乎是一夜未睡,贺齐舟早早赶到刑部,交上奏疏,又让人递出家书,接下来便想找个机会,拜访一下同乡,左都御史大人!
第二天关于削藩的廷议更加激烈,多是口诛笔伐之声。由于张致远说此折与太子殿下提出的国政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人的矛头更多指向了太子一派;而许轻寒不改初衷,竭力为贺齐舟辩护,仍是被群起攻之的对像,这让张致远连连摇头。
半天的议事最终还是无果而终,经陈裕、诚王等人商议,明日将邀宗人司主官参加廷议。
第三天,廷议继续,宗人司的三位主官:宗人令和左右宗正尽数到场,三位均是位居一品的世袭亲王,论辈分,八十多岁的宗人令还是姜琮的叔叔。三人虽不怎么插手政事,但一听要削藩,均是怒气冲天,其言论可想而知。
贺齐舟的第二封奏折又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一时间要严惩祸首的声音甚嚣尘上!
掌控半壁朝堂的陈家携同萧家,纷纷晋言,弹劾、定罪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内阁。
以许轻寒为首的清流,经过两天的酝酿,开始发起强力反击,旁征博引,历数亲王泛滥的弊端。
太子一脉见时机成熟,也开始加入战团,表明支持清流的态度,只是觉得贺齐舟的那道奏疏过于激进,不宜立即施行。
都察院罕见发声,虽然表现出中立的态度,但不强烈反对这道奏折,显然就是在偏帮太子一系。
张致仁代表的张家基本沉默,虽然张致仁支持此议,但此疏对张家也会造成许多不利,家族中的其他高级官员亦有不满,故并未怎么加入战团。
第三天廷议仍是不了了之,“万般无奈”的太子姜杉只得请求父皇亲自出马,主持廷议。
御书房长案上的奏疏堆积如山,姜琮随便瞧了两本便不再翻看,道:“姜杉又来甩锅了,明明自己想做的事,却不敢决定。”
汤泰成道:“内阁也是的,这么多折子,一个意见都不出,都要您亲自批复,那还要他们来干嘛?”
姜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