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万福-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观噩梦里,大窈窈在虞府的处境,虞幼窈绝不相信,姚氏是无辜的。
姚氏出身清贵,品性、教养样样不缺,但清贵人家,比一般的书香人家更清高一些,骨子里头往往有一股自恃甚高的凉薄、自私,在不触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尽显了涵养与气度,可一旦涉及了自身利益,“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一句话,就会成为行事的标杆。
虞幼窈深吸一口气,既然已经离开了京里,那么京中的人事,也没必要多想。
只是噩梦里,所谓的“凤命之女”,与现实之中,皇后娘娘对她的算计,却是异曲同工,从某种意义上说,她这个“韶懿长郡主”,堪比“凤命之女”。
噩梦里,大窈窈困于内宅,没有得到任何封诰,皇后娘娘自然也无从,在她身上算计什么,选择从虞霜白着手。
现实里,皇后娘娘一计不成,是否会改变自己的计划,如噩梦里一般,从虞霜白下手,达成自己的目的?
而此时,虞幼窈的封诰玉碟,被收藏太庙里。
太后娘娘加封虞幼窈“韶懿长郡主”一事,也捂不住了,在朝堂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朝臣们无一对此产生任何异议。
加封一事,顺理成章。
消息传到了后宫,皇后娘娘听着丹红姑姑的禀报,面上不见喜怒。
丹红姑姑道:“今儿一早,太后娘娘召了四皇子去寿延宫,说喜欢四皇子的字,夸四皇子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已得了几分柳体字的精髓,四皇子当下表示,最近得了一本经文,打算抄与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是明着夸赞,暗里敲打。
太后娘娘礼佛,是天下皆知,又恰逢凤体不适,还表明了喜欢四皇子的字,但凡有脑子的人,都该知道怎样“孝敬”太后娘娘。
让四皇子抄写佛经,只是由头。
实际上,是让四皇子呆在府里头,好好地为太后抄经祈福,不要掺合朝中之事,四皇子忙着为太后娘娘“尽孝”,就没有办法分心处理朝政,朝臣们知道这事,也不敢冒然打扰四皇子。
但凡有脑子的人,就不会在这個时候忤逆太后。
丹红姑姑禀报完了,屋里渐渐安静下来。
皇后娘娘拿着金剪,正在修剪一株魏紫,四五月正是牡丹花的花期,碗口大的魏紫,花开紫红,独傲枝头,美不胜收。
这却是,皇后娘娘精心伺弄的结果。
半晌之后,皇后娘娘放下了金剪,这才出声:“姜还是老得辣啊,叫她整了这一出,我后面的计划,就进行不下去了。”
如此看来,太后娘娘对韶懿长郡主,已经有了安排。
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古以来,外臣之女获封爵位的女子,大多都嫁进了宗室,更遑论还是封了“长”的。
可宗室里真正得了势,又与韶懿长郡主年岁相当,又能与之相匹配的子弟,还真正是屈指可数。
太后娘娘自己给出去的尊荣和体面,总不至于在婚配上辱没了这份尊荣和体面,委屈了韶懿长郡主。
太后娘娘瞧中了谁,已经不言而喻了。
丹红姑姑觉得可惜:“如此,便也可惜了,皇后娘娘私库里,那些价值连城的宝物。”
倒也不是她小家子气,主要是皇后娘娘赏给韶懿长郡主的东西,都是当年宁国公府,历年来积累收藏,都是世所罕见的珍宝。
——
昨天的章节,后面有一段更新出错了,从表彰谢府,改成了,小窈儿又做噩梦了,进一步揭露皇后娘娘的险恶用心,今天修改过来了,小伙伴一定要回头重新看看,不然整体接不上~
第942章 首辅嫡女
皇后娘娘倒不在意,轻笑了:“钱财乃身外之物,韶懿长郡主可是大周朝,三代以内唯一封长的长郡主,地位仅次于皇后,什么价值连城旳宝物受不起呢?!既是有功的内眷,哀家重赏她,体现的也是哀家的懿德。”
丹红姑姑连忙道:“皇后娘娘所言甚是。”
“只是,终究还是可惜了,”皇后娘娘轻叹了一声,接着又说:“韶懿长郡主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则,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不为则,无所不为,这样好的贤德名声,不仅系出名门,族里还有两座功德牌坊,既嫡又长,再没有这样体面的人了,若是配了四皇儿,这储位之争,也该有个定论了。”
丹红姑姑不敢多言。
皇后娘娘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幽声道:“太后娘娘不想叫我,掺合储位之争,这段时间,已经明里暗里,敲打过许多次了,可是啊,哀家若是不争,我宁国公府上上下下,几百条人命的血债,谁来帮我讨?丧子之痛,失子之仇,谁来帮我报?”
说这话时,皇后娘娘略显腊黄的面色,仍然是从容平和,仿佛不见任何阴霾、怨恨,只是随说一说。
可没人知道,仇恨化成了,复仇的烈焰,在她的心里,熊熊地焚烧。
她整颗心,是以宁国公府几百人,还有爱子的热血,反反复复溶炼、煅烧、浇铸、锤打、万锤千炼,成就了一把复仇之剑。
丹红姑姑压低了头,恨不得堵上耳朵。
所幸,皇后娘娘只一言,就转了话:“太后娘娘以为,堵上了哀家算计韶懿长郡主婚事这条路,就能阻止我?”她无声地笑了,笑得既疯刺,又幽凉:“错了,简直是大错特错。”
吃吃地笑声回荡在屋里,宛如鬼魅一般,丝丝缕缕的凉意爬上背脊,令人毛骨悚然,丹红姑姑下意识摒住了呼吸,大气也不敢喘了。
“虞幼窈虽然封了长郡主,在地位上,也只仅次于皇后,哀家确实不好,再继续拿重赏一事大作文章,算计她的婚事,可是,”说以这里,皇后娘娘眼中,透了一种疯狂的算计:“韶懿长郡主是虞氏女,承虞氏教养,受虞氏恩义,就是封上了天,一个‘孝’字当头下来,韶懿长郡主和虞氏,仍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屋里又安静下来。
一直到丹红姑姑,几乎以为皇后娘娘不再提这话了。
皇后娘娘突然笑道:“她越看重韶懿长郡主,哀家就越舍不得放手,如今她更是,要将韶懿长郡主,配给武穆定北王,是瞧中了,虞氏满门忠贞节烈,妄图利用虞氏女,牵制武穆定北王的野心。”
殷氏的男儿,大多都有痴情的毛病,说白了就是英雄气短,早前外头就有传言说,殷怀玺倾慕韶懿长郡主,韶懿长郡主到了辽东,是殷怀玺亲自带人迎接,韶懿长郡主住的“虞园”,听说也是殷怀玺,亲自命人修整。
早前她也只听听罢了,也没在意。
如今想来,这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否则太后娘娘,也不会有此安排。
“虞氏族落魄多年,虽然比不上,朝中许多老牌勋贵,但是历代争储、托孤、遗诏,挑的从来不是家世地位,而是如虞氏这般,底蕴厚重,又满门忠贞节烈的人家,据我所知,大周朝历代皇帝的临终遗诏,都有虞氏族的老臣参与。”
虞氏族中有高祖赐的功碑,这就是最好的保护伞,虞氏在文人学子之中的名声极大,至今虞氏家学,都是万千学子的“朝圣”之地。
这也是她一早就将算计,对准虞氏族的原因。
“太后娘娘是看出了,虞氏族对争储夺位的巨大影响,考虑到虞氏和兰妃、徐贵妃都有龃龉,为免虞氏族掺合储位之争,提前为虞氏族想好了退路,有武穆定北王做后盾,将来甭管这大周朝的江山谁来坐,也没人敢动虞氏族。”
虞氏族高枕无忧了,谁还掺合那些掉脑袋的事呢?又不是吃饱了,撑着了?闲得没事干,自寻死路?!
可谓是一计双雕。
连她都不禁佩服,太后娘娘计之深远。
“可是啊,”皇后娘娘笑容一深:“太后娘娘算计是没错,可同时,也壮大了虞氏一族,这么强大的助力,哀家怎么能轻易放手呢?”
丹红心中一颤,她知道皇后娘娘想要算计谁,最终都会达成目的。
这一次,在算计韶懿长郡主的事上,虽然出了一些差错。
但事实上,皇后娘娘的算计,还是成功的,只是皇后娘娘,不能在明面上忤逆太后,不敬太后,也不愿意,去和武穆定北王抢人,这才中止了算计。
皇后娘娘突然问:“我记得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虞大人,膝下有一位嫡女,她叫什么名字?可知年岁,有没有订亲?”
丹红姑姑连忙回答:“此女名霜白,在府中行二,今年十三岁,下半年就满了十四,因虞老夫人去得突然,虞二小姐要为祖母守孝一年,尚未定亲。”
皇后娘娘若有所思:“年岁倒也相当。”
丹红姑姑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扼住了脖颈,一时间有些透不过气,也明白了,刚才皇后娘娘所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到底是什么意思。
算计韶懿长郡主不成,换作了虞二小姐也是一样。
只要将虞氏,拉上了皇后娘娘的船,虞氏族仍然为皇后娘娘所用,韶懿长郡主身为虞氏女,自然要为家族出力。
加之虞二小姐,身为首辅嫡女,父母俱全,做四皇子正妃,比及韶懿长郡主,还要更明正言顺一些。
果然!
皇后娘娘笑:“巧了,虞大人的原配姚氏,我早些年,也听说过一些,姚氏家中清贵,也养了一副清高性子,表面上瞧着温婉大度,实则自恃甚高,争强好胜。”
丹红不敢多说。
但是,心里却明白。
皇后娘娘说是“巧了”,其实并不算巧,她一早就明白了,虞氏族在争储之中的影响,将算计对准了虞氏,将虞氏上上下下,都琢磨了一个遍。
第943章 嫉妒
皇后娘娘继续笑:“早前打听了宫里的道道,打哀家宫里,请了一个教养嬷嬷进府,听说是女儿大了,从前娇惯了养着,趁着为祖母守孝旳日子,多学些规矩,礼数,告慰祖母的天灵,也能稳重些。”
理由却是再体面不过了,换任何人听了,都要夸赞姚氏贤惠知礼。
可了解姚氏的人,就能体会一些不一般的东西。
宫里哪有规矩不好的宫人?
为什么早不请,晚不请,偏要等翊坤宫开了宫门之后,千方百计打听了翊坤宫的门道,从翊坤宫里请?
说白了,还不是担心请来的嬷嬷,不如从前的“许姑姑”体面,叫虞幼窈压了一头。
毕竟,她这个皇后娘娘,在位份上她和太后娘娘相当呢。
丹红姑姑了然地闪了闪眼睛。
“当年虞二爷襄助朝廷开了海禁,回京不久,虞老夫人就忙着替虞二爷相看,起初虞老夫人瞧中的不止姚氏,后来挑中了姚家,是当年还在闺中的姚氏,借着虞府办宴,邀请各家姐儿进府,提前打听了虞二爷的行踪,叫人撞破了她和虞二爷【私下】会面,虞府是知礼的人家,这桩婚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户人家相看结亲,肯定不可能只瞧了中一家。
当时,虞二爷中了榜眼,还为朝廷立了功,长得也是俊雅无比,是多少京中女儿们的梦寐以求的如意郎君?!
就是不少老牌勋贵,都想上赶着结亲。
大户人家,哪家结亲都要办一场小宴,邀请家世合适的女儿过府,就近了观察品性、才情,人多了姐儿们的教养,也就无所遁形了。
姚氏之所以能占了先机,全因虞二爷和姚父关系不错,姚父收藏了不少书籍,虞二爷当年为了海禁一事,经常过府借阅书籍,当年姚氏一去了虞府,就因此受到了虞府的诸多礼遇,这也给了姚氏有机可趁。
这种算计,本也无伤大雅。
姚家门第不显,但国子监祭酒,却是十分清贵,比起家世,更值得叫人看中的,还是姚父在朝中的人脉,这正是初入朝堂不久的虞二爷,所需要的。
大户人家讲究高嫁低娶,如此看来,这桩婚事倒也合适。
不过她倒是觉得,姚氏之所以能达成目的,未必没有虞老夫人暗中推波助澜。
但由此也能瞧出姚氏的性情。
皇后娘娘轻笑了一声:“连谈婚论嫁上的主意都这么大,想来是个心思多得,我还听说,这位姚氏和长嫂,颇有些不对付,当年虞大爷之所以,能顺利续娶杨氏过门,姚氏还是出了力的,杨氏进门之后,处处都被姚氏压了一头,上无长嫂压制,下无妯娌闹腾,便连长辈,也不需要她日日在跟前伺候着,姚氏在虞府,也算是无往不利。”
杨氏的父亲,是虞宗正的上峰,杨氏随同嫡母来谢府吊唁,都是女眷,姚氏少不得也要认识一些,这两人一来二去,也是有了交情。
姚氏时常同其他女眷一起,夸杨淑婉知礼,后头虞大爷百日续娶,旁人也只当,是虞老夫人瞧中了杨氏,所以姚氏这个做媳妇的,才会在各家媳妇跟前夸杨氏,给杨氏做脸子,为这桩婚事做铺垫。
这才顺理成章了,压下了京中一些不好传言。
毕竟,虞老夫人“贞妇”的名头,摆在哪儿呢。
更遑论,虞老夫人长年久病,孙女儿也才出生,虞府东西二房,也是分了家的,姚氏这个二媳妇,也不好把手伸进了兄长房里,种种缘由,原本一些不合礼数的行为,也生生造出了几分情非得已。
联想到,姚氏初嫁虞府被长嫂压了一头。
要说没自己的小心思,都没有人信。
丹红一时没有猜透,皇后娘娘想要表达什么,可多少也听出来了,虞二夫人不仅是个心思多得,怕不是能容人的。
接着,皇后娘娘就道:“唉!你说这都是一家子的姐妹,怎么差别就这样大?明明自己的女儿,身为首辅嫡女,是整个族里,身份最高贵的姐儿,咋就偏让一个【商户女】生的【丧妇长女】,得了这么大的体面,处处压了自己女儿一头?”
丹红心下大骇,姚氏果真是争强好胜的性子,指不定还真会这样想。
皇后娘娘笑了:“知道怎么做了?”
丹红姑姑连忙低下头:“都是一家的姐妹,外人哪有不搁一起比较的,这一比较,自然有个好歹、高低、贵贱,这世间没有哪个母亲,能忍受自己的女儿,被外人说道议论,甚至是轻视小瞧了去,奴婢马上将消息送出宫,命人放出风声,娘娘请放心,保管明儿,消息就能传到谢二夫人耳里去。”
其实,韶懿长郡主名声越显,连带着其他虞氏女,也能落一个好名声。
但虞霜白身为首辅嫡女,根本不需要一位长郡主来带动名声。
此消彼涨,韶懿长郡主名声越盛,难免就盖过了虞二小姐。
皇后娘娘满意地点头:“如此一来,我为韶懿长郡主安排的话本,就要换到虞二小姐身上去。”
拿捏一个做“母亲”的,简直太轻易了。
皇后娘娘蹙了一下眉,又道:“不过这话本内容,还要再改一改,至于怎么改,”她略一思忖:“我记得,虞老夫人曾三见慧能大师,倒是可以在这上头作一作文章。”
慧能大师以佛法高深,精通相面之术,而闻名天下,也因他是得了道的高僧,一言一行,义理深大,早些年就已经闭了佛口,多年不曾张言了。
若是利用得好,这将会成为争储的最大利器。
只要姚氏肯配合,就不怕虞氏不上套。
……
虞府也得了消息。
令人意外的是,东西两房竟然没得一点表示,虽然老夫人还在孝里,家里不宜操办宴事,可家里的女儿,得了这样的尊荣,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不说要张灯结彩地庆贺,至也该扫洒门庭,敞开大门。
展一展门楣光耀。
也表达了一下皇恩浩荡。
旁人路过,虽然诧异,却也只当虞氏低调惯了,虞老夫人又正在孝期,便也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