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万福-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与人之间相交的礼数,往往很是微妙,是要考虑到双方的家世,身份,地位。
好在虞幼窈赶忙转了话,笑道:“我师从叶女先生,从前蒙她传道授业解惑,精心教导多年,视她为恩师,说起来,我与你们叶氏,倒还有些渊缘。”
小岳氏陡然松了一口气:“这么多年来,也是承蒙贵府对秋娘多有照料,秋娘的日子才能安生一些。”
这和离的女人,甭管多么有才,旁人难免也要指指点点。
也是虞府人丁少,虞老夫人还有贞妇的名声,虞老夫人瞧中了秋娘,连带着旁人,也要高看秋娘几眼。
小岳氏话锋一转,又笑道:“前些日子,秋娘给我家老爷寄了信,她在信中提及,郡主是她的得意门生,让我家老爷对郡主多照应一些。”
秋娘在信中,对韶懿郡主多有赞赏。
老爷没说别的。
但是,单从他拿着这封信,足足琢磨了两刻钟,就知道他是从这封信之中,窥出了很多其他东西。
老爷在辽东任州府多年,从不插手士绅和藩王之间的争斗,可韶懿郡主来了襄平之后,老爷的态度明显有了转变。
不光是谢府识趣,更重要的还是,韶懿郡主的一言一行,符合官府的利益,诚然她是属藩王一系。
可这世界上,有谁会和一个真正聪明,有眼界,有格局,还有胸襟的人为敌?
虞幼窈心里很感动,连忙问:“我来了襄平之后,给叶女先生去了一封平安信,又寄了一些襄平的特产,还没有收到叶女先生的回信,不知先生近况如何?”
离开京兆之后,每去一个地方,她都会给亲友,师长们去一封平安信,再寄一些当地的物产,这也成了惯例。
来了襄平之后,她除了安置虞园,也都是在处理这些琐事。
也是这几日,才消停下来。
小岳氏笑:“秋娘挺好的,因着郡主的圣善之名,连带她这个授业恩师,在京里的名声也是更胜从前,上门求笔、求教之人,更是不计其数。”
虞幼窈放心了一些,她安排了人在京里关照叶女先生,将来京里若是乱了,若叶女先生愿意来北境,她也安排了人护送。
聊了叶女先生,后面的话也聊开了,倒是亲近了许多。
之后陆陆续续有几家夫人,过来请安。
不一会儿,客厅里就坐满了人。
虞幼窈客气道:“我打小是在京里长大,京中的礼数规矩,与北境有所不同,我初来乍到,对北境的一应风土人情,知道不多,此番是受武穆王之邀,才来了北境,各位也都是武穆王属臣家眷,比我年长有见识,若有怠慢之处,还请各位包涵。”
在场的各位夫人,连忙表示不敢当。
没见韶懿郡主之前,她们兴许还会因着韶懿郡主年岁小,少不得也要出一些审视、试探的心思。
眼见韶懿郡主一身玄纁色大袖衫,真紫色的霞帔上,用色用纹都是宗室的规制,普通命妇根据品级,多用翟纹,即长尾山雉、孔雀纹、鹊纹等,韶懿郡主却用七尾凤鸾,往肩膀上一挂,就显露出了尊贵的气派来。
任谁也不敢真当她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轻视了去。
此时,韶懿郡主主动示好,岂有不应的道理。
气氛一下就活络起来。
各家太太齐集一堂,聊的话题定然是,韶懿郡主关心的防治病疫,就有人提出了,想要搞募捐,募捐得来的钱财,都用于购买避疫相关的香料药材,交由韶懿郡主的香坊,制作避疫所需要的香药。
这一提议,得了在场一众夫人太太们的大力支持。
接下来,就要商议募捐该怎么安排,由谁牵头负责,每家出多少银钱……
一时间,就有几家夫人面露难色。
虞幼窈也知道,在场的一众夫人,太太们,都是武穆王的属臣,也都是靠着朝廷的奉禄过日子,日子都过得比较拮据。
至少以她的眼光看来,在场除了个别几个夫人,衣饰瞧着精巧些,包括黄太太,宁夫人在内,大部分人的衣饰,都是反复穿了多次的旧款。
不难猜测,这已经是她们压厢底最好的衣饰,但凡在外走动,多半就是几身轮换着来。
虞幼窈轻敛了眼睛,心中有些微涩。
这要搁在京里,便是一个普通的七品芝麻官儿的家眷,都不会这样寒酸。
“募捐这事就交给黄太太、宁远将军夫人来牵头,捐多少全凭自愿,大家能有这份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大家不由松了一口气,脸上也带了真切的笑容。
可见捐赠是真心想要捐赠,只是大家日子都不容易,难免有些为难。
第873章 敲打
黄太太也道:“那就按照郡主的意思来办,咱们也跟郡主说句大实话,交一交底,北境将士们的晌银,要比其他地方高一层,可家里头的男人,都顾着同僚之情,袍泽之义,大半月晌都舍了出去,救济烈士家属,咱们女人搁家里,也都要精打细算了过日子,没多少余钱,也只跟着郡主一起尽一尽心意。”
虞幼窈笑了:“原也是尽心意的事。”
气氛一下就轻松了。
宁夫人柔声一笑:“郡主要在辽东三省大力发展蚕业,辽东一带新开了不少蚕场,新蚕场优先军中将士,如今咱们也都置办了私产,往后日子自然是越过越好。”
“可不是嘛,搁以前,这种好事,哪儿轮得到我们?咱们可是沾了郡主和殿下的光。”
“殿下还允军中将士,提前预支晌钱,军中将士们都置办了产业,有些家境好些的自己买,家境差一些的,几家联同一起买,这日子可见着,是有指望了。”
“可是多亏了郡主……”
“……”
虞幼窈却是知道,早些年北境,是连晌银也发不出来,账上的钱银,都是优先抚恤了烈士家属。
也是周厉王一案之后,朝廷恩恤了幽军将士,户部和兵部砸锅卖铁,抄了不少士绅的家,才将历年拖欠的军晌一一补还。
看起来很多。
但虞幼窈也知道,幽军历年来,拖欠了不少抚恤银、晌银,这是一大笔开支,另外幽军的甲胄,战马,刀兵耗损也严重,需要重新替换。
大笔钱一安置下来,也是捉襟见肘。
随着“窈心堂”的名声在大周朝传开,“窈心堂”也成了富人们的“行善”聚集地,这几年“窈心堂”遍布大江南北,虞幼窈的善名,最先就是从“窈心堂”传出。
虞幼窈每年都会借着“玺心镖行”的名义,捐一大笔钱给“窈心堂”做善款。
“窈心堂”利用善堂的名义,采买大批物资,各地官府都知道,窈心堂是向了宫里承认的善堂,采买一些如棉花、药材这些管控的物资,便是超了规制,只要不是太过份,官府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之后,再以“窈心堂”的名义,捐一大批物资给幽军,对外称是募集的善款没有用完,用以支援边境战士。
养兵太费钱了。
养一支精锐的虎狼之师,更是一个无底洞。
这时,夏桃过来了:“禀郡主,白家太太携同襄平城几家太太来了龙凤寺,想要进寺进一柱香,为灾民祈福,聊尽一分心意,眼下正在山下。”
客厅里顿时静了下来。
众家夫人太太们,神色各异。
虞幼窈淡声问:“她们想要进寺为灾民祈福,为何要挑了今日?不请自来,这又是何意?”
白家是辽东一带的大豪绅,白太太不光自己来了,甚至还联同了其他豪绅家眷一起,还专门挑了虞幼窈为灾民祈福的日子。
虞幼窈是什么身份?
虞园护卫军已经封琐了山门,岂有她们说来就来的道理?
夏桃低声回道:“说是,久仰郡主圣善仁德,虽身微位贱,亦有从懿之心,想跟在郡主后头拜一拜佛祖,也能沾一沾郡主的佛心佛性,并无冒犯之意。”
姚氏目光闪了闪。
从懿之心,这话可就有意思了。
虞幼窈的品级是一品圣尊懿从郡主,封号韶懿,懿字乃大善大德,有赞讼之意,从懿可以是,从善从德,可追根究底,这个“懿”字,却是意指虞幼窈,行韶懿郡主所行之事,从韶懿郡主的善心。
心思再明显不过了。
白府的反应,在虞幼窈的预料之中,谢府之前就表明了,是为了身先士卒,给武穆王府做伐子,敲打豪绅。
防治病疫只是一个合适的契机。
白府身处襄平,襄平城里的一应消息,白府能最先知悉,也能最快做出反应和决断。
隔得远些的地方,一些消息经过千人万口,消息的内容,与原来有所出入,还需要花时间来进一步确认,求证,就做不到这样的决断。
虞幼窈轻笑了一声:“既如此,便请进来吧,再给他们带一句话,我外家谢府有一条祖训,天下之才,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十分的钱财,七分造福一方,三分留归已身,不赚不义之财,不行不义之举,此为商道,本郡主蒙外祖教导,素来欣赏这些一心从善的商人贾绅。”
黄太太露了笑容。
在场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合:
“难怪谢府一出手,就捐了大半家当,连眼睛也不带眨一下,原来家中还有这样的祖训,谢府果真大义。”
“谢府的仁商之名,果真是名不虚传。”
“听闻郡主的祖母,虞老夫人笃信佛法,郡主打小养在祖母身边,又有谢府这外行大义善举的2外家,也难怪郡主也养了一副菩萨心肠……”
“……”
在场谁也不是傻子,哪能听不出,韶懿郡主是拿了外家谢府,敲打以白府为首的一干豪绅家眷。
这世间不缺聪明人,谢府一出手,就是大半身家,是在敲打豪绅,但凡是个识时务的人,也该有所表示才行。
黄太太拉着姚氏的手,亲亲热热地说话。
其余的夫人太太,也都纷纷跟着一起凑趣儿,姚氏也是大方爽利的性子,很快就和各家夫人太太们,聊到了一块儿去了。
夏桃退出小院,亲自下山将虞幼窈的话转告了白太太一众人。
白太太连忙躬身,行礼谢恩。
韶懿郡主以外家谢府作伐,敲打了她们,警告他们既然有心“从善”,就要效仿谢府,做到“真善”。
韶懿郡主也表明了,她外家谢府就是商户,她蒙外家教导,对商户豪绅并无偏见,也愿意拉一把。
她欣赏谢府这样的仁商,倘若能做到“一心从善”,她自然也会对其抱有善心。
白府既然决定要转投武穆王,就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原也是打算了花钱买命,自然不怕这一句“十分钱财,七分造福一方,三分留归已身”,最担心的是佘了钱财,还落不来好。
第874章 因缘
韶懿郡主一番话恩威并显,态度表达得明明白白,半点也不含糊。
这也让白太太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
也不枉她,为了增加“投诚”的筹码,说服了辽东一带,与白府交好的大小豪绅们一起过来“投诚”。
与白太太一起过来的几家太太,也不由松了一口气,纷纷道:“韶懿郡主圣善之名,也是名不虚传。”
夏桃与守山的护卫军队长招呼了一声。
白太太一行人,这才允许上山。
虞幼窈带着众家夫人,太太们,先去宝殿拜了佛祖,并诵了一篇《金刚经》,主持点燃了今儿的头柱香,呈给虞幼窈。
虞幼窈上了头香,并添了香油钱。
众家夫人也都陆陆续续进了香。
白太太一行人吊在后面等着,见韶懿郡主一身玄纁大袖袍,外搭着真紫霞帔,头上的步摇冠镶金嵌玉,珠翠满头,四周垂着步摇坠子。
全身上下都透了华贵庄重,端凝大气的仪态,便是瞧一眼,就有一股威上慑下的威仪姿态,令人心悦诚服。
不愧“贵女”风范。
精美大方的步摇坠子,便是走起路来,也是莹莹地,轻盈地缓动轻曳,显得摇曳生姿,优美大方。
浑然不似旁人,一走起路来,身上的步摇、耳环,就跟着步子乱晃,乱摇,没得一点美感不说,还显得轻佻,不端重。
包括黄太太,白太太的一行人,可算是大开眼见,总算是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世家贵女,天家风范。
之后,又去拜了药师佛。
主持上前一步:“阿弥陀佛,寺里有一位打京兆宝宁寺来的高僧,要在禅房里讲《药师经》,郡主可要移步前去?”
虞幼窈目光微动:“可是宝宁寺慧济禅师。”
“正是!”主持点头。
没想到慧济大师,竟然也来了北境,虞幼窈转头对身后的黄太太一行人道:“我要去禅房听禅,你们可要一同前去?”
黄太太笑道:“听闻慧济大师,是宝宁寺六慧僧之一,佛法十分高深,难得有机会听高僧讲经,自然不能错过。”
其他人也跟着附合。
虞幼窈双手合掌,对主持说:“便有劳大师带路。”
禅房依山而建,一行人出了佛殿,沿着一条山道抬阶而上,虞幼窈带着黄太太一行人进了禅房。
白太太一行人,自觉留在了禅房外面的小院,有僧人准备了蒲团,她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蒲团上。
禅院里供奉了一尊佛龛,年轻的灰袍僧人盘坐在蒲团上,手捻佛珠,显得宝相庄严,清华轩举。
不是“周表兄”又是谁?!
可,自从与“周表兄”在宝宁寺相认后,便也与他了断了尘缘,从后世上再无“周氏令怀”,只有宝宁持慧济大师。
虞幼窈双手合掌,行了一个俗家礼:“一别经年,大师别来无恙?”
“阿弥陀佛,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和合而生,不是无因自有,”慧济大师掀开眼睛,定定地看着她,只道:“禅房陋室,施主请自便。”
虞幼窈懂了。
何为因缘?
是周令怀与襄平之因;
亦是周令怀与殷怀玺之因;
更是周令怀和虞幼窈之因;
这才有了慧济大师与她今日之缘!
禅房里置了卷案,置了蒲团,虞幼窈独坐了一张,黄太太一行人,每两人坐一张,五张卷案刚好够坐。
慧济大师讲了《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首先着讲了经题。
“【药师】是佛的通称,从生理上治疗众生疾苦,从心理上治疗众生贪嗔痴念,药师佛身伴日光、月光两大首菩萨,即【琉璃光】,以万千琉璃光,堪破无明无常,功德普照。”
“因缘五灭即【如来】,如如来而,如如而去,众生平等,了无差别,如是而说,因、缘、果乃为【本愿】,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在‘因’上造就恶业,就必要承担苦‘果’,此经讲述了如何造作善业,通过造作善业的功德,获得所希望求的果报。”
慧济大师果然不愧是,宝宁寺六慧僧,一篇晦涩深大的《药师经》,从经题释意深入浅出,通俗达理,讲到了十二本愿,又讲了因缘果业。
便连不通佛法的人,也听得是如痴如醉,通彻明了。
卷案上备有笔墨纸砚,虞幼窈一边听禅,一边抄禅经,待一篇经文讲完,虞幼窈已经抄写了厚厚一沓禅经。
虞幼窈拜别了慧济大师,将抄写的禅经供奉到寺里。
此行的目的,便已经达成了。
虞幼窈道:“各位夫人,太太们便请自便,我要前去宝殿,替祖母与家母祈福,顺便为祖母点一盏长明灯。”
如此一来,大家又要赞虞幼窈孝德纯彰。
龙凤寺是小寺,孙婆子在随行队伍里,安排了厨娘,并带了食材,并一些精巧的点心,物果等等,随后借了寺里的膳房,简单做了几样素斋,也还算可口。
一众人用完了午膳,就是之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