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万福-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规模养蚕,势必会对柞林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柞林减少,维护必不可少,造林也不能马虎,甚至还要开荒种柞树。
虞幼窈回到院子里,夏桃过来禀报:“小姐,知县衙门的刘主簿过来了,在外面候着。”
虞幼窈点头:“将刘主簿请进来吧!”
夏桃连忙应是,出去请人。
不一会儿就带着刘主簿进来,刘主簿是个四十来岁,长得高瘦的中年人,被请进了客厅后,也不抬头乱看,恭恭敬敬地对韶懿郡主下跪行礼,得了郡主允许之后,这才谦卑起身,低眉敛眉地说明了来意。
“扰了郡主清净,请郡主怒罪,连城四家仰郡主仁善之名,得知郡主来了连城,想要做东在城外的净灵寺,备一桌素斋接待郡主,却又担心唐突了郡主金玉之尊,特地请了我家大人做局,出面相邀。我家大人碍于情面,也不好推诿,便应下了此事。”
世家大族有人入仕,有人行商,分枝分脉,却不分族,世族也是民,按照尊卑礼法,民不得擅自见官。
所以四大家,想要见韶懿郡主,就须经过李大人出面,之后韶懿郡主同意之后,四大家才能拜见郡主之尊。
当然了,如果家中有身怀功名的仕子,倒是可以和李大一起过来拜见,端看郡主不见了。
刘主簿恭敬地呈上了拜帖。
夏桃正欲上前,殷十却先一步接过了拜帖,翻验之后,这才呈给了虞幼窈:“请郡主过目。”
第798章 找死呢
便是这请帖没有问题,可经此一遭,刘主簿依然直冒冷汗。
虞幼窈接过请帖,颔首:“此事,我既已知晓,只是我有孝在身,不好多见外客,烦请李大人替我谢绝了四大家的盛情。”
刘主簿连忙道:“下官这就回去向李大人复命。”
净灵寺是连城有名的寺庙,四大家邀请韶懿郡主前往,可算是给足了面子,韶懿郡主依然以有孝在身,拒绝了四大家,可见是没将四大家放在眼里。
等在衙门里听消息的四位家主当即沉了脸。
李大人低头喝茶,没作声。
刘主簿凑到李大人身边,小声道:“驿站里里外外派重兵把守,韶懿郡主所居的小院,五步一个岗哨,呈呼应之势,牵一而发动全身,郡主身边还跟了精通毒术的高手,但凡郡主入手的东西,都要经过检验后,才送到郡主手中。”
此言一出,场中静得落针可闻。
过了片刻,乔家主一掌拍到桌子上,大怒:“一个外臣之女,倒真摆起了郡主的架式,给她脸了。”
张家主阴阳怪气道:“这话你到韶懿郡主跟前去说,看她不治你一个目无尊卑,以下犯上的大罪。”
赵家主幸灾乐祸道:“她这个懿从圣尊正一品的郡主爵位,可是众望所归,热呼劲还没过呢,触她霉头,那是打着灯笼挑大粪找死呢。”
乔家主勃然大怒:“你们……”
“行了,”万家主一脸不耐地打断了他的怒火:“你们一人少说几句,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内讧。”
三人这才不情愿地闭了嘴。
万家主看向了李大人:“依李大人之见,这位韶懿郡主是个怎样的人。”
韶懿郡主到了连城之后,码头就被武穆王派兵戒严,连四大家也不知情,还当是什么重要物资,暗暗打探了一番,发现武穆王每日巡边视察,没什么异样,就没在意。
直到昨儿李大人去了驿站,他们派人过去打探,没想到整个驿站都戒严了,什么消息也没打探到。
他们这才恍然明白,驿站里肯定住了一位大人物,连武穆王都要以礼相待。
哪儿还坐得住?!
连忙去衙门询问,李大人也没瞒着:“韶懿郡主是应武穆王之邀,过来协助武穆王,在北境推广番薯种植,缓解北境旱情,如今下榻在连城驿站。”
此言一出,四大家就知道,连城来了一尊大佛。
是要供着的那种。
但接下来,李大人的话,让四位家主的心更是沉到了谷底。
四大家一合计,韶懿郡主是为了番薯种植而来,在连城呆不了多久,韶懿郡主圣善,想要收容流民,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每家出几万银子,先安置一批流民,把这尊大佛糊弄走了再说。
这才有了请帖一事。
也没想过韶懿郡主会拒绝。
李大人谨慎地开口:“你们对韶懿郡主知道多少?”
万家主心中又是一沉。
李大人刁滑得很,见风使舵的本事也厉害,看他对韶懿郡主谨慎的态度就知道,这位韶懿郡主,肯定不是好糊弄的人。
李大人搁下茶杯:“都说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虞氏族是当之无愧,虽然自本朝起已经落没了数百年之久,但家族底蕴还在,虞氏也始终扎根在朝堂之上,甚至又培养出了一位内阁宰辅,一位懿从圣尊正一品的郡主。”
四位家主那种所谓的世家优越,被这一番话击得七零八落。
虞氏族在前朝时,曾是大周朝第一簪缨世家。
何为簪缨?
在众多家族中,就其家族历史发端之久远,与绵延之流长而言,虞氏家族也是少有其匹。
能与之一较高低的,只有临江叶氏。
“史上有琅琊王氏,培养了三十六位皇后,这意味着,世家大族对家中女儿的教养不输男儿,所谓教条闺范,束缚的不过是寻常女子,你看韶懿郡主,在祖母孝期,去泉州养病,世人皆道她至孝,在祖母孝期,应武穆王之邀来了北境,本该离经叛道,可倘若这消息遍传天下,世人又要赞她圣善。”
一个女子能做到这一点,绝非偶然。
识时务者为俊杰,可这世间能几人能透过表像,看到时事时务,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呢?
不是每一个人能有识时务的本事。
能做到这一点,至少也是个人才。
“韶懿郡主师从叶氏女,身边还有宫中的嬷嬷教养规矩,眼界和心襟非一般人可比,历朝历代外臣之女封爵,多数嫁进了宗亲皇室,你看武穆王对她的殷勤态度,就该知道皇家,对这位韶懿郡主的重视。”
长篇大论说了一通,依然没有正面回答万家主的问题,没对韶懿郡主评头论足,反而提了韶懿郡主的家世,名望。
四大家便是与虞氏有所不如,却也明白李大人的意思。
想要和韶懿郡主为敌,先要掂量一下,韶懿郡主背后的虞氏族,他们惹不惹得起,其次还要掂量一下她背后的宗室,眼下她身后就站了手握重兵的武穆王定北王,可见连宗室对她有多么重视。
韶懿郡主是氏族嫡长女,打小接受的教养,也不输男儿,胸襟、手段、心性、城府样样不会缺的。
满脸怒火的乔家主,脸色也郑重了几分。
李大家轻叹一声:“大批流民聚集城外,若不加以安置,出乱子也是迟早的,身为连城知县,便是为了这项上人头顶上的乌纱帽,也是责无旁贷,你们已经得罪了武穆王,连城出了乱了,你们也难逃干系,便是罪不至死,也要耽搁你们的赚钱大计。”
武穆王主张收容流民,四大家置若罔闻,韶懿郡主掺合连城蚕业,未必没有武穆王的意思。
可惜四大家,在连城做土霸王做久了,就忘记了自己有几斤几两,从韶懿郡主递名帖开始,他就知道,一旦连城出了事,四大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四位家主互相对视一眼,一时拿不定主意。
李大人也不欲再劝,只道:“我言尽如此,究竟要怎么做,你们还是自己拿主意吧!”
第799章 成王败寇
虞幼窈拟好了书信,又给太后娘娘递了折子,派人七百里加急送往京里。
之后,命人去知县衙门借了连城的舆图,准备了沙盘,对照着舆图上的山势地貌,在沙盘上摆弄。
殷怀玺进院时,见她一边端详地图,一边摆弄沙盘,脚步不由一顿,眼底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便是军中身经百战的将领,也未必精通堪舆视图。
打仗时,精通舆图的主将,会将地貌单独画出来,在沙盘上进行复盘,对带兵的将领讲解,带兵的将领都是身经百战,虽不通堪舆视图,但经过简化、复盘、讲解之后,自然就能明白,很快就能通过复盘后的地貌,设定战术。
他没教过虞幼窈堪舆视图。
虞幼窈最早接触舆图,还是他去山东平叛时,利用山东的舆图,在屋里摆弄沙盘,恰逢虞幼窈过来寻他,见他认真,就没有打扰他,只是托了腮,坐在桌旁看着。
虞幼窈摆弄了一阵子,抬眼就看了殷怀玺站在不远处看她,连忙道:“十九哥,你快过来帮我看看,沙盘摆得对不对。”
来了北境之后,她都不知道要叫殷怀玺什么了。
表哥不能叫,景止哥哥太没规矩,武穆王太疏远了,直呼姓名也不行,纠结了好久,干脆叫十九哥算了。
她是以义女的名义,挂在宗室玉碟上,殷怀玺在宗室这一辈,排行第十九,喊一声十九哥也还算合适。
殷怀玺欣然应允,拿过舆图看了片刻:“原来是连城北部山区的地貌,与舆图所绘大致吻合。”
接着,他又帮忙做了细微的调整,一边调整他还一边为她讲解,教导她怎么精准地堪舆,布沙盘等等。
既然有天赋,不管将来有没有机会用到,总要仔细教一教才是。
等整个北部山区的地貌呈现在虞幼窈面前时,虞幼窈瞪大了眼睛:“就好像整个北部山区缩小了,摆在我眼前一样,一山一水尽纳眼中。”
殷怀玺问她:“怎么突然摆起了沙盘?”
虞幼窈一边观察沙盘上的地形,一边道:“我想看看,北部山区哪些地方适合定居、养蚕,人都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我既然插手了流民的事,总要将这事办妥当了才行。”
殷怀玺也不意外。
虞幼窈将重点放到,外祖父推荐的复镇和莲镇,询问了殷怀玺的意思。
殷怀玺笑了:“前几日,我带了精通土利林木的人,去了北部山区堪察,莲镇和复镇都有天然柞树林,有养柞蚕的优势,也是因为人口少,就没发展养蚕,也没被四大家掌控同,倒是适合流民定居,等事情敲定下来后,我就亲自带人去山中驱赶野兽,规划养蚕区,将流民分批迁过去。”
既然殷怀玺早做了安排,便也不需要她操心了,虞幼窈彻底放心了:“我给虞氏族里去了信,虞氏族重名利,但骨子里传承了忠烈公的骄傲,也算是朝中少有愿意为百姓出头的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他们肯定会出手。”
便是虞宗正这等利欲薰心,寡廉鲜耻的人,去浙江赈灾也是亲力亲为,不遗余力,甚至还被暴民砍伤了。
传承了几百年的氏族,传承的远远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家族的精神意志。
人心易变,精神不朽。
脱离虞府不过三个月,虞幼窈已经学会了去拿捏虞氏族,在不触犯对方利益的前提之下,使之为己所用,可见是长了眼界和胸襟了。
殷怀玺颔首:“藩王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制于朝廷,对付士绅,需要仰仗你背后的虞氏族,还有谢府庞大的渠道。”
这是一场士对士,绅对绅的较量。
好在无论是虞氏,还是谢府,都拥有与士绅一较高低的能耐。
虞幼窈点头:“辽东是军镇,有官道直通京兆,以保证两地消息互通无阻,消息最快三日就能送到京里,我还给太后娘娘递了帖子,提了应你之邀,来北境帮忙推广番薯种植一事,另外还提了一些北境的现状,没提泉州那边的事。”
谢府逃离泉州之后,泉州已经全面戒备,所有路过泉州码头的客商,都不允进城,外面只知有贼寇在城中杀人放火,却不知具体情形。
泉州的事牵扯到要造反的藩王,也不是她一个郡主能掺合的。
梁州军伪装成了贼寇,她也没有证据。
殷怀玺目光倏然一深:“梁王迟早要反,不是谁掺合就能阻止。”
虞幼窈明白,谋逆是要祸及满门,梁王也不是傻子,他韬光养晦多年,自认为做了万全准备,对谢府下手,是在为自己的霸业增加筹码,就算朝廷提前知道这一消息,梁王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左不过提前反了。
成王败寇。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
——
时至二月,寿延宫里还烧着地龙。
沈姑姑穿了灰鼠毛镶领的袄裙,捧着一张折子,掀帘进了内殿。
殿中燥闷的热气,混杂了挥之不去的药味,一下冲进了鼻子里头,薰得沈姑姑脑袋发晕,心里头像被什么堵住了一般。
她轻蹙了一下眉:“太后娘娘在里屋歇着,内殿里的窗户不要扪死了,都留一条细缝,也好换一换空气,地龙不要烧得太旺,反而闷得慌,屋里若是凉了,可以加炭笼,多灌几个汤婆子使着。”
内殿随侍的宫女,连忙躬身应是。
沈姑姑心中忧虑,语气严厉地交代:“太后娘娘凤体欠安,你们都仔细伺候着,万不能大意了去。”
敲打完了宫人,沈姑姑绕过了隔扇门,进了里屋。
太后娘娘起身了,穿了明黄色的里衣,靠在迎枕上闭目养神。
沈姑姑脚下没声就走到了床榻前,太后娘娘卸下了高高在上的凤冠威仪,散了头发后,露出了从前藏在发髻里的灰发白丝,脸上透了病气,瞧着老了许多。
她心中微涩,躬了身子,就要唤太后娘娘。
哪知太后娘娘眼皮动了动,缓缓睁了眼,嗔怪道:“你这人,走路怎么没个声响。”
第800章 秘而不宣
“哪儿能惊忧了您去,”沈姑姑露了笑容,连忙上前扶了太后娘娘,在背后加了一个迎枕,让她靠着也舒服些:“身子可还好些?”
太后娘娘轻叹一声:“总归是年轻的时候亏了身子,如今年纪大了,吃再多药,也就那个样子了。”
沈姑姑想到太后娘娘已经六十九寿龄。
太后娘娘难免就想到了虞老夫人:“比起虞老夫人,哀家还算好的,身边有精通调养身子的人,早早就开始养身体,大了她许多,却叫哀家活到她前头去了。”
沈姑姑笑着没说话,转身倒了一杯热茶,递过去。
说了几句话,太后娘娘就有些精神不济,喝了茶,养了一下精神,就瞧见摆在小几上的折子:“这是?”
沈姑姑连忙道:“是韶懿郡主从连城递进宫的折子,一同递进宫的,还有一些韶懿郡主亲自做的香药,其中有一枚麝药香丸,奴婢已经送去太医院,交给胡御医查验。”
韶懿郡主之前封了县主,就时常往宫里递东西,大多都是自己做的香药。
太后娘娘喜欢韶懿郡主,经太医院检查没有问题,也不避讳地用了。
用得多了,也就用出了好歹。
韶懿郡主有天赋,她做的东西比旁的更好一些。
“她倒是有心,可惜没有托胎了皇家,不然哀家也愿意像虞老夫人一样宠着,”宫里有几位公主,都不是贴心的人儿,太后娘娘有些遗憾,一边接过折子,一边问:“她不是在泉州修养身体吗?怎么还去了北境?”
正说着,已经打开了折子。
沈姑姑返身去了香案旁,将香炉里的安神香,换成了通窍香丸。
片刻之后,太后娘娘看完了折子:“韶懿在折子里提了,武穆王在北境受旱较轻,物资较为丰富的地区设了流民收容营,并打算推广番薯种植,缓解旱情,特地请她去了北境。”
沈姑姑也是一愣,半晌才道:“北境乃是苦寒之地,韶懿郡主……”
太后娘娘又叹了一声:“既封从懿,必承其德,她当得起。”
沈姑姑垂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