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表哥万福 >

第208章

表哥万福-第208章

小说: 表哥万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短十来日,窕心堂已经周转开了。
  这是能力,也是本事。
  目前窈心堂里已经收容了不少人,里面还请了武师和先生,教导孩子们读书习武。
  前两日窈窈还盘下了旁边的院子,打算扩建。
  宋明昭脸上透了笑容:“美心曰窈,也是虞祖母好教养,窈姑娘小小年岁,便也如您一般菩萨心肠,善行善德。”
  虞老夫人礼佛,这话儿虽明着恭维,却也恰到好处。
  只不过,虞老夫人是将善心善德,寄托在佛祖身上,而虞幼窈是真切地将每一份善心德行,都使到了该使的地方。
  虞幼窈身在内宅,却有一颗济世为怀的心。
  正聊着,虞善言就过来了,脱了披风,就上前向虞老夫人请了安,之后又一一向宋明昭和周令怀见礼。
  虞老夫人心里高兴:“你咋过来了?”
  虞善言恭敬道:“今儿只有上午半天课,打今儿下午学堂就旬假了,直到正月十六才开课,听说宋大哥过来了,就过来看看。”
  一听说要旬假了,虞老夫人立马就问了:“学堂旬假,给先生准备的年礼,可都有准备好了?”
  虞善言笑了:“母亲一早就备着,明儿就给先生送去,前些时候表哥送了一块个头不小的歇龙石,品质尤其不错,我亲手做了一方砚台,送予了先生。”
  家里准备的年礼,那是家里的心意。
  虞善言自己准备的礼物,却也他对湖山先生的敬重,这孩子让令怀点拔了,行事越发有章法了,已经有了他父亲当初的风范。
  虞老夫人哪能不高兴:“这是年礼,等过年的时候,还要准备节礼,我屋里有上好的笔墨纸砚,可不行怠慢了湖山先生。”
  虞善言恭敬应下了。
  宋明昭年少成名,惊才绝艳,上次乡试就考了解元,虞善言与宋明昭相差了三岁,还有两年就要下场考举人。
  宋明昭难过得来,还在大房停留,不急着走,虞善言少不得也要过来讨教取经。
  虞善言有心请教,宋明昭少不得也要指点一二。
  很快宋明昭就发现了,虞善言对举业不光见解独到,理解也颇深,与他谈及《四书五经》上的经要,也是字字珠玑,言简意阂。
  宋明昭笑了:“一早就听父亲说,虞二爷家的嫡长子,敏而好学,以你现在的水平,再打磨两年,肯定是稳了。”
  不光稳了,名次怕也不会低。
  从这一次殿试取仕就能看出,宁远伯不堪用,虞家在朝堂上虽不成势,却是很有影响力,皇上有心重用虞氏。
  虞善言谦逊道:“当不得伯父如此谬赞,也是这段时候,我周家表哥时常指点课业,这才长进了许多。”
  宋明昭闻言后,忍不住瞧了一眼周令怀。
  周令怀一边在听他们说话,一边拿了小镊子,正在剥松子仁,一颗接一颗,不厌其烦,小碟子里已经堆了一小盘。
  不知怎么回事,宋明昭就想到了,方才虞大小姐还在屋里时,这位周家大公子拿着小镊夹,剥桂圆肉,剥柑桔的画面。
  他似乎经常做这事,一举一动也是熟稔。
  虞大小姐似乎也习以为常。
  虞善言与宋明昭的话告一段落,一转头就问:“周表哥,你剥这么多松子仁做什么?”
  如果虞善信和虞霜白在的话,一定会翻白眼儿的。
  周令怀轻弯了一下唇:“做松仁点心,表妹喜欢吃这个。”
  松仁点心虽然好吃,却需要不少松子仁,松子仁剥来费劲,年关将至家里也有许多事要忙,下人们也没时间做这个。
  因此虞幼窈也不常吃到,时常馋这一口。
  虞善言了然地点头,一点也不意外了。
  宋明昭的手指轻颤,从他三岁启蒙,展现出了过目不忘的天赋,日常除了读书,习武,君子六艺便再无其他了。
  剥松子仁这样的事,他就从未做过。
  午膳的席面办得很丰富,菜色多以清淡滋补为主。
  清淡的菜色上了桌,难免会让人觉得寡淡,虞幼窈在摆盘上,花了不少心思,也用了些鲜艳的果蔬做点缀,显得精致又素雅,令人瞧了也觉得食指大动。
  鹿肉汤和羊肉汤都炖得软烂,清淡而不腻口,里头放了药材,也是十分滋补。
  因着虞府药膳不断,各个时节都有准备应季养身的药膳,虞老夫人身体明显养好了,镇国侯府也开始效仿虞府,寻摸了精通药膳的厨子,做出来的东西也是不错的,可与虞府一比,明显差了不少。
  不知不觉,宋明昭就用了不少。
  用完了午膳后,虞善言就提议,带宋明昭去虞府走一走。
  一是考虑到,宋明昭难得在府里停留,也不好一直呆在屋里,冬日屋里烧了地龙,也烧了碳笼,总在屋里呆着也发闷,也顺带着消食。
  宋明昭便又想到了,上次来虞府,原是想让虞大小姐,带在他府里走一走,后来偶遇到了虞三小姐,虞大小姐就借口忙碌,打算让虞三小姐代劳一事。
  当时,他大病了一场,醒来之后心绪时常不太稳定,尤其是在看到虞大小姐的时候,心里总觉得不平静。
  总觉得梦中那模糊,又支离破碎的人影,正是虞幼窈本人。


第533章 震惊朝野(求月票)
  他甚至还莫名猜测,在模糊的梦境里,他肯定对虞大小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害了虞大小姐红颜早逝。
  可是!
  令宋明昭不解的是,他很欣赏这位虞大小姐,又怎么会伤害她呢?
  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依然困挠着他。
  他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虞大小姐,打听一切和她相关的消息。
  到了未时末,宋明昭便提出告辞。
  虞老夫人让人谁备了肉桂茶,及屋里薰用的,经虞幼窈改良后,加了乳香的辟寒香,并且些年礼等。
  零零碎碎的东西加起来,也回了半车礼。
  宋明昭送了大半车,从江南带回京里的特产,虞府也不小气,也回了镇国侯府诸人都喜欢的香药,茶药等。
  到了第二日,柳嬷嬷就亲自去庄子上接虞兼葭。
  虞幼窈原是打算亲自过去。
  虞老夫人却不准:“这天寒又地冻,路途也不近,你身骨还嫩着,哪能到外头去挨冻受累,柳嬷嬷自个去就行,这年关将至,这几日你都忙着准备年礼节,已经够忙了,便是外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平常府里的事,倒是可以交给秋姨娘来做,她虽然怀着身子,但身边有族婶帮着,还有柳嬷嬷帮着,也累不着什么。
  可这准备年礼和节礼的事,秋姨娘再能干也帮不上忙。
  这里头一应的规矩和礼数,是要拿了虞府平常交好人家的名单,再找出上个年,对方的年礼单子,对照着,再酌情添减,不光要体现了礼尚往来的礼数。
  当家的人是否贤惠,旁人看了你家的礼单,心里大体就都有底了。
  礼单体现就是为人处事,往人交际往来的核心。
  虞幼窈也不坚持,就道:“我院子里的刘婆子是个妥当人,往常我出门,都要带了她一起,让柳嬷嬷把她也带上,我也能更放心一些。”
  这天寒地冻,虞兼葭身子又不大好,多带几个有外面经验的人,也能有个应对。
  虞老夫人一听就笑了:“还是你想得周全。”
  像刘婆子这种,有不少外出经验,也能应对的人老人,放眼里府也没几个。
  虞幼窈笑了笑,便和虞老夫人商量回礼的事——
  “去年齐府送的节礼单上,就有一只景德镇天青玉壶瓣春瓶,颜色均净,是上好的天青釉,按道理说,今年齐府准备的节礼,对照往年,价值上也都差不离了,我们家准备节礼,便也要按照去年的惯例才是。”
  虞老夫人捻着佛珠没说话。
  节礼年年送,礼单都是比照着从前,价值也是根据物价做了相应调整。
  每年的节礼,除了一应东西会变有些不同,价值份量也都相差不离。
  虞幼窈就继续说:“只有阴雨天才能烧制出上等的天青釉,今年天气干热,雨水少,市面上汝天青尤其少,价值也往高了去,便也不适合回这礼,本朝尚红,春节又是喜庆日子,不如就换作了,同为景德镇窑的釉里红玉壶瓣春瓶?颜色纯正鲜丽的釉里红,也是十分难得。”
  虞老夫人笑了,这就是送礼的精髓了。
  今年的天青釉因物以稀为贵,价值比往年高了近半,送汝天青,就明摆了吃亏。
  虽然以虞齐两家的交情,这汝天青,也是送得。
  但送礼讲究的是一个“礼”字,不在“贵”字,恰到好处,礼数相当才算好。
  你送贵了东西,若旁人家的礼,不如你家送的贵重,这礼一拿出去,互相一对比,岂不平白低了一头,使人尴尬了?
  送“贵”了东西,也不值得称道,为人处事上没有成算,旁人尴尬,自己礼数也疏漏,这就吃力不讨好了。
  虞老夫人连连点头:“釉里红好啊,不光说价值,与去年的汝天青相等,就是颜色,也是讨喜得很。”
  过年的日子里,哪家都盼着红红火火。
  就冲着这颜色,旁人家也不会有意见。
  到了下午,虞兼葭回到府里。
  因之前虞兼葭染了风寒的事,虞老夫人不放心,立马拿了牌子,去请了胡御医进府,替虞兼葭诊治。
  虞府出手大方,也不是什么难缠的人家,便是年关将至,天寒地冻,胡御医倒也愿意走这一趟了。
  经过诊治,胡御医就笑了:“这段时间,三小姐的身子养得不错,药方上的用药倒是可以再减些用量,我给三小姐再重新开了方子,秋冬季宜滋补养身,三小姐之前是怎么养得,往后继续养着便好。”
  没提风寒的事,想来也并不紧要。
  虞老夫人自然高兴,因着年关将至,虞府不光给了诊银,还准备了一份年礼,送上了胡御医的马车。
  看样子,到了年后虞兼葭就又要到庄子上静养了。
  名声虽然不好听,但虞兼葭若真能把身体养好了,倒也无所谓这些了,毕竟一个嫡女,总是病歪歪的,对府里名声也是不好的。
  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地,准备过个好年。
  虞府上上下下都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
  然而,就在年三十这天。
  浙江传来奏报,自从秋冬之后,倭寇就时常扰边,劫掠海上船只,这原也不是什么大事,浙江水师在沿海一带,与倭寇经常交战,经验丰富,倭寇并不成气候。
  可因着宋修文一案,浙江官员们人人自危,水师们也是人心浮动,一小股倭寇袭击台州,攻破了台州水师防御,使倭寇进城烧杀抢掠,百姓死伤无数,大量物资遭抢掠,内城烧了大半……
  消息像赶了点,特意挑了除夕的日子来的,成心不让人好好过年。
  立时就震惊了朝野!
  朝臣们连除夕也顾不得过,纷纷穿了朝服进了宫。
  倭寇出没无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直是大周朝的心腹大患。
  大周朝组建水师,是为了彻底剿灭倭患,这些年投入大批军力,银财,就为了打击倭寇和与倭寇勾结的海盗。
  然而,水师培养不易,海上作战也十分艰难,大周朝也是历经了十数年,抗倭剿匪这才有了成果。
  当下就有朝臣,当朝细数了大周朝自建国以来,倭患出没沿海肆虐,流劫数省,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惨剧。


第534章 剿倭灭匪(求月票)
  有老臣说到惨烈之处,更是老泪纵横,不能自已。
  更有老臣建言:“皇上,抗倭剿匪是重中之重,不容半点轻忽,否则我大周朝十数年来,辛苦建立水师,投入的大量军力,财产,物力,精力,就全功尽弃了啊,请皇上下旨,让浙江都司全力剿倭灭匪。”
  “是啊,皇上,倭患不除,海路不通,海上贸易则不畅,官船,商船无法通行,我大周朝要蒙受莫大的损失,这是朝廷之痛啊,剿倭灭匪刻不容缓啊……”
  “皇上,我大周朝泱泱大朝,泛泛之疆土,让区区倭贼,杀进了国门,杀我百姓,抢我钱物,烧我城池,这让我大周朝威严何在,颜面何存?剿倭灭匪势在必行啊!”
  “……”
  皇帝高坐在龙椅上,支额听着朝臣们一个个老泪纵横地说,剿倭灭匪的重要性,脸色隐隐地发青。
  他起先派了吏部尚书去浙江,验封、稽勋、考功等权责极大,是有意借机巡察,整治浙江,加强对浙江一带的掌控。
  哪知虞宗正倒有几分厉害,将整个浙江水师里里外外,都查了一个清楚,倒是给了朝廷接下来整治浙江的由头。
  皇上心中暗喜,觉得虞宗正此人调任吏部,倒也不失为一个能吏。
  哪能知道,这还高兴没几天,倭寇就杀进了城里。
  这一切,简直就像一个大耳阔子,狠狠地煽到了他的脸上,不仅让他威严扫地,颜面无光,更让他脸上火辣辣地疼。
  仿佛在朝笑他的天真。
  浙江水师因宋修文一案,致军心泛散,挡不住倭寇,那他还要怎么整治浙江,进而整顿整个江南?
  浙江都司不光贪了他的钱,还明明地打了他脸,不整治浙江,他如何能解心头之恨?”
  “朝廷每年下拨大量的钱财给浙江都司,主理沿海战事,浙江都司如此不济,竟让区区几个百倭人杀进了城,皇上理应问罪,不应姑息。”
  “浙江都司剿倭不力,令我大周朝威严扫地,区区一个军心涣散,就能推诿责任?军心涣散这不是朝廷之错,是掌管浙江都司大小官员之错。”
  “宋修文一案干系重大,眼下宋修文尚未押解进京,其罪名,未经审理,尚不知是否牵扯了浙江都司其他人,请恕老臣直言,浙江都司此战失利,有威胁朝廷之嫌,战事吃紧了,朝廷为了稳定军心,剿倭匪灭匪,也不好牵连甚广……”
  “……”
  这道理人人都明白,可这话说了等于白说。
  现在朝廷陷入了两难境地,朝野上下争论不休,也没争论出一个结论来。
  事情陷入了僵局。
  虞幼窈听到消息之后,只觉得讽刺:“还真让表哥猜中了,朝廷被区区几百个倭人,杀人,抢物,烧城,损失惨重不说,还威严扫地,又该面临是先剿倭,还是先整顿浙江这个问题,可不管怎么选,朝廷都得不了好。”
  到了初一,浙江又有折子上奏。
  浙江清流们纷纷联名上疏,上奏浙江都司大小官员十罪。
  直指浙江都司大小官员们,担心朝廷清查宋修文,自己受到牵连,故意拖延战事,以此威胁朝廷,威胁天子。
  还直言道,朝廷建立水师,本就是为了剿倭灭匪,浙江都司都让倭寇杀到家里来了,已经是大错特错,当年北狄大举进犯北境,周厉王身为皇天贵胄,都因失了城池,被宣进京里问罪,他浙江都司算个球?失了城池就打算不了了之……
  这个折子一奏上来,浙江的水也就彻底搅混了。
  满朝上下无人敢再开言了。
  浙江清流还真是什么也敢说,拿了周厉王作伐,浙江都司就是再硬气,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剿倭灭匪了。
  虞幼窈得了消息,就问了表哥:“倭寇上岸作恶,战事刻不容缓,朝廷虽然有所争论,但究竟要怎么办,还需要尽快定夺,浙江清流的折子奏的十分及时,但凡晚个一两天,等朝廷的旨意下达了,浙江都司指不定还能真威胁到了朝廷。”
  周令怀颔首:“自古便攘内才能安外,是剿倭还是整治浙江,朝廷没有选择的余地,面对外敌入侵,先灭外敌才是上选。”
  若没有浙江清流的折子,朝廷肯定会先令浙江都司全力剿倭灭匪。
  待倭患清除了,浙江都司剿倭有功,朝廷也不好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