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万福-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氏急得跟什么似的,忍不住一跺脚:“你喘什么,老夫人还等着你说话呢。”
虽然此次科举,府里没有人参加,但是族里有四个都参加了殿试,这对虞府来说,也是一件大喜事。
换作谁家都要急上了火。
虞幼窈连忙道:“祖母,二婶先别急,等他喘上了气再说。”
她话音刚落,小厮已经喘上气了,连忙道:“老夫人、二夫人,大小姐,咱们家大喜啊,德少爷中了二甲第十八名,青少爷二甲第七十六名,行少爷二甲九十七名……”
最差的也是三甲第三十二名!
虞老夫人一时激动,忍不住湿了眼眶:“好、好,族里这一次有四个人进了殿试,已经是烧了高香了,没想到甲榜名次还都十分靠前,有三个都在百名之内,这真是祖宗保佑啊……”
以虞善德的名次,一定能选馆庶士吉入翰林院,没准将来虞府还能再出一个内阁重臣。
其他几人名次也都不低,将来的前途肯定差不了。
后辈出息了,才能保祖宗基业,旺世家门庭。
姚氏连忙安慰道:“金榜题名日,光宗耀祖时,今儿可是大好的日子,咱们虞氏的大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虞老夫人连忙捏了帕子,轻按了眼角,笑道:“我这是太高兴了,人老了啰,眼窝子一浅,也就不如你们年轻人稳重了。”
虞氏族人才凋敝,也是老二考中了榜眼之后,她才看到了虞氏族兴盛的希望,这才不遗余力为老二筹谋。
人人都觉得她太会算计,大儿子与他离德,二儿子也与他离心。
可他们哪能知道!
老太爷临死之前,拉着她的手,心心念念地交代,让她好好教养儿子,光宗耀祖,直到她开口答应了,这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那时侯她并不清楚,这一份临终嘱托与承诺,到底有多重。
直到她成了孀妇,守着偌大的宅院,可家里却没有一个能支应门庭,没一个能撑家的,她几乎是寸步难行。
最艰难的时侯,族里甚至还有人欺她家孤儿寡母,想分他们这一支的祖业。
是她抱着老太爷的牌位,跑到虞氏族宗祠里,当着忠烈公的牌位,吊了脖子,被人救下来的时候,只剩了半条命。
这才把族里一干人唬住,惊动了几个老叔公,这才保住了家业。
可饶是如此,虞府与族里关系也疏远了,一个孀妇没得族里的支持,到底有多么艰难,也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第462章 一榜四进士
直到大儿子和二儿子相继中榜,长久积於在心中的恶气,这才扬眉吐气。
她苦撑了这么多年,为的不是虞府,也不是虞氏族。
是自己的儿子,是对老太爷的承诺。
而如今,虞氏族里有了出息的后辈,这份沉重的承诺,也能轻省一些了。
姚氏见虞老夫人有些伤感,就笑道:“改明儿由二房出面,风风光光地办个宴,好好地犒劳善德几个。”
选馆庶吉士,就能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是天子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是名符其实的“储相”。
现内阁首辅夏言生,就是庶吉士出身。
可见虞善德的前途大得很。
这样的喜事,理应大肆筹办,而且由二房出面办,才更顺理成章,也更风光体面,不光为了虞府的休面,名声,更是为了虞善德将来的前程。
届时请进门的,都会是虞善德他们将来的人脉。
虞老夫人拍了拍姚氏的手:“好好好,就这样办,一定要热热闹闹,咱们家许久没有好好热闹热闹了。”
虞幼窈深以为然。
祖母是孀妇,因此虞府行事十分低调,也不像旁人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没得喜事也要强行折腾出喜事来宴客。
一家人正说着话,外面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
虞老夫人精神一振:“肯定是传名的差役到了,走,快到门口去。”
姚氏连忙扶着虞老夫人去了外头。
虞幼窈几个跟在后头。
虞霜白憋了许久的话,憋得难受了,就凑到虞幼窈身边:“也不知道德哥哥他们考得怎么样?”
虞幼窈想了想:“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中已经很不容易了。”
沿着游廊七弯八拐,可算赶到了外头,几个差役腰间系了红带,簇拥着意气风发的虞善德,一路敲锣打鼓的到了虞府大门前,后面还跟了不少瞧热闹的百姓,以及旁人家打探消息的小厮,却是热闹非凡。
见到了老夫人,一个差役连忙道:“恭喜老夫人,贺喜老夫人,您府上今儿大喜啊,虞善德虞大爷中了二甲第十八名……”
后面跟着瞧热闹的人,一听中了二甲第十八名,赞叹声更是此起彼伏地响起,这排名绝对是头前了。
虞老夫人更是笑出了菊花纹:“有劳各位差爷一路辛苦前来报喜。”
接着,柳嬷嬷上前一步,笑眯眯地将几个鼓鼓的钱袋,塞进了差役手里头:“几位差爷拿着打酒喝……”
差役将钱袋拿里一拎,笑容就又殷勤了几分。
管家客客气气地将人送走了。
虞府又拿了准备好的糖、糕点、干果等,并500钱,一一分发给了,跟着差役一路过来的瞧热闹的百姓们,让他们也沾一沾府里这喜气。
百姓们接了吃食,也都舍不得自己吃,是要拿回家去,分给家里出息的子孙,让他们沾一沾这文曲的喜气,没准这脑子还能聪明些。
得了吃食,又拿了赏钱,场面上各种喜气的话儿都没有停过。
虞府门前也是一片热闹。
没过一会儿,便又有差役过来传名了,这一次是二甲第七十六名的虞善青,热热闹闹的一行人,顿时将虞府围得水泄不通。
虞府一连考中了四个,传名的差役是三番四次地上门,更是成了京兆一京,百姓们得了消息,纷纷跑到了百姓门口。
“这考中一个,那是祖上烧了高香,考中两个,更是家里积了阴德,这一连中了四个……”
“可不是嘛,虞二爷那可是头甲第二的榜眼,现在都是内阁次辅了,啧啧啧,虞府可真了不得啊!”
“我是听说,他们家老夫人常年吃斋念佛,是个菩萨心肠的人,还有虞大小姐,那也是个心善的人,我姑姑的小儿子,不小心得了喘症,连医馆里的郎中,都说救不了,是被一个大家小姐恰巧路过,舍了厉害的药救了性命,我姑姑也是个知恩的,就到处打听恩人,后来从医馆里的郎中处得知,恩人就是虞府的大小姐。”
“好心有好报,难怪他们家又是榜眼,又是同榜四进士……”
“……”
这样大好的日子,只要有人说一声恭喜,都是要打赏的。
风风光光,热热闹闹折腾了一整天,府里可算是清净下来了。
虞幼窈准备了家宴,待虞宗正和虞宗慎回来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一起,庆祝虞善德几个金榜题名。
京里头热闹起来,宴请的帖子络绎不绝。
大房也接了不少帖子,虞幼窈都是能推辞的,就尽量推辞掉,不能推辞的,就和二婶娘姚氏一起去走一个过场,倒也没出过什么岔子。
虞府宴请的帖子也派出去了,日子安排在九月初十。
时间也是不紧不慢。
因着虞老夫人是孀妇,虞府这一脉也算是人丁单薄。
所以,虞府两房行事一向低调,家中也甚少办宴,这一次虞氏同榜四进士,二房要办宴,便是不让人意外,却也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虞宗慎是内阁次辅,光是这一身份,满京上下就没一个不想巴结的,更遑论,明眼人都知道,他也是夏阁老培养的接班人。
你要问接什么班?
肯定是接首辅的班,夏言生都七十多高龄,用不了几年就要致仕了。
这一次办宴,可不像家宴小打小闹。
虞府从放榜之后,就准备起来了。
姚氏正在和虞老夫人商量宴请的事:“正式下了帖子的有一百多人,少不得还要拖家带口,族里估计也要来不少人,老爷的身份摆在那里,便是没得请帖,也会有不少人不请自来,大好的日子,也不能拒了去。”
“如此算下来,至少要安排三十桌席面,还要预留五桌席面备着,免得准备不足,闹了笑话。”
“人一多了,就难免杂乱,男客就在二房招呼,女客这边估计还要更多人,便在大房里招呼,就要多辛苦老夫人和窈窈。”
虞老夫人一听就知道,老二媳妇是个心里有成算的,就点头:“就这样办吧,这段时间就辛苦你多操持一些,若是忙不过来,就将窈窈和霜白带在身边,她们年岁小了些,但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第463章 添乱
旁人家碰到这样的大宴,那是一家媳妇齐上阵,将这事往妥了办。
她们家人丁本就单薄,杨氏关在静心居里不顶用,她年岁也大,也只能张一张嘴皮,事儿都要姚氏安排忙活,一个人哪儿能忙得过来。
姚氏也正有此意,玩笑道:“霜白也才和嬷嬷学了些治家上的事,怕是帮不上什么忙,倒是窈窈年岁小,管家治事却是一把好手,到时候需要辛苦她的地方多了,把人给使唤累了,老夫人可不行见我的怪。”
玩笑的话,也是半真半假。
可意思也是清楚,办大宴和虞幼窈在家里头小打小闹完全不同,辛苦在所难免,事儿一多,麻烦事就越多,少不得要出些岔子。
还是事先把话往开了说。
虞老夫人是个人精,便是这话说得再客气,也听出了端倪:“人到你身边,怎么安排,是你自己的事,出了错也别来找我,你大嫂正病着,以后家里的事都要仰仗窈窈,你把她带在身边,让她好好学一学。”
话说得直白,姚氏心里也放心。
大面上的事,与虞老夫人一一商定,也基本定下来了。
虞兼葭从旁听着,却是满心不是滋味。
家里这么大的事,老夫人和姚氏竟然让虞幼窈和虞霜白都参与进去,她这个虞府三小姐,就坐在这里,却是只字不提。
虞兼葭忍不住瞧了虞幼窈一眼,嘴里头发苦:“祖母,在庄子上修养了几个月,我的身子已经好了许多,家里这么大的事儿,我虽然不能帮着一起操持,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却还是能帮一些。”
家里难得办大宴,难得露面的机会,不能让虞幼窈将这大好的名声全占了。
虞幼窈轻弯了嘴角,就瞧了姚氏一眼。
虞老夫人有些犹豫了。
虞兼葭这一次回来,确实不像从前动不动就咳,走几步就喘,胡御医也说了,她身体好了许多。
窈窈和霜白都在学管家上的事,也不行厚此薄彼。
繁重的事没法做,轻省一些的倒是可以……
姚氏看出了老夫人的心思,就笑着说:“三姐儿身子骨弱了些,这办宴上的事,哪儿有轻省的,还是仔细养着身子,免得累着了,家里又该心疼了。”
虞兼葭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让她帮着一道忙活,大约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但是,虞兼葭的身子才养好了一些,若这一折腾,又折腾出了毛病,不管算谁的,她这个长辈肯定是跑不掉了。
冲撞了这大好的事,岂不晦气。
若耽搁了席宴,那不是添乱吗?
虞老夫人哪能听不出来,姚氏分明是不愿意带虞兼葭,也只好道:“你二婶娘说得对,仔细养着身子才是正经事,”担心虞兼葭觉得她厚此薄彼,又补充道:“你跟前照顾的七婶子,就是一个能干人,管家治事都是一把好手,你仔细与她学着些,等过两年身体好了些,再帮着你大姐姐一起管家。”
姚氏只差没明着说她身体不好,就别出来添乱。
虞兼葭心里暗恨,却也找不到话来反驳,不由轻咬了唇儿,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祖母说得是。”
至于老夫人说什么,身子养好了些,再帮虞幼窈一起管家这话!
她压根就不信。
话说得再好听有什么用,在她心里便只有虞幼窈最重要。
虞兼葭瞧了姚氏,歉声道:“母亲病重,办宴的事要全靠二婶娘操持,我心里十分过意不去,这才想要帮忙,也是我不懂事,让二婶娘为难了。”
她打小就病弱,每回只要有个头疼脑热,整个家里都要围着她打转,父亲因为她病弱,少不得要多疼她一些。
无论她想要什么,只要咳几声,就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与家里的姐妹们发生了矛盾,只要她摆出一副病弱的模样,有理的人永远都是她。
久而久之,她也习惯了利用自己的身体,达成自己的目的。
而母亲,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直到这一刻她才清楚地认识到,“身子骨弱”这四个字,到底对她意味着什么,连自己家里人都觉得拖累,外人要怎么看她?
姚氏连连表示只是关心她的身子,没有旁的意思。
对于这个结果,虞幼窈并不意外。
拿了自己列好的单子,给了姚氏:“我见二婶娘这几日忙,就自作主张,将咱们家公中在京郊附近庄子上种的作物列举了一遍,二婶娘看一看,如果没有问题,办宴所需的东西,可以先从庄子上调配,庄子上没有的,现在就可以安排人采买。”
大房二房中虽然分家了,但因为虞府只有父亲和二叔两兄弟,少不得也要互相帮扶,所以保留了一份公中产业,由大房和二房共同管着。
姚氏不由一愣,深深地看了虞幼窈一眼,就拿过了单子。
肉、蔬菜、果物等,一一做了分类,庄子上哪些作物成熟了,亩产有多少,大致能调配多少一一注明了。
姚氏看完了,就笑道:“老夫人说你精通庶务,却没想到,你也是个有成算的人,家里这宴席还没操持上,你就已经做了准备,如此一来,家里又要省许多事,从庄子上调配的活计,就交给你来办。”
能将庄子上的事事列举得如此清楚,这事交给虞幼窈,她自然是放心的。
光从这一点就能瞧出,虞幼窈是个能干大仗的。
虞幼窈点头:“二婶娘请放心。”
有了虞幼窈列举的作物单子,有哪些东西,就能做哪些席面,姚氏马不停蹄地将大房二房厨房里的管事,厨娘叫过来,对照着单子,商量着席面上的菜色。
看,这就是虞幼窈的厉害之事。
若没有这个单子,她少不得要自己花时间去做,席面上的事,也还要花不少时间才能准备着来。
办宴最重要的还是席面,早准备,自然更妥当。
这一手,就省了她不少事。
姚氏还对虞幼窈说:“听说你小厨房里的赵妈妈,经了许嬷嬷的调教,做得一手不错的药膳,也把她叫过来。”
第464章 宴客
老夫人从前病歪歪的,走几步路都叫人心惊胆颤着,担心一口气没喘上来,人就没了。
也是许嬷嬷进了府之后,虞幼窈长了本事,不光每日药香,药茶的伺候着,什么天气,什么季节,该吃什么,都有赵妈妈专程准备的药膳。
这不精神都养好了。
席面上端了上好的药膳,再没有更大的体面了。
虞幼窈笑着应下了。
一群人商量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将席面上的事订下来:“一桌十八个菜,三个汤,外加两个应季的养生药膳,荤素搭配着来……”
虞老夫人从旁听着。
姚氏是长辈,席面自然要保守了来办。
虞幼窈年岁小些,心思也更精巧一些,两人都是聪明人,互相商量着,席面上瞧着不光大方得体,也都精心得很。
要她自己来办,恐怕也办不成这样。
姚氏见虞幼窈心思灵巧,就笑道:“这儿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