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 >

第72章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第72章

小说: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着贾母要大办寿宴,一直在外头的探春夫妻拖家带口也早早进京来。
  因着贾兰早早生下了长子,让贾母得享五代同堂的大喜,贾母对贾兰的长子就分外喜爱。
  若不是知道她自己已经无力养一个幼儿,她怕是要把孩子抱到自己跟前养着呢。
  贾兰的妻子是他座师的幼女,姓傅,傅氏跟李纨一样,都是极为标准的书香人家的闺女,从小被家里教过诗书。
  但总得来说还是念着三从四德长大,王晴一开始不是很喜欢她拘谨的性子,但也从来没有为难。
  只是后来这傅氏跟李纨接触多了,又见贾环的媳妇孙氏家里只是个从五品的小官,还是庶子媳妇,都能王晴喜爱,便也觉得王晴十分偏心,心里就添了疙瘩。
  贾环的媳妇孙氏,娘家跟贾政还是多年的同僚呢,能定下孙氏,也是看在同僚的面子上,还是没想到孙氏的性子跟王熙凤差不多,都是大方会来事的。
  所以就显得把贾兰媳妇傅氏给比下去了一样。
  而贾兰呢,他虽然也名列二甲,但排名已经在七八十名的地方了,家里又有宝玉在翰林院,因此他只能外放出去做个县令。
  可这就跟贾环贾琮两个只中了举人的一个样儿,出去都是正七品的县令,他心里也不是没有意见的。
  贾环跟贾琮两个在读书上头本就没有贾兰那般天分。所以头悬梁拖着尾巴中了举人之后,便从来没有妄想过进士出身,也就是这两年家里事情多,等贾母寿宴一过,他们小兄弟俩便要考虑去外地某个差事了。
  至于贾兰跟傅氏的不平,王晴不甚在意,根本没发现;
  黛玉倒是发现了,但她自认对贾兰也好,对傅氏也好,都已经尽到了长辈的责任,提点了两次没反应,也只能由着他们去了;
  贾政跟贾环倒是也看在眼里,只是还是那句话,孩子大了,心思多了,再说贾兰又是个孤拐的性子,他们也不是没有提点过,只是没效果,也只能让他们夫妻自己去外头闯一闯,经历的多了,有些事大概自己就想通了吧。
  贾母寿宴是大事,便是搬出荣国府几年的王晴,都要每日带着黛玉跟孙氏傅氏过去支应,荣国府内更是把贾琮的媳妇小王氏,跟东府贾蓉贾蔷的媳妇夏金桂和周氏都使得团团转。
  人都这样了,就别说天南地北的各种珍贵食材了,便是好些海外都难以获取的香料,也因为探春夫妻的关系,荣国府就能得到不少。
  探春夫妻带着孩子回京,自然是住在丰裕侯府,当年王晴跟王子腾兄妹得了平熙帝金口玉言,死后能有配享太庙的殊荣,且把丰裕侯府隔壁的府邸也作为花园赏了他们。所以这丰裕侯府真是算起来,可比荣国府还要宽敞。
  霍二家里还是郡王府邸呢,也没有荣国府占地大,自然也比不得如今的丰裕侯府了。
  他念及宫中至今只有四位皇子,且贾家的外孙司徒恒继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便也动了继续跟贾家联姻的念头。
  只可惜,荣国府至今只有贾萋一个女孩儿,京中多得是人家看着呢,再说他家的孩子跟贾萋差点年岁,荣国府怕是不会答应。
  探春这些年也没放弃从海外找适合国朝的良种,只是这么多年除了意外带回来的稻种,便只是些香料,还只能在四季如春的崖州能种。
  可那崖州向来是属于朝廷流放重犯的地方,当地又多蛮夷,便是南安郡王府出面,也只是留下几处船港,以供偶尔躲避海上大风用。
  不过,霍二的官职倒是升到了正四品,眼下回京来,正是准备接任两广布政使。
  还有史湘云的夫婿卫若兰,原本卫国公府无人替他安排前程。但是史湘云求到王晴跟前,王晴便让他们夫妻去找王子腾看看,王子腾想着史湘云好似跟王熙鸾关系也不错,便让卫若兰去了京畿大营。
  眼下,卫若兰已经是正五品的宣威校尉,日常守着正宫大门呢。
  还有薛蟠,他虽然还在守着内城九门,但是随着甄英莲生下了长子,他倒是去了不少上进心,生怕自己一个损失,便叫甄英莲守寡,孩子失孤。
  倒是王熙鸾的夫婿,已经去了扬州做了扬州守备好几年,眼下也只有王熙鸾一人带着孩子回来,想必她也是要为夫婿走一走路子,好离开扬州那等看着繁华,其实内里繁杂的地界。


第153章 九十大寿
  这些年下来,贾家不止姻亲变多了,就连故旧跟门生也多了。
  说到门生,便不得不提一下原着中娶了迎春的孙绍祖。孙绍祖一出场就是外地一位四品武官,进京来也是为了寻找门路好留在京城,孙家晃悠了不少时间,最终找上了贾赦,便是因为孙家发家的时候,就是贾家的下属,后来还曾被贾家提携过,这样的便算得上贾家的门生了。
  只是那时候的孙绍祖不太走运,他找上的贾家已经彻底没落,手中早已没有实权,朝中更是只有贾政一个从五品的官儿,还是在工部做着闲职。
  所以孙绍祖给了贾赦五千两银子,最终贾家也只能拿迎春的婚事来抵,叫迎春还未出阁就低了孙家一头,后头更是叫孙绍祖失手打死,贾家也没人敢为迎春说两句,更不敢去找孙家要个说法。
  可现在贾家可不一样了,便是外头看起来式微的贾赦一房,也有贾琏做着正四品的官儿,还算得上平熙帝的心腹,贾琏的长子贾茂据说读书也很不错,将来肯定能走科举的路子出头。
  而贾琮也即将授官,虽然未曾中进士,但人家怎么也是个举人,等从那等下下县做出一点成绩,再有荣国府的人脉,想必将来的前程也不差。
  至于贾政一房,人家可是有正经爵位承袭的,且至少能再让家里受益三代人。
  别忘了,宫里还有一个贵妃呢,眼下最热门的皇位继承人,便是贾家的外孙!
  所以啊,贾母的九十大寿,三天已经办不完了,贾赦跟贾政商量了一番,干脆把时间定了七天。
  这头三天便招待亲朋故旧,第四天招待同僚,第五天起则是招待那些上来攀附,但又不能完全算是没关系的人家。
  王子腾如今经常受一些疼痛的困扰。但贾母的九十大寿,他依旧早早就过来了。
  看着贾兰贾蓉跟贾蔷几个的孩子加一起差一点双手都数不过来了,王子腾当真眼红得很。
  尤其是到现在他儿子王诜才十岁出头,女儿王熙鸾倒是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可跟贾家比起来,他依旧显得膝下荒凉。
  心里一酸,王子腾便拉着贾政唠家常:“存周啊,你们家孩子现在越来越多,日后可要好生教养,可千万别叫一两颗老鼠屎,就坏了一锅好粥,白白浪费了我妹妹留下的大好基业啊!”
  这哪里用得着王子腾特意来说,贾政自从那年贾母装病之后,他请辞回来就拉着贾赦又把京城跟金陵的族学都重新整顿了一番,现在的贾家族学,已经算得上一所综合性的学校了。
  贾政无奈得提醒王子腾道:“舅兄,上月我才亲自上门,找你借了不少退下来的老兵,你可还记得?”
  王子腾是真老脸一红,他是真忘了这一茬。不过大家关系好,他就直接把这一茬含糊过去,“我真后悔将我家王诜送去国子监了。要不然他如今哪里用得着长成一副弱鸡崽子的样儿!”
  贾政想了想刚刚看到的王诜那小身板儿,觉得王子腾太过夸张了些,“诜儿以前那是遇上了抽条的时候呢,谁家的孩子在那个时候不是一副干豇豆似的单薄样儿?
  不过舅兄你可要好生注意些孩子的吃食,别让他饿了肚子亏了嘴,不然容易长不高!”
  贾政也是经验之谈,当年贾环贾琮跟贾兰几个正好遇上了抽条的年纪,在家里便显得饭量突增,他见了两回,还以为孩子贪图口腹之欲呢,回去跟王晴抱怨了一回,他至今还记得那时候王晴看他就跟看傻子一样的眼神儿。
  王子腾一惊,“还有这事儿?”
  说着他便开始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只可惜到如今都过了好几十年,他能勉强记得兄弟姐妹之间的闹腾,却不记得自己那时候到底有没有突然饭量变大了。
  贾赦过来正好听见王子腾问了这么一句,又看王子腾一脸拼命回想的样子,边坐边问:“这是遇上什么稀奇事儿了?也跟我说说呀。”
  贾赦年轻的时候胡闹过一段不短的时间。所以哪怕只是大了贾政三四岁。但他眼下跟贾政站在一起一比,几乎快要差辈了。
  贾赦头发都已经花白了,原本贾政也是如此。但王晴搞出了染发剂,哄着贾政染了两回,他自己觉得好就自觉用上了,所以今日他就显得比贾赦年轻许多。
  王子腾看他头发花白,脸上当然有不少褶子。但总体来说满面红光,一看就知道这人能得享高寿,心里更加膈应了,没好气地来了句不关他的事儿。
  贾赦很多时候都没脸没皮,此时看王子腾的反应便觉得其中有什么有趣的事儿,他攀过王子腾的肩膀,殷勤地递了一杯水过去,“王兄弟啊,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啊,你我两家相交多年,你看外头好些小年轻的年纪,都比不得你我两家相交的年岁呢!”
  这话说得,外头那些都是贾家的年轻一辈,最大的也就二十出头,而四大家族的称谓。
  可是从荣国府老祖宗那时候就有的,单单看王家跟贾家联姻,到如今也快接近一甲子的岁月了,外头那些小年轻怎么可能比得了!
  王子腾往外一看,更加心塞了。
  但他对让王诜去国子监读书的决定却没那么后悔了,贾家的族学确实非常好,好到不光京城里的人家踮起脚尖想要挤进去,可正是这样,他才更加不想让自家的孩子进去读书。
  王家跟贾家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是他得了便宜还想卖乖。而是若两家走得太近,将来一旦产生了什么变故,恐怕就难以援手了。
  贾赦突然问道:“王兄弟,你家诜儿就要相看了吧,眼下有头绪了吗?”
  王子腾没好气地白他一眼,“难不成你知道什么合适的人选?”
  贾赦当然没有,最近贾家也没哪家子弟要成婚的,他去留意人家家里的闺女做什么。
  贾政这边倒是突然想起来宝玉有两位同僚家里的姐妹还是侄女儿要说亲的,他便跟王子腾提了一嘴,“具体的情况舅兄还是去问问宝玉吧,我也是听他说了一耳朵,或许是我听错了,又或者人家这时候已经定下了。”
  宝玉这些年很少离开京城,几乎一直呆在翰林院,只外放出去做过两次学政,将来只等资历到了,妥妥要入内阁啊。
  王子腾想,宝玉既然跟家里人提起了,说明他跟那两位同僚关系不错,而且也看好人家的人品前程什么的,他还真可以考虑看看。


第154章 终了
  平熙这个年号终究没有用到二十年,贾母九十大寿过后第二年,平熙帝便因一场风寒卧床不起,后来拖拖拉拉近半年之后,终究还是薨逝于中秋节当天。
  而贾母,终究没能过上一百大寿,享年九十三岁。
  贾母是喜丧,夜里入睡前还跟宝玉黛玉家两个孩子说笑了一阵,第二天早上丫头们叫她起床的时候,才发现她身体都已经硬了。但脸上的笑容十分明显,显然去得没有任何痛苦。
  贾赦跟贾政撑着忙完了贾母的身后事,也都一起一病不起。贾政还好点,偶尔王晴给自己吃一点加了料的茶水什么的,他运气好也遇上过一两回,身体自然比贾赦好得多。所以他拖了两个月便好了,贾赦看着也好了,却直接病倒在扶灵回金陵的路上。
  于是贾家忙完了贾母的丧事,在金陵又忙起了贾赦的身后事。
  贾家人都在金陵守孝,京城荣国府也好,丰裕侯府也好,都没主子看着。
  但东府的贾蓉跟贾蔷还算立得住,尤氏跟秦可卿两个虽然是女眷,但经历了那么多,也能管得住事儿,日常事务便都托付给了东府。
  宝玉黛玉两个跟贾母和贾赦感情都不错,两位老人接连去世,他们也伤心不已,王晴看着一大家子人强忍着悲痛做事,也只能赶紧收起内心里那点混乱,赶紧恢复过来一起做事。
  此时荣国府跟丰裕侯府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这里。尤其是宝玉那一辈,虽然看着人不多,也就兄弟四个在世,可到了贾兰那一辈,这陆陆续续已经十好几个兄弟了。
  像是贾兰生的早,孩子都上学了,贾琏家的贾茂跟贾萋两个孝期一过都要开始相看了。
  王晴自从搬出去丰裕侯府没多久,二房几个适龄的孩子都成了婚,等他们都开始养孩子了,她便干脆分了产,也就是因着她跟贾政还在,不好分家,不然她也要一起分了。
  宝玉继承家业,除了爵位跟爵产,剩下的产业独拿六成,四成由贾兰拿三成,贾环拿一成。
  这样分,除了李纨,以及贾兰跟他媳妇傅氏,其他人都满意的很。
  而李纨修身养性多年,也不见她脑子清醒,竟然还是当堂提出异议,傅氏作为孙媳妇没有任何说话的份儿。但表情里透露出对李纨的支持,看的王子腾都火气直冒。
  王晴那时候心情不好,想起那些年被李纨恶心的回忆,当场就派了桌子。
  “当年但凡你没为了一己私利,用了那青楼窑姐儿才会用上的虎狼之药,让珠儿留下贾兰,害得他彻底没了生机,我也不至于拿你们母子当仇人看待!”
  贾珠当年的确病重,身体也确实亏损不少。但不拘是外头的大夫还是宫里的太医,都说了贾珠虽然寿数有损,但只要好生将养几年,便能如常人一般,只是到底体弱,不能继续科举了。
  可那时贾珠已经中举,家里还能给贾琏一个白丁谋一个四品同知呢,怎么就不能为作为举人的贾珠谋一个正经的县令呢?!
  贾兰前些年也听贾政说起过当初之死的蹊跷。可没想到他依然选择了害了他生父性命的李纨,此时还由着她为了银钱大肆闹腾。
  贾政从此便放弃了贾兰,认为他自私自利。但凡他认为大家没有对他好的,就是他的敌人了。
  所以荣国府也好,丰裕侯府也好,其实已经放弃了贾兰。哪怕他看起来官途顺遂,跟宫里的司徒恒关系还行。
  贾环跟孙氏倒是对这样的分法十分满意,只拿到一成的产业,听起来的确是吃亏了,可也要看看总产业是多少啊!
  他们夫妻只拿一成,就分到了价值不下二十万的产业和现银,再说这些年贾政在他考中进士的时候,已经给了一个千亩的庄子和两个旺铺,成婚的时候又给了一个千亩的田庄,合起来足够他们夫妻养着孩子吃一辈子了!
  当然,若说丰裕侯府谁最富贵,那一定不是黛玉,而是王晴。
  黛玉确实管着林家的全部家产,算起来也有三四百万。但那都是她次子的,她作为外嫁女,也只是管着而已。
  而王晴手里的产业跟银钱,可都是她的私产,比丰裕侯府的产业还多!
  王晴当时把自己手里的东西也都清理了一遍,按着王夫人自己的意思,那王夫人的嫁妆分了八分给宝玉,两分给了宫里的元春。
  剩下的都是王晴拿王夫人的产业做的投资,她给贾琏和王熙凤,以及贾茂贾萋都分了一份,东府贾蓉跟贾蔷两家共领了一份,三春哪怕出嫁了,也一人分了一份,王熙鸾和王诜共领了一份,最后便是宝玉跟黛玉一人一份,贾环跟贾琮共领了一份。
  也就是那时,大家才真正看到这位丰裕侯府的侯夫人,荣国府的二太太,平熙帝亲封的齐国夫人,到底有多富裕。
  贾母跟贾赦入土之后,王晴便没有回到京城。反而在金陵住了下来,守孝结束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