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

第68章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第68章

小说: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璋哭笑不得,都说别饿坏了,“哪有说别饿坏了脑子的?”
  张流心道,可不是吗?
  一看就没下过地的白净模样,动动嘴皮子,就能让三个村眼瞧着快不行了的麦子都缓过劲儿来!
  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出增产的办法。
  他原来对两石没太多的概念,但是当下到村里,看到南坪村和其它村截然不同的麦子,简直惊得不知该说什么好,现场看到鲜明对比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他当捕头破案抓逃犯这么多年,还从没见过这么聪明的脑子。
  要是在他手里饿坏了,磕了碰了,他甚至会觉得,自己比那些穷凶极恶的逃犯都可恶。
  “等会儿咱们进山看看。”顾璋瞧着大鹅消失的方向道。
  张流:明白了。
  南坪村的人都在这儿,小秀才不好意思!
  “我懂!”张流认真道。
  顾璋:懂什么了?
  等告别了南坪村的人,顾璋就带着张流上山了。
  张流见他走的方向不对,指着另一个方向提醒道:“找大鹅应该去那边。”
  “不吃大鹅,咱是去找一种藤蔓。”顾璋强调!
  张流随即认真起来。
  这些日子,但凡是顾相公找的东西,无一不派上了大用场!
  两人越走越深,张流都警惕起来:“顾相公想找什么样的藤蔓?要不跟我说说模样,我帮你找。”
  顾璋看周围环境越来越熟悉,“快到了。”
  话音才刚落,穿过一片低矮的野丛,一只小猴子从空中荡过去。
  它踩着一条悬挂在高大树木下的粗大藤条,宛如荡秋千一样在树间穿梭。
  顾璋看着眼前的巨藤,亲切又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他上辈子最亲密无间的战斗伙伴,也是一种藤蔓,学名白藤,因用带刺的纤鞭沿着树干牢牢地盘旋绞缠,形成盘结怪圈,全身遍布锋利硬刺,又被人们称为“鬼索”
  张流问道:“您找这种藤蔓做什么?我去帮您取一截来?”
  说着他就作势要抽出腰间长刀。
  本只是觉得眼熟,想怀念一下老朋友,被张流这么一问,顾璋心中突然升起一个奇特的想法。
  他这辈子,有没有可能还和老朋友并肩作战呢?
  虽然没了异能,但是他对这种藤蔓的特性可谓了若指掌,甚至比自己都了解的更清楚。
  这个念头一旦起了,就再也抑制不住了,顾璋道:“我找找,选一段好的。”
  白藤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眼前巨藤显然不是,但他可以选外形上最为相似的,替换下来,想必无人能发现。
  巨藤在林间蜿蜒曲折,野趣横生,姿态万千。
  顾璋找了好一会儿,终于找到一节酷似白藤的:“就这一段,咱们一共带三百尺走。”
  三百尺,也就是一百米。
  “从这里,到这里。”顾璋比划道。
  张流靠近,也觉得这一段突刺横生,感叹道:“这一段长得好生威风!”
  顾璋眼里也满是欣赏,他摸了摸藤蔓上凸起的尖刺,赞道:“形如巨蟒,势若飞龙。”
  曾经,千米巨藤每每从高空轰然砸向地面,宛如千枚火雷乍爆,撼地摇天。
  可惜了,他一人没法再现那般神采。
  收集好足足一百米巨藤,蜿蜒对折收好,用末端圈起,拎着就能下山了。
  下山时,那只大鹅还在,依旧嚣张的从顾璋面前路过,“嘎嘎嘎~”
  顾璋对这只大鹅印象深刻。
  他没想捉它,但在离开时,这只大摇大摆地嚣张大鹅,就被捆了翅膀,被送了过来。
  “这是咱村里猎户在山里散养的大鹅,绝对好吃,您带着,在回去的路上吃。”
  周围几个村的百姓听说他今日离开,都纷纷前来送它。
  “这是家里鸡下的蛋,都用咱村的土法子焖好了,保证香!知道您喜欢,咱村有鸡的人家都凑了凑,给您煮了一锅。”
  “这是村里手艺人给您新编的蒲团,路上在外面歇的时候,垫着坐舒服。”
  “咱肯定好好干,不给顾相公你丢脸。”
  顾璋还没走出村,原本空荡荡的马车,就被东一家,西一家塞了不少东西。
  就连随从和侍卫,怀里都抱满了东西。
  ***
  宁都府城。
  城门口。
  早早接到消息的知府、萧学政都和燕老一并赶来。
  就想亲口得知顾璋回来后的第一手消息!
  这些日子,虽然有零零散散的消息传来,但实在是不能解忧!
  马车后跟着两列人马,徐徐从远处靠近北边城门。
  但凡消息灵通点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回来了。
  城门附近的百姓都好奇起来。
  “就是那个说可以让宁都麦子增产到两石的小秀才公?”
  “当然是他,咱宁都谁还有这个阵仗?出门还带这么多人?”
  “你们说,真解决了吗?我听说那个村的麦子都长满黑斑了。”
  “我听说都倒伏在地了!”
  “这要是真能成,可还真的应了那小农□□号。”
  谁也不知小农神这个名号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只知道大约在今年冬日左右,似乎整个宁都,都传起了这个名头。
  不过原本只在乡野中流传,经此插曲,倒是闹得府城人人皆知。
  原本已经随着时间沉淀,被许多人遗忘的记忆再次被勾起来。
  有人算了算日子,“我记得咱宁都的麦子,是五月收对吧?”
  “五月底,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收获期。”
  “那岂不是没几个月了?”
  本还觉得遥远的事情,好像瞬间就被放在了眼前。
  这下,宁都府的百姓们都好奇起来。
  他们没消息来源,就盯上了跟着顾璋回来的那两队人。
  谁是某家父亲的兄弟的朋友的小姨的儿子……各种路数,沾亲带故的全都被扒拉出来。
  故而。
  车队进城不久。
  顾璋就被三位大人急赤忙慌的打包带走。
  随队的捕快、衙役、小厮等人,也没能幸存,直接被亲朋友好带走。
  ***
  张流就是其一。
  他才刚刚回衙门复命,就被府衙中的好友兄弟上级团团围住。
  正值午休,张流等人就被簇拥至常去下馆子的酒楼。
  “今儿兄弟请客!”
  酒和菜还没上来,这群人就好奇地直奔主题。
  “怎么样,去这一趟有效果吗?给没给解决?”
  “是啊,张捕头,跟我们说说你们这次去干了什么,顾相公这个小农□□号可有点吓人,真这么神奇?”
  这可算是问对了路子。
  张流正有种被震撼到不吐不快的冲动。
  他给自己倒了杯小酒,一饮而尽,拍桌道:“我这趟可算是长见识了!”
  这家酒楼不算高档,虽称不上物美价廉,但也足够实惠,味道不错的情况下分量也大,每到中午生意都不错。
  这会儿酒楼中,上下两楼的人,都竖起了耳朵,甚至有二楼的人,直接端着酒壶和酒杯,或者拿了把花生,就依靠在栏杆上听。
  为让张流快点说,同桌的衙役甚至赶紧给他倒起了酒。
  怎么长见识了,你倒是说啊!
  “我是明白什么叫靠脑子了。”张流想着这些天的经历,都觉得有种做梦的感觉,“你别看顾相公一副书生模样,不像是种田的人,但真的神!我们到那儿的时候,一看那个麦苗,都觉得要完蛋,白跑一趟,那个麦子又不绿又蔫还……”
  张流一通描述,把人吓得够呛。
  这还能救?
  可他话锋一转:“那顾相公一看,啥也没说,就开始安排起活儿来,什么挖排水沟、挑水、弄一些草泡水,还跟熬药似的煮,然后用扫帚蘸了往麦苗上洒……”
  “我是没看出什么名堂来,但是等第二天一觉睡醒,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着?”不少人下意识问。
  张流想起那天早上有些激动,一拍桌子道:“第二天一看。那些已经蔫蔫的,垂头耷脑的麦苗,第二天就精神起来了!”
  “我都不敢信那是昨天那些麦子。”张流感慨。
  “这说得也太神了?”
  张流立即不乐意了:“不信你去问问其他人,不怕麻烦你直接去长阳村、西山村去问,骗人是狗。”
  张流被起哄着继续说。
  在酒楼吃饭和同僚说,回家又被家人好奇地追问,还被乡下有地的邻居细细打听。
  同样的事情,几乎在府城各地发生。
  就连路过宁都的船,都要好奇两句:“麦子还能亩产两石?这可出了奇了。”
  本来沉睡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即将到来的五月,已经被许多人记在心上了。
  燕府。
  几乎是发生着相同的事情,区别就是文人雅士直接的询问,会更含蓄文雅些。
  本是该去府衙议事的,可顾璋回程的行李太多,还有在路上就被分割,掉包过的一整包巨藤。
  就干脆改道至燕府。
  顾璋总结道:“就是这样,已经解决了,只要后面不闹出什么幺蛾子,亩产大约会在一石八斗。”
  燕老:?
  萧学政:??
  宁都知府:???
  他们收到的消息,分明是麦子都已经不行了,瞧着是颗粒无收的架势。
  这样居然还能增产?
  真是有些离谱了!
  萧学政和宁都知府再仔细看看眼前面如冠玉的俊俏少年,眼中都透着惊异之色。
  又忍不住对燕老投以微酸的羡慕眼神。
  燕老倒是接受能力稍微好点,对上萧学政和知府的羡慕眼神,心中还有些颇为受用。
  他家小石头!
  当天。
  两封奏折,一封厚实的书信,被送往京城。
  奏折给皇帝,详细汇报了宁都增产实施的进度和情况。
  而厚实的书信,依旧是燕老给京城的大哥的,自从到了府城,他觉得,自己已经隐隐看见未来雄鹰翱翔于天际的模样了。
  和当初他突然发现这根奇特的苗子时想的一样,这样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实在让他忍不住想要分享。
  ***
  这天下午。
  顾璋和燕老笑闹了一番,然后拿出那只因为太过嚣张,被五花大绑的大鹅。
  “等会儿我带回去,把它给烤了,晚上师父来家里一起吃?”
  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师父派家丁护卫每夜在他家附近巡逻,总要感谢一番。
  “嘎嘎嘎~”大鹅惊慌。
  燕老笑道:“那我可有口福了。”
  他注意到行李中大布袋子,里面隐隐透出尖刺,好奇问:“这个是什么,也是村民送你的?”
  顾璋解开这个布包起来的大包袱,露出里面的粗藤,约莫腕口粗细,蜿如岩蛇,蔓延缠伴着带刺的纤鞭:“我选的武器。”
  “等我用药水炮制好了,能坚如寒铁,柔若拂柳。”
  顾璋跟着姜武习武很久了,十八般武艺都接触了些,刀、枪、剑都能使得来,尤其是姜武最擅长的长刀,他学的是最好的。
  可这些武器,他用着都不得劲儿。
  总觉得没有那么称心如意,而且他一个读书人,总不好随身带这些武器。
  直到在南坪村后山,看到那蜿蜒从高悬的树上垂下的巨藤,有种血液都加速流淌的感觉。
  也许是来自老朋友的呼唤。
  姜武皱眉,他蹲下用手检查眼前棕褐色的藤蔓。
  严肃的口吻中都是藏不住的嫌弃:“太软,和软鞭一样,我一把就能勒住,用刀一下就能砍断。”
  言下之意,还是劝顾璋别选这种武器。
  顾璋拎起一根约两三米的藤蔓:“可别小瞧了它。”
  姜武起身:“要不练练?这种长度不好控制,我空手都能拿下。”
  小孩嘛,一时新鲜,知道这种打不过,不顺手,就自然不感兴趣了。
  讲多少都没打几场来的有用。


第61章 鬼索
  练练?
  “那就练练。”顾璋借过姜武的刀; 砍掉杂叶、剥落叶鞘,露出藤芯,很快就做出一个可以当作把手的部分。
  顾璋看手中藤蔓上凸起纤鞭; 提醒道:“这可都还没处理过,真要是砸在身上,免不了伤及皮肉。”
  “想伤了我,你小子还差点火候。”姜武把配刀接回去,放到一边,“既然还没炮制过; 我也不用刀欺负你。”
  那软绵绵的玩意,一刀就砍断了; 还打个什么劲儿?
  顾璋取过下人递过来的手套,拿起另一双; 朝他扔过去:“手套总要戴一双; 要不你拿一柄长||枪。”
  赤手空拳与这类武器对战的时候; 总免不了用手抓紧,用力拉扯,白藤厉害; 即使手上茧再厚,恐怕也禁不住。
  姜武抓住他扔来的手套; 戴好。
  顾璋眼里克制着跃跃欲试的星光,身体都因为微微的兴奋暖起来; 似乎血液都在加速流动。
  习武这么久,他还从没在真正的对战中赢过姜武,总是被压着打。
  今天说不定是个机会。
  顾璋想想都觉得期待。
  燕老难得见顾璋这样高兴的模样; 一双乌眸像猫儿一样亮,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倒是难得。
  他退至远处; 让下人搬了一把椅子,将中间大片空旷处,都留给他们。
  “姜武,还是拿把红缨枪,轻敌可是大忌。”燕老提醒道。
  除了事关身体健康,其它事上姜武向来都听燕老的,取了一杆红缨枪放在触手可及的武器架上。
  而且他也觉得,臭小子今天有点兴奋,不对劲,指不定憋着坏水。
  “开始吧。”姜武警惕地盯着顾璋。
  他话音还没落,顾璋就疾步蹿出,倏然甩藤横扫,直击姜武下半身。
  姜武后撤两步,侧着旋身后翻,顺势压低的手一把抓紧棕褐色的藤蔓。
  他五指关节扣紧,犹如铁钳一般牢牢拉住藤蔓,手臂用力往回一拽,肌肉瞬间充血鼓胀,逼得顾璋连连踉跄前扑。
  一旁。
  “小少爷太吃亏了。”服侍燕老的小厮给他斟茶,见战况一边倒,有些忍不住感慨。
  如小厮所言,两人只是对面站着,看起来就完全不同。
  姜武身材高大,浑身肌肉结实,尤其是调动起全身力量的时候,犹如虬龙缠身。
  而顾璋还是个少年,看起来就比大块头的姜武小一圈,矮一截。风随着动作鼓动衣衫,还能看到腰肢劲瘦,脊骨若隐若现。
  若不是看到这样蓄力打斗的场景,任谁都要称赞一声,好一个面如冠玉、琼枝玉树的翩翩书生郎。
  “再看看,话别说这么早。”燕老目光始终落在两人身上。
  小厮道:“您是看得少了,这么久了,我都没见小少爷赢过,要我说姜大人也太心狠了些,好多次小少爷都要人背才能回房歇息。”
  燕老嘴角出现一个小弧度,脑海里几乎都冒出顾璋往姜武身上蹦,双手紧紧扣着,耍赖非要姜武背回去的画面。
  姜武定然拿他没办法。
  燕老道:“姜武自有分寸。”
  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一边倒的局势慢慢有了变化。
  顾璋起初是真不适应没了异能驾驭白藤,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根本没法发挥出想象中五分实力。
  几乎是连连败退,形容狼狈,额间都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甚至比平日里对练都不如。
  但在这样被步步紧逼,压迫感十足的对战中,反而成长是最快的。
  顾璋找到了些感觉,原本有些不受控制的藤蔓,虽还谈不上如臂指使,但也有了些章法。
  顾璋猛地侧身,躲过一记猛烈的鞭腿。
  姜武的鞭腿犹如青冈岩般硬,裹挟着劲风,猛地呼啸而来,他的手还牢牢抓住白藤。
  顾璋看准时机,右腿用力蹬地,身体一跃而起,躲过他横扫过来的鞭腿,凌空朝着姜武头顶而去。
  姜武下意识地手上用力拽,想将顾璋从半空中甩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