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沉浸式围观-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就跟我祖父祖母说这是我说的,把这个名额给兰儿吧,拿一个名额换家里面清静比什么都强。”
此时东宫前殿,朝堂上的诸公与各亲王郡王都在说恩科的事儿。
大家的身份都不低,太子含笑坐在主位,老纨绔这样的身份地位也只能坐在末位,贾珍坐的是加座,贾琏贾瑭连个位置都没摸到,只能在边上站着,桂哥儿和兰哥儿蓉儿蔷儿连插话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闭上嘴带着眼睛和耳朵边看边听。
大家讨论的都是前几期科举,在座的某位大人做主考官都是取得什么样的士,然后又一同分析某位状元的文章,都说能从文章上看出这状元本人是一个稳重的性子,而某一位榜眼论点却是非常激进……
讨论到兴起,大家还对某篇文章发表看法,能混到这个位置的绝对是有几把刷子的,有些老大人哪怕年纪很大了,背起某位状元榜眼探花的文章,那是一点儿都不带犹豫的,很通顺流畅的背了下来。甚至还能旁征博引,把某某年某某科某三甲的文章都能流畅的引用出来。
所以能参与讨论的都是肚子里面有墨水的。
兰儿和桂哥儿的反应各不相同,兰儿听得如痴如醉,这些老大人的闲聊比他听很多先生讲课都有用。
桂哥儿却是目瞪口呆,果然世上是一山还比一山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觉得自己过目不忘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这群老头子们比自己想的还要厉害。让桂哥儿生出一种这辈子就该向这群老头子一样,要满腹经纶,坐在堂上侃侃而谈,让小辈们羡慕死!
贾蓉贾蔷这两个货已经开始走神了,表情相当呆滞。贾珍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他这个时候正努力的睁大眼睛,力图不让自己睡过去。
至于贾瑭和贾琏,俩人也知道自己肚子里面有几斤几两,这个时候的反应是一样的,噤若寒蝉!
就怕这个时候有人突然点名问一句,那丢人可就丢大了!
而老纨绔这时候已经睡着了,在大家聊的兴起开始争论,甚至有些人已经撸袖子准备好好讲讲理的时候,老纨绔打鼾的声音尤其明显。
大殿上很多人看过来,连贾瑭这样的厚脸皮就觉得丢人,更别说桂哥儿和兰儿这样的小孩子了。至于贾琏,他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贾蔷贾蓉还在发呆,其中有一个不知道在想什么,居然露出了一种迷之微笑,看上去相当的猥琐。贾珍的脑袋已经一点一点的点下去,眼看着也要和周公相会了。
反正这朝堂上的诸位老大人们看贾家的三代人跟看垃圾是一样的!
还有人甩了一下袖子,对老纨绔的评价是:有辱斯文!
眼看着还有人要跟着一块批评,太子咳嗽了一声。也不知道人家是真咳嗽还是假咳嗽,反正这一声咳嗽出来之后大家一致转头不看贾家的人了。
然而讨论被打断,这一种激烈讨论的氛围再想续上就有些难了,于是每个人都在心里面鄙视了一下老纨绔顺便鄙视了一下贾家的家风。谁说他们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就这也配称诗书簪缨之族?
到了皇帝驾临宴席开始,宗室的几位郡王特意私下里找到了老纨绔,搂着他的肩膀说:“恩侯,不愧是你呀,又帮我们解了一次围!这些老东西也太烦了,好好的宴席愣是让他们弄得跟教学似的!别的不说了,这事我们记下来了!”
宴会结束之后在回去的路上,贾家的三代人都在一辆马车上挤着,之所以挤在一辆马车上,全是因为贾瑭气不过把所有的人都叫到一辆车上挤着。
贾瑭生气的原因很简单,今天是我外孙过满月的好日子,你们居然在这样的日子上丢人!
你们丢的是自己的人吗?是我女儿和我外孙的人!
“说不上来能不能微笑着坐着?坐着就行,你们两个居然还睡着了!”
贾蓉贾蔷赶快低下头去,老纨绔和贾珍不在乎,桂哥儿就替爷爷说话:“爹,你也不能骂爷爷和大伯父,不怪他们的。这天气最适合睡觉了,春困秋乏呀!”
“你闭嘴!”贾瑭气不打一处来,指着贾赦贾珍:“知不知道你们俩今天来干嘛了?来丢人现眼了?!”
贾珍就说:“瑭儿你指着我说就行了,你别指着赦叔叔,你这是以下犯上……还是说你想给你儿子起个坏头?”
贾瑭的行为确实有一些违反三纲五常,贾琏就说:“我知道你这会儿已经气疯了,别气别气,反正人都已经丢了,再生气也没用,反而把自己给气坏了,这多不值得,根本不划算!瑭儿在旁边坐着,所有人都闭嘴,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贾赦这时候打了一个哈欠,贾瑭眼里面直冒火,被贾琏摁着肩膀给摁下去了。
桂哥儿倒是很有孝心,赶快去撑着点祖父,让他的脑袋别撞到了马车的车壁上。
到了家,贾瑭气冲冲的拎着几个孩子走了,老的已经没办法挽救了,这几个小的还可以挽救一番。老纨绔接着回去睡觉,而贾珍领着两个儿子回去醉生梦死,贾琏就先回后院换衣服。
王熙凤拉着贾琏说话:“刚才回来的路上,桂哥他娘跟我说了,说太子妃的意思是给兰儿一个名额,打发他们母子俩出去吧!”
贾琏本来有些不舍得,但是想想家里面也确实找不出什么读书的种子来了,桂哥是个好孩子……天天被他爹举着戒尺追着打……至于荂哥儿和长生,看着也不是太有灵气……算了,给就给吧!
兰儿回去后想想今天发生的事情,跟李纨商量:“咱们搬走吧!”
孟母三迁的典故人人都知道,这府邸里不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恰巧在这个时候王熙凤派人来请李纨,李纨就跟儿子说这事晚上再聊,随后出去了,没一会儿就很高兴的回来:“听你的,咱们搬吧!
刚才你二婶子说国子监那边已经替你打招呼了,你若是想今年备考,这边也能替你疏通。
咱们回咱们那里,安安静静的让你读书!娘就盼着你将来一朝提名蟾宫折桂,也不枉咱们母子两个相依为命吃的这么多的苦楚。”
兰儿听了之后微笑了起来!
第405章 气昂昂
搬家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很简单,主子们动动嘴,自有下人跑断腿。
除了当年老太太留给他们的东西之外,他们母子用了这么久的东西也让他们搬走。当初贾珠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也让他们母子搬走。在分配财产这一块儿,大房的人表现得相当大方。
除了在财务方面大方之外,王熙凤也把家里面那些刺儿头们和那些盘踞在府里互相结亲形成势力的下人也一并剥离出来塞给了他们母子。
表面上来看,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做的非常漂亮。但是搬家的时候大房的人并没有出面,出面的都是一些管家或者是主子身边的心腹之人。
比如王熙凤身边的平儿,和李纨交接的时候都是平儿出面,王熙凤至始至终都不过问。
跑腿和邻居们打招呼的事儿也是荣国府里面的一些管家们在张罗,并不是贾琏他们兄弟亲自过问。
宁国府那边,珍大奶奶和贾蓉的媳妇胡氏来了一次,送了些礼物,除此之外就没其他的人登门了。
李纨从这些事情里面已经看出王熙凤恼了。
然而大家以后不在一个屋檐下住着,所以李纨也没有放在心上。至于那些分配给他们的刺儿头还有那些死活不愿意离开这边儿的下人们,李纨也没放在心上。卖身契一到手,压根儿就没有带这些人走的打算,直接就地发卖。
搬家前后用了半个月,这半个月让人家见识了珠大奶奶的手段。以前只当这是个棉花一样的性格面糊一样的性子,没想到狠起来那也是相当了得的。
人家也确实豁得出去。这些盘根错节的下人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伺候过谁,家里面又有什么样的脸面,在她面前统统没用说卖就卖了。
其手段来说相当凌厉,可以称得上杀伐果断,这一招的威力比当年云芳卖人更严重。云芳卖人是有理有据,偷奸耍滑被逮着了,这种人留不得。李纨卖人是什么都不讲,只说养不了这么多下人,直接给卖了。
王熙凤和云芳在大花厅里面喝茶的时候,王熙凤就说:“我早说过大嫂子肚子里面是长牙的,可见这话没白说。”
云芳听了之后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把茶杯放下跟王熙凤说:“算了,别提他们了,人都已经走了,往后来往的也不多,除了过年过节再不见面,说太多也没意思。”
这次是王熙凤打算用后宅的手段最后坑一把李纨,给她日后添麻烦,但是李纨跳出后宅的视角和王熙凤过招,这一次显得的王熙凤小气且手段浅薄。
输了要认,王熙凤叹了一口气。
“主要是我的心里面不是滋味,珠大哥哥对我挺好的,这些年不看在活人看在死人的面上我也不说什么了。只是每到事情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就自己是个傻瓜,除了最后这几日我故意的,我以前何曾生出来对付她们娘俩的心?人家压根不在意我的一片心意,都说真心换真心。这些年来我也算是付出了真心,可没收到人家的真心,你看见没有,走的时候咱们不出面儿,人家也不来说一声,直接带着人走了。”
云芳也就没说什么。
回到东院之后,发现长生荂哥儿领着莄哥儿趴在地上在吹纸青蛙,三个人都是不要形象的人。屁股撅得挺高的,脸都快要贴在地面上,鼓着腮帮子对着一只纸叠的青蛙使劲吹。
这游戏桂哥儿玩过,云芳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肯定是桂哥儿嫌弃他们烦人,哄着他三个玩儿这个游戏。
所以她脚下不停,便转身去了桂哥儿的院子里。桂哥儿这个时候正坐在树下看书,一边看书一边打哈欠,而且是趴在桌子上,整个人跟抽掉了骨头一样一半摊在桌面上,一半堆在凳子上,要是贾瑭在这里早忍不住一脚踹在他屁股上了,甚至云芳怀疑他马上就能睡着。
“诶诶诶,要睡你回去躺床上睡,要读书你坐直了把眼睛睁大点儿好好的读你的书,你这算什么?书没读进去,觉也没睡好,一心一用没好果子吃。”
桂哥儿赶紧把书放一边,吆喝着院子里面的人赶紧端茶过来,还很殷勤地请云芳坐下:“妈妈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我以为您过一会儿才回来呢。”
“今日也没什么事儿,家里面又没有什么客人。整日也就是讨论那点儿吃吃喝喝的小事儿。所以我跟你伯母也没什么好说的,听她念叨了半天你珠大伯母和你兰儿哥哥的事儿才回来,要不然回来的更早。”
桂哥儿把茶杯放到云芳面前:“我要是我伯母我也郁闷。前几天我跟着我祖父和珍大伯父说话的时候我珍大伯父给我讲了个例子,叫做骗廷杖。
如今再想想,我珠大伯母用的这一招就叫骗廷杖。
这一招那些士林清流用的多,这些人想博一个流传百世的名头,但是这样的机会想碰上何其艰难,除非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遇上这种大事儿非大才不足以胜任。这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凑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的机会。
这也难不倒他们,没机会就要创造机会,他们不是大才也没事儿,他们有野路子。
不管皇帝是不是对的,只要一开口,他们必然反对,揪着某些皇帝不爱听的话和一些很敏感的事儿做文章,进而触怒皇帝,诱使皇帝下令把他们拉出去拿廷杖打。这些人想通过挨打这种事儿博得不明真相的人同情,引那些相同观点的人共情。
说白了,这种人是那种真正目无君上目无家国的人,他们反对皇帝并非是真的为天下百姓登高一呼,因为真正为民的人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些骗廷杖的人没本事为民说话才去骗廷杖,有本事谁骗廷杖啊!他们就是为了沽名钓誉,为的就是扬名,进而推高自己身价,推着自己跃居高位,如果他们被打死那就更好了,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目的也达到了,这就是为什么说文谏死是最令人讨厌的事儿。
他们被打得越惨收获的也就越多,到时候天下骂声滚滚而来,都是皇帝的错,他是个暴君,听不得一点儿忠言逆耳。反而挨打的这个人得到了天下的同情。
毕竟骗庭杖的那个人开了口,皇帝打了他,那是皇帝急眼了,不占理才打了人。
皇帝忍住了没打他们,也是他们赢。因为他们说的占理,要是不占理,他们直言犯上皇帝为什么不打他们。最可怕的是皇帝能忍一次,忍不了第一次。他们第一次得不了手,还会骗第一次。次数多了,他们就成了诤臣,天下又要传颂这个人为人正直,十分勇敢,面对着强权多次直言犯上……
其实我珠大伯母就是那个骗廷杖的人,而一伯母就是那个忍不忍得住都要吃亏的人。”
说到这里桂哥儿对云芳说:“那些酸儒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这种处心积虑不为钱不为权只为名的清流。和这种人相处,想坏事很容易,想成好事很难。因为做好事儿能留名,但是好事儿办好了真是太难了。人家有捷径,所以不屑于去做正经的好事儿。”
因此勋贵和清流不是一路人,互相瞧不上。勋贵瞧不上清流沽名钓誉,清流瞧不上勋贵沆瀣一气。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兰已经和她母亲成了一路人,从思想到行为已经和勋贵格格不入了,所以贾家是不会再在贾兰身上有任何的谋划了。
给贾兰安排在京城考试是最后为他做的一件事儿。
贾兰抓住了机会,先是进入了国子监,随后就参加了考试,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考场里面年轻人也很多,所以他表现的也不算太扎眼。但是成绩不错,很快就取得了参加下一次乡试的资格,也就是说他成了一个秀才。
于是在八月里老太太过一周年,大家在庙里给老太太做水陆道场的时候,李纨很高兴的跟族人们分享了贾兰成秀才的好消息。而且因为明年加开恩科,所以贾兰能直接参加明年三月的乡试,如果明年通过考试就是举人了!
举人在贾家来说真的是稀缺人才,应该说举人对于任何的一个地方来说都是稀缺人才。自从老贾家的人跟着宁荣一公从金陵到京城的前几十年,阖家富贵的环境只养出来了一个举人,还是贾敬,这位后来斗败后出家了。
这十来年在贾瑭挥着鞭子不断的鞭策下,就出来了两个举人,还是那种差点压大队的末流。就这样,京城的人对贾家的家学评价相当高。前年借住在荣府的金陵族人也考上了,排名在一百名开外,也属于那种吊车尾的名次,靠荣国府的关系回江南当小官去了,未来荣国府不拉他一把,他能进步的空间实在有限。
所以贾兰通过第一轮考试成了秀才的这个消息盖过了这半年来的其他消息,毕竟举人老爷也是稀缺的,贾家这样的家族也没养出几个来,而贾兰很明显是其中的种子选手,是属于重点培养观察的对象。但是这消息没让族长贾珍有什么反应,他当没听见。
李纨是相当的得意,还在分别的时候鼓励桂哥儿也要多读书。这行为让和她关系好的珍大奶奶都觉得张扬。
然而荣宁一府都没放在心上,一个秀才而已,这还真的看不到眼里,就是过了殿试有了官职都不放在眼里,连两府的门子都看不起五品以下的官儿,别说一个举人了,实际上五品真的不低了。
分别之后,最忐忑的还是桂哥儿,桂哥儿对自己的亲爹贾瑭了解得很清楚,那是看不得有人不上进的人,他对自己的亲儿子更严格,无数个夜晚贾瑭拍着桌子训斥儿子,给桂哥儿留下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