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红楼沉浸式围观 >

第272章

红楼沉浸式围观-第272章

小说: 红楼沉浸式围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黛玉就解释:“我们去年结社到如今,也作了不少的诗词,眼下离了二姐姐,下半年云妹妹也要出门,她们往后和我们就难以相聚,也不会和我们再结社了。我们打算把这些诗词收录到一起,将来等我们各奔东西没人结社了,刊印出来,一人一本,也算是留着做念想。”
  确实很有意义,云芳就说:“你们尽管作诗,回头我出钱给你们刊印,留给我一本,让我时常翻一翻,就当是跟着学了。”
  林黛玉已经拿手帕捂着嘴笑起来:“你们也别着急,这事儿最后还是落到你们手上。我们结社的时候,年纪最小的两个就是萱儿和巧儿,我们都走了,她们两个还在,哪怕只剩下两个人了,也能结社。
  等她们走了,下面如果还有妹妹,她们的妹妹自然也能写诗,最后整理书稿的人是侄女,侄女们才有几个钱,不还是你们出钱出力刊印出来吗?”
  王熙凤笑着说:“原来在这里等着我们呢,我就说那两个丫头片子能写什么诗,怎么也跟着你们结社,原来是你们这些做姑姑的心眼多。罢了罢了,除了认倒霉还能如何。把书稿拿来先给我瞧瞧,我要看看这成色,别拿去刊印的时候被人家笑话。”
  一屋子人笑起来,薛宝钗就说:“二奶奶说的跟认字一样,就是拿给你看,你也看不出什么成色来。”
  屋子里再次爆发出一阵哄笑。
  王熙凤说:“这是嫌弃我们不认字,我是看不出来,但是有人能看的出来。芳丫头,来评一评,看看谁写的好。”
  惜春站起来把上次的诗稿拿来,放到云芳跟前:“三嫂子看吧,我要瞧瞧二嫂子搬来的大将有几分本事。”
  云芳把书稿拿到手里,跟王熙凤说:“不管认不认识看不看的懂,翻页的声音一定要大,气势摆足了,不能让这些姑奶奶们看咱们的笑话。”
  一句“姑奶奶”调侃她们,惜春当时就跺脚拉探春和两个嫂子对线。嫂子们太坏了,动不动就拿婚事打趣她们,哪怕没有夫家,这两个嫂子也要提“姑奶奶”的说法,分明就是故意羞她们的。
  探春拉着惜春让她别闹了,论脸皮厚,未婚的小姑子能厚的过已婚能说荤话的嫂子们?
  王熙凤就说:“说一句姑奶奶也不算早,发嫁了二姑奶奶,你们也快了。要不是因为也快了,你们也不会聚在这里整理书稿啊。”
  字字句句,别人是开玩笑,但是说到宝钗的耳朵里,就在不断的增加她的焦虑。
  没过几日迎春带着夫婿回门,荣国府这里隆重招待他们。吃过饭之后,新姑爷去前院和老丈人大舅子小舅子一起聊天,女眷们一群人在缀锦楼陪着贾迎春说话。老太太就把陪嫁的丫鬟和陪房媳妇们叫来问问他们小夫妻如何相处的。
  到了该走的时候,迎春看着打包好的东西,从里面拿了自己常用的环佩钗簪出来送给姐妹们做念想。
  看她们姐妹有话说,邢夫人带着王熙凤李纨和云芳下楼去了。
  迎春拿了一对金镯子送给了邢岫烟,拿了一支金簪送给了林黛玉,把一只金项圈送给了探春,一块压裙子的玉佩给了惜春,最后选出一只金凤钗送给宝钗。
  她和邢岫烟是礼法上的表姐妹,虽然没血缘,往后来往的时候多,也没那么伤感。探春和惜春是亲妹妹,一起长大,就是分别了日后也是要联系的。林黛玉和她是嫡亲的表姐妹,和两个妹妹一样,联系也会紧密。
  她和薛宝钗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礼法上的联系。薛宝钗在荣国府住了这几年,大家相处的也好,心里也知道将来宝钗回去嫁人了,天南地北再难续上这段情谊。
  所以把最华丽的金凤钗送给了宝钗,思来想去,还是把话说了。
  “我这人嘴笨不会说话,说的不好了你也别往心里去。这园子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如今趁着青春尚在,早做打算吧。”
  薛宝钗几乎笑不出来了。
  这话是实话,也揭开了她不愿意面对的事儿:再不打算真的无路可退了。
  连姐妹们都能看明白的事儿,难道家里人看不明白吗?
  薛宝钗心里再次五味杂陈。
  好在转机来了。
  宫中的皇帝和皇后是少年夫妻,这些年感情一直很好,他们夫妻养了两个儿子,这两个皇子年纪相差了七八岁。
  前几年皇帝位置不稳的时候,和太上皇爆发过一场极为激烈的冲突。
  就是立储。
  当时皇帝想立他和皇后的嫡长子为储君入住东宫,太上皇反对,反对的理由除了乱七八糟的一些说法之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皇帝的嫡长子体弱。
  嫡长子体弱是不争的事实,这是胎里带来的毛病,走的快了就喘,重物件拿不动,别人骑马的时候他只能坐车……但是皇帝疼爱这个长子的的心也是真的。当时本该韬光养晦的皇帝为了嫡长子能被立为储君,也是冒了很大的险和太上皇硬扛。
  后来双方各退一步,立储的事儿就这么糊弄过去了。这些年磕磕碰碰,皇帝想传位给嫡长子的心一直不变。
  虽然没名分,但是皇帝已经给儿子配齐了东宫的属官,儿子也在东宫住着,就是没正式的册封。这个没名没分的东宫小号朝廷也在运作,皇长子除了体弱,也能像模像样的给皇帝分忧了。
  太上皇早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嫡长子早晚能拿到储君的名分,立储不再是皇帝心头的大事儿,现在横亘在帝后心头的事儿就是给儿子选一房贤妻。
  皇后私下里跟皇帝表示,东宫的女主人不是一两天能选出来的,要在大臣家里挑年纪合适品德贤惠的淑女需要些时间。如今儿子也不小了,都是十几岁的小伙子了,太子妃没有,但是昭训奉仪这样的侍妾该有吧。
  皇帝点头,该有。
  皇后就说:“侍妾而已,不必大张旗鼓,让下面的人找些品貌上佳的送进来就行,要紧的是要有点德行,不能上不了台面。”
  小事儿而已,皇帝日理万机,不管这事儿,让皇后操心去。
  皇后也不是很在意,侍妾而已,又不是找儿媳妇,还要看家世品貌,再打听是不是贤惠,要留意儿子喜不喜欢……皇后转脸跟下面的掌事太监说:“从京城附近选良家子充入宫掖,不要大张旗鼓,先看太子的态度,太子喜欢了再赏名位。”
  太监出宫,给那些下面的徒子徒孙还有各处受宫中太监掌管的司、监、局传话:低调行事,选品貌上佳有德行的女子送东宫听候差遣。
  选宫女不是这个流程和要求,目的一下子就明显了,东宫的小爷开窍了,这是要让下面进献美色。
  这消息就传到了夏家,夏家掌管着桂花局,这桂花局是和宫中打交道的,虽然宫里要求低调行事,但是东宫那里是个热灶。凡是有点心眼的都在找合适的女孩,要是这女孩能在太子身边站住了,往后再有个一男半女,就是外面这些皇商和太监们的靠山。
  夏家的太太就觉得可惜:“我只有一个女儿,要是有两个,就送去一个。真是……”
  这样子像是丢了几万两银子,就差对着胸口捶几下表示痛心疾首了。
  但是夏金桂听了这个消息,瞬间想到了薛宝钗。
  太子现在很尊贵,往后要是登基了,更是最最最尊贵的人。
  她心想反正薛宝钗现在没人家,不如拿她去敲门,行不行就看薛家的造化了,不行了也没事,那是她薛宝钗没福气,怨不得别人。


第322章 盼青云
  这主意让薛姨妈很动心。
  但是薛姨妈也有疑问:“太子如今年岁也不算大,你妹妹比他年纪大了些,宫里能答应吗?”
  将心比心,她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带入到皇后的身上就会觉得这事儿不可能成功。薛姨妈自己还想要个好点的媳妇儿,就算是给儿子挑个妾也要找不错的姑娘,要老实听话不调皮的才行,薛宝钗和老实听话不调皮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皇后比她能挑选的范围广不说,而且人家也有对全天下挑挑拣拣的底气。她是给太子挑侍妾,这事儿已经不算是私事儿了,要是侍妾的地位再高点,比如说良娣,这是要彻查代,如果入选女孩的父兄有违法乱纪的事儿,再或者有明显的污点在身上甩不掉,群臣是要在朝堂上议论一番,甚至是要对着皇帝一顿乱喷的。
  而且皇后疼儿子的心和天下做母亲的女人差不多,处处以儿子为先,深宫里面规矩更多,侍妾更难做。
  薛姨妈没有站在皇后的角度上考虑过这件事情,如果站在皇后的角度上,对薛宝钗用要给挑剔的目光看待,她也不会问出这个问题。也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事情,如果站在自己疼女儿的这个角度上,就不该和夏金桂讨论下去。
  夏金桂是本着有枣没枣打杆子的想法,就说:“人家还说女大抱金砖呢,当初你们想着把妹妹许给贾宝玉的时候,妹妹不也是比表弟的年纪大吗?”
  可是宝玉的年纪也比太子大了一点啊!
  她反而觉得夏金桂这说法很对,女孩子大点怎么了?大一点更稳重。能规劝夫君上进,能管好家务。
  她完全没想过,规劝夫君管好家务是正房大妇该做的事儿。
  深宫里面如果真有侍妾和宫女规劝太子上进,这不是幸事,这不是书上记载的贤妃德行,而是下一刻就要驾鹤西去的悲剧。
  就是想给宫中的男人进言,也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薛姨妈很心动,财帛动人心富贵迷人眼,当初全家来京城就是奔着宫中去的,她觉得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条路上。
  所以特意找夏金桂把事儿问了,这次走的是夏家的路子,夏家和宫里的关系密切,夏家因为生意,宫里有关系好的太监,这些人也想找个能出头的女人做靠山呢,只要是夏家找来的女孩合适,他们保证能让薛宝钗进宫。
  薛姨妈得了夏金桂的说法就兴冲冲的来找薛宝钗。
  她来的时候王熙凤正和珍大奶奶一起聊天,王熙凤也是一肚子的烦心事儿,没功夫管薛家,所以薛姨妈来了她知道,但是没问那么多。
  薛家那边的事儿荣国府的人还不知道,只以为薛姨妈是来看女儿。
  而王熙凤这时候是又气又恼,暗地里还充满了幸灾乐祸。因为贾琏这好··色下··流的玩意被尤姐调··戏了!
  这事儿还要从贾琏前几天大摆筵席感谢族人来帮忙的事上说起。本来吃完了饭,大家散了也没什么,但是族人们散了,他和贾珍又摆了一桌开始喝。
  这次也没外人,这对堂兄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听着外面的吹拉弹唱和女孩婉转清亮的嗓音,贾珍就说起最近京中的热闹,不知怎么了话题就扯到了薛蟠身上,说薛蟠最近喜欢窑子里的粉头花魁。
  这些日子为了那些人尽可夫的女人一掷千金,日日在青楼和人家拜堂,银子花的如流水一样,大家都是花丛中的混账,就他混的与众不同。贾珍这样的败家子都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再大的家业也禁不住薛蟠这么折腾”。
  说到薛蟠,贾琏就跟贾珍说:“那日打发二妹妹出门,我去老太太跟前回话,发现屏风后面有个小娘们骚气的很,隔着屏风扭腰顶胯,后来打听才知道是薛大傻子的媳妇,听说也是金枝玉叶一样养大的,没想到啊……”
  两人哈哈笑了几声,都喝的脸红脖子粗,贾珍举杯和贾琏碰了一杯:“叫我说,薛大傻子降不住那匹烈马,早晚头上的帽子要换色。”
  说完又想起来一件事,和贾琏说:“京城说大也不大,夏家的事儿我前几年也听过一些,他家的老爷没得早,这对母女和夏家的人又闹的难收场。人家说寡妇门前是非多,纷纷扰扰也有流言蜚语传出来,不知道真假。我当年以为是夏家的族人故意传些脏话污蔑人家的名声,听你这么一说,也不知道这到底是真是假。”
  贾琏提着酒壶满上:“真不真假不假的不管,不干咱们的事儿。我也跟你说,我们衙门里有个推官,就喜欢找那些妇人,他还掌管着推勾狱讼之事,前几日构陷了一个浪荡子弟,那小子前脚被抓进大牢,这推官晚上去他家夜会人家寡母,可是被他弄进大牢的这小子也是京中有名姓人家的子弟,虽然是旁支,大宗却不好得罪。这丢人败兴的事儿都能想的出来前后因果,府尹大人知道后很恼火,最近有让这推官滚蛋的意思。我就不知道他图什么?自己有家有业的还干点这事儿,一旦被戳破,那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贾珍摇头,跟贾琏说:“琏儿,你是不知道,有时候徐娘半老更有韵味啊!”
  贾琏跟贾珍的口味不一样。
  贾珍的爱好更惊悚一些,贾琏的爱好顶多是白天那啥,偶尔埋怨妻妾放不开罢了。
  贾珍看贾琏没听进去,就说:“我知道你与我不同,哥哥今儿带你见识一番,免得你没见识。”
  贾琏是真的没法想象半老徐娘会有想什么样的韵味。
  哪知贾珍已经让请尤老娘和尤二姐了。
  贾琏一下子吓的酒醒了一半!
  这可真的惊悚!
  “别,慢着,别去……”
  贾琏喊人呢,但是这里伺候的奴才是宁国府的人,哪里听贾琏的,下人一溜烟的出去了。
  贾琏一头汗,用手一抹,觉得这哥哥疯了!
  贾珍斜着眼看他:“瞧你吓得!不过是请来一起喝酒罢了,你想成什么了?”
  喝酒也不能让尤老娘来陪酒啊!
  “这成何体统!”哥哥你做个人吧!
  贾珍不在乎:“你看你,放心吧,我和她老人家也是喝过酒的。”
  贾琏就想劝劝他,你这有点太过分了啊!
  还没开口,门被一脚踹开了。
  贾琏转头一看,尤姐在门口站着!
  尤姐冷笑了一声,盯着贾琏:“二爷要喝酒?”
  说着走过来,直接一提裙子,大马金刀的坐在他们兄弟中间。一手搂一个,对贾琏贾珍说:“二爷新来的,也别客气,把你汗巾子解开,也让我看看你那家伙。”
  贾琏真没见过这样的人,目瞪口呆。
  尤姐不管,直接一手推开了贾珍,搂着贾琏的脖子,另外一手捏着他的下巴,迫使他抬头:“二爷,好久没来了,我也惦记您呢,既然来了也别客气,让我看看二爷是不是银枪蜡样头,脱啊!”
  最后两字很大声,吓的贾琏一哆嗦。
  这会尤姐像个恶霸,贾琏像个小媳妇。
  小媳妇委屈的喊:“放开!放开手!”
  尤姐也确实放开了,她一把推开贾琏,就开始撕扯他,嘴里说着:“二爷,别害羞,门开着呢,我都不害羞你害羞什么。”
  门被踹开了,是真的开着呢。
  贾琏他要脸,手忙脚乱的推开尤姐爬起来,顾不得自己的外衣被扯下来,捂着腰带跑出去了。
  他衣服都没穿,回来跟个受惊的小媳妇一样,一开始王熙凤当他是喝多了,毕竟以前就有把衣服脱在前院的事儿,让人问了一声,兴儿替贾琏隐瞒,王熙凤也没放在心上。
  没想到今天为了这件衣裳珍大奶奶特意来了一趟,把衣服送回来了。
  王熙凤得知了前因后果也惊呆了,贾琏这厮居然遇到对手了,哈~~~
  珍大奶奶还特意解释了一下:“放心,是姐儿吓唬他呢,没真把他怎么样。”
  这语气有点不对劲~
  王熙凤的心情有点复杂,所以一时半会不知道说啥。
  珍大奶奶倒是说:“姐儿是个烈性儿的,不像她那姐姐早和我们大爷还有蓉儿不干不净了。我看着就心疼姐儿,想着要不然打发她嫁了吧,免得在我们家遭罪。”
  王熙凤这时候也收拾好心情了,冷笑着说:“我劝你思,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