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姜弥只觉得恶心的不能再恶心。偏偏徐宁这个时候走了,他们拿什么表明自己承认诏命?口头承认?徐宁这一走,只怕是早算到了皇后会拿着皇帝诏命来找他们,这是要逼着他们和帝后翻脸。毕竟一旦两家达成协议,最先送死的也是他徐宁。此事一旦处理不当,徐宁便可以拉着濮阳王和整个兖州世族一起捆绑,再无回旋余地!
这时偏偏顾承业又站了出来,淡淡一笑:“眼下中书令不在,诏书又待加署,不如卑职先行署名,再携诏书前往北门?”
顾承业说完没过多久,柳匡如等人便靠拢过去。最后,魏钰庭也起身道:“皇后既已录尚书事,卑职尚有公务,理应前往述职。”
“这……魏公你……”元湛几乎要站起身来。
然而魏钰庭却直截了当,道:“其实大王如今也该深思是否要先谒见陛下,再于宣政殿论事。”
元湛也缓缓起身,长叹一口气:“原是本王所念非分。姜相,随我一起谒见陛下,负荆请罪。”
“万万不可!”王俭坚定阻止,“方才魏令所言虽是劝诫之语,但值此穷途,大王万不可稍退。如今陆归大军已镇襄阳,吴玥将军执掌豫江,若今上果真病危,陆氏易鼎,已是可见。届时大王结局,又当如何?大王亲母与幼弟又当如何?天子,兵强马壮者耳!大王虽在深宫,但有众臣拱护,外不失司州、兖州世家力拥。长安卢霑,其子也出质宫内,可为大用!”
谒见皇帝,可以。那濮阳王就有名分而无实力,最后只能去赌对方是曹丕还是刘裕。
如果不谒见皇帝,就意味着另立中央。有实力而无名分,要上牌桌就必须不断地去抵押自己手中的筹码。
姜弥看了一眼王俭,但最终还是赞同道:“七兵尚书所言,确是中肯。”
姜弥也知道,眼下他们一众臣僚比较保守的做法就是去谒见皇帝,赶紧示好,从而争取到一些名分,如果皇帝还活着的话。但这也只是基于对皇帝的判断。至于皇帝会不会恨陆昭?大家都是政治动物,在真正的胜利到达之前,有些记忆会被选择性遗忘,这是他们冰冷的血液里自带的一种识趣。
王俭所做的判断更多的是基于陆昭的判断。如果陆昭真如历史上贾南风一般,那他们这些世家的确没什么可害怕的。但陆昭本人就出身于吴国皇室,其人对于世家的危害也是深有体会。即便是姜弥这种久疏于朝堂的戚族,也能隐隐感受到这些年来这位陆氏女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之前的关陇世族阉割掉的。无论是为政治理想还是为实际,下一步要除掉的就是陈留王氏以及其相关联的世家。
他们,都跑不掉。
姜弥走上前与王俭对视一眼,他太了解自家这位宗王。
穷,则装死躺下。达,则扶我起来。
进,则你们先上。退,则他们干的。
因此姜弥这次也不由分说,握住濮阳王的衣袍一角,跪泣道:“承制封拜,非天子近臣贵勋所不授。陆氏区区女流,擅自矫诏,臣恐陛下危矣。今上尚无皇嗣,宗室之中,唯有大王可承宗祧,继以大业。臣请大王勿必振奋,勉强为国,召中书令近前,为大王诏表天下,共清君侧,如此方不负祖宗、不负天下人!”
王俭亦拜道:“皇后虽已逋逃出走,但公主尚在臣等掌控之中,右卫将军亦有部署。眼下应速迎出公主,奉于西省,避免他人利用,行以不轨。”
殿上几人商议着,而殿下亦不乏暴躁的声音喧嚣尘上。魏钰庭、江恒、顾承业、柳匡如等人极力要求将徐宁绳之以法,严惩不贷。而兖州世家则痛斥魏钰庭、吴淼等人身居显位,却无力平稳局面,同样要拿以问罪。
元湛此时已痛苦不堪,思索再三,才叹气道:“公主乃我宗家后辈,无论如何,也当妥善安护。烦请七兵尚书率本王半数亲卫与职下宿卫前往,务必迎出公主入西省。”
姜弥神色黯了黯,其实这件事他并不放心交给王俭去做。但是他也没办法,毕竟与王俭相比,他掌握的禁军力量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并未反对。
对于元湛,王俭也有所预判,公主毕竟也是大义所在,濮阳王懦弱怕事,所以是一定要将公主争取到的。有了这个命令,王俭也迅速领兵出殿。而出殿前,陈留王氏的子弟们也开始频频向他使以眼色。
陆昭一行千余精锐自北门再入洛阳宫,却并未急于扫荡,也并未营救公主,而是先前往西省周边占领佛塔、高台等险要处。待宿卫发现徐宁踪影,才集兵出击。然而出击前却也悄悄命人放出风去,令徐宁得
知,以操纵其出逃方向。
在一次次佯攻与围追堵截后,徐宁不得已领兵向西省撤去。此时,宿卫军来报,王俭已成功领兵占领公主所在的宫殿。
陆昭当即勒马,剑指西省:“众将士听令,国贼徐宁,戕害大政,祸乱神都,矫诏废立,潜逃西省。众将随我突击西省门禁,但省中有包庇者,视为谋逆论处!”
徐宁本打算携部分宿卫前往公主所在的宫殿与另一部分宿卫汇合。但不料却频频遇到中途冲出来的陆昭所带的禁军。乱军中徐宁让将士们死守阵脚,同时又吩咐另一名将领分兵前往西边的千秋门附近探路,在得知千秋门并未失守后,便略作交代,随后带人徐徐退入西省省内。
但紧接着西省门禁处又有禁军冲出,前锋冯让差点冲入省中。最后还是省中禁卫与徐宁合力,这才击退冯让的势头。
见到徐宁主动归来,姜弥的脸色也很难说得上好看。若是徐宁安安静静回到西省,倒还好说,不管事情发展至何种地步,日后总有一个能够解释的余地。可眼下西省竟与皇后的禁军打出了真火,省内的禁军动了手,那在握有大义的皇后眼中完全可以视为濮阳王本人对皇帝做出的直接反抗。
禁锢朝臣,执掌中书印,据不出迎,这是要另立中央!
“这中书令印该有的时候没有,不该来的时候反倒来。”姜弥暗自嘀咕着。
当姜弥再度望向元湛,只见其双目空洞地望着地面,片刻后,似乎察觉到自己的目光,连忙慌张道:“如有大事,莫再问我,还请姜相全权处理。”
如今殿中议论纷纷,不乏有人喝骂让姜弥反倒徐宁,向皇后交出国贼。姜弥却很清楚,徐宁一人的生死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如果轻易将徐宁拱手交出,是换不到任何实利的。
姜弥无法,只得自己与徐宁沟通。
整个皇宫的戍卫有三级,即宫、省、殿。西省虽然有围墙与门禁,但并不适宜驻守,一旦爆发兵变,便是自困之局。所幸陆昭所率兵力并不多,徐宁命人搭起简单的防御工事后,便见到前来找到自己的姜弥。
“右卫将军该不会以为区区西省就能阻禁军精锐于外吧?”姜弥一见到徐宁便急不可耐地发问。
徐宁几经兵乱,眼下也是疲惫憔悴,不过他也知道姜弥的目的,此时只是佯装自毁地说道:“既如此,我也甘从众愿,交出中书令印与右卫将军印,自缚而出,请求正法。”
姜弥闻言后神态有些不安,道:“事到如此,我想也不必再过多犹豫了。某虽为濮阳王属,眼下已难以旁顾,只愿能保全大王一命。但朝臣竟有悖逆臣子,劝我与大王行废立之事,实在荒谬。”
徐宁见话递了过来,环顾左右后,压低声音道:“姜相难道不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大好机会?其实你我今次迎濮阳王于西省,已算的上是妄行,即便能够侥幸脱罪,来日必然还有大祸。姜相当知,我的实力从不在于都中的禁军,而是在长安的卢霑。而濮阳王的实力也不在这些王谢庭门,而是在宫外的世家部曲。”
其实事情走到这个地步早已积重难返,别的不提,在缺少皇帝印玺的情况下便奉濮阳王入宫还接见朝臣,单单这桩事已足以让濮阳王废位,甚至姜弥、王俭都逃不掉灭门之祸。但如果各方通力合作,扶立濮阳王,那么局面便有可能扭转。
如果洛阳不能守住,还可以转移到更为友好的兖州,并与冀州方面通气。如此,即便陈留王氏的王襄与陆昭关系甚深,但因为有濮阳王与王俭同行,王襄也很难反对。
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就好。君王率军出征,归来时不可能没有足够的军队围拱。皇后眼下的确是皇帝能够依靠之人,但如果皇帝身体尚能支撑,一定不会放出承制封拜这种权柄。这个时候还能被陆氏夺权,可见身体状况已经不行了。
这是姜弥与徐宁共同的判断,皇帝选择皇后应该不是因为不想传位于濮阳王。如果直接传位于濮阳王,那么濮阳王一派的人绝对是要把皇帝“侍疾”走的。给皇后权力不过是个中间过渡罢了。等皇帝一走,陆氏除非想要推翻魏祚,不然还是要在先帝仅有的两位皇嗣中选择的。没有男嗣就是对陆氏权力最大的限制。
很快,在西省内便聚集了三千余名甲士,亭台以及诸多景观处也都被兵卒占据。许多朝臣绝大部分时间都要与这些兵卒杂居,饮食起居都不得便宜。除此之外,任光禄勋的韦宽也被徐宁等人圈禁取其令印,凡出入者,必须携带有光禄勋印的通行执。此外徐宁也早已去信长安,向卢霑剖析厉害,希望他能从长安出兵,携姜太昭仪以及濮阳王的幼弟一同东进,并命人在三辅地区散布谣言,说皇帝已然垂危,有意立濮阳王为皇太弟。
待一切布置好后,徐宁也长舒一口气,连续十几日紧绷的情绪让他疲惫不堪。此时已至晚膳时分,内侍送来了一些简单的酒食。徐宁也借此空闲,听取西省各处守军的日常汇报。然而其中一个汇报让他警醒异常——王俭率众拱卫公主,但碍于陆氏兵众锋锐,难归西省!
第424章 解咒
这个时节的陇上也收起往日的热烈, 绵绵密密地下起雨来。
雨幕成网,看似网罗住马蹄激起的烟尘,却最终落得更混乱不堪的泥泞。事实如此, 如今局面的确已再混乱不过。
洛阳陈留王氏等人预谋废立,长安城内也并不平静。徐宁早以派人散布谣言至长安与三辅一带, 只说皇帝命不久矣, 欲立濮阳王为皇太弟。
云岫才与陇右各漕行的漕首会面,定下各家运送物资启程的时间,随后匆匆下陇, 前往长安雍州刺史府。
与其说濮阳王与陈留王氏是陆昭最大的敌人,倒不如说荆州的陆归是她最大的敌人。濮阳王与陈留王氏好歹还忌惮着陆昭所掌控的势力, 尽量保证陆昭本人不出什么意外,但荆州方面就不一定了。
陆归与陆昭两人的权力跃迁轨迹完全不同。陆归是靠着关陇与荆州的地方军队, 在一次次兵变中集权上台的,靠的是中下层军官。而陆昭则是靠高层世族以及吸收政变失败者与投机者势力确立权力。两人的基本盘互有矛盾。
即便兄妹二人有血缘之深, 幼时之宜,陆归手下的军官们也会希望皇后在洛阳出事。如此, 陆昭所掌握的权力才会自然而然过渡到陆归手中, 而陆归也能顺理成章掌握推翻魏国的大义。这些暗流涌动下,谁与谁会达成怎样的合谋,谁与谁会推动一场谋杀, 云岫想都不敢想。
马车冒雨疾行,路过丹阳郡公府。隔着雨幕,云岫恰巧看到钟长悦身着一件青色雨披, 走到郡公府备好的马车前。
对方的身形被雨披与伞盖遮蔽着, 憔悴与病态一概不见。只是观望的那一刻,对方脚步一顿, 转过身,隔着雨幕朝这边看过来。
云岫只觉得有一股被雨浇透了的寒意,和儿时初在钟府相见一样。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血统,效忠于不同的主公,自然也信奉着不同的信条。世事时情就如雨帘,从未将他们真正分割,分割他们的,正是他们自己本身。
云岫将斗篷一紧,吩咐道:“紧几鞭,快去卢刺史府。”
两辆马车几乎一前一后停下,却是钟长悦先到了。云岫有礼有度,止步于后。钟长悦见状微微一笑,随后遥遥向云岫见礼。
片刻后,府门守卫打伞过来,先接了名刺,便将他请进门内等候。
“家门丑类,竟敢助次恶事!”
卢霑读到送入府中的书信,脸色已胀成红紫色,继而拍案怒斥,立于他身侧的发妻则一味哭泣。
如今,皇帝病危并打算立濮阳王为皇太弟的谣言传遍关陇,畿内可谓动荡不安。三辅世家被陆氏一族清洗过,留下来的都是在上次王济宫变时站过队的,许多事情不好改变立场。因此皇帝病危,陈留王氏上了濮阳王的船,这些三辅世族便打起了皇宫内姜氏幼子元泽的主意。
洛阳的老油子们拥护濮阳王,我们要为皇后拥立幼子!
卢霑眉头紧锁。
这样的势头持续发酵着,要知道现在长安内宫可不是没有皇后的人。陈霆这个左卫将军可是在先帝时代陆昭一手带出来的嫡系,本家在荆州也是陆归所掌,干起狠事根本不必顾及。一旦长安内外达成某种合谋,他就能窝死在这里。
至于寒门方面,徐宁已在洛阳得手,大批寒门官员都在洛阳录事。如果他拒绝参与此事,在未来的政治浪潮中,注定会无朋无党,孤立无援。
思至此处,卢霑发现自己已不得不听从徐宁的建议,领兵携姜太昭仪与元泽入关支持濮阳王。
正当他准备动身前往军营,便有门生来报,说有人登访,请卢霑务必相见,说完递上名刺。
卢霑接过名刺,神色一变。
“是贵客!快请进来。”
钟长悦身为秦州别驾,钟云岫身为皇后原来的贴身婢女,两人单从身份上,实难称贵。但贵重与否有时在身位,有时更在时势。
现在皇帝病危的谣言散布京畿,西北完全有资格上台来表达意见。陆家在西北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执掌秦州的陆放,实质掌权人则是钟长悦。而另一支则是掌握整个西北官府、民用物资调动水道的钟云岫。
两人过府来见,一前一后,并不同行,倒是古怪。
钟长悦原本身患重疾,今日过府也是勉强行走。卢霑命人将钟长悦搀扶进内室,旋即屏退众人。
钟长悦只从前门行走至室内,已是满额虚汗。饶是如此,他仍强撑着身体,用气若游丝的声音安慰道:“刺史小公子在洛阳之事,我已听说,不知刺史心中可有抉择?”
“逆子!逆子啊!”卢霑捧心怒斥,语气不免悔恨,“既为人臣,忠无分年少与年长,孽子罪责,吾愿一力承担。”
其实当初皇帝命他执掌长安,守住姜氏及元泽兄弟,就是留一个后手。祭出濮阳王是为了抵消皇帝在南征出问题时陆氏易鼎的风险。眼下南征的确出了问题,但皇帝既没有死,陆昭又坚定地站在皇帝一边,那濮阳王除非谋逆翻身,否则难得善果。卢诞作为矫诏参与者之一,几乎不可能幸免。
“但请刺史一阅。”此时钟长悦却从袖中取出一封诏命:“此非陛下亲诏。陛下病重,皇后如今承制封拜,代掌制敕。此番托付,也是皇后之意,虽有僭越,还请刺史不要介怀。”
既然钟长悦已然申明赐诏乃是陆昭代做,卢霑也就没有再疑其他,直接接过诏书阅览。诏书中言,时下洛阳暗潮汹涌,或有废立之变,因此希望他继续驻守西京。另有一封信乃是陆昭亲笔,言事后其子她会设法保全。
待卢霑看完,钟长悦道:“刺史还有什么想问的,卑职或可解答。”
卢霑放下书信,苦笑道:“皇后既已承制,若真有意作阴谋害我,则可直接矫诏,不必直言告我,以损自己清誉。我半生奉君,忠于王命,今日当全此节,也望皇后不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