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门阀之上 >

第124章

门阀之上-第124章

小说: 门阀之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嵇镇主如今还任着朔方丞……”路上,督护亦将北镇需要注意到人事说给一行人听。然而所提到的人或是嵇氏故交,或是中原旧臣,示好之余,防备也是极其明显。
  相对于陆归的两府构架,元丕的班底构成则要复杂的多。首先便是北海公府,府内掾属大多是从中原带来的行政班底,其中亦不乏关陇世族旧人,只不过家世都已衰微。毕竟在门阀执政的时代,真有路子的世家不会把子弟往北境填。
  其次则是镇北将军府与御侯府,这个班底下大多是统御六镇的军事力量。譬如原先跟随自己的亲卫,还有当地乡土的武装力量。历来中央派人执掌地方,第一要剪除的便是这些乡土武装,换言之,是乡贼。这些人早年在北境作乱,如今已划在朝廷的正规编制下。世道动荡,万事从宜,乡贼是永远剪除不净的,不过是以不同面目出现在时局中而已。
  如此一来,地方豪族构成中级幕僚,而中原旧族则代表着朝廷以及中原世家们的利益,给予北镇以脆弱的支持。
  庞大的架构需要极大的威望,元丕以皇族长者的身份,凭借着早年的开国军功,在萧条的六镇镇守了几十年。然而在他之后,由于皇权衰微,朝廷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这看似是六镇的问题,事实上亦是世家要面对的问题。
  陆昭在临行前已经能够隐隐感受到谢云传达出的一些意思——利用这股力量的同时,一定要在最短时间消化掉他们。这其中不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担忧,亦是阶层利益的殊死之斗。
  细雪飘坠,在马蹄下碾作银膏,北风吹起的尘埃化作漫天的冰雾,令狐裘更重。此时若令名士临风,自有一番慷慨歌咏,而陆昭只在漫天雪色下看到心底那簇鲜红的火苗,它因欲望幽幽而然,将所有的浪漫遐思悉数燃成灰烬。她明白她终做不了风流雅士,即便她表面功夫已臻化境,但那颗任事进取的心与刻进骨子里的世故告诉她,即便骗得过别人也终究骗不过自己。
  一行人停在山寨最外边的拒马前,督军前去通报,然而等了近半个时辰,对方依旧不肯放行。
  “呵,阎王易过,小鬼难缠。”陆归冷笑道。
  陆昭闻言也是深以为然,以元丕尊位,对于自己这一方是否召见,并不需要摆出这样的姿态。觉得可谈放行就是,若觉不妥自会当即拒之门外,而不会矫揉摆弄,反失了气度。如今境况,必是下属部众恶意为之。而且由此也可看出元丕对于这些部众的掌控并不牢固,至于原因,想必年龄、大势俱有。
  此时陆归身后不少亲随已经颇为愤慨,其中一名壮勇已下马抽出佩刀,直接在拒马外用以照明的铜火盆上磨起刀来,霍霍之声大有警告意味。
  果然片刻后从营寨内行出一名军士,语气颇为有礼道:“末将薪曹赵源恭迎车骑将军、女侍中、女尚书入营。”
  先前陆归面色尚算平和,然而在听到对方报上官职后,当即拉下脸来。军中曹部众多,譬如大将军府,便近有三十二曹,每曹曹首职位薪俸虽然相同,但职位却有高低贵贱。譬如吏曹,乃是掌军中人事备选,自然是亲信中的亲信。而薪曹则是负责掌管柴火草料等物资的官员,虽说不一定是诸曹最末,但地位只怕还不如一个给北海公做饭的厨子。
  且不说自己一行人有三位两千石,光是车骑将军开府的名头也不应当被这般对待,其中的侮辱之意已经不言而喻。只见对方面色仍是从容,甚至走近陆归的身畔,道:“请车骑将军下马解剑,随我入营。”
  陆昭闻言眉头一皱,却见营前兵众连拒马寨门都不曾移动半分,只在寨门一角开了一个小门,显然是要让一行人除去武器,连随从都不能入内,只身去见元丕。
  陆昭冷笑一声,调转马头,而后对陆归道:“听闻门下老犬多作吠声,乃是厌客,既如此我等回安定便是。”
  然而话音未落,那赵源忽然牵住了陆昭的缰绳,死死拽住马匹,厉声问道:“女侍中似不从北镇军法,想来必是汉贼。”
  陆昭冷冷望向赵源,此时他身后的部众也纷纷拔出佩刀,一副要大动干戈架势。陆昭知道,一个薪曹竟敢如此放肆,背后也必然有人撑腰。她明白来此处必然不会迎来笑脸,但是对于对方的杀气腾腾也不打算无视。
  百辟刀翁然出鞘,手起刀落之间,赵源已然应声倒地。


第215章 老朽
  “北镇有军法, 秦州军亦有军法。犯主将者斩!”
  陆归说完便命众将拔刀起槊。恶意的侮辱与挑衅无法用仁爱解决,使用强势的反击却可以让对方意识到得罪你的成本极高。
  汩汩血腥如藤木匍匐蔓延在雪地上,此时以赵源为首的兵将们也都纷纷亮刀出列, 大有一决死战的架势。然而陆昭亦发现一名小卒缩身一溜,事不关己地回到了营寨的箭楼上。
  陆归麾下的秦州军强悍不输六镇, 而对方亦未料到陆归等人竟这般硬气, 不仅没有俯首入彀,反而奋起反击。几轮冲杀下来,陆归所带精锐并无一人伤亡, 就连在一旁的嵇氏也被保护得很好。
  终于,对方在愤懑浇头后, 也有一二清醒者。毕竟陆家功勋爵位俱在,且镇中尚有沃野镇主的嫡系血亲, 下手时也有了顾及。只是陆归与陆昭并不打算善罢甘休,毕竟对方犯将在先, 且事情闹大,反倒可以让深在营中的元丕知道。
  若己方真应那赵源所言, 丢盔弃甲, 只身前往营寨,等待自己的将是毫无底线的羞辱,甚至连性命都将被玩弄于股掌之中。如果真到了那样的局面, 即便是这些军将有错在先,元丕身为外镇人也不会出面苛责,反倒会安抚嘉许, 赞赏这些人为鲜卑旧勋与北镇的失意之人向世家出了一口恶气。一旦真的陷入这种局面, 六镇只会看轻秦州军,团结一力, 泄愤打压,而非各动心思,争取合作。
  嵇氏尚车在内,见此情景已经气得双唇发抖。她的名号并非没有报上去,然而这些将士竟仍无礼羞辱。这件事往小了说是家丑,若放大来看,要么是六镇中早有人对沃野镇主嵇髦见恶已久,要么是元丕本人意欲打压嵇家。
  想至此处,嵇氏便走出车外,她早已头发斑白,然而声音中却带着特有的强势,用鲜卑话说道:“元丕老匹夫若不堪掌六镇,宜早归家。使镇将亲眷受辱,又是什么御兵之道。”
  此时营寨上有不少戍卫开始议论纷纷,片刻后,营寨大门忽然大开,一名带甲壮士领两列戍卫前来。那壮士先行下马施礼道:“车骑将军、女侍中、女尚书远道而来,六镇多有失礼之处还望勿怪。末将魏明,御侯帐下督护,现为将军带路。”说完又向那些六镇执刃者环视一番,而后怒喝道,“弃械归营!伍长以上有军官之任者,稍后自绑来见我。”
  事情发展至此,双方也难有好心情。陆昭早已知晓六镇各自为政,元丕各府内亦派系林立。赵源受人指使羞辱自己,这位魏明将军来时之巧,决断之快,也不见得就是善辈。不过先前赵源之事也让陆昭隐隐感受到一种世家独有的阴柔手段,想至此处,兄妹二人不由得意味深长的对视了一眼——六镇背后的水与中枢对此举的默许与支持,远非表相那般浅明。
  魏明先将陆归、陆昭等人安排至一间毡房内等候,而后命人再次禀告北海公。不久,营帐外便有行刑的惨叫声,应是元丕已下令处死今日闹事者。
  待外面人禀报行刑之事后,魏明点了点头,转身从营外取了酪浆、奶饼、炙烤羊肉等热食奉入帐中,解释道:“如今虽是午膳时,但草原军旅皆是两餐。如今凛冬已至,六镇多缺人力,伙夫平日也要做牧马拾柴等杂物,因此未能提前预备,还望贵人们见谅。”
  陆归曾与羌胡杂居,草原少树木,薪柴不易得,再加上草原饮食多以肉奶为主,两餐制既减少薪火损耗,又节约时间。况且仅从餐食上看,对方也是精心准备,并无苛待,因道:“餐
  食乃小节,军中法度为上。”
  魏明先谢过陆归体谅,而后道:“车骑将军此次带了不少人马,骤临北地,难免有缺,若有粮草急需,还请将军派人提前告知,末将这边也要有所准备。”
  陆归微微一笑,六镇疲敝他自入境便知,不打自己粮草的主意已是万幸。现下又领受了对方的满满恶意,若再讨要军需,也太不知人情,也就谢绝道:“粮草本应本部各供所需,怎敢叨扰北海公与将军费心。只是我等一路北上,也履见逃难镇户,沿途略有救济,徒然插手北海公家务事,还望莫要责怪。”
  所谓镇户乃六镇居民,早年魏王大破高车柔然,获得十万部众。而这些部众身份种族混杂,不能安置在内地,因此魏主设六镇,将这些部众迁移至此,历代在六镇方牧耕作,不得私逃,而六镇镇主军将则负责安抚统治。
  魏明听陆归所言“粮草本应本部各供所需”,言下之意则是秦州的粮草也不会平白无故援助六镇,至少六镇要做交换,因此不由得强作苦笑,示弱一番:“六镇早年之繁荣,末将父亲犹有所忆,常常道我。早年魏国都平城,以北镇为重,盛简亲贤,拥麾坐镇,配以高门子弟,所待独厚。当时执掌人物,莫不是公侯贵子,王室宗亲。”
  “只是国祚南移后,北镇不过一边戍穷乡,虽非得罪当世,但中枢贵胄也渐少与我等为伍。一生驱使,若能得虞军、白直等位已是万幸,万人一生推迁,到死也不过是一个镇主。同族当时偶有留长安任职者,皆是上品清官,徒然见异,犹如天地两隔,因此在镇者心多不豫,逃亡四散者甚众。”
  魏明说至此处微微一顿,似是意识到自己满腹牢骚之语一般,又转作笑脸道:“诸位贵人莫嫌我谤政,其实先前王中书更化改制,与谢尚书也有所调整,以任职年限取才录官,晋升羽林,时谤或有缓解。”
  陆昭闻言淡淡一笑,问道:“敢问将军父亲是?”
  魏明道:“家父魏允,曾任羽林中郎将。”
  魏明说完,也认为自己的话已经点到,于是施礼告退道:“贵人慢用餐食,稍后会有侍者前来通传。”说完忽又想起一事,“谢郎君的名刺北海公未收,稍后末将会讲名次转回给谢郎君。”
  待魏明走后,陆昭方才低声道:“我说这个人怎么来的这般巧。”
  魏明到底还是有一些门阀背景,其父受益于谢云与王叡的更化改制,通过资历遴选入士。即便现行体制仍然在对北镇五官极力打压,但作为政策本身的受益人且与长安有联系的魏明,终究还是为谢云和王叡圆了一个场。一个和长安有关系的人不会轻易得罪世家,且要趁着对方危难拉一把,攀个交情。这既说明了北镇出头不易,也暗藏了御侯府下的各怀鬼胎。
  不过既然已了解了这些人的面目,陆昭也对接下来面见北海公元丕更为自信。自己有求于六镇,六镇未必也没有求于自己。
  待真正行入元丕的营帐,陆归与陆昭等人还是解了兵刃,并让扈从留在外面。之后,陆归、陆昭与嵇氏三人入帐。
  此时元丕正坐在一张胡床上,一名侍者端来一个木桶后,侍奉元丕除去鞋袜,将脚浸在水中。这样的接待可谓失礼,但当陆昭等人看到元丕腿上遍布的刀痕与因冻伤而生的龟裂后,也都默然了。
  一行人旋即上前,各报名姓官称,先行见礼。
  元丕已是满头银发,面部亦不乏刀剑伤痕,两个眼袋如下垂糜烂的果实一般,褶皱地叠在颧骨上。他半阖着双眼,声音十分苍迈:“老朽久病之身,风湿难愈,故而时时用热汤缓解,倒让贵客见笑了。诸位先坐吧。”
  陆昭见人闻言,也不免慨叹。在门阀执政的围追堵截下,开国宗室以老骨病躯坐镇北方数十年而不堕,既是个人成就的无上荣耀,也是整个国家体制的无上悲哀。
  陆归自坐在离元丕稍近的东侧,陆昭与嵇氏依序后坐。
  待众人坐定,元丕先望向陆归道:“小儿辈破贼立功,位居车骑开府,倒是让人艳羡啊。”
  陆归忙起身拱手:“晚辈侥幸,恬居高位,不敢比北海公,国之宿老,顶梁三朝。”
  元丕只是轻笑一声。对方虽是外戚见幸,世家经营,但他活到这个份上倒也没有必要去酸一个年轻人。元丕摆摆手示意陆归安坐,随即又看向陆昭道:“妮子狠戾刚强,刀快言厉,似不同高门闺秀。”
  陆昭闻言也起身恭立,对答道:“北海公清理门户,枕戈垂目,自是用以正道。”
  营寨前陆昭把事闹开,在法理上是六镇戍卫站不住脚。元丕之所以按捺至现在都不曾让人出面请自己与兄长入内,就是要借由这次六镇军的错漏清理门户。陆昭也避讳当面点出,毕竟老权奸不骂小权奸,自己玩火过头,对方也是借火煅剑。
  元丕朗朗而笑,连同嘴边的白须也不由得微微翘起:“我不害你,你自也不能薄待了我。听闻魏明和你谈论更化改制的旧事,如今贺贼已死,你又任过中书,和谢家小儿走的颇近,按你们世家拟的那套选官良策,给我弄个丞相当当,应该不难吧。”
  陆昭稍稍抬起头,满面的忧国忧民之色便从狐裘中托了出来:“北海公竟要屈从资龄选官这样的稗政,晚辈深为北海公不值。”


第216章 稗政
  “稗政?”元丕沉吟微笑, “可是谢尚书之格制,时人不乏赞许。”
  陆昭道:“谢尚书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 专以任职年限为断。使六镇中年久者可入京任羽林,或授厚爵。年久者得用受赏, 自然称其贤。而六镇武将, 长居苦寒之地,偶有兵事,常有未满五十而病卒, 未满三十而战死。故而以资年遴选,六镇得任者更少。至于剩余空位, 各家皆有所补,又怎能不称快?”
  谢云与王叡的吏制改革虽然大幅降低了朝野的不满, 但是从体制上几乎堵死了鲜卑贵族与六镇武将的出路,最大限度为门阀世家谋求利益。
  元丕双目微合, 缓缓移动了一下浸泡在热水中的腿脚,而后道:“曾闻汉祚前朝九品中正, 不考人才行业, 空辩姓氏高下。你们陆家世居江东,以此上位,不知与我魏国谢尚书选任制度相较, 孰优孰劣呢?”
  “九品中正,阀阅审举,虽未能尽材而用, 但堪任者尚有十之六七。”陆昭顿了顿, 语气中不乏谨慎,“谢尚书之政, 贤愚同位,泾渭同流,朝野或有较量,不乏砥柱中流,但六镇人事,已是死局。南朝柔士即便改朝换代,亦需要门阀利益的交换。而北地巨人则如虎陷泥沼,利爪尖牙犹在,却不知死期将至。”陆昭说完静默而立。
  元丕不置可否,默默将脚从热水桶中抬出,一旁的侍者连忙敢上前来,为其擦拭,随后将护腿靴袜一一为元丕穿上。事毕后,元丕摆了摆手,示意侍者下去。
  “呵。野兔自嫌腿长,池鳖犹烦壳硬。”门阀对皇权阉割的顶级手段竟被一个出身门阀的人批判成这样,元丕一时反倒猜不透陆昭的想法,心中先带了一丝回护之意,稍作呵斥道,“稗政切政,朝野自有公论,还轮不到你一个小辈品评优劣。”
  说完也再不理陆昭,转而看向嵇氏。面对嵇氏时,元丕却换了鲜卑语,两人一问一答,陆昭与陆归听不懂,也只能摒弃凝神。随着问答,嵇氏的容色越发温和,元丕的眉宇间也多了一分亲切之感。最后元丕依旧用鲜卑语换了侍者来,而嵇氏则在其带领下拜别元丕,旋即退下。
  此时元丕重新看向陆归,道:“车骑将军拨冗来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