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公主后我反封建成功了-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从余杭到江宁这一段要走陆路,怎么说也要好几日才能到。
从船上下来的时候,她久违的感受到了脚踏实地的真实感,甚至觉得自己的脚步都有些虚浮了。
“公主,您来江南的消息这里的官员已经知道了,余杭刺史携一众官员前来拜见。”白长史在一旁恭敬的说道。
“这里是人家的地盘,还是要见见的。”杨明心倒是不排斥这些古代的官员,尤其是地方官,他们代表的才是这个时代的官员最真实的样子。
白长史拱手下去之后,便安排两个校尉领着五百府兵护卫在车架附近,往自己在余杭的别苑中去。
说起别苑的事情,杨明心也是在准备下江南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在江南各府郡都有别苑产业,虽然长期空置,但建筑都是按时修缮的,以备随时居住游玩。
大约是因为皇家实在太有钱的缘故,这种在当地需要千两白银巨款的别苑,对于长安城的公主府来说,不过是小半月的开支罢了。
公主驾临余杭,当地的官员自然是要来拜见的,杨明心也没有刻意摆架子,进了别苑之后便叫青岫通传当地的官员进来拜见。
“臣等拜见公主殿下。”为首的余杭刺史身着绯色官服,约莫四十出头,须发夹杂些白色,人却很富态,挺着个大肚子,看来日子过得不错。
余杭刺史身后还站着几十位官员,杨明心并没有细看,只是客气的说道,“诸位大人请起,青岫,给大人们看茶。”
大燕的茶叶倒是比较先进,已经是可以冲泡的类型,比起需要烹煮的茶汤味道好了很多,也方便不少。
“我此次下江南原是为了陪我外祖寻访名医,明日就要启程往江宁去,各位大人倒也不必多费心。”杨明心直接将自己的行程和目的告知了下面这群各怀心思的官员们,她只是途经此处,暂时没兴趣跟这些余杭的官员打交道。
“白老将军的病情我等也听闻了一些,老将军一生为国,我等甚为敬服,于是准备了些药材等物,望公主不要推辞我等的一番心意。”余杭刺史起身说道。
杨明心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看来江南的这些官员已经摸清楚自己的来意了。
作者有话说:
南京在唐朝被称为江宁,升州,金陵府等等,我这里选择了江宁的称呼
第7章 暗访
地方官员总有办法从京中官员那里拿到皇族与高官们地最新动向,无论是王爷公主还是六部官员,大约都在他们的探听范围。
这不是什么稀奇事,杨明心的脸上照旧保持着和煦且得体的笑容,说道,“诸位大人客气了。”
她并没有拒绝这些官员送出的礼物。
跟这些地头蛇打交道,不能明着拒绝,也不能表现出非常亲近的态度,送礼就客气的收下,但又不过多交际,才是最好的状态。
下面的官员见杨明心这样客气,却又没拒绝礼物,顿时心中有数。
这位公主是个上道的人,礼收了便不会找事,不多客套代表她对这些官员们没有什么想法。
几位官员对视了一眼,都读出了对方心中的意思。
平阳公主确实没有插手一州政务的意图。
简单的拜会很快结束,官员们在刺史以政务繁忙告辞之后,纷纷离开了别苑。
杨明心并没多说什么,只是叫白长史将他们送来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分开保存。
等到人都走了,她才起身去了白老将军的房间。
“外祖,这里住的还习惯吗?”她看白老将军面色不是很好,多少有些担心。
这个年纪的人,在现代很多才刚刚退休,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高寿,因此长途跋涉对老人家的身体消耗还是很大的。
“无妨,只是许久不曾坐船了。”白老将军摆了摆手,又问道,“刚刚是余杭的地方官来拜会?”
杨明心在他身边的椅子上坐下,“不过是寻常的随礼拜会,没什么特别的。”
白老将军冷哼了一声,说道,“这帮狗东西,估计连自己州府的百姓有多少都说不清楚,倒是对京中皇族的行踪了如指掌。”
作为武将,白老将军一向不太喜欢这些文臣,尤其是这种非常擅于钻营的文臣。
“我已经叫人去暗中查探此间民情了,外祖不要为了这种人气坏了身子。”杨明心非常诚恳的说道,“往后孙女还有很多需要外祖帮忙的地方,您可千万保重身体。”
白老将军叹了口气,似乎还是对这些地方官吏有些不满,但没再说什么。
杨明心见他心情不佳,便没有过多逗留,回到自己的房间之后,一个身量娇小,身着布衣的姑娘已经在屋内等候。
“参见公主。”那人见到她回来之后便恭恭敬敬的行礼。
“起来吧,”杨明心看了一眼,知道那是她的贴身宫女桑池,于是在桌前坐下说道,“不着急回禀,你先回房间换身衣服。”
“是,奴婢告退。”桑池下去换衣服,青岫则端着茶水和糕点走了过来,“公主,是否传晚膳?”
杨明心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才意识到大半天没吃饭了。
刚下船的时候是正午,还没来得及吃饭便接见了这些官员,之后又去找外祖,折腾到现在,居然已经是傍晚。
“帮我拿些吃的过来吧。”她随便取过一块糕点,放在嘴里尝了尝,“今日胃口还不错,可以多上些鱼肉。”
等到青岫出门去了,杨明心才拿着糕点开始思索一件事情。
她先前一直打算引进玉米红薯土豆之类的作物,毕竟这些粮食作物在后世救了不少人的性命,但如今美洲都还没人知道在什么地方,她甚至连从哪儿弄种子都不知道。
正在她惆怅于怎么想办法提高作物产量的时候,桑池已经换好了衣服进来。
“公主,您交代奴婢的事情都办妥了。”她站在桌前,看上去有很多话想说。
桑池和青岫芙蕖这两个一样,都是从小就跟在她身边一起长大的贴身宫女,她是这四个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甚至比杨明心还要小四岁,如今不过十九,再加上原本就是白老将军从江南救回的孤女,身量就要比同龄的姑娘还娇小些。
她五岁时就跟在了杨明心身边,从小就在皇宫长大,从未去过皇宫和公主府外的任何地方。
“说说看吧。”杨明心示意她在一边坐下,“这次在城中都看到了什么?”
“回公主,奴婢这次下船之后就混在了一群船工之中,直接去了余杭平民居住的几个坊,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的流民,据说是家中的地全被掳走了,没办法只得来城里寻条生路。”桑池非常迫不及待的开口说道,“我问他们地是如何没的,他们有的说是强枪的,有的说是租子太高交不上的,也有说家里被那些有钱有势的老爷们诬陷,不得不破财消灾的。”
“你倒是打听到了不少消息,对了,余杭的官员在百姓口中风评如何?”杨明心追问。
桑池的神情出现了一瞬间的纠结。
“公主,当地的百姓压根不敢提这些当官的,奴婢才刚开口想要打问,他们就一副见了鬼的样子,也不知是为什么。”桑池有些委屈的说道,“也不晓得他们为什么如此惧怕本地的官员。”
杨明心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来事情要比自己想象的更严重一点啊。
“我知道了,你这几日就不要出门打探了,小心被当地的官员盯上,下去吧。”她意识到这些百姓应该是被威胁过,至少是被当地的县官要求少说两句。
她如今还没准备跟这里的地头蛇动手,只是提前掌握情况,尽量避免冲突才是最为明智的。
桑池行礼之后便下去了,杨明心一边吃着糕点,一边看见青岫端了饭进来。
“公主,晚膳备好了,您现在要用吗?”青岫问道。
“先放在那里,”杨明心提笔在纸上写了几句,又觉得有些不够,删删改改了一会才将笔搁在一边。
青岫知道她是要用膳了,于是将菜肴布好,站在一边等候。
杨明心站起身,一转眼却看到了花园中有一株奇怪的植物,一下子吸引了她的目光。
“青岫,你叫别苑中的花匠过来一趟,说我有事问他。”杨明心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对青岫说道。
第8章 玉米
花匠过来地时候,杨明心已经简单的吃过了东西,青岫叫人撤了桌子上的菜,然后侍立在一旁。
“小人叩见公主殿下。”花匠的声音夹杂着一丝颤抖,大约是担心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起来吧。”杨明心此时倒是没兴趣关心这位看上去四十出头的花匠的心理活动,相较而言,她更在意花园里那株非常不起眼的植物。
花匠起身,战战兢兢的垂手站着,眼睛紧紧地盯着地面,生怕因为动作稍有逾矩就被拖下去乱棍打死。
杨明心看了他一眼,心下有些无奈,这些寻常百姓对官吏和皇族的恐惧代代相传,以后若是想要让他们鼓起勇气不再惧怕,只怕要花不少的时间。
但那都是后话了,杨明心将心思重新转回了眼前,问道,“你来看看这株是什么花木?”
她手指着的就是花园中那株高约一米出头的植物,这个时代这东西叫什么她不知道,但是在以后,这东西叫做玉米。
虽然说大燕是个不存在于历史中的朝代,但是杨明心根据现在的建筑和穿衣风格,能够感觉到这大概是个类似于唐朝的时代,虽然许多风俗和事物上有所不同,但整体的社会发展程度还是类似的。
按理说,这个时代玉米还没有传入中原。
但眼前的这株玉米很显然不是被当作庄稼作物播种在这里的,反而像是一种观赏用的花卉。
花匠小心的顺着杨明心指出的方向看了一眼,待看清楚那植物的样子之后便迅速地低下头,紧张的回答,“回公主殿下,这东西并无大名,是小人前些日子从山中偶然得到的一株植物,试过之后确认无毒,又见样子稀奇,便也在别苑中培育了一株,供公主赏玩。”
杨明心思索了一下,虽然玉米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但候鸟的迁徙时常会将一些种子无意间带入到不同的地域,其中有一部分能够顺利的存活的,也就零星的生长于山林之中,由于植株过于零散,就算是有人发现,也不会将这些植物当作粮食作物来种植,顶多是感到稀奇,认为是少见的花木而已。
“你手中可还有这种花木的种子?”杨明心问道。
“回公主殿下,小人还有一小袋,约摸数百粒。”花匠恭恭敬敬的说道。
他已经察觉出来,眼前这位公主似乎对这种从未见过的植物有些兴趣,因此心中的紧张也淡去了几分,连语气都不在颤抖了。
“青岫,你随这位花匠回去,将他家中剩余的种子取回来,再让江校尉带上几个人,随着花匠一起进山搜寻这种植物,有多少带回来多少,要能够移栽的活体。”杨明心思索片刻之后又说道,“这种花木也许对外祖的病有些效果。”
她这话自然是说来掩人耳目的,不过来到这里时打的就是为祖父寻医问药的旗号,想必这么说之后,旁人不会过多怀疑。
给了看上去有些兴奋的花匠五十两银子做赏银,杨明心从屋内转到院子中,站在那株跟现代大有不同的玉米边上仔细观察。
虽然能够勉强地辨认这就是玉米,但是这里的玉米植株哪怕是在花匠的精心伺候之下,也还是显得有些低矮。
这个季节并不是玉米应该有的成熟期,但是这玉米原本就是当作观赏花木种下的,时间与后世的收获时节对不上,倒也很正常。
“芙蕖,你帮我把叶子拨开,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杨明心有意自己动手,却又想起如今自己的身份,还是叫芙蕖替她动手了。
眼前的植株上已经结出了常见的玉米,但是要比她印象中的小了许多,等芙蕖取出来的时候,她拿在掌心看了看,发现这样的玉米几乎不能直接食用。
看来这种没有经过专门育种的野生植株,跟反复改良后的品种区别还是很大的。
只不过能找到就是好事,后续的选育工作,农人们要比她这个接近于五谷不分的人擅长多了。
将摘下来的玉米收好带回书房,杨明心看着与桌上其他布置格格不入的玉米,觉得有些好笑,这在现代原本是最司空见惯的东西,没想到回到古代之后反而成了宝贝。
毕竟指望在山中寻到很多这样的野生玉米并不现实,还是得靠着手中这些种子逐渐扩大种植面积。
晚间的时候,江校尉带着人回来了,又移来了两株生长阶段各不相同的玉米植株。
“启禀公主,属下带领五十将士,又从附近村庄征用百名农户在山中搜寻一天,只获得了两株此种植物。”江校尉的神色有些担忧,“不知是否足够入药?”
“有两株已经不错了,”杨明心手中拿着的是青岫取回来的玉米种子,“这东西原本也不是用来制药的,等我们到了江宁,你便知晓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了。”
江校尉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退了出去,留下青岫和芙蕖在房间里。
两人都有些好奇的看着杨明心摊开放在桌上的玉米颗粒。
“公主,这到底是什么啊?”青岫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问了出来。
“这东西叫做玉米,我曾在一本杂书中看到过,这是一种粮食作物,非常便于种植,成熟也很快,无论是西北干旱之地,还是山间丘陵之中都能够广泛种植,远比如今的稻与麦产量要高。”杨明心一边说着,一边将那些种子放在手中详细查看,“若能育出良种,将此物在我朝境内广泛种植,能够让百姓不在担心口粮的问题。”
青岫和芙蕖的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显然是没想到这些小小的种子还有这样的用处。
“公主,您是想到了江宁将此物广泛种植?”青岫猜测着杨明心的想法,“只是江宁一带广种水稻,各处多是水田,大约不好栽种这些东西。”
“随意开出一片荒地即可,到达后我再安排。”杨明心胸有成竹。
第9章 流民
在余杭不过是短暂的停留而已,第二天,一行人再次启程,这次的目的地就是在江宁准备好的宅子。
先前她差人在江宁寻了一处靠山的地方,那里原本是一家商户修建的别苑,杨明心买下之后就叫人好好修缮过了,将原本就很大的院子阔的更大,但里面的建筑却暂时没有增加。
从余杭出城之后,杨明心坐在轿辇里,手中拿着一张纸,一边被马车的颠簸折磨的东倒西歪,一边思索古代到底是否具备磨制水泥的条件。
其实以现在水泥的制造流程来看,这些最基础的设备在古代都是能够制造的,虽然最终磨制出来的水泥精细度会低一些,但用来铺路一定是足够的。
只是这烧制水泥的石头得好好挑选过才行。
白长史在轿辇中随侍,见杨明心愁眉不展,便关心道,“公主在为何事烦扰?”
这段时间白长史经常跟杨明心接触,渐渐觉得这位平阳公主的性子很是直率,也不非常注重礼仪规矩,倒是很好相处,因此说话时胆子也大了许多。
杨明心叹了口气,将那几张递给了白长史。
“我久居深宫,不太了解如今的工匠都能制造出什么样的东西来,你看看我在纸上写的这些有多少是如今能够制造出来的?”杨明心一边说着,一边掀开轿辇上的帘子朝外看,这里的余杭往江宁去的官道,路上来往的除了些背着包袱行色匆匆的旅人,还有些从打扮就能一眼看出的流民。
按理说江宁和余杭一带一直都是江南比较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