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公主后我反封建成功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也有先皇后为女儿置办的各项产业,比如房产田地铺面等等,其中以田地为主,在先皇后去世之后,她与先帝大婚时的嫁妆全部都送到了杨明心的府邸,其中也是以田产和地皮居多。
至于各种金银和首饰珠宝,珍奇宝物等等,已经堆满了公主府的所有库房。
“原来做个公主这么有钱的吗?”杨明心非常震惊,虽然她脸上没表现出什么,但是心中已经嘀咕了许久。
不过府中财富很多,要养的人也很多,整座最高规格的公主府中足足有上千的奴仆杂役,除了从宫中派遣出来的那一部分继续从宫中领取月俸,剩下的都需要从府中开支,每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别说府中现在按照惯例,养了足足两千的府兵,这些府兵的开支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总的来说,公主府现在的账目还是能够保持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这对于一般的公主来说就足够使用了,但是对于杨明心来说,可以说是远远不够。
养两千人的府兵,并且没有统一配置兵器和盔甲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银两,那么想要在以后拥有一支至少十万人的精兵,每个月要花费的银两更是不计其数,虽然现在她府中的银两足够支撑一阵子,但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过几日就要去南边了,看来还是要好好盘算一下之后的生意该如何开始。
她心里很清楚,想要实现自己的那些理想,仅凭一腔热血是完全不够的。
简单的吃过东西之后,青岫上了茶,然后将白长史请了过来。
“不知公主传唤微臣是有何事?”白长史得年纪约摸三十六七,穿着长史的官服,眉眼间显得精明而干练,她自十二岁便跟在白皇后身边侍候,到二十六岁时已经是皇后宫中的长史,是目前杨明心最能够信任的几个人之一。
“白姑姑请坐,我有些事情同你说。”她示意青岫出门守着,然后将几份白老将军送入宫中给她看的密报递给了白长史。
青岫心领神会的出门,然后将门窗都关好,小心的守在外面。
白长史看到杨明心如此小心谨慎,便知道这次要说的是大事,于是接过了杨明心递过来的密报认真查看。
“这……”仅仅是看完前两份,白长史的眉头便紧紧的皱了起来,“公主可是从白老将军处得到的消息?”
她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正是,这是外祖托人交给我的。”杨明心知道她在担心消息的真实性。
果然,听到是白老将军送来的消息之后,白长史的神色变得更加凝重,她快速看完了后面的密报,说道,“公主殿下是否有所打算?”
“想必你也知道我那日在宫中找皇兄谏言被气晕过去的事,”杨明心抬起头,“皇兄并不相信。”
白长史的脸上并没有出现意外的神情,显然是早就对眼下的这位皇帝有所了解。
“公主先前传了消息过来说是要南下陪老将军和老夫人养病,不知是打算避祸还是另有其他安排?”白长史看向杨明心。
第5章 南下准备
她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从这些消息中联想到了杨明心准备南下是有目的的。
“自然不是为了避祸,”杨明心笑了笑,“我是这大燕的公主,皇兄如今不打算有所作为,我却必须要为大燕的百姓着想,况且战乱一起天下大乱,说是避祸,又如何真的避过呢?”
白长史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她看向杨明心,带着几分试探的问道,“公主既然不是打算南下避祸,那么便是有所图,刚刚臣进来之前听明绣姑娘说公主刚刚问起了府中兵甲之事,因此有所猜想,只是不知臣的猜想是否正确?”
她是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对朝堂之事非常了解,在知晓了杨明心不是打算避祸而是有所作为时,仅凭直觉就猜到了她想做什么的。
杨明心非常认真地看着白长史,问道,“如果我想要做的确实如同姑姑你的猜想,姑姑打算如何?”
白长史沉默了片刻,目光却逐渐坚定了起来,她突然起身跪下,语气带着十分的坚决,说道,“臣虽只是个掌管府宅事务的女官,却也知天下兴亡之事,公主殿下若是有心救我大燕,臣必誓死追随!”
杨明心站起身,将白长史扶了起来。
“白长史不必如此,您原本就是我最信任的人。”杨明心诚恳的说道,“如今我打算南下,府中的府兵不便全部带去,您帮我从中挑选五百值得信任的以护卫的名义随我南下,之后将府中的事情交给您觉得妥帖之人,随我一同去江南。”
“臣多谢公主信任,一定会将此事办妥。”白长史拱手行礼之后便退下了。
杨明心将青岫叫了进来,说道,“我们后日就要启程出发,你将府中能信得过的内侍挑选一部分带上,此去或许要在江南常住一段时间,多备些金银。”
“是,只是不知主子是要住江宁的别苑,还是再买一座新宅子?”青岫问道。
平阳公主在许多地方都购置了别苑,不过通常都不大,并不适合长期居住。
“我们这次带的人多,江宁的别苑怕是住不下,你差人快马赶去江宁购置一处大些的院子,只是不要在城中,最好是在郊外清静的地方。”杨明心想了想之后说道,“最好是依着山的。”
“是,奴婢这就去。”青岫得了指令便出门安排去了,杨明心将剩下的府中账册等物看完,才取出了一些纸张,在上面写着一些什么。
第二天一早,杨明心便被身边的另一个贴身宫女芙蕖叫了起来。
“主子,白长史有事找您。”芙蕖是一直留在公主府中的大宫女,平日里协助白长史一起处置公主府中的大小事务,她跟青岫是从七岁开始就被先皇后专门挑选出来跟在杨明心身边的四个大宫女之一,与青岫一样都是白老将军在各地征战时救回的孤女。
“白长史?”杨明心刚刚醒来,原本还有些迷糊,听到是白长史过来,倒是瞬间清醒了,“你快服侍我起身,白长史此时来寻我,想必是有大事!”
匆匆洗漱之后,杨明心坐在书房,见到白长史带着两个行伍打扮的人走了进来。
“属下拜见公主殿下!”两人进来之后便恭恭敬敬的见了礼。
“公主,此二人曾是白老将军麾下的校尉,之后来公主府管理府兵,如今府中的府兵皆是由他们二人统领。”白长史对杨明心介绍道。
“二位将军不必多礼,快起来吧。”杨明心客气的说道。
之前的平阳公主虽然关心国事,却很少过问自己府中的府兵,因此她是没见过这两个人的。
不过既然是外祖的麾下,想必还是可靠的,否则白长史也不会带他们来见自己。
“多谢公主。”两人被安排在一边坐下,而白长史则说起了府中府兵的事情。
“公主,府中的府兵如今有两千一百二十九人,其中青壮一千七百六十八人,余下是些尚未及冠的少年与年过五十的老年。”白长史将一份名册交给了芙蕖,然后由芙蕖递给杨明心。
“人数倒是不算多,”杨明心接过册子大致看了看,“不知这些青壮之中,能与边军相提并论的能有多少?”
她这话就是向那两位校尉发问了。
实际上大燕的府兵与边军战斗力差距非常大,很多府兵也就是比一般人能够多比划几下而已。
那两个校尉对视了一眼之后,皆有些惭愧的说道,“属下不敢隐瞒,府中的府兵多数都是些从城郊征来的农户,只有最初随着我二人来到府中的三百精兵,加上一些零散投靠的武人能有与边军一战之力。”
“倒是与我猜想的差不多,”杨明心倒是没露出什么生气的表情,“我先前长居宫中,对府中的府兵并未上心,且这里是长安,也用不上那么多府兵保护,有几百精兵倒也够了。”
“这次南下就有劳二位将军率领府中的精兵强将护卫。”她将名册合上之后说道,“只是这精兵之中若是有心不在我公主府中的,就不必跟着一起去了。”
她看向了那两位校尉,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
为首的那个姓江的校尉心领神会,抱拳道,“公主放心,我等自有分寸。”
“那就有劳二位了。”杨明心示意白长史送客。
送两个校尉出去之后,白长史关好门,进来禀报。
“公主,昨日臣同青岫姑娘一起连夜盘了府内库存,这是草拟的南下人员物资名单,还请公主过目。”白长史的脸虽然用妆粉涂过了,但还能看到黑眼圈的印记,想必是一夜都没睡,盘点完了之后直接就过来了。
难怪今天早上过来伺候的是芙蕖不是青岫。
“辛苦你了,”杨明心真心实意的说道,“单子先放在我这里,你赶紧回去睡一觉,可别把身子累垮了。”
白长史的脸上挂着有些疲倦的笑容说道,“那臣就先行告退了。”
第6章 江宁郡
在公主府盘桓了两日,又将南下陪外祖看病的折子递给了朝廷,杨明心才算是办好了所有南下的手续。
意料之中的,杨竟宗看过她请离的折子后直接允准了,并且礼貌性的关心了两句白老将军的身体,以示对臣下的关爱。
于是在这三月十三这天,杨明心伴着三月的春风坐上了南下的游船。
从长安往江宁去,一般是走前朝修好的大运河,从广通渠出发一路南下,约摸需要二十多天才能到余杭,再从余杭走陆路去江宁。
白老将军和老夫人年纪大了,赶路也慢些,等真到了江宁,大约是一个月之后。
杨明心在现代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长途跋涉,乘着轿辇来到早已备好的渡船边时,她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晕船。
上辈子倒是没这个困扰,现在用的是平阳公主的身体,晕不晕的就不好说了。
不过从长安城出来这短短的路途中,她看到了不少沿路上乞讨的难民,去年黄河发了大水,水患影响了附近的许多州府,受害也很严重,许多流民从家乡逃难出来,很多已经到了长安附近。
黄河水患自古以来都是朝廷忧心的大事,许多年来想了无数的法子也没能真正改善周边的环境,杨明心对治水方面懂得并不多,暂时给不出好法子。
“这些流民看着像是许久没吃饭了。”杨明心上了船之后,心中想的还是那些流民,有些不是滋味,她只不过是运气好,穿越过来之后是个公主身份,因而才能吃穿不愁,若是穿成农户家里的女儿,只怕活不过几年就会死在这个陌生的时代。
“公主,据臣所知,这些流民是从殷城等地流落至此,殷城去年大水,淹没了大部分田地,当地的官员贪墨了许多赈灾银两和粮食,殷城的百姓流离失所,饿死了许多。”白长史似乎对灾情之事有所了解,听杨明心说起,便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一告知。
“倒是不意外,”杨明心有些自嘲地笑了笑,“他们若是什么时候学会不贪墨了,我大燕的百姓如今也不会是这般光景。”
其实刚刚穿越到这里时,她虽然发现了边塞的节度使打算谋反,却也不是没想过自己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将乱世撑过去,之后再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只是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萦绕在她的心头。
她之前并没有想明白,为何自己打算将杨竟宗这个皇帝推翻,打算建立新的秩序,见到这些流民的时候,她终于清楚了自己心中在想什么。
大燕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么,他们是同未来的自己一模一样的人,难道只是因为生在了这个时代,甚至不配被人拯救,不配拥有吃饱穿暖的生活?
试图拯救他们会有什么结局,杨明心不知道,也不可能预见到未来,但她想起了曾经那些先辈们,他们在试图拯救一个国家,拯救天下百姓时,就真的知道结局如何吗?
如若那些先辈们同样因为或许不会成功,而从一开始就放弃自己的坚持,那么她根本不可能生活在后来那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感从何而来,但确实存在。
“你说,百姓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的国度,真的存在吗?”杨明心看向了白长史。
白长史被她突然地问话问的愣了一下,有些不知所措。
“说心里话就好。”杨明心笑了笑,“而且我大约能猜到你的回答。”
白长史的声音带着几分无奈,她说道,“从古至今,无数王朝兴衰更替,百姓的处境却从未彻底改变过,土地被官宦乡绅吞并,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无论经过多少举义,却都只是一时之变,不过百年,一切又回到开始,仿佛从未发生过改变。”
白长史是读过书的人,这些年在长安也见识过了不少的人和事,这话虽然说的悲观,却全是实话。
“因为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百姓们始终都是砧板上的鱼肉,无非是手中持刀宰割的人不同罢了。”杨明心的手中攥着一本书,那是她这几日花费了不少时间编写的,只是看到了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时,她又觉得自己写出来的这些东西,远远不够。
白长史沉默的站在杨明心身后,似乎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毕竟杨明心是公主,是皇室,是宰割这个天下的人,而她白长史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官,原本就不应该说这些僭越之事。
杨明心站在船头,看着码头上的力工正将一箱箱的货物搬运下来,有几个要饭的花子在码头附近游逛,试图讨来一点吃食。
这是个陌生的世界,哪怕是对于曾经的平阳公主来说也是陌生的,因为她从未离开过长安城,虽然关心朝政大事,却也从未想过深入民间体察人间疾苦。
而当她真正离开了富丽繁华的长安城时,看到的才是这个貌似繁盛的王朝中早已腐朽衰败的内壳。
“走吧,长安城的流民,我们暂时管不了,但是江宁的百姓,我还是能管一管的。”杨明心转身看向白长史,“走吧,我们先进去看看外祖。”
白长史跟在杨明心的身后,觉得自己有些看不懂这位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公主了。
青岫和芙蕖都在船舱中忙碌着,白老将军和老夫人都已经安置好了,守在门外的小厮墨池见到是她过来,行过礼之后便推开了门,请杨明心进屋。
“外祖,这里没别人,您可别拘着那些虚礼了,”杨明心眼疾手快的拦住了准备起身行礼的白老将军,说道,“我过来看看你们安置的如何,在船上要行二十多日,有什么缺的就叫人停靠采买。”
“劳烦公主挂心了,倒是没什么缺的。”白老将军摆了摆手,“公主快去休息吧。”
杨明心又去看了看白老夫人,确定没什么事情之后,才带着白长史离开了。
回到自己的房间后,青岫和芙蕖已经收拾好了屋子,顺带也收拾好了白长史的。
“姑姑回去歇着吧,这里也没什么事了。”杨明心一边换着衣服,一边对白长史说道。
“那臣先告退了。”白长史一路上都有些神不守舍,始终在思索杨明心刚刚在船头对自己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杨明心看在眼里,却没多说什么。
这次下江南,她短时间不打算回来,很多事情到了那里之后,白长史会慢慢明白起来的。
……
在船上待了大半个月,总算是从长安走到了余杭,杨明心比较庆幸,自己现在这个身体也是不晕船的。
但这丝毫不影响她迫切的想要修路的心思。
毕竟从余杭到江宁这一段要走陆路,怎么说也要好几日才能到。
从船上下来的时候,她久违的感受到了脚踏实地的真实感,甚至觉得自己的脚步都有些虚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