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到了这一步,也只得面对了。
赵吉脸色就涨红起来,“我本想悄悄找你,可今日出了事,我太着急了。”
“我……方姑娘,你,你觉得我怎么样?”
磕磕巴巴说完这一句,赵吉好像煮熟的大虾,身子弓着看地面,不敢抬头看眼前的女子,就连脖子都红了起来。
“赵大人兢兢业业,侠肝义胆,咱们府衙的捕快都是这般为民所想,是新云州百姓的福气。”方念真摸了摸鼻尖望向天,面不改色地说着套话。
赵吉听了有点急,她怎么还不懂呢?
两手的拳头握了又松,深呼吸两大口气,酝酿了一下,终于堂堂正正看向方念真。
“方姑娘,今日听说你受了欺负,我特别紧张。”
“你一个小姑娘独自生活太不容易了,我……我愿意保护你。”
“赵某心悦于你!若是我们能成……日后我必不让你风吹日晒,出来辛苦做生意了,你在家过安稳日子就好。”
把心里的想法一股脑都说了出来,赵吉只觉得心里痛快了起来。
“赵捕快,你是个好人。”
今日方念真本来只想发个好人卡把他打发了,可是听了刚才那几句话,方念真就有点忍不住,不吐不快了。
“可我做生意,不是生活所迫。这是我的追求,我想拥有自己的事业。不好意思,咱俩不合适。”
“人各有志,你觉得在后院喝茶绣花生活安稳是幸福,我觉得在外拼搏,赚到钱财就快活。”
赵吉有些不解,“方姑娘是担忧赵某家境吗?我家虽不算大富之家,但是在新云州也足以,并不需你出去赚钱。”
方念真本来还抱臂望天,听了这话,却叹了口气。
“看,你还是不能理解我,赵大人,这不是钱的问题。”
“日后你有了真正心悦的女子,不妨先问问她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赵大人,我家中还有事,得走了。”
方念真拱了拱手向他告辞,大步流星走出了这方小院子。
院外的捕快们见她走了,都窜了进来,一脸八卦:“兄弟,怎么样怎么样?”
赵吉已然恢复成了平日的冰霜脸:“什么怎么样,我只是传达一下赵巡检的指令,告诉她咱们新云州日后会规范经商法则。”
又补充了一句,“别乱想、乱说话”,说完,赵吉也转身离去了。
只留下几个八卦的小捕快们偷偷交流。
“嘶,看这样好像没成。”
“赵大哥挺好的,方姑娘咋不答应?”
“我早都看出来是赵吉是单相思了,小厨娘从来都没那个意思。”
…… ……
方念真回到家里,把一片狼藉的院子清理了,从屋子角落里掏出了有点受惊的大福安抚,就躺下休息了。
左右今天也没法出摊了,就当放假了。
方念真的小危机暂时解除,隔壁胡家却正处于漩涡中心。
王氏已受了二十的杖刑,趴在炕上疼得“嘿哟嘿哟”的,胡兴才心疼,还给她抓了几副汤药,又买了外伤药。
直到王氏又疼又累,半昏半睡了,他才去了上屋。
胡阿婆盘着腿坐在炕上,见他来了,脸色非常不好,“老二来了?坐。”
胡兴才心里忐忑,只敢坐个凳子边。
胡阿婆就先开了口:“咱家你爹走得早,但是咱们胡家从来都是堂堂正正的人家,不想竟出了这样败坏家风的事儿!老二,你这媳妇儿留不得了。”
胡兴才吓得“扑通”就跪到了地上,“娘,娘,这事确实是她做错了,可她已经知错了,她跟我哭了许久,说是后悔,而且现在,她也挨了罚了。”
胡阿婆却是不信,“后悔?你没仔细问问她后悔的是什么?她不会后悔干了这样的事儿,她只是后悔没有捂严实,后悔没用更隐蔽的手段!”
胡阿婆越说越激动,气得手一直拍炕,“罢了,也是当初你娶媳妇的时候,娘太纵着你了,休了她吧,以后娘再给你另娶。”
赶上这时,胡家老大和张氏也进来了。
胡阿婆就问他们俩,“你们也听到了,休妻这事儿,你们啥意见?”
张氏赶紧说她去做饭,躲了出去。她是做媳妇的,还是不要在这件事上开口比较好。
胡老大叹息一声,也没说休不休的事,“今日这事,现在已经传出去了。”
他又艰难地开了口,“别人都说,咱们胡家出了个偷盗的。胡力他……也闷着不肯出去玩,说是没脸出去。”
胡兴才一听这话,瘫坐在了地上,他和大哥一样,都是自小受着胡老头的训诫长大的,在老家,他们胡家一向也是人缘极好的人家。
“一人犯错,全家受难。”胡阿婆淡淡地说了句。
胡兴才愣了一会儿,又重新跪好磕头:“娘,大哥,是我没管教好我媳妇,我给你们赔罪了。就把我……把我分出去过吧,我真是离不了她。”
说着,他的声音也哽咽了起来。
胡阿婆拿起杯子就砸向了他,“你糊涂!你为个女人,你连家都不要了!”
胡阿婆的叫骂声,胡兴才的哭求声,屋子里顿时闹成了一片。
最终,胡兴才还是保住了媳妇,代价是净身出户,只给他们二房分了两个月租赁屋子的钱。
王氏伤逐渐好起来后,胡兴才告诉了她这个结果,本以为她会感天动地,抱住自己感激不尽。
没想到,王氏瞪大眼睛盯着他,说了一句“窝囊废”,就白眼一翻晕了过去。
…
方念真只休息了一日,小摊就又摆了起来,金家那两口子被打了板子,就算伤好了也要去做苦役,“金记”那个摊子就算倒了。
后来,也又有人开起了“盒饭”摊,不过因着郭知州和瑞王共同商定的“新云州经商规范”,没人敢再恶意竞争。
方念真又回到了忙碌不过来的状态,她雇了莫大姐来帮忙。
这一日,门前却来了个小随从。
“方厨娘,我是瑞王府的。曾管家说,您之前寻的麻点子,也就是辣椒,有消息了。”
作者有话说:
啧,胡家老二这恋爱脑~
(快换榜单了,宝子们,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收藏吧呜呜呜,每一个收藏对新人作者来说都太重要了!)
第22章 凉皮和肉粽
将小厮请进了门,入座倒茶,小厮直说:“不敢当,劳烦方厨娘了”。
润了润嗓子,开口讲道:“咱们府上何正大人前几日奉命去城外巡查,也是顺便看看有什么新鲜作物。就恰好发现了这麻点子辣椒,那家农户有很多晒干的。”
“说是种子是从关外得来的,没什么人爱吃,也不好卖。今年不打算再种了,何大人就把那些辣椒都包下运回来了。”
“方厨娘,您得了空可去府上一观。”
客客气气将小厮送走,方念真回到屋里掏出来自己的小金库。
“如果我要买一点,应该愿意卖给我吧。”方念真有些兴奋地搓搓手,去年她本就买的不多,根本不怎么舍得用。
如今做冷吃也只放一丢丢辣椒丝提个味儿,眼看着她的食客们的耐辣程度都提高了,都有人和她说冷吃不够劲儿了,她正发愁怎么办。
拎了点冷吃,走了一趟瑞王府,果然大有收获。
瑞王府只说让方念真给这辣椒尽量留种,他们想和发展土豆种植一样,尝试一下辣椒种植。
曾管家尝了方念真送来的冷吃,很是惊讶,“这东西辛辣刺激,吃了都发汗,若是冬日,岂不是驱寒最佳?”
方念真又说自己已琢磨出许多种吃法,待日后会在自己的小摊上推广。
曾管家非说直接把辣椒送她些,方念真却不肯答应。
“交情归交情,生意是生意,曾叔,这不是一码事。”
最后,以四文钱一斤的友情价买了十斤干辣椒,这比去年买新鲜的划算太多了!这可是晒干了的。
兴冲冲地拎了辣椒回了家,却在自家门口遇上正要搬出去的胡家二房两口子。
胡阿婆已找方念真说过,自家分了家,以后这边院子就只有胡兴旺一家三口和她一个老婆子过日子。
方念真觉得这些事其实和自己都没有关系,她对事不对人。胡家怎么样,也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没必要特意找自己说一趟。
还是石大嫂给她解了惑,“胡家呀,以后还要跟人来往的,把老二两口子分出去了,就是两家人了,名声上也能有些回缓。”
正要出门的胡兴才遇上方念真很是尴尬,王氏经过这些日,却好像心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经过她身边的时候快速地说了一句:“这都是一时的,以后指不定谁不如谁。”
方念真一脸错愕,这算什么事儿?怎么好像是自己犯了错惹着她了?
因着他们两口子走得快,方念真也没多计较。她刚要进门,就看见胡阿婆悄悄躲在门后,望着胡二两口子离去的身影,抹着眼泪。
叹息了一声,方念真还是没有过去打扰她,独自拖了辣椒进了门。
…
随着天气渐暖,新云州的土地里,人们也都干起了农活。
听说瑞王手底下成立了一个专抓农业的小分队,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地情况,给出了一些推荐种植作物的建议指导。
方念真把地包了出去,只要顾好自己菜园里的辣椒地就好了。
如今,种的那片辣椒都出了苗,长势喜人。等到自己把刚买的这些干辣椒用完了,可能就能吃上新结的了。
这回有了充足的辣椒,方念真当日下午就炸了一大碗辣椒油,香喷喷的味道四散开来,这条街上都闻见了。
当即又和了面团,她决定尝试一下做凉皮。
醒面团的时候,小石头跑了过来寻她玩,方念真就拿了一个大盆,和小石头洗干净手后,两人就开始“洗面团”。
小石头从来没有过这样新奇的触感,干起来特别起劲儿。依着方念真看来,这也算是“古代橡皮泥”了。
最后只洗剩了一小团面筋,盆里的水都发白,将这盆水沉淀了一个多时辰,把表层的清水倒掉。
等待沉淀的时候她也没闲着,炒了一盘花生。
新云州这地界,花生不算便宜,不过今日她拥有了那么多辣椒,心里高兴,炒了花生米配凉皮最好了。
古代是没有现代这样方便的酵母粉的,不过好在还有酵子。方念真用的酵子是胡阿婆自己养的老酵子,很是好用。
面筋加了酵子,醒发一会儿上锅蒸熟。
接下来就是蒸凉皮了,拿个大平盘,将盘子里刷上油,倒入面液晃均匀,上锅蒸一两分钟即可,取出来把盘子放在凉水上,将面皮慢慢揭下来。
终于蒸好了所有的面皮,趁把它们放凉的时候调了个蒜水,切了心里美萝卜丝,焯水了豆芽。
还没到黄瓜的季节,没有黄瓜丝对于凉皮来说真的很可惜。
将凉皮拌成了辣和不辣的两种,送去了胡家和石家。
小石头听说,这就是下午他努力揉的那团面,很是开心地吃了一大碗。
把石大嫂高兴得眉开眼笑的,“这孩子平时吃个饭费劲的很,跟你家养的小猫差不多的胃口,这回竟吃了这么多。”
石友是爱吃辣的,秃噜秃噜吃了加辣的那份,额头都辣出了汗,“念真,你这手艺真行,这日后热起来了,吃这个凉凉快快的可太好了。”
胡家也是两家闹崩后第一次接到方念真的东西,胡阿婆和张氏一定要拉着方念真留下来吃饭。
方念真说还要准备明日出摊的吃食,回绝了。不过,因着她送凉皮,两家关系也算破了冰。
方念真见凉皮评价不错,自己也掌握熟练了,就把它也摆上了方记小吃摊。
因着成本不贵,所以定价比盒饭还要便宜,没想到,竟掀起了吃凉皮的潮流。
凉皮这东西,当作正餐也行,当作凉菜、零食也可。大人偏爱加了油泼辣子的,小孩子则喜欢多加点糖,酸甜可口的。
每日一出摊,凉皮就火速卖完了,甚至还有食客大早上就开始排队,等待方念真到来。
更有甚者,直接找到了方念真的家求购。
凉皮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方念真的想象,她意识到这其中巨大的商机,但王氏偷学菜谱一事,又让她放不下戒备心。
最后也只能是找了莫大姐和石嫂子,让两人闲暇时帮自己蒸凉皮,按数量算钱。
这个挣钱方式可激发两人的干劲儿了,这不就是多做多得吗!
莫大姐带了栓子,石大嫂带着小石头,比着赛地在方念真的小院子洗面、蒸面,一直忙活到天都黑了才回家。
即便是这样,也只是勉强供得上卖,仍然有很多人不排队就买不上。
方念真卖凉皮这十几日累得浑身都要散架子了,但是数钱也数得手软了。
刨除了成本和人工,她的净收入能抵得上她之前挣得所有的钱。现在她的小金库赫然已有几十两银子了,在新云州也算是个小康阶级了。
且每日莫大姐都带着栓子出来,不把他一个人扔在家里,这孩子话也多了,身体也皮实了些。
小石头也拥有了自己的“零花钱”,骄傲得很,干活越发卖力。
方念真将这些变化看在眼里,她心里暗下决定,如果到了五月,这生意还这么好做,她就盘一个小店,扩大规模。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四月底了,眼瞅着端午节就要到了。
方念真决定做一些粽子,她问过了,新云州这边多是吃蜜枣粽或白粽。方念真想做一些肉粽,不过她无法判断新云州人民对肉粽的接受度。
所以五月初一,她就推出了活动,买凉皮或盒饭,就赠一个小粽子。
粽子很是小巧,都没有手心大,一个小孩儿两口就能吃掉,大人一口就能吃没。
不过,因是免费赠送的,方念真又事先声明了这是“试吃装”,也没什么煞风景的人出来吐槽。
别看这粽子小,可比大粽子难包多了,莫大姐和石大嫂都没能包成,还是隔壁的胡阿婆技艺老道,协助着方念真包完了。
小粽子有肉粽和甜粽,并没有做区分,食客全凭运气。
大家本来听说肉粽还挺奇怪来着,从没见过最这样的吃法。但是,自从品尝了,也有一大部分人说能接受,一半的人说好吃。
只有极个别的人觉得,粽子还是只有甜的好。
方念真见状,在端午前两天就推出了粽子售卖,如今她的摊位是越摆越长了,又要卖盒饭,还要拌凉皮,现在又加了粽子。
甜粽的销量一般,毕竟几乎家家都会做,方念真卖的甜粽无非就是舍得放糖、造型更好看。
肉粽却是卖了不少,她这可是独一份!别人家也有想模仿的,但是很难,不是肉和粽子融合不到一起去,就是有肉腥味。
端午前夜,想着也不会有吃盒饭的,方念真干脆把时间都用来准备粽子上了。
端午当日,她便只卖粽子,把粽子卖光了,便回了家。
她和莫大姐约好了一起过节,莫大姐回家换了身衣裳,就带了栓子过来。
大福已经熟悉了栓子,栓子很是喜欢小动物,他真得是个很细心的小朋友,还给大福带了礼物——用竹条编了个空心球,一人一猫踢着玩。
方念真想着端午总要吃点不一样的,总不能天天卖好吃的,过节反而亏待了自己。
晶莹剔透的红烧肉、酥脆的炸丸子,还有红通通的辣子鸡是给大人吃的,莫大姐则是拌了个拿手的凉菜,还带了竹笋过来,跟肉片一起炒了。
再把自己留的粽子煮了,也满满摆了一桌子。
人不多,虽没做太多分量,却是样样都用了心的。隔壁石家和胡家都送了自己的菜过来给他们尝,方念真就特意做了糖醋荷包蛋和炸薯条哄几家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