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233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33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成移交陕西赈灾行署,叫陈奇瑜能有效组织灾民,在陕西境内更好的行以工代赈事。

    两成移交流贼平叛前指,让金参赞这边的压力,能相对应的减轻些。

    剩下的那批金银秘密押解进京,毕竟陛下这边,需要开支粮饷的地方很多。

    当初咱们勇卫营和神机营,尊奉陛下密诏,伪装成各部流贼,细节那些地方上为非作歹之辈,在陕西形成的影响很大。

    恰恰是这个原因,使得陕西上下抗击流贼的决心,是空前高涨,这也使得咱们不敢轻易去调动这批金银。”

    “可以,这股风波算是度过了。”

    曹文诏沉吟刹那,皱眉说道:“当初我也在想这件事情,就这般窖藏那批金银,短时间不算什么,时间久了也不太好。

    趁着现在各线没有大的战事,抽调一批可靠的将校和精锐,分批挖走那批金银,押送到各处去。

    金参赞转递的辽前军报,我看了以后很兴奋,不过也清楚陛下这边,所面临的处境是何其大。”

    “是啊。”

    周遇吉轻叹道:“一个流贼叛乱,一个建虏叛乱,当初就像是两座大山,压在朝廷的身上,让人喘不过来气。

    现在靠着陛下的决断,这两座大山有松动迹象了,咱们不能只顾自己,不替陛下分忧和考虑啊。

    先前我还有些不太明白,为何陛下不叫我们一鼓作气,跟这些流贼硬撼到底,现在想想,还是陛下英明啊。”

    “不错,单单是各地官员的态度,包括那帮权贵士绅的做法,这般结硬寨、打呆仗的成效,无疑是最好的。”

    曹文诏点头表示认可道:“咱们真要是不顾一切的,跟那帮流贼硬撼到底的话,只怕勇卫营和神机营麾下,不知道损失多大。

    看看咱们这一路平叛过来,陕西治下各地卫所,都糜烂成什么样子了,拖欠粮饷这般严重,更别提吃空饷喝兵血了,朝廷就算是再怎样充盈,也满足不了那帮贪官的胃口啊。

    我就是不明白了,此前呈递到御前的密奏,有几封了,为何陛下却一直迟迟没有动作呢?”

    回想起这一路平叛,所经历的种种,所看到的种种,曹文诏的内心深处,就涌现出难掩的怒意。

    当初山陕境内爆发流贼叛乱,纯粹是官逼民反所致,错非是这一根源的话,但凡有任何一条活路,都不会有这般多的人造反。

    “或许陛下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周遇吉神情正色道:“别忘了,那陈奇瑜接任陕西巡抚后,可是先后杀了不少的贪官污吏。

    陕西官场的风气,也在一点点改变。

    现在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这帮流贼,已汇聚在临洮府、陕西行都司的范畴内。

    虽说现在他们麾下聚拢的叛军,规模相较先前少了很多,不过整体战力却提升很多。

    就算想整顿这些弊政,那也要确保前线稳定,不然前后两方都乱起来,朝廷只会变得更被动。”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咱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曹文诏双眼微眯道:“哪怕打上几年,也必须堵住他们的路,不叫他们祸乱山陕,并设法剿灭他们!”



    第二百八十二章 形势大好(2)

    

战争对现阶段的大明而言,依旧是主旋律,不管是建虏叛乱,还是流贼叛乱,都非朝夕所能镇压的。

    打了这般久,大明先前的精锐,全都被文官群体葬送了,想重振大明军威,并非短期所能凝聚的。

    何况大明军队的整体建制,是趋于下行的。

    除了靠军机处外派的几处平叛前指,负责保障的那几支兵马,正依靠有序参与平叛,一步步蜕变外,大明实际能打硬仗的强军,规模根本就没有多少。

    毕竟幅员辽阔的大明,依靠10万、20万初步蜕变的军队,无法确保真正意义上的安稳。

    乾清宫。

    “陛下,当前辽西的局势,是愈发明朗了。”

    王洽难掩激动,拱手作揖道:“辽西除了少数几处地域,尚有建虏残部在负隅顽抗,多数地域悉数收复,特别是义州、广宁两地的全面收复,也宣告着辽西稳定已成定局。”

    “据孙督师所传奏报,除辽西那边的战况,毗邻的辽南地域,形势也开始明朗起来。”

    黄立极紧随其后道:“满桂所部在三岔河一域硬撼建虏,为收复辽西扛起重压,随着何可纲所部的东进,建虏想从三岔河威胁辽西,已是不现实的事情。

    在此期间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知晓辽前局势的变动,悍然率部突破建虏包围,从绣岩城一路西进,

    趁辽前局势动荡,跟盖州反抗建虏的辽民合拢,一举夺下盖州城。

    这一格局的变动,亦是确保满桂所部,前期能顶住建虏攻势的根源,何况在金州卫,还有天津和登莱两部,牵制住部分建虏兵马。

    这间接帮助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分担了相应的压力……”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听取王洽、黄立极他们所说,情绪变得感慨起来,其实何止他们所说的那般简单。

    辽西和辽南的局势变动,除了所处各部的动静外,像辽河套一带的各部蒙鞑异动,包括现在还没传来消息的东江军,都拉扯着和建虏麾下的精锐之师。

    原本建虏的八旗劲旅,往往都是攥紧成一个拳头,朝着某一处猛砸,以正面击溃所遇敌对势力。

    可时下却被迫分成了五指,纵使麾下的八旗劲旅战力再强,建虏将校再凶猛,面对孙承宗、何可纲、满桂、李自成、刘兴祚、李明忠、张可大他们,所分别统率的各部兵马,外加上外域蒙鞑的异动,才会变得这般被动。

    如果说在过去这段时间内,但凡是某一处出现崩溃,所谓的大好局面,只怕就不会向大明这边靠拢。

    “当前的局势看似明朗了,不过没有到最后关头,却不能高兴太早。”

    崇祯皇帝眉头微皱,看向王洽、黄立极、王在晋他们,语气不善道:“难道军机处只是看到好的一面,没注意各部战损的情况吗?

    孙承宗所统大军,战死6000余众,重伤9000余众,轻伤者并未单独登记造册。

    何可纲所统大军,战死重伤者,达11000余众。

    满桂所统大军,战死达9000余众……”

    随着崇祯皇帝逐一讲明,奋战在各处的诸军战损情况,王洽、黄立极他们,脸上的激动神情没了。

    他们岂会忽略这些真实战损情况。

    只是从天启元年开始,大明持续在辽东丢城失地,被猖獗的建虏压着打,使得大明太过于被动。

    现在辽西全境收复,辽南局势变得胶着,这使得大明在辽地的格局,开始占据不小的主动优势。

    那些战死和重伤的将士,根本就不值一提。

    “陛下,其实不止是这些。”

    王在晋神情凝重,作揖行礼道:“从辽地形成战事,仅仅是军机处这边,在朝协调的粮饷开支,包括调拨的各项军需,就高达200多万两银子。

    即便辽地局势明朗,建虏选择暂避锋铓,然朝廷还需一笔不小的开支。

    筹措御寒之物,抚恤和犒赏……”

    崇祯皇帝的心情有些差,王在晋所说的这些很现实,枪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并非是什么虚言。

    何况辽地的战争开支,除了军机处在朝所筹的开支,内帑也是支出不少,特别是火器、火药制品等占比,很大。

    内帑前后调拨的银子,少说有130万两。

    错非崇祯皇帝所提供的这些,想取得现有的格局,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建虏八旗没那般好对付。

    此时的东暖阁内,陷入到沉寂之中。

    “时下辽前战局,还没最终明确下来,军机处还需谨慎对待。”

    看着沉默的众人,崇祯皇帝皱眉道:“像抚恤和犒赏等事,可以先提前商榷一番,不过像前线所需御寒之物、各类军需等,必须要全力供应。

    取得这等好局势不容易,不能到最后功亏一篑。

    户部要是拿不出银子,那就由内帑负责调拨,不过要是这样,之后辽前有任何形式上的变动,朝中有司都不得干预。

    将辽前所呈奏疏,以军机处之名明发,朕要叫天下都知道,建虏并非战无不胜,大明亦能镇压他们。”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让军机处明发辽前奏报,一个是增强民间的信心,一个是加快平叛债券的售卖,毕竟打仗真的太耗费银子了。

    何况等辽地的战事结束了,还要进行犒赏和抚恤,这些都是需要银子的。

    崇祯皇帝要通过一场场阶段性战争,去逐步砍掉部分良萎不齐的枝蔓,让大明不再背负那般多沉重负担前行。

    至于说内帑进行兜底,就是为后续砍掉枝蔓做准备。

    待到孙承宗稳定住辽西局势,边陲防线能明确下来,卫所复设是不可能了,崇祯皇帝要在辽西推动府县制。

    好不容易才叫辽东将门势力,没有进一步扩张下去,倘若在辽西复设卫所,那岂不是助长辽东将门的增强吗?

    这等愚蠢的事情,崇祯皇帝是不会去做的。

    一方面增强财政活性,一方面剪除非必要财政支出,这就是崇祯皇帝要紧抓的,他要逐步地彻改大明困局。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争贩子

    

盖州城。

    “大帅,咱这次算是发财了。”

    裴雄虎难掩激动,看向李自成说道:“盖州城内那帮建虏、二鞑的府邸,查抄出的金银珠宝,就达90多万两银子。

    土地就更别说了,全都是咱们的!

    此外城内各处查封的粮食,足够5万大军吃上半年了,所获马匹有700余……”

    听着裴雄虎所汇报的战果,李自成心里暗暗盘算着。

    这次能顺利攻占盖州卫,一个要感谢辽西明军,一个要感谢盖州等地辽民,错非是他们的话,想要跳出建虏的包围,趁乱夺取盖州卫,根本是不现实的。

    现阶段整个辽地,不止是辽南乱套了,辽西、镇江堡一带、宽甸诸堡一带全都跟着乱套了。

    只是受地域限制的影响,李自成只知道辽西和辽南乱了,其心里也在疑惑,为何建虏会那般的乱。

    “将虏获的那批马匹,跟先前军中的马匹,包括那几股投效的义民所控马匹,全都集中起来。”

    李自成收敛心神,看向裴雄虎说道:“老裴,从老营麾下遴选精锐,给老子筹建起一支精骑出来。

    直娘贼的。

    过去和他们建虏交战,咱们吃这方面的亏可不少,趁着辽西和辽南战局焦灼,咱们必须锤炼出一支精骑队伍!”

    “喏!”

    裴雄虎当即抱拳应道。

    战争是最容易磨砺人的地方,身处在惨烈的战场上,胆小怕死之辈,是不可能存活下来的。

    越是怕死,越容易死。

    李自成所统领的这支队伍,他们没有任何退路可言,想活下去,想不被建虏屠杀,就要变强!

    “大帅,那笔查抄的金银珠宝咋弄?”裴雄虎眼神有些灼热,看向李自成说道:“这可值不少……”

    “全部封存!”

    李自成皱眉道:“当前辽地的局势,并没有真正明朗,代善所领的建虏大军,对我军依旧存在威胁。

    过去和建虏交战,我军麾下所存那批火器、火药等,基本上都耗尽了,必须尽快补充一批。

    还有这天是愈发的冷了。

    这笔金银珠宝,本帅要拿来跟崇祯交换,告诉麾下的弟兄,银子是没了,不过土地却管够。

    老营的弟兄,授田30亩。

    别营的弟兄,授田10亩。

    等到各部统计的军功,悉数明确下来后,再按军功授予勋田,跟着本帅反抗建虏,日子会越来越好。

    至于你们这批将校,只要本帅有的,就亏待不了你们。”

    “喏!”

    裴雄虎当即抱拳道。

    辽地这个地方,可不像在大明境内,纵使打不过朝廷所谴大军,还能率残部逃窜到其他地方去。

    肆虐辽地的建虏,可比明军凶残多了。

    李自成心里比谁都要清楚,想统率着麾下各部义军,持续性的跟建虏硬撼,麾下必须有能倚仗的东西。

    贪婪奸诈的崇祯皇帝,明码标价的燧发火铳、颗粒火药、震天雷等物,李自成不得不承认很好用。

    “杨军师啊,本帅让你做的事情,都落实的如何了?”解决好军中事宜后,李自成谴派亲卫家丁,召来杨方兴,面露笑意道。

    “咱老李是个粗人,行军打仗这些事情,都能照料好,不过治理地方的事情,还是要靠你们啊。”

    “是,是。”

    顶着光头的杨方兴,拱手作揖道:“启禀大帅,眼下这盖州城的秩序,卑下已组织好人手,在全力恢复之中,最迟三日就能稳定下来。

    此外各处聚拢的匠户,卑下皆聚拢在一起,筹设匠户营,遴选一批充当管事,负责给大军打造军械。”

    “能得杨军师相助,本帅真是如虎添翼啊。”

    看着卑微的杨方兴,李自成微笑着说道:“好好干,本帅不会亏待你们的,过去那些糟心事,就不要再想了。

    本帅心里也明白。

    你们并非是真心实意,想投效到建虏麾下去当奴才的,只是那暴明太过无能,在辽地被建虏一次次打败。

    迫于局势所逼,才选择投建虏的。

    现在本帅来了,你们的苦日子到头了,好好辅佐本帅,把盖州卫治理好,以后少不了你们升官发财。”

    “大帅英明神武!”

    杨方兴情绪激动道:“卑下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大帅给盼来了,现在大帅夺取了盖州卫,辽地百姓算是有盼头了。

    大帅,其实趁代善所领建虏大军,与明军主力在三岔河一带对峙,无暇分顾我军所驻复州时,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分兵夺取复州卫、金州卫两地。

    建虏在复州、金州等地,所驻守的真鞑其实并不多,如果能夺取这些地域,这对我军而言是好事啊。

    卑下知道这些地域的分布……”

    “金州就不用想了,那里已经叫明军占了。”

    李自成想了想,看向杨方兴说道:“不过复州这个地方,我军还是要占领的,从现在开始,你把详细的情报都写下来,过两日本帅会谴一部偏师攻打。”

    “喏!”

    杨方兴当即作揖道。

    对李自成而言,像杨方兴这等二五仔,其内心深处是厌恶的,只是再怎样厌恶,该用还是要用的。

    毕竟在此后很长时间内,他就要率部盘踞在辽东,与那大明军队一起,面对着凶悍的建虏八旗。

    行军打仗的事情他能管顾过来,不过治理地方、筹措粮草军需等事,还真离不开杨方兴这样的人。

    只是李自成哪里会知道,他在盖州城这边,算是捡到宝了,这个杨方兴的能力,可比他所想的要利害多了。

    “崇祯啊崇祯,你个狗皇帝,等老子筹措一批匠户,以后再买你兜售的火器火炮,被你这般盘剥,是不可能的了。”

    看着杨方兴离去的背影,李自成眼神冷厉,嘴上骂骂咧咧道:“真是他娘的黑啊,难怪大明这边,有这般多的人,造你个狗皇帝的反,想在辽东这边,借建虏的手,来杀老子,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率部在辽南被建虏追着打,围着打,让李自成的心里恨极了崇祯皇帝,要不是崇祯皇帝的话,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