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231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31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等遵旨。”

    军机处诸臣当即作揖道,一个个原本悬着的那颗心,也算跟着落了下来。

    有内帑进行后续兜底,就算不能从国库支出粮饷,那他们军机处这边,也能拿银子筹措各项所需。

    只是王在晋他们哪里知道,其实内帑这边所储银子,并不是特别充沛了,毕竟先前做的事情太多了。

    在王在晋他们离去后,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王伴伴,召管卿即刻进宫觐见。”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治理大明并非容易之事,想要有所改变,那就必须有银子兜底,不然很多事情很难推进。

    为梳理大明弊政和毒瘤,崇祯皇帝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堪堪围绕北直隶这块基本盘,逐步影响到辽前、山西、山东等地,并梳理出几条清晰的脉络,开始朝着好的方向进展。

    倘若在这个时候,因为银子的事情,而使得这一好的趋势,被耽搁或扼杀掉,这是崇祯皇帝所绝不愿看到的。

    想在朝堂寻求帮助,是不现实的,让大明的文官群体,帮助朝廷共渡难关,无疑是难如登天。

    崇祯皇帝很清楚这些人的德性。

    “管卿,朕需要银子!”

    在管绍宁赶来乾清宫时,崇祯皇帝开门见山道:“朕打算用部份皇庄所辖田亩,充当锚定物,以内帑的名义,再对外发售一批平叛债券,规模在三千万两。

    你们国税处这边,以最短的时间,要筹谋好这件事情,先拿出一千万两的份额,先行在北直隶各处进行售卖。

    剩下的那些份额,要派往山西、山东等地进行售卖,时下辽前战场,朝廷占据很大的优势,这能刺激到民间的很多群体。”

    关于辽东所生战事,崇祯皇帝都会叫军机处这边,将有利的消息都明发出去,以增强朝野间的信心。

    毕竟从万历朝后期开始,大明跟建虏的对战中,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这对民间诸多群体来讲,都生出谈奴色变的情绪。

    现在这一格局开始发生改变,那崇祯皇帝肯定不会错过这一良机,以增强大明上下的信心。

    “陛下,此事能否配合币制改革,一起有效推动起来?”

    管绍宁听闻此言,沉吟刹那,拱手作揖道:“比如内帑这次要发售的债券,只能用新制钱进行购买,这无疑能增强民间的流通。

    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体,能实兑新制钱,以购买内帑所推出的平叛债券,在利钱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

    “卿家的这个思路,倒是不错的,朕觉得可以尝试。”

    崇祯皇帝眼前一亮道:“此前铸币总局这边,所铸成的那批新制钱,都暂存到汇通票号这边。

    卿家跟毕卿他们,好好商榷一番,尽快将此事明确下来,既要达到债券售卖的事实,还要推动新制钱的流通。

    汇通票号这边,朕下旨叫他们在旁协助。”

    “臣遵旨。”

    管绍宁当即作揖行礼道。



    第二百七十七章 巡视京营

    

辽东战局的持续推进,对大明的朝堂而言,起到了不一样的作用,这叫周延儒、温体仁他们,所掀起的吏治风波,崇祯皇帝所明币制改革,让朝中的文官群体,罕见的都变得安静下来。

    对于这种朝局的动向,崇祯皇帝很清楚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想要观望,等辽东那边有所定局,再展开相应的反扑。

    特别是周延儒、温体仁他们,所掀起的吏治攻势,被弹劾的那批官员,多数都是有把柄被捏着,所以叫所属各派,尤其是东林党这一派,没办法进行相应的反击。

    了解文官的,终究是文官。

    对于朝堂上的是是非非,崇祯皇帝不想过多耗费心神,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浪费到这方面来。

    “轰轰轰……”

    “轰轰轰……”

    响彻云霄的炮击声,在神枢营所辖左哨,驻石景山营地响起,数十众京营将校,披甲挎刀,神采奕奕的挺身而立。

    崇祯皇帝举着双筒千里镜,观看着远处被炮击的区域,脸上的笑意不减,心里生出些许感慨。

    尚可喜、耿仲明他们,有些紧张的看向天子的背影,对天子的突然巡视,他们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不错,这神枢营左哨,有几分强军的意思了。”

    炮击结束,崇祯皇帝面露赞许,转身看向众将,说道:“从京营撤离京城,开始围绕京畿进行布防,京营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距所定员额建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现在神机营,在曹文诏他们的统领下,奋战在陕西平叛前线,你们神枢营,包括五军营在内,可不能拉的太远啊。”

    尚可喜、耿仲明、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听闻此言,无不是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的确。

    跟神机营相比,他们神枢营和五军营,缺少在前线厮杀的经验,纵使是所募兵卒再多,想要赶超上神机营,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陛下,请再给臣等半年时间。”

    毛承禄上前拱手道:“只需半年,我五军营这边,定能招募够所定编制,并完成第一阶段的操练演武。

    等过了半年期,臣恳请陛下,能抽调我五军营所部,赶赴辽东或陕西境,参与到平叛战事中。”

    “臣附议!”

    尚可喜当即拱手道。

    自崇祯皇帝拿下京营的控制权,并安排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他们,在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任职,这京营也在经历脱胎换骨的改变。

    特别是京畿卫戍体系的明确,在军机处的稳步推进下,毛承禄、孔有德他们,也都在积极的适应和改变。

    “仗,有你们打的时候。”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向毛承禄他们身后,所站的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刘宗敏、袁宗第等将校,“现在你们的战场,就是在京畿这边,不要觉得身处在后方,就不能有效提升麾下战力。

    围绕京城构建拱卫京畿的新体系,这较大纵深的分散驻防,对于你们所在的京营,算是真正的头一遭。

    形成定制的操练演武,内部军令的有效传递,跨军军令的协同配合,精进和完善麾下建制,自身后勤保障的筹建等等,这些都必须要做到绝对优异。

    倘若你们在非战争状态下,都不能把欠缺的这些短板补齐,那纵使真上了战场,也是给敌军送军功。

    朕要让你们明白一点,始终在脑子里绷紧一根弦,准备打仗,京营的运转,始终是围绕这一核心在动的。”

    “喏!”

    众将校轰然应诺道。

    在新明确的京畿卫戍体系,包括宣府镇、顺天、永平三地裁撤卫所,都没有真正落实贯彻前,崇祯皇帝是不会放神枢营或五军营,前往陕西或辽东前线,去轮调跟流贼或建虏去展开厮杀的。

    或许当前的神枢营和五军营,在崇祯皇帝的眼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强军,但是跟先前相比,已然有很大的改变了。

    如果说在调整京畿卫戍体系、裁撤京畿区域卫所的期间,敢出现任何动乱,或者蒙鞑或建虏来犯,那崇祯皇帝绝对会傻眼的。

    被建虏八旗偷一次家,这经历已然刻苦铭心了,崇祯皇帝可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有勇卫营、神机营、东江军等部,在平叛前线为国尽忠,崇祯皇帝稳居京城重地,给他们解决战争所需,提供各项保障支持。

    对当前的大明而言,已然是绰绰有余了。

    倘若再派几支军队,到前线去镇压平叛,那内帑只怕就会崩溃。

    崇祯皇帝还要发展地方,逐步落实诸多谋划,不能把银子都砸在军队上,文武兼济方是根本。

    “你们这批将校,从大明陆军讲武堂毕业了。”

    崇祯皇帝看向孙可望他们,神情正色道:“但是心里那根弦,依旧要紧绷起来,在五军营和神枢营任职,那个‘试’能否去掉,还要看你们各自的表现。

    不要辜负朕的期许。

    你们在讲武堂的表现都很优异,不过进修所学的那些知识,能否真正融会贯通,还要看你们在军中的实际带兵。

    倘若不能有所改变的话,那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这并非是朕所想要的虎将悍将。”

    “臣等明白!”

    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刘宗敏、袁宗第他们,当即抱拳应道。

    原有时间线上,孙可望他们的能力很强,不过现在被崇祯皇帝的干预下,流寇是干不了了,他们已然成为大明武将的一部分。

    崇祯皇帝心中很是期待,这批将校跟随五军营、神枢营一起成长,未来将会给大明创造怎样的奇迹。

    当前崇祯皇帝敢加快对朝堂和地方的谋改,较大程度上来讲,就是倚仗正在改变的京营。

    特别是围绕北直隶这边,因为有京营的存在,使得崇祯皇帝心里有所准备,就是地方出现暴乱或兵乱,那朝廷就能第一时间出兵镇压,

    只要北直隶这一核心基本盘,能叫崇祯皇帝经营好,那后续面对的局势,就能逐步的改善变好。



    第二百七十八章 官办学堂(1)

    

紫禁城,乾清宫。

    “李卿,现在身体怎样了?”

    崇祯皇帝面露关切,看向面色红澜的李之藻,“近期有没有叫中医学舍的人复诊?身体是本钱,就算身兼京师大学堂的重担,也要以照顾好身体为前提,不可透支元气,不然怎样为社稷虑,为朕分忧?”

    “启禀陛下。”

    李之藻心生暖流,拱手作揖道:“臣的身体已无大碍,武之望说了,只需温补调理,不要太操劳就行。”

    “那就好。”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有武卿之言,朕就放心了,不过卿家还是要多注意,万莫太操劳才是。”

    “臣遵旨。”

    李之藻当即应道。

    看着眼前的李之藻,稳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心里生出些许感慨,此人可是难得的大才。

    作为大明最早接触西学的群体,诸如李之藻、徐光启这些人才,不管是在士林中,还是在仕途上,都不是特别的顺利。

    哪怕他们的确有才。

    然大明的意识形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很保守和僵化的,这也使得他们不被大明文官群体和多数读书人所接受。

    不过这些都成了过去式。

    在崇祯皇帝的聚拢下,李之藻、徐光启这些人,都得到相应的重用,并将接触西学的群体,全都邀请到京城来了。

    这些对崇祯皇帝来说,可都是宝贝疙瘩,他们代表一种可能。

    能否吸收西学精华,摒弃西学糟粕,以神州文明为根脉,逐步开拓属于大明的各领域学科。

    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卿家,当前京师大学堂,筹设发展的怎样了?”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向李之藻说道:“涉及术算、物理、化学、天文、财政、地理等诸领域学科筹建,是否都逐一明确下来了?

    算起来,京师大学堂筹建时间不短了。

    朕虽说忙于政务,然心里却牵挂着此事,该学堂发展的好与坏,对大明能否中兴,所起作用可不小啊。”

    尽管当前在西山那边,武备院麾下人才济济,带动着大明的前沿发展,然在崇祯皇帝的眼里,还是太少了。

    以后大明想要发展,离不开成规模的人才队伍,京师大学堂就是一颗火种,代表着解放大明思想的火种。

    大明科举必然要彻底革新,靠读几本圣贤书,参加科举考试,就能迈进大明仕途,这遴选的人材,不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治理河道他们懂吗?

    梳理财政他们懂吗?

    筹建产业他们懂吗?

    规划建设他们懂吗?

    断案判案他们懂吗?

    大明党争不休的根源,一个是利益使然,一个是思想守旧,这就像是两座大山,不是轻易就能铲除掉的。

    所以崇祯皇帝要逐步的撬动根脉,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革新大明的意识形态,彻底改造大明教育。

    “启禀陛下,京师大学堂所开诸多学科,相应教材皆已编撰完毕。”

    李之藻眉宇间难掩激动,拱手作揖道:“尊奉陛下当初所定旨意,从初阶、到中阶、到高阶,各个层次的教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时下直隶所辖皇庄,开设的那批小学堂,将初阶的各类教材,都刊印并传授相应知识。

    现在京师大学堂这边,有各学科的教员129人,招募生员276人,读书人431人,算是初具规模了。”

    都过去半年多的时间,才招募这么一点人,未免太少了吧。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他心里也清楚,在大明发展新学科,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没想到困难成这样。

    就这么一点读书人,只怕多数都是科举无望,或家境贫寒的群体,只怕部分学科,所进修的读书人更少。

    教育不能形成规模,就无法以量变形成质变,更别提迈向井喷式发展了,这可不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不过各领域学科的教材,由易到难都编撰起来了,这代表着只要加大投入,就能吸引更多的群体进来。

    现阶段还不是给予京师大学堂,等同于国子监地位的时候,毕竟真要这样做的话,只怕会引起文官群体的反扑。

    有很多谋划和部署,都在稳步向前推进中,崇祯皇帝不允许秩序出现混乱,那对后续的发展没有益处。

    “这些在学堂的读书人,有多少是有潜力的?”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李之藻说道:“按理来说,京师大学堂的待遇不错,为何进学堂的读书人,会这般的少?”

    李之藻脸上的笑容没了,“有潜力的读书人,可能只有不到两成,剩下的那些读书人,只能学到一些皮毛。

    京师大学堂的待遇是好,可是终究不能参加科举,所以很多人都望而却步,臣等也在绞尽脑汁,想招募更多的读书人。”

    李之藻所说的这些,是很现实的事情,对大明的读书人来讲,不能参加科举的学科,他们是碰都不会去碰的。

    非但如此,他们还会抨击。

    儒家思想能长久不衰,除了迎合统治所需以外,根源就是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开蒙为起点,到科举为终点,不同阶段,进修不同的知识典籍,可谓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是长达数千年的底蕴沉淀,想动摇儒家思想的根脉,可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说动摇就能动摇的。

    “不能只把视野局限于京城,或者京畿,这样下去,京师大学堂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说道:“朕想到一种办法,现在北直隶上下,自卢卿出任直隶巡抚后,各府县的情况都在有所好转。

    特别是直隶赈灾行署的筹建,叫很多破产的群体,被安排在各个领域谋生,他们的家境都在有所好转。

    京师大学堂可将主要招收群体,集中在这些群体的子嗣身上,尽管他们多数是不识文断字的,但是在白纸上作画,往往难度会减少很多,朕可以给卢卿传旨,叫赈灾行署方面,对你们有所配合。”

    相较于李之藻所想的那些,崇祯皇帝所想的要主动些,有效集中各项资源,来培养属于大明各领域的人才,筹建起层次分明的队伍。



    第二百七十九章 官办学堂(2)

    

李之藻皱眉说道:“陛下,倘若是这般的话,仅靠赈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