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样的话,那侬歌谷中苏定方所率才是真正的唐军主力,他中计了,现在谷中的唐军是等着要阻击他的。
禄东赞虽然不知谷中唐军的详细兵力,但他确实没有和唐军一战的底气,因为他的部下已经连日劳军,而苏定方却是以逸待劳,而且苏定方是眼下的大唐诸将之首,名声在外,禄东赞还是很忌惮的。
想到了这里,禄东赞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撤军,因为眼下看来,逻些多半还未破,李恪已经有些急了,故而才施以此计,但如果他还能退回白毕泽,他那就可以继续以静制动了。
禄东赞想的固然好,但他的想法李恪又如何不知,就在禄东赞想要下令三军后撤的时候,赤穆突然快步走了进来。
赤穆一边着急忙慌地走着,一边对禄东赞道:“大帅,后军传来消息,在后军后百里探查到唐军踪迹,似乎是往白毕泽的方向去了。”
赤穆来的突然,他的话说的更是突然,他的话一出口,禄东赞顿觉脑袋一阵晕眩,险些栽倒在地。
禄东赞很清楚李恪的用意,李恪这是要堵死他回白毕泽的路,和侬歌谷的苏定方前后夹击吐蕃军啊。
“大帅,唐军来势汹汹,多半是要夹击我军。”桑吉多齐听了赤穆的话,也明白了自己眼下的处境,对禄东赞道。
禄东赞扶着额头,并不说话,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算是印证了桑吉多齐的猜测。
桑吉多齐接着问道:“大帅,两面受敌,眼下我等该当如何?”
两面受敌,若是待在原地不动,只会是死局,唯一的法子就是择一面突杀出去,如果能突围出去,那自然就能破了眼下的困局,但究竟是破苏定方还是李恪,这也是有讲究的。
禄东赞扶额思虑了片刻,想及李恪是唐皇,他既然敢领军断后,直面吐蕃大军,麾下兵力不会少的,而且李恪所率还有以一当十的北衙禁军,禄东赞更没有把握能胜。
禄东赞叹了口气道:“向前,突围出侬歌谷。”
第四十章 决战
李恪领军在南,堵住了禄东赞回白毕泽的路,苏定方驻军在北,挡住了禄东赞往逻些城的路,现在的禄东赞被唐军两面夹击,他要做的就是突围出去。
而禄东赞要想突围,无非就是前后两条路,往前是名震天下的苏定方,往后是天可汗李恪,他一个都不想硬碰,但他却又没得选择,他必须要择一攻破,如此才能求活。
禄东赞也斟酌了许久,在苏定方和李恪之间,禄东赞还是选择了苏定方,因为李恪毕竟是唐皇,他不会被轻易地置于险地,而且李恪麾下还有两万最是精锐的北衙禁军。
禄东赞的选择倒是难言好坏,因为苏定方所率兵力更多,但李恪麾下却更加善战,禄东赞不管打谁都不容易。
不过禄东赞最后还是选择了苏定方,禄东赞会这么选择除了忌惮李恪的兵力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麾下人马都想回逻些,杀回逻些是回家,将士们自然更加积极些,但如果是回白毕泽的话,他们心里就会很是抵触。
禄东赞选择了苏定方,这也正是苏定方自己想要看到的,因为比起让李恪身陷险地,苏定方更愿意自己迎敌。
吐蕃军和唐军已经相距不远,吐蕃军能够探知到唐军的踪迹,那唐军自然也能够探知吐蕃军的行踪,就当禄东赞下令,三军开拔直奔侬歌谷而来的时候,苏定方也即刻下令列阵拒敌。
侬歌谷外,唐军阵地。
苏定方策马立于中军正中,抬头向北,看着远处,面色凝重,脸上写满了重视,因为苏定方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和难度。
自打唐军西征以来,虽然也一度遇到些波折,但大体上也还算顺利,也不曾遇到真正意义上的硬仗,但灭国之战,本就不是易事,更何况他们面对的还是吐蕃这个拥兵数十万的大国。
想要灭吐蕃可以取巧,但绝不可能一直取巧,一场正面的厮杀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这场硬仗来了。
苏定方麾下十五万地方府军,而禄东赞却有二十万大军,在人数上是绝对多于苏定方的,但禄东赞部的二十万大军中却有一半的新军,所以战力也不好估量,这一战谁都难言必胜。
苏定方神色凝重地看向远方,很快,一阵滚雷声在北面响起,苏定方听着耳边渐渐靠近,越来越大的响动,苏定方知道,吐蕃军已经不远了。
“大将军,听这动静,吐蕃军据此在五里左右。”苏定方副将,经验老道的潞州都督薛果听着远处的响动,对苏定方道。
苏定方道:“五里地不远,再有一柱香的功夫吐蕃军也就该到了,传令下去三军备战。”
“诺。”薛果得令,激动地应了一声。
苏定方领军在侬歌谷驻扎已经有些时日了,这些时日麾下士卒只是日常刮练修整,军中将士早就憋闷地坏了,今日终于来了一场大仗,薛果不激动才是怪事。
苏定方看着薛果的模样,嘴角也勾勒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面对强敌,面对大战,军中将士有如此反应才可谓一句军心可用,这一仗至少在“人和”上唐军就胜了几分。
苏定方道:“今日的局面,逻些城已是惊弓之鸟,禄东赞又是丧家之犬,我唐军占尽先机。这是陛下百般经营才得的结果,孰为不易,你等千万仔细,务必守好了谷道,不叫一个吐蕃人通过。”
对于苏定方而言,他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守住侬歌谷,然后在最大程度上给予吐蕃军最大的伤亡,只要吐蕃军通不过侬歌谷,待到袭后的李恪大军到来,就是两面夹击的局面,到时禄东赞必败。
薛果一口应道:“大将军放心,此番吐蕃军来此是为自投罗网,末将必叫他们有来无回。”
苏定方听着薛果的话,叮嘱道:“吐蕃军虽已是丧家之犬,但毕竟有二十万之众,千万不可小觑。”
如果只论处境的话,吐蕃军自然是极差了,用一句“丧家之犬”来形容倒也不为过,但吐蕃军毕竟人数众多,而且走的是回都城的路,他们的战意更是浓烈,大意不得。
薛果应道:“大将军放心,末将晓得。”
薛果答应了一声,策马向前,往前军的方向去了。
————————————
大战在即,唐军这边苏定方正严阵以待,吐蕃军统帅禄东赞面对唐军自然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吐蕃二十万大军集结,正向南行军,行军的目标正是苏定方所驻守的侬歌谷,吐蕃军主帅禄东赞则正领军走在大军之前。
“大帅,再往前就是唐军阵地了,两军阵前,刀剑无眼,大帅还是稍稍往后,镇于中军的好。”禄东赞的心腹噶尔薛难心知大战在即,担心禄东赞的安危,拉住了禄东赞的马头,对禄东赞道。
禄东赞当即道:“不可,今日一战,我军是攻,而唐军是守,强攻之军哪有主帅居位在后的。”
噶尔薛难接着劝道:“大帅是三军之主,不容有失,自也不必身先士卒,又何必居身在前,平白受险。”
禄东赞带着几分坚决又无奈地表情回道:“我军军中多是逻些人,这些军中将领因为之前的事情大多不信我,如果我躲在后面,他们不会放心,也更不会效死破敌,我只有身在此处,才能叫他们安心用命。”
禄东赞很清楚眼下的情况,现在的吐蕃军中将帅失和,军中对他不信任的将士不少,如果他再不做出这些与将士共存亡的姿态来,还在稳坐中军的话,必定会叫军中将士人心不稳,这一仗也就不用打了,为了安稳人心,他只能这么做。
噶尔薛难,听了禄东赞的话,因为关心禄东赞的安危,心中大急,想要再劝禄东赞,却一时间又不知该怎么说。
禄东赞看着噶尔薛难的模样,似是对噶尔薛难说的,也似是对自己说的。
禄东赞喃喃道:“吐蕃可用之兵已尽在我手,这一战如果胜了,就算我战死,我吐蕃终究还有退敌的希望,可如果这一战败了,就算我活着,就算再有十个禄东赞,也难挡吐蕃败亡的事实,所以这一战我必不能退。”
第四十一章 侬歌谷之战
吐蕃地处高原,虽然谈不上土地贫瘠,但比起向来富庶的中原来说,国力却弱了不是一星半点。
整个吐蕃上下统共不过百来万人,除去女子和老幼,全民皆兵之下的能战之士也不过三四十万,就是当年规模最大的吐蕃灭象雄一战,吐蕃上下调用的也不过十万人。
十余万人的规模对于乱世时的中原而言只能算是常见,但对于吐蕃而言已经算是国战了,更何况是现在这次双方动辄三十余万的大战。
侬歌谷外,吐蕃和唐军两方相对,三十五万大军集结于侬歌谷外,如果再算上李恪的人马,这一战的人数就过四十万了,这是高原有史以来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战。
这一战不止是决定吐蕃生死的一战,同时也是见证大唐走向盛世顶峰的一战,这一战谁都不会退,所以两边都默契地不必多言,只是一个照面,便是厮杀。
吐蕃军这边,眼看着逻些在望,离都已久的吐蕃士卒如滚滚石流般冲刷向了唐军,想要将挡在身前的唐军碾碎冲散,打通回逻些的路。
吐蕃来势固然凶猛,想过侬歌谷,但唐军也不是易与的,唐军不是挡水的碎石块,面对吐蕃军滚滚而来的洪流,唐军竟如一道大闸般横在了侬歌谷前,死死挡住了吐蕃军的去路,让他们不得寸进。
吐蕃军二十万大军是午前到的侬歌谷,方一行抵谷外便就开始强攻,要冲破唐军的阵线。但唐军守卫严实,也是悍不畏死,两方人马在侬歌谷来回厮杀,寸土必争,拉锯了许久,却也不见比起初有太大的差异。
吐蕃军从午前一直攻到的午后,又从午后攻到了黄昏,打了三个时辰,但还是没能踏过侬歌谷一步,被唐军死死地卡在了谷外,渐渐地,连天色都黑了。
“大帅,强攻已久,将士们死伤惨重,但还未能破敌,还请大帅拿个主意啊,再这样下去,只怕有全军覆没的可能。”吐蕃军副帅赤穆看着依旧焦灼的局势,焦急地对禄东赞道。
吐蕃军是主攻的一方,而唐军主守,吐蕃军要想破唐军,只能顶着唐军的枪林箭雨往前冲,而吐蕃军的兵甲又不甚精良,唐军对吐蕃军的杀伤是极大的。
午前打到现在,只这短短半日下来,吐蕃军的死伤已经过了六万了,招这样的趋势下去,这一仗只怕是要把十余万逻些儿郎的性命都填进去了,赤穆怎能不急。
禄东赞看着不远处厮杀着的吐蕃军,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吐蕃将士丢掉了性命,禄东赞脸色铁青,冷地可怕,他知道赤穆说的是真的,但他也别无选择,这是唯一的路了,他的眼中看不见仁慈和怜惜,有的只是坚持。
禄东赞冷静地回道:“现在苏定方在前,李恪在后,我们要想回逻些就别无选择,当初你逼我出白毕泽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这个后果,也该做好这个准备。”
赤穆被禄东赞说的一下子哑然了,禄东赞说的没错,当初是赤穆自己逼着禄东赞领兵回逻些的,这也是军中士卒的意思,现在唐军拦路在前,他们面对的正是自己的选择。
过了片刻后,赤穆才道:“大帅行军多年,深谙用兵之道,难道也别无办法吗?”
禄东赞咬着牙关道:“此刻若是在白毕泽,我自有法子,但现在是两军于谷道厮杀,别无捷径,除了正面强攻,还能如何?现在唐军的阵脚已经有些乱了,再坚持下去就会有击破的希望。”
赤穆听着禄东赞的话,知道禄东赞还在芥蒂之前的事情,他就算有苦也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了,再不闷一声,退了下去。
——————————————————
侬歌谷外,吐蕃和大唐两军厮杀,已经焦灼到了极点,吐蕃那边死伤惨重,唐军这边虽然不似吐蕃军那般伤亡重大,但也难以全身,唐军的损失也足够叫苏定方肉痛了。
自打大战开始,唐军虽然是结阵固守,起初伤亡倒是还好,但吐蕃军来势汹汹,不惜代价地强攻,后面唐军的阵型也被冲击地很厉害,也就难免死伤了。
这半日的功夫下来,唐军的死伤也达到了两万余,而且唐军现在的阵地已经乱了,唐军已经开始和吐蕃军短兵相接,唐军伤亡的速度将会肉眼可见地加快。
“大将军,想不到这吐蕃区区西南蛮夷,但作战却是悍勇,实在是出乎了末将意料。”左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站在苏定方的身后,看着持续了半日,攻势依旧的吐蕃军,对苏定方道。
苏定方道:“吐蕃军兵甲虽不及我军,其中也多有新军,但吐蕃尚武,类我大唐关中,甚至更甚,国中将士皆以战死为荣,故能如此。”
契苾何力叹道:“若是如此,这一战只怕不易啊。”
苏定方双手握拳,坚定道:“此战虽然不易,但胜面仍在我大唐,我大唐拒阵固守,以逸待劳,而吐蕃虽然人数占优,但却连日奔波,只要撑过吐蕃军的攻势,便可伺机反攻了。”
契苾何力闻言,当即应道:“大将军若有指派,但请吩咐,左右武卫愿为大将军效死。”
李恪和苏定方分兵,其中唐军中的大部分禁军都被李恪带去了,而苏定方统帅的多是地方府军,但在苏定方的十五万大军中也不尽是府军,其中还有两万禁军,便是契苾何力所率的左右武卫。
苏定方和禄东赞对峙,虽然苏定方是守方,但他并不是一味固守,他也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待到吐蕃军战力不济之时,他就会反客为主,亲自领左右武卫士卒冲杀而出,击穿吐蕃军。
苏定方道:“契苾将军有此心意足矣,但眼下还不是最好的时候。”
左右武卫的人马是苏定方最后的底牌,他要出就一定要一次打死吐蕃军,他不会早早地轻易拿出,否则起不到他预想的作用。
“诺。”契苾何力闻言,应了下来。
苏定方和契苾何力正在商议着破敌之策,商议着该如何把左右武卫这两万人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但就在这时,对面吐蕃军的后方却似乎有些乱了。
第四十二章 夹击
“大将军快看,吐蕃军后军乱了。”契苾何力看着突然有些骚乱的吐蕃军,指着吐蕃军的方向,对苏定方道。
苏定方闻言,朝着契苾何力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不知从何时开始的,吐蕃军的阵型竟然有些乱了,而且是自后往前地乱,大不如之前那般整齐。
“好像确是如此。”苏定方对契苾何力应道。
契苾何力问道:“禄东赞也是军中宿将了,用兵老练,怎的会犯这样的错误,着实奇怪,莫不是军中哗变了?”
吐蕃军上下不和,军中许多将领对禄东赞不甚信任,这事情契苾何力是知道的,现在看着吐蕃军的阵型,契苾何力最先想到的是吐蕃军攻坚不下,军中将士怠慢,已经开始内乱了。
苏定方听着契苾何力的话,当即摇头道:“应当不是,若是吐蕃军乱了,也当是自前往后才是,但看吐蕃军的模样,显然是自后往前,这不合常理。”
契苾何力问道:“那依大将军看来,这是何故?”
苏定方看着吐蕃军自后方渐乱的阵型,凝眉思虑了片刻,突然想到一种可能,那就是吐蕃军的后方被人突袭了。
吐蕃军和唐局正在谷前厮杀,唐军在南,吐蕃军在北,吐蕃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