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

第31章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31章

小说: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我顶住!”

    昆明城守将,大明预左军都督佥事冯诚身披重甲,亲率兵丁驻守在城墙上,昆明主城门之前被明军攻打时,被明军以火药轰塌,如今仓促之间尚未完全修复,此刻是北元士卒攻击的重点区域。

    虽说蓝玉傅友德撤军时,给他们留下了很多火铳,火药,还有一些火炮。

    但是面对如潮海一般的蒙元士卒,且悍不畏死的冲击,昆明城的城防已经岌岌可危。

    冯诚乃是冯胜的亲侄子,十余岁就跟着明军作战,军事经验十分丰富,虽然身边不时有流矢射来,但他并不慌张,而是依靠在城墙上,自箭垛处观望敌情。

    “大人,我们的箭矢不够了!”

    副将浑身是血,身上还挂着两根箭矢,喘着粗气跪倒在冯诚旁边大喝。

    “沐将军到哪里了!?”

    冯诚也万分焦急,大明攻下云南后,云南的土司头人,还有蒙古后裔初期投降,复而反叛,来此往复了好几次,尤其是城中的一些色目商人,偷偷给蒙古万户通风报信,趁着大批明军部队班师回朝,竟然出重金勾结土官,意图再次反叛!

    幸亏冯诚发现的早,及时将昆明城中的骚乱控制住,连杀数十名不法色目商人,在城中的和尚,以及另外一批亲大明的色目商人帮助下,让昆明的老百姓们稳住了局面。

    但昆明仍然有被攻破的危险。

    守城将士,不过两万余人,很多还是老弱病残,精壮主力,都被沐英带去平定云西叛乱。

    副将端起牛皮水囊狂饮一口,喝道:“一日前收到过沐将军的鹰信,之后再无消息!”

    冯诚眸子闪烁,眼见城下的蒙古士卒们,用手举着抵挡火箭的牛皮摊子,保护着头部缓缓推进,而且后面还有四五个攻城车正在步兵的掩护下准备冲城,更远一些的地方,在明军箭矢无法攻击之处,一些牛被蒙住双眼,聚集在一起,尾部拴着炮仗……

    “沐将军应该快到了!”

    冯诚一拍城墙,喝道:“去,把所有的火铳手,还有火药都集中到正门,其他三门能守多久就守多久吧,敌人真正的攻城主力就是这帮敢于顶着箭矢攻城的蒙古人和奴隶,只有顶住他们的攻击等到沐将军回援,才有一线生机!”

    “是!”

    身边将官手持旗帜,打出旗语,并且敲鼓鸣金传讯,另外一人则是狂奔而去,调集火铳手。

    “嘟嘟嘟……”

    蒙元士卒们吹起了进攻的号角,数千名当年迁居云南的蒙古勇士后裔,举着弯刀,在盾牌和牛皮掩护下,举着云梯疯狂冲来。

    而明军这边的滚石,滚木,沸油,金汁,箭矢,都已告急!

    “亲兵何在!”

    “在!”

    “天日昭昭,护我大明!”

    “杀!”

    ……

    碧鸡关。

    作为云贵茶马古道九关十八铺中的其中一关,此处地势险要,曾是大理段氏和周遭城池的重要上路古道,古人称为“五尺道”。

    刚刚被封为黔国公的沐英,骑坐在一匹马上,身后大明精兵如狼似虎,眼眸喷火,手持火铳刀枪,从碧鸡关关隘中鱼贯而出。

    “爹,这是昆明的鹰信!”

    沐英之子沐春身披重甲,骑坐在一批黄骠马上冲上前来。

    父子二人,皆是身材魁梧,修长健硕,且气息沉凝。

    沐英正值壮年,面白少须,眸子修长,双眸精光闪烁,他本是流民子,后来加入红巾军孩儿军,因为作战勇猛不惧死,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之后一路以军功积累到征西大将军,如今获封黔国公,永镇云南。

    为了保证云南和周遭国家,如缅甸,暹粒等国的茶马商路,沐英刚刚初步平定云贵战乱,不顾分出十余万兵力驻守各处关隘,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马不停蹄直奔五尺道,想要打通九关十八铺,为大明打通南方商路,保证军粮军马和茶叶,盐巴供应。

    尤其是军粮……

    大战之后,必有灾荒。

    此灾荒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如今大明在云南很难征收到足够多的粮饷,地方上的土司头人,佛头,色目商贾,有自己的碉楼堡垒,建造在崇山峻岭上,易守难攻。

    大明若是不保证足够多的粮饷,无需蒙元残存余孽反叛,自己就乱了。

    谁知,昆明的色目商人,趁着大明分兵,昆明守军不足时又勾结蒙元残存势力反叛!

    沐英伸手拿过那鹰信,他长子沐春有些沉不住气,急切道:“父亲,昆明只有老弱守军两万余人,缺少火铳火药,如何得守?我们是否加快行军!”

    沐英却眸子淡淡地扫了他一眼。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军事岂可心乱!?”

    沐春闻言一愣,咬着牙低垂下头。

    自幼在朱元璋身边言传身教,沐英养成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的心性,入云南第一战,他在面对数倍于己的前元梁王大军,使计策隐忧元军上当,一举击溃三十万元军。

    就在不久前,更是以不到两千人的精锐明军,面对土司头人思伦发调集的上百头大象的象军,沉稳冷静,以火铳三段击配合神射手火箭加上火炮,直接击溃思伦发以上百头大象配合的五千余人。

    对,我华夏在大明建国之初,就已经有当世名将,沐英,以三段击形式击溃了号称可排山倒海的象兵部队!

    沐英眸子扫了扫远处,沉声道:“将全军战马集合起来,一人三马,以千人为队,随我先行。”

    “你率后军,将辎重,缴获,重甲全部留在碧鸡,轻装步行来援!”

    沐春一惊,忙道:“爹,您怎么能亲自出击,不然让我……”

    沐英却又淡淡扫了他一眼。

    将马上缰绳拉了拉,沐英道:“冯诚乃百战老将,昆明城中粮草辎重充足,若无色目人作祟,足以守城一月,咱们这一仗,要一击打破色目人和蒙古人的胆气,让他们百年不敢作乱!”

    “爹,你难道要?”

    沐春心中一惊。

    沐英眯眼重重地点了点头,云南久离华夏,元朝对这里的统治又十分野蛮无序,放任土司头人各自为政,而且对于普通百姓盘剥很深,导致这里的老百姓反抗心理也很强。

    但这里实则是块儿宝地。

    先说商路,云贵川藏茶马古道,连接着中原和缅甸,暹粒,天竺等地,虽山路难行,实则多有名商大贾,就连收过路费的土司头人都多有金银财宝。

    在一定程度上,云南的某些土司头人比中原地区的地主富的多,广修碉堡佛寺。

    而普通的百姓和奴隶,不敢交税给明军,也不敢和明军接触。

    大战之后要有大治。

    而这个大战,一定要打破在云贵等地土司头人,色目商人,还有番僧佛头的胆气!

    一战为云南打出数十年的和平,让他们不敢再生叛意!

    “是,爹!”

    沐春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看了自己父亲沐英一眼,对着旁边一直跟随着父亲的弟弟沐晟使了个眼色……

    ……

    院子内。

    清晨时分,日月同辉。

    朱雄英背负双手,身躯笔直,盯着头顶日月同辉奇景,突然心血来潮。

    “我皇明为了光复华夏,死伤烈士数百万,救济斯民水火中,岂能不祭文悼之?”

    “朱雄英不才,愿做‘大明歌’一首,为我大明国歌,为我大明军歌,为我大明军魂战魄!”

    “笔来!”

    一声大喝,周宽和郑和连忙拿来毛笔。

    朱雄英以毛笔沾满了墨水,笔走龙蛇,踏歌而行,歌声铿锵昂扬,赤红红颊!

    “天日昭昭我大明,疆域十万里!”

    “继承华夏超汉唐,国祚迈北元!”

    “山河奄有中华地,不忘吾故土!”

    “铁马同袍凝战甲,向前向前向前!”

    “复兴之责在吾辈,日月同明!”

    书毕,朱雄英将毛笔丢在一边,眸子挂着淡淡水汽,哈哈朗声大笑,正声道:“此歌甚好,当传世为我大明国歌!”



    第58章 但有红旗处皆唱大明歌

    

奉天殿。

    朱标和朱元璋,朱雄英三人,加上刚刚到来的李文忠,正围坐在一起吃“熏锅”。

    熏锅,火锅也,汉代就已经出现,又叫做“鼎食”。

    宋代因为经济发达,酒楼茶肆极多,也推动了火锅等食物的发展,而元时忽必烈爱吃羊肉,有庖厨发明了涮羊肉,故而以铜锅涮肉的形式也开始广泛出现。

    “爹啊,怎么样,好喝吗?”

    朱雄英端着一杯自制的“快乐水”,笑眯眯地问对面的朱标。

    朱标则是微微闭眼,细细品着手中加入冰块儿的“快乐水”,满足地点头。

    谁能拒绝吃火锅的时候,来一杯冰镇快乐水呀!

    要想完全做出可乐,现在根本不可能。

    但是做出有可乐味道的甜水饮料,这并不难。

    柠檬皮,蜂蜜做的焦糖,冰块儿,香菜根和碎末,如果没有柠檬,橘子皮也可代替,朱雄英还发现,用柚子皮也可调出味道来。

    除了快乐水,还有凉茶,蜂蜜水等冷饮。

    菜式极为丰富,鸡鸭鱼羊,各色肉片。

    “可惜没有辣椒……”

    吃着麻酱调料,朱雄英总觉得差点味道,没办法,这个时代能吃上这么一桌,那已经是梦里想过的事情了。

    李文忠宽厚的脸颊上浮现出愧疚神色,对朱雄英道:“雄英呐,你所说的辣椒,叔让各地海商多加打探,还未从西番处打听到。”

    “无妨。”

    朱元璋手中持着箸,夹起一筷子肉来放入嘴中,豪气地咀嚼着,说道:“既然此物在那美洲之地,待咱收复了大唐渤海都护府旧地,抽出手来,就从辽东以北派船去寻。”

    “西番没有此物,咱自己去取!”

    “还有安南,交趾重地,辖制南海,此处多有海商往来,且交趾多有良田,盛产稻谷,自古以来就是我汉家故土,需得收回才是。”

    “皇爷爷威武霸气!”

    朱雄英哈哈大笑,对着他竖起了拇指。

    不过他下一秒就忧心忡忡地道:“收复辽东交趾并不难,难的是实现长治久安,如今太学就要开了,大明皇家银行已经在各地展开业务,大明皇家学院也要开学,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发展人才。”

    “皇爷爷,您和爹,都多一点点耐心,这五年咱们耐着性子打磨内政,勤修政务,多的不说,先将各地盐政推行开来,盐乃赋税根基,我大明每年发出的盐引价值六百万两银子,收回来的白银不过二三百万两,这盐税流失太过严重!”

    朱标也眯了眯眼,他宽润脸上浮现出一丝凝重,道:“江淮等地盐场,多被地主土豪霸占,盐场主人找工人晒盐打盐水,若是不偷卖私盐,难以维持,因为他们一要给官府交一份税,二还需被地主盘剥一份租子,这私盐泛滥,一是因为暴利,二是因为九边盐引之需,实则暴利之下,皆是我大明百姓的血汗。”

    朱雄英拿起一根竹子做成的漏勺,将火锅里的鹌鹑蛋给捞出来,将鹌鹑蛋给朱元璋,朱标,李文忠一人捞了一个,这才坐下,叹气说道:“爹,何止是盐场,棉花也一样。”

    “江淮地主,种棉久,且多有土地,他们就抬高棉价,不准其他地方百姓种棉,其他地方,似河南中原等地,但凡有人培育棉种,就被江淮棉厂主人派人捣乱,或是采摘季节纵火,或是被人偷采,我掌管国安司不过个把月时间,从毛骧那得到的这种讯息就不下数十,这还是毛骧有意筛选过的。”

    “如今朝中政事,皇爷爷和爹做的很好,咱就得抓大放小,把握政策走向,执行,咱也抓不到,那就多设立监督监管耳目,盯着这帮官吏。”

    “似往常,别说咱们祖孙三代凑一块儿吃顿饭,我连爹的面都见不太着……”

    朱雄英说的是实话,之前朱标实际上承担了丞相的重任,每天要处理几百件事,有时候多了要处理上千件大事。

    就算是神,长期以往,也顶不住。

    朱标却有些心疼地看着朱雄英道:“你这段时间可是写了不少书,身子能熬得住么?”

    朱雄英若有所思地看了朱标一眼,清了清嗓子道:“爹,你放心,我身体健康,常茂舅舅还找来许多草药,每日给我打熬身子骨,他说我就算不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也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强人,我外祖开平王号称常十万,我起码是朱一千。”

    “我倒是不怕身体出毛病,我是担心有人对我下手……”

    朱标,李文忠,皆是眉头一皱。

    朱元璋淡笑道:“朝中已有大臣进言,说雄英不修儒学,有违圣孙之道。”

    朱标冷哼一声。

    他面慈心善,但也有菩萨雷霆手段,绝非是什么善男信女,之所以显得他宽厚,那是因为和皇爷爷朱元璋比起来,他的确善良许多。

    “爹啊,这个暂且不说,你们放心,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如今我皇明只要按照一五计划走完,不说多的,全国大部分老百姓都有地耕种,而且大明皇家银行,随着军驿开遍各地,也就能慢慢掌握全国的经济命脉。”

    “再以大明皇家银行发粮饷给各地卫所兵,掌握粮草后勤,抓住枪杆子,我大明就已经强大一半了。”

    “二五计划搞经济和三五计划抓军队,都需要专业人才,咱们如今在各地建立县学,府学,太学分校,不就是为了储备人才嘛,夏日种瓜,冬日得豆,如今瓜果都已经种下,结出来什么果子,那就看后来人施展。”

    “咱大明要保江山万代,需得有百年时间打下万世根基,我如今对外面的风风雨雨没甚么兴趣,在没有绝对的自保能力之前,绝不出宫。”

    朱标和李文忠都是欣慰表情。

    “雄英长大了……”

    朱标感叹道。

    “非也!”

    “咱不是长大了,咱是豁出去了,不怕了!”

    朱元璋听得哈哈大笑,他亲自端来一些吃食放入火锅中,伸手敲了敲筷子,道:“雄英,太学开学你都不去,为了这太学,你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朱雄英抿着嘴,咬牙想了想,最后还是摇头。

    “不去!”

    “孙儿非是怕死,而是孙儿想在太学教的知识过于颠覆传统。”

    “我皇明对于儒学,既要用,也要防。”

    “纵观各朝帝王,无外乎儒皮法骨,若是今年开科举成为定例,日后年年都有儒学门人入朝为官,初期不显,过二三十年,三五十年,天下的大仗小仗都打完了,自然是这帮读书人更受器重,难免形成庞大无比的朋党。”

    “他们以商养吏,靠吏赚钱,再以钱入学,循环反复,那时我朱明皇室,武将勋贵危矣。”

    “所以,在孙儿没有掌握自己的枪杆子,能以理服人,让那帮传统儒学老夫子们不敢指手画脚之前,孙儿是不会冒头的。”

    朱元璋眯起了眼。

    “此话咱记着了,可还有其他吩咐?”

    朱雄英点了点头。

    “其一是各地县学,府学,太学和国子监,初一十五,都要唱国歌升国旗,国歌便是我大明歌,国旗自然就是红旗!”

    “我大明乃是红巾义军起事,红旗飘处,便是大明!”

    “此事不仅要在学校推行,官府,军队,也要形成定例。”

    “但有红旗处,皆唱大明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