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雄英呆住,自己可不是故意这般布置,只是想让东莞伯何真尝尝家乡味道,怎么他忽然这般伤怀,但见他模样,就知道何真过半是年老疾病缠身,思想之怀被自己勾起了。
何真轻轻摇着头,说道:“老臣却是老了,人老了,离愁别绪多些,睹物思人,见物思乡,让皇孙殿下见笑了。”
朱雄英却摆摆手,认真道:“东莞伯何故自哀,今我皇明大业未复,世伯尚有黄忠之勇,无需感伤。”
何真沉默了一下。
“是啊,应天西去,九万九千九百里,皆我皇明故土……”
作为大明侯爵中,少有的善始善终,并且曾是割据一方的豪阀,何真也曾是有雄心壮志之人,再加上他祖上是宋朝迁居岭南的客家人,处处以客居岭南提醒子孙后辈,所以多以归复华夏旧土为念,如果不是年纪大了且身体多旧伤,他定然是要再为皇明开疆扩土的。
擦拭了一下眼泪,笑道:“皇孙殿下吩咐臣来,可是有事交代?”
朱雄英抓起旁边长大了一圈的小黄犬,挼着狗头低声道:“本是有要事交给东莞伯,如今见东莞伯思乡心切,雄英倒是不忍相告。”
何真立马表情严肃,严肃道:“国事岂可诿!”
“何真虽不才,仍能提枪上马,我何氏麾下尚有三千粤东好儿郎!”
“臣见皇孙此次召见,既有老臣,也有靖海侯,航海侯,可是因为闽粤移民之事?”
朱雄英心中感动,他就知道大明这些开国猛将个个都是人精,而且侯爵中很多能文能武,自己只是将这几个人叫到了一起,他们自己就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索性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东莞伯既然知道此事,应当明白岭南各地,宗族堡垒林立,以土堡结甲自守,我皇明一来赋税难收,二来移民困难,皇明移民,本是好事,岭南多山地林地,开垦困难,若无地的贫民,移民前往川蜀荆楚,可得活命,可是岭南土豪们抱起团来,抵御税吏,截杀官兵,使得粤地骚乱不断……”
“这些土豪,多是东莞伯旧人。”
“皇爷爷知道东莞伯思念家乡,特命东莞伯和何贵将军前往岭南平叛,监管移民之事,已封何贵将军为明威将军,镇南卫指挥,辅佐东莞伯。”
何真不由一惊,连忙遥拜道谢天恩。
“我叫靖海侯和航海侯来,既是拜托他们以海船帮助东莞伯走海路去粤,二是有要事拜托东莞伯和两位侯爷,你等三人都是惯和海商海盗打交道,见多识广。”
“朱不败指挥告知,有一物,名为番薯,此物栽种之后,比较高产,可作备荒辅粮,还有一物,名为辣椒,乃是西番从极远大洋运来,另有一物,名为苞米,好种能吃,此三物十分重要,东莞伯去岭南后,多多关注两广番人海船,若是发现了,定要出重金买来!”
'奇^书^网''q i'。's u''w a n g '.'c C'
何真哦了一声,眼眸微微一闪,他曾经久摄岭南,和当地番商有过贸易往来,而且长期给大明筹备后勤粮秣,自知此三物重要,尤其是番薯和苞米这类好种的备用粮食。
何真点头道:“何真必不负皇孙殿下嘱托。”
朱雄英双手乱摆,笑道:“这都是我朱明皇氏前辈朱不败所言,我哪知道这些,东莞伯竟也听到我皇明尚有十万里故土未复一说?”
何真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眼神唏嘘,沉声道:“我何氏乃宋时南迁客居岭南,吾恨不得年少二十载,随我大明天兵,逐猎北塞,立不世之功。”
“如今我皇明虽光复幽云,又收回云贵,然汉唐故土未复,臣未尽薄功,奈何老乎。”
“臣之宗族,自宋皇北狩开封迁徙南下,先祖更曾亲历崖山国殇……国仇家恨,代代相传!吾后辈居岭南已有数百载,族中故旧,从未忘我中原故土,以客家人自居,臣自知,此去粤地招抚旧部,多半会故老旧土,再无复归中原旧土之机,难瞻圣上天颜矣……”
“只愿我华夏,再无崖山之痛!”
朱雄英表情复杂地看着何真,原来这位东莞伯何真,祖上是北宋时从开封逃去岭南的世族后人,而且先祖还经历过崖山海战……难怪对华夏有这般深的情感,客家人因为久居岭南两粤这种蛮民杂居之所,对中原华夏旧地情感更深更纯,这些年何真年岁老了之后,见皇明蒸蒸日上,已有远迈汉唐之势,心中不由悲愤自己老迈无力。
此等赤情,何其壮哉。
“万里河山壮丽,军人当为家国天下之坚盾,我愿如此,人人皆然!”
“万家灯火辉映,军人当为执剑守护之卫士,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东莞伯你放心吧,给我朱雄英三十年打基础,为我皇明创五百年强盛,绝不复崖山之殇!”
朱雄英捏着拳头,心中大声说道。
“郑和!”
朱雄英看向郑和,吩咐郑和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一面旌旗,朱雄英将那旗帜接过,并附书信一份。
又唤来靖海侯吴忠,航海侯张赫,一道帮忙打开旌旗。
只见此旗红面绿穗,迎风招展,上书“岭南雄师!”四字。
朱雄英笑道:“东莞伯万勿萎靡,我皇明如今国势蒸蒸日上,汉唐故土未复,仍需东莞伯发光发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此旗乃是我大明国安司国安使朱不败指挥赠予东莞伯!”
“还望东莞伯与二位侯爷一道,好生经营岭南,广开商路,多扶海商,为我大明打开海上商路。”
“至于此信,是朱不败指挥亲手所写。”
何真拿过那书信,只见上面写着大明东莞伯亲启,他施施然打开信来,信不过数百字,言简意骇,乃简化字所写,恳请何真在岭南推进土改均田,鼓励经商,广开义学传授简化字,并且多多收复客家旧部,号召他们移民荆楚和四川,为国奉献。
“……一旦皇明北方有任何风吹草动,东莞伯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若有战,召必回!”
何真眸子一热,将那信捏在手里,默默地扫了眼为他祝贺的靖海侯吴忠,航海侯张赫,低下头将这信死死捏着,抿嘴轻声道:“皇孙放心……”
“我辈汉家好儿郎,绝不忘汉唐故土之殇。”
“若有战,召必回!”
第53章 要继续苟和稳健随便活个一两百岁就行
等东莞伯何真,靖海侯吴忠,航海侯张赫走后。
“小主,您为何对这些军侯如此尊敬?”
朱雄英背负双手,望着东莞伯何真的背影,低声道:“一个国家,若武人卑贱低微,文官就得跪着仰视他国,弱宋之耻历历在目啊。”
他蹲下身子来,将那小黄犬抱在怀里逗弄。
“这些日子前朝有何讯息?”
“小主,如今我皇明亲自开商铺,做生意,在各地广开驿站银行,民间多有怨言,有些官员开始想为胡惟庸翻案,说我皇明做商队,开海商,与胡惟庸所做无异,自古未闻有天子与民争利的,朝堂上的大臣们,分为多股,都在言说此事,还有人开始弹劾李善长。”
“弹劾李善长的是何人?”
郑和埋身低声道:“多为山东籍官员,山东等地的粮长,税吏,也纷纷请各府知县代言,说我皇明开的商铺,导致民间百姓营生艰难,难收粮税,不准在齐鲁等地搞‘皇私合营’,说提出此项政策的李善长,是邪佞奸臣,此误国之道!”
“齐党?”
朱雄英咧嘴笑了笑,抓着狗子吸了吸,问:“那浙东那帮做海商的老家伙怎么说?”
郑和笑道:“小主,还真让您猜对了,浙东商贾和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开始合起股来,转而变成了皇私合营的皇商,他们正在和齐鲁等地的商贾,抢夺与倭国,高丽的商路航线,两边在海上打的不可开交,朝堂上自然也有些龌龊。”
“倒是淞沪的巨商,渔翁得利,那应天沈氏,这段时间光是棉布就赚了不少,从倭国换回不少白银,据说沈万三府上的地库堆满了金银,小主您给皇后寻的百年老山参,也是他们沈氏家族的海船从高丽带回。”
朱雄英露出羡慕表情:“这帮人是真能搞钱啊,我大明皇家现在穷如狗,民间的名商大贾各个似财神。”
“沈氏赚了钱,咱也不能忘记,你回头给毛骧毛指挥打声招呼,叫一队锦衣卫上门去找沈氏多买点国债券,顺便推销一下皇私合营股份合作,就说是李善长李大人安排的,再透点口风,回头代表我大明皇家和他们合作的商人,就是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郑和闻言一愣,随即笑了,点了点头。
“现在朝中水太深,老家伙们还稳得住,咱帮他们放点水,不然没鱼多无聊。”
这段时间,朱雄英基本上已经写完了自己所知道的大部分知识,只要后世朱明帝王不人亡政息,按照《皇明政纲百年大计》稳步推行五年计划,只需要三十年,皇明就可初步让大部分能掌握的基本盘良家子有地种,有饭吃。
按照朱雄英设想,大明用五年搞经济促民生,用五年抓基层吏治建设,十年差不多能给大明攒够五到十年以上的存粮。到了那时候,就可以尝试培训一支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人。
还有就是能够跨远洋作战的海军……
而掌握军队的将官,也尽量以朱明宗室,勋贵二代子弟为主。
“小主,方教授在各地为您选拔良才,发现了不少可用之人。”
郑和又道。
“都有谁?”
“有一个生员名为夏原吉,祖籍江西德兴人,移民湖南湘阴,少好学,有儒风,为人机敏能干,方教授说,此人极擅算术,在荆楚帮助当地官府接受江西移民安屯,颇有见树,故而推荐他前来太学。”
“夏原吉?”
朱雄英抓了抓脑袋,总感觉这个人很熟悉,但是一时之间想不起。
“还有吗?”
“另有两人,其一也是江西移民之后,名为杨士奇,少有才名,本江西泰和人氏,因父早丧,迁居湖广江夏耕读为生,机敏能言,好学刻苦,另一人,名为杨溥,湖广石首人,当地儒生多推他少年才学。”
“三杨?”
朱雄英这下想起来了,这杨士奇和杨溥,不正是当年明初的三杨之二么。
郑和诧异道:“小主您怎知另一人也姓杨?”
“哦,此朱不败前辈之言!”
“他叫杨容,建宁府建安人氏?”
郑和眼眸闪烁异色,连连点头:“对对对,此人乃是夏原吉所荐,说是建宁府大儒杨达卿之孙,夏原吉于江西时,曾仰赖杨达卿举荐进入郡痒旁听,故而力荐此人,方教授也说,此子虽年幼,但才思敏捷,少有老成相,若能来东宫伴皇孙您做一伴读洗马,绰绰有余。”
“这个夏原吉是个人才呀。”
朱雄英双手叉腰,哈哈大笑。
我刚刚八岁的年级,不仅觉醒了外祖常遇春的霸王体,还拥有了三杨,这是迟早要……
不对!
朱雄英的笑戛然而止。
这不会吃枣药丸吧!
似这种天才横溢的人,都是有大气运在身的。
自己可不能飘啊,万一和这三杨五行相克,过来自己八字不够硬压不住,真应验了八岁大劫怎么办……
“我今天养生了吗?”
“今天的养生,有没有让我多活亿点点?”
“稳健和苟才是王道!”
朱雄英在心头默念养生要诀。
皇明大业未成,我还不能过于嚣张。
年轻人,嚣张跋扈,没有好下场。
但是不嚣张能叫年轻人嘛!
这段时间,自己似乎好像的确是有些过于上蹿下跳了点。
本来想的是摆烂了,摊牌了,我不想内卷。
飞升吧,反正我该做的都做了。
谁知越是摆烂摊牌,朱雄英内心越是慌张。
“我做了这么多工作,要是没见到我皇明远迈汉唐,收复十万里故土那天,岂不是死不瞑目,亏大了!”
“不行,我必须得看到我皇明屹立于世界之林那天。”
“要继续苟和稳健,随便活个一两百岁就行!”
朱雄英捏着拳头给自己暗暗打气。
可是,像我这么才华横溢的人,很容易遭天妒的……
朱雄英忧心忡忡地看向郑和,捏着自己的脸颊,叹气道:“郑和啊,作为一个八岁的孩童,你说我的才华是否过于横溢了一点?”
捏了捏头发,发现并无秃顶迹象,朱雄英长嘘一口气。
“哎,我有时候真的好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郑和表情虽有些古怪,但也习惯了朱雄英这般不正经。
他认真道:“皇孙您身体健硕,依郑和来看,只要您心境平和,勤加养生,必能活成人瑞。”
郑和这话可是发自内心。
没办法,郑和如今十一岁,朱雄英都快赶上他高了,要知道郑和可是色目人后裔,本来家族中的长辈都比较高,郑和的身高放在普通的十一岁孩童里已经算出类拔萃了。
朱雄英那更是出类拔萃中的出类拔萃。
过长,过粗,过大。
哎……
听到郑和的话,朱雄英忙端起枸杞水喝了一口,忧心忡忡地道:“不够,还是不够,不亲眼见到我皇明打下盛世千年的老底子,我终归放不下心……”
“若非一身才华,谁愿把自己弄的稳如老狗!”
郑和闻言,点了点头。
“确也是这个道理,不过奴倒觉得和您相比,朱不败前辈更厉害,可惜晚年不详,浑身长满红毛,还易溶于水……”
郑和本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说完之后,却见朱雄英眼神古怪瞪着他。
“说的很好,下次别说了。”
“你可真是个机灵乖巧通人性的好内侍。”
朱雄英皮笑肉不笑。
“郑和呀,你知道为何拍马屁股马儿会给你一脚吗?”
“呃,奴自幼骑马,这却不知……”
“哦,不知道噶?”
“去拿垫子来,本皇孙教你一招跤术中的顶尖绝学,日后你拍马屁股被马儿踹了,使出此招,必能见效!”
“呃?这顶尖绝学叫?”
“九天十地菩萨摇头怕怕猴子偷桃!”
第54章 哪个帝王禁得住这样的考验
烛光乱摆。
一道烛影,将秦王朱慡和侧妃邓氏紧紧纠缠的身子映射出来。
朱慡表情狰狞,死死地掐着邓氏脖颈,气息如牛喘:“你这妒妇!”
侧妃邓氏却眸子迤逦,腰肢一扭如蛇般扬起脸颊,两手指甲深深抓着秦王朱慡的胳膊,厉声道:“我到底哪点不如那个亡国祸种!”
“你若是痴迷与她,早晚会被她害死!”
“你知道西安有多少北元谍子想要把她救出去嘛,你知道她哥哥脱因帖木儿悬赏多少黄金买她消息!”
朱慡却猛地一把将侧妃邓氏的手死死压在身下,他咬着脸颊咬肌,眸喷炽火,怒喝道:“那是我的事,我今晚就斩了你这妒妇!”
……
……
北平。
一场战事稍歇。
燕王府内,大明天子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手中拿着一封鹰信,皱眉不言。
和晋王朱棡美须髯不同。
朱棣脸颊宽润,眼眸狭长有威仪,胡须不长也不短,承托的他极有威严。
今年刚刚二十二岁的他,身材已经十分魁梧,宽肩细腰,骨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