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

第20章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20章

小说: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元势力勾结内乱,朱棣一个人如今独木难支。

    只是,众人皆没有把这话说破,朱元璋直接说破了而已。

    其实幽云十六州,在辽国时期就高度汉化,金国时期也是,他们也习汉文汉风汉俗。无论是宋辽还是宋金时期,实际上宋朝一直在对辽金进行文化和经济的软输出。

    后世虽诟病宋朝不论是打输了还是打赢了都送钱,但宋朝通过这种方式掌控了辽金的命脉,因为辽金自己铸造的货币质量不行,国内通行宋币,且辽金很多上层贵族附庸风雅,也极爱苏东坡的诗词歌赋,由此可见一斑。

    辽国灭亡之后,逃去西域的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西辽,就通行汉字汉文,且以汉人自居。

    同理的还有西夏,虽说自有文字,但是上层被汉化的十分厉害。

    也正因为这个,蒙古人将金国灭了之后,直接把北方诸人当汉人,将南方的汉人叫做“南人”,蒙古人一等,色目人二等,汉人是第三等,南方汉人是第四等。

    这无意中也将大明南北双方的隔阂拉深,且北方汉人的习俗深受草原游牧文化侵袭,和南方风俗差别巨大,但是北方汉人觉得自己才是中原华夏正统,和南人不同。再加上燕地,代地老百姓笃信佛教,很容易被北元番僧喇嘛蛊惑,导致那边的百姓屡屡被北元余孽煽动作乱。

    如今燕地的长城还未修建好,北元骑兵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朱棣就藩燕京,可以说三五日便有小战,七八日便有大战,急需大将坐镇。

    李善长这时拿起朝笏拱手道:“圣上,燕地代地百姓,多受乡绅佛头蛊惑,不明正理,似江西,江南各地流民,也多是此故,臣建议,以燕代等地百姓内迁陕甘云川,以江西广东百姓内迁湖广,以湖广百姓内迁云贵四川,一来百姓远离故土,分散户居,不易被乡绅佛头蛊惑,多要仰赖我官府行事,二来可固土防边,三来云贵川多有土地,百姓可自耕良田,安居乐业。”

    “此策大善!”

    朱元璋笑呵呵地看向李善长,其实朱元璋早已有了计较,但他一直没说出来,而是问策与李善长,在座诸公,也只有李善长能开口谏言。

    君臣对视一眼,心犀相合,好不默契……

    ……

    有皇爷爷朱元璋开绿灯,朱雄英的请求很快得到回馈,在御花园后给他安置了一间小院,十分恬静,鸟语花香,菜圃果园,既能读书撸狗吸猫,又远离尘嚣,端是一块儿世外桃源。

    朱雄英苟在小院之中,每日就盯着皇奶奶保养身体,其他时间著书养生,好不快活。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

    又是一日清晨。

    小院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大明皇室二代目天团齐聚于此。

    朝阳初照,一只公鸡蔫兮兮地跳上台阶,发出了清晨的第一声鸡鸣。

    朱雄英淡淡地喝了一口枸杞水,随后双手插在兜里,护着手心,犹如军训教头一般来回巡弋,他瞥了一眼,一脚踹在了马步扎的绵软无力的鲁王朱檀屁股上,呵斥道:“你等如此松散懈怠,怎能就藩!”

    “五息都坚持不了,算什么男人!”

    “生而短小,不是耻辱,坚挺有力,方为丈夫!”

    足足搞出朱檀大半个身子的朱雄英,低头微微瞥了他一眼,一副恨铁不成钢表情。

    “你……”

    鲁王朱檀瞪大双眼,扭头见一边同样在努力扎着马步的蜀王朱椿,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都是满头大汗卖力坚持,也只得咬着牙愤愤地努力扎起了马步。

    而这些人里,马步扎的最好的其实是远远在外围的郑和。

    年方五岁的朱雄英十七叔,未来的宁王朱权,也在其中。

    还有未来将会去甘肃统帅五卫明军,在陕甘立下赫赫战功的十四叔,肃王朱楧。

    如今他年方六岁。

    他本在洪武十一年被封汉王,后来逐渐展现出过人的军事素养,且身材魁梧,虽不喜读书,但继承了皇爷爷朱元璋勇猛善战,知兵事多谋略的特点,被改封为肃王,就藩甘肃,总督陕甘五卫兵务,多次率军出击北元,战功彪炳。

    当时出了嘉峪关外,北元势力十分强大,他总督陕甘五卫军事,无数次抵御北元反扑,拱卫大明西疆。

    而十七叔宁王朱权,则是就藩辽东,在辽东和蒙古人女真人高丽人征战,多有辉煌战绩。

    靖难之役,朱棣之所以能安心讨伐南京,就是因为朱权和朱楧这两人一东一西拒北元于塞外。在正史中,都是少年俊才,善驭兵马,多有战功,是皇爷爷朱元璋二代群贤诸子里比较能打的两位。

    和鲁王朱檀的连连叫苦不同,宁王朱权和肃王朱楧也不过稚童年岁,虽然瞧着稚嫩,可是面色坚毅,咬牙死死坚持着,已经显现出武者善于吃苦的特点。

    “抢答题,我皇明土改,已经惠及多少百姓!?”

    朱雄英问道。

    他随即从背后拿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正确答案。

    不过,这正确答案用的是改良后的简化汉字和阿拉伯数字,如今被命名为“皇明”数字。

    抢答便可休息,鲁王朱檀满头大汗,连忙举手站了起来,兴奋地喊道:“我来,我来!”

    他先得意地瞧了瞧周围几个弟兄,长吁一口气看向那纸上的答案,眼神却渐渐大眼瞪起了小眼,一双眼珠子瞪成了鹅蛋大,最后苦恼地抓了抓脸颊上汗水:“我,我不识字……”



    第39章 九天十地菩萨怕怕摇头御剑术

    

鲁王朱檀恼怒地抓了抓脑袋,一脸气愤。

    “葫芦岛吴奇龙这厮创造的这简化字,着实可恶,这次不算,你再问我个问题!”

    朱雄英手上所写的正确答案,他只能懂得大概,却不能全部看懂。

    这一个月,发生了很多大事。

    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所有皇子都要跟着朱雄英学习简化字,据说这简化字乃是朱氏宗族一位不世出的高人“葫芦岛吴奇龙”所编撰,具有教化众民的作用。

    他乃是朱氏宗族的远亲,有超世之才,却因为厌世不出,化名“葫芦岛吴奇龙”,将一身所学传给了朱雄英。

    朱雄英就是这位“葫芦岛吴奇龙”的亲传弟子,除了负责传授他们简化字等学识,还带着诸皇子一道锻炼身体习练武艺。

    据说,这都是那位朱氏前辈“葫芦岛吴奇龙”要求。

    而父皇朱元璋,还有太子朱标,竟对这位前辈言听计从!

    于是,他们这段时间每日起的比鸡早,天不亮便要来这御花园跑步锻炼,刚开始他们个个不服气,但见朱雄英次次比他们起的早,且跑完十圈之后气不喘脸不红,就连汗都不出一丝,总算知道为何葫芦岛吴奇龙前辈会选择朱雄英当他入室弟子……再加上朱元璋和朱标偶尔也一起锻炼,他们诸皇子便老老实实加入了队伍。

    朱雄英还未说话,一旁的蜀王朱椿却说道:“朱檀你此言差矣,这简化字看似简单,岂不闻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将文字化繁为简乃是惊天动地之事,开万世之先!此简化字学习方便极为简洁,日后必当大行于世,天下间很多老百姓会因此识字,不被地主乡绅欺骗,天下间也会多出许多读书种子,造出此字之人堪称当世仓颉。”

    “葫芦岛吴奇龙前辈,真乃我朱氏不世出的绝顶天才!”

    “那是自然!”

    代王朱桂也道:“还有这皇明数字,此数字虽脱胎自沙阿数字,但书写简便,配合乘法口诀表,朗朗上口,日后算术商筹也更方便,真想不到我朱氏竟有如此大才!”

    朱雄英本来准备斥责朱檀一番,此刻闻言不由眼神一闪,下巴扬起神采飞扬咧嘴笑道:“是啊,此人之才照耀万古,天不生此人,我大明万古如长夜!”

    蜀王朱椿以手擦拭了一下额头汗水,笑着附和道:“这位朱氏前辈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通天之志!”

    朱雄英连连点头,下巴翘起带着唏嘘笑意。

    远处的郑和,还有周宽,则是一脸古怪表情,小主你这……

    蜀王朱椿露出神往,张了张嘴却有些气恼地摇头惭愧道:“也不知此生是否有机会一窥此前辈真容,真乃我辈读书人之楷模!”

    朱雄英闻言唏嘘地摇了摇头。

    他拿起枸杞水灌了一口,说道:“十一叔啊,不是我说你,就算你读书读成了陆地神仙,也见不到这葫芦岛吴奇龙前辈,你可知此前辈为何将简化字和数字,还有一身绝学传授与我?”

    这些日子,朱雄英所写的《皇明政纲百年大计》和各项政策配套书籍,全都列为了大明绝密。

    除了当时的朱元璋朱标等亲历者和朱雄英身边体己人,没人知道,简化汉字和皇明数字是他写出来的。

    而朱雄英便在朱元璋亲自下旨的情况下成为诸皇子的教头,他化身那朱氏家族前辈高人“葫芦岛吴奇龙”的亲传弟子,代师传艺。

    诸位皇子,包括主动前来要求一起锻炼的朱允炆,全都是满头大汗蹲着马步,扭过头,伸长脖子齐刷刷地看向朱雄英,显然十分期颐他说出原因。

    没办法,朱氏家族的这位“葫芦岛吴奇龙”前辈,实在是太神秘了。

    “大哥,那葫芦岛吴奇龙前辈为何收你为入室弟子呢?”

    朱允炆乌黑眼睛明亮,认真问道。

    朱雄英唏嘘道:“只因那前辈早有言语在先,读书救不了大明……”

    “你等藩王,不仅要读书文明精神,还需要习武强健体魄,这便是我们那朱氏家族老前辈吴奇龙原话。”

    “呃,可是父皇常说,咱朱氏本是淮右布衣,哪冒出来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远亲前辈?”

    鲁王朱檀很不服气地问道。

    年仅八岁的朱雄英仿若看智障一般扫了说话的鲁王朱檀一眼,摇摇头道:“我朱氏源远流长,你等孩童才吃了几年干饭,没见过我朱氏宗族前辈也属正常!”

    众人心中全都不岔,你自己不也才八岁?

    朱雄英踱出几步,双手背在身后,仰头望天,唏嘘道:“咱朱氏这位前辈,就是号称平生不见吴奇龙,便是英雄也枉然的朱氏远亲高人,葫芦岛吴奇龙!”

    诸皇子还有朱允炆全都伸长脖子,瞪着黑亮眼睛看向朱雄英,期待他说出这高人来历。

    朱雄英从腰间掏出一柄腰扇来,将腰扇扇面儿展开,他表情凝重严肃,将腰扇放在身前轻轻扇着,咳嗽一声说道:“他武艺高强,学识渊博,论武,他之武艺能‘杀人红尘中,脱身白烟里’!论文,那是‘天下才子八百万,见他也须尽低眉!’我也是因为天资聪慧又能吃苦,机缘巧合之下,有幸见过他半面!”

    朱雄英将腰扇扇面儿遮住了自己半边脸。

    “见过就见过,什么叫半面!”

    鲁王朱檀很是不满地道。

    谁知,其他诸皇子全都瞪着他,蜀王朱椿,宁王朱权,肃王朱楧,代王朱桂,湘王朱柏,还有朱允炆等,全都不满地说道:“别打岔别打岔!”

    随后众人又伸长脖子,乌黑眼睛期颐地看向朱雄英,等他继续讲来。

    朱雄英端起枸杞水抿了一口,摇头晃脑认真道:“他身长八尺,身宽也是八尺!”

    鲁王朱檀奇道:“那岂不是方的?”

    众人又瞪了他一眼。

    朱雄英唏嘘地摆摆头,叹气道:“哎,年轻人你这就不懂了,一样米养百样人,八角形的都有啊!”。

    “他之武学天下无双,就说剑术,号称‘九天十地菩萨怕怕摇头御剑术’!双手‘两袖青蛇滚龙壁’,两腿‘一剑仙人跪’,胯下更不得了,可‘一剑开天门’!就连吐口唾沫都能‘一气破甲两千六’!总而言之啊,浑身都是剑气!”

    “那岂不是剑人?”

    鲁王朱檀这次不用等众人瞪他,自己就低下了头撇了撇嘴,但心里却也想听朱雄英继续讲下去,歪头盯着他。

    朱雄英又唏嘘道:“他之文学,天文地理包罗万物,天下才子八百万,见他也须尽低眉!纵是孔圣在世也不如,他之情感,那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有‘百年修得吴奇龙’之说,一见吴奇龙误终身!他之品德,那是……哎,反正就是十全十美之神人!”

    “只因他太过完美,对凡世间的情欲再也不想沾染半点,便自困辽东葫芦岛隐居,自号‘吴奇龙’,他创万世之绝学,不为成仙,只为寻找我等朱氏天赋绝顶的后人继承衣钵,呜呼,何其崇高!?”

    “我就是因为天赋过人又能文能武,机缘巧合之下得到葫芦岛吴奇龙前辈青睐传授文武衣钵,你等想要见到葫芦岛吴奇龙前辈,至少文武得达到我的水平,这葫芦岛吴奇龙前辈才有可能赏脸见你们半面!”

    “总而言之,努力加油!”

    众皇子和朱允炆等,全都眼睛露出小星星,捏起了拳头。

    朱檀忍不住问道:“那你是怎么见到他的呢?你又没去过辽东。”

    朱雄英被他打岔,本来高涨的情绪顿时没了兴致,他用腰扇扇了扇遮住口鼻,很是无语地皱眉看向朱檀:“问得很好,下次不要问了。”

    “十叔加练一刻钟,其余人休息!”

    ps:休息间隙,顺便投个票哦~



    第40章 坐天下可不是做买卖

    

李善长之弟李存义官拜太仆寺丞,在应天府拥有宅邸数座,尤其时秦淮河的十里花船,当中多置优伶美人,广收乐工,常有勋贵大员前来宴乐。

    此刻,其中一条花船上,有一间隐秘内室。

    李善长和其弟李存义坐在其中,正手谈一局,李存义身材中等,不似李善长瘦弱如老狗,他则是略胖,圆脸,眼睛微眯,喜欢笑,瞧着似是个憨厚富家翁。胡惟庸当年有两条罪责是被判通倭通蒙,其实则不过是胡惟庸手下大员多用官船官马努运货物,似茶叶丝绸瓷器等,与倭人番人蒙古贸易,再从西番进胡椒,香料,宝石来卖,进价低贱卖价数十倍,获利颇多。

    胡惟庸善于营党,功勋贵戚皆仰仗他赚钱,故而朝中为他说话之人颇多,以至于后来诸多朝事蒙蔽圣上,导致天子震怒。

    李善长虽没插手此事,但他弟弟李存义和胡惟庸走得尤其近。

    两人已走一百多子,李善长执黑子,稳中有细,李存义执白子,他虽然棋势汹汹如猛龙过江,此刻却是抓耳挠腮,恼怒道:“我的大龙呢?我大龙仍有三十余子,怎么……”

    颓然地将手中白子一丢,李存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哎,不下了,我这辈子都下不过大哥。”

    李善长却默不作声地将黑子放下,眯眼看了他一眼:“你本有三次可屠我大龙,却故意走偏。”

    李存义嘿一声笑了出来,微眯着的眼睛闪过狡黠神色,若是他不笑,殊不知这位看起来如憨厚富家翁模样的李存义,谁知他才是两人之中智计更为卓绝之人。

    世上人人知李善长善谋,乃是如今圣上朱元璋之萧何,又有谁知他李氏家族世代耕读从商,富有财货,当年上位在濠州起事,李善长家族中多资军货。

    浙东四贤之首诚意伯刘伯温也是如此。

    浙东自古在海贸获利颇多,尤其是对西番诸国,还有对倭贸易,每年在信风季节自明州(出发),携带丝绸,瓷器,漆器,自倭国带回青铜,白银,粮米,香料。

    前元时,海贸已经十分频繁,大元四次海禁,为的就是官府垄断海贸,一来海贸获利颇多,二来民间走私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