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

第15章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第15章

小说: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得平干了一上午农活,本来就又热又饿,就先端起来吸溜吸溜的吃了“好吃,味道不错。”

    然后再林氏娘几个的目瞪口呆下,韩得平以风卷残云的速度就吃完了一碗凉皮,他把碗一摊,放到光光面前,咧着大嘴笑道“闺女,能给爹再来一碗不?”

    光光笑的见牙不见眼“好咧!爹,你等着。”

    然后林氏和小棉也都吃起了美味的凉皮,当知道这个是绿豆做的时候林氏都愕然了“我咋不知道豆面还可以这么吃?”

    光光自豪的笑了,那是当然了,这可是现代人的智慧呢“娘,你觉得在炎热的夏天,吃上这么一碗凉皮,心里舒不舒服?爽不爽口?”

    林氏认真的点头“嗯,是很清凉爽口。”

    小棉神色一动“光儿,你不会是又想卖凉皮吧?”通过小妹最近的举动和规律来看,小棉感觉她猜了八九不离十。

    “啊?光儿,你有把握能做走这个生意啊?”

    林氏没做过生意,也没出过远门,以前更是连去镇上的机会都几乎没有,她非常不自信。

    光光给小棉投去了赞赏的眼光“娘,你想啊,豆面才多少钱一斤啊?这一斤豆面可以做三张凉皮呢,配上黄瓜,大葱丝之类的,一张凉皮就可以拌一碗了。

    一斤豆面贵的时候六文钱一斤,便宜的时候五文钱一斤,一斤豆面可做成三碗凉皮,咱们一碗卖五文钱,算上黄瓜大葱油盐酱醋的成本,咱们卖三碗净赚一碗的钱。”

    韩得平和林氏都被光光给绕晕了,小棉却是说“爹娘,光儿的意思就是卖这个还是有赚头的。”

    光光给与了肯定“不错,不过这个夏天好卖。

    等天气实在炎热的时候咱们就不卖拌好了的了,因为那时候赶集的人少了不说,愿意坐在路边摊吃东西的人更少,那咱们就卖成品,那不是更省事?”

    韩得平和林氏都被光光说的意动不已,一家人说干就干,光光就让韩得平把剩下的绿豆都给磨成粉,总共也就几十斤。

    而林氏则是去隔壁找韩老爷子定做两张小桌子,和几张长条凳子,另外又打一张高点长点案板,这是用来摆摊放凉皮拌凉皮的地方。

    因为现在手里没钱,林氏就跟韩老爷子说了过些日子再付钱的事,韩老爷子自然是一口答应了。

    并且还详细的问了他们家打算做的生意,包括提了几个建议,韩得平和林氏都非常感激韩老爷子。

    到了下午,林氏也不去下地了,跟着光光和小棉进入到了制作凉皮的工作当中,做了二十多斤,差不多有七八十张凉皮可把林氏累坏了。

    这个活计一开始还挺新鲜,然后就是反复的重复,做到后来,林氏觉得还挺单一乏味的。

    到了下半晌,孝延扛着草靶带着蔫头巴脑的孝正回家了,糖葫芦还剩下十几串没卖完,昨天跑了大半天山路,今天又跟着哥哥走了十几个村子,把孝正累的都快虚脱了。

    林氏一阵的心疼,给孝延和孝正都赶紧拌了凉皮来吃,并打开凉水给两人擦脸,外面的气温可是不低的。

    吃了饭以后,孝延就把铜板都掏了出来,今天卖了一百好几十串糖葫芦,能有个四五百个铜子吧,虽然走的很累孝延却很高兴。

    “还剩一二十串没卖完呢,孝正太累了,不然我们能够走更远的地方去。”

    光光也很心疼这两个少年,毕竟韩孝延才不过十四岁,在前世也就是个初中生而已,而孝正还只是个九岁的孩子。

    光光就对着两人说:“二哥,三哥,我不打算咱家再做糖葫芦卖了,就让大奶奶家单独做吧,凉皮你们也尝过了,我打算以后咱们家就做这个来卖。”

    孝延却不大赞同“你和咱娘去卖凉皮,我可以自己去卖糖葫芦的。”

    少年第一次尝到甜头,不舍得放弃挣钱的机会。

    光光叹气,这都是被逼的,穷怕了“二哥,我不想你们每天那么辛苦,不说卖的走街串巷,一天来回几十里都有可能,摘果子更是要翻过一座山去,有那时间和体力咱们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挣更多的钱。”

    光光好说歹说才给孝延说服了,趁着天黑光光去后院子摘了好几根黄瓜,又拔了不少葱和辣椒,这么下去陈氏肯定会发现的,光光在心里想。

    回到家,还有碗筷的事没解决呢,他们家里就只有六只碗,光光说明天早上去街上现买就是了。

    还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那洗碗的事情咋解决啊,光光就说先从家里带半桶水去,到了镇上看看能不能从别人家里打到水。

    一家人商量了明天早起出摊的事情,就都洗漱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全家人就都起来了,简单的吃了早饭,韩得平就套了驾车子,把桌子板凳啥的都放到了车上。

    林氏用大木盆装了凉皮也放到了车上,又把切好的黄瓜丝葱丝都用大碗装了一起放在盆子里,盆子上用一块大油布给盖了个严实。

    碗筷啥的就用篮子装了,她用手挎着,孝延帮着扶着车上的木桶,里面有小半桶水。

    孝正前两天实在累坏了,腿疼脚疼就在家休息了,小棉更不用说,她是万年不变的留守人员。

    早起的韩老头和陈氏见到一家人这架势,韩老头就走过来询问“老二啊,你们这是做啥子去?”

    韩得平如实说了“爹,我们用豆面做了点吃食,想去镇上摆个摊,能够换点零花钱。”

    韩老头也没说啥就只是说“生意可不好做呐,你们自己注意着点,东西要是卖不掉也别着急上火。”

 第三十九章出摊啦

    韩老头认为他们就是做点绿豆饼子或者糕点啥的去卖,那些东西寻常人家都会做,不是很好卖的。

    韩得平点头“好咧,爹,我们去了。”

    然后一家人就出发了,陈氏在后面嗤笑“豆面能做啥?炸面饼啊,做面条啊,那镇上到处都是这些小生意的,也没见谁挣到了钱发了财?”

    韩老头就训斥陈氏“孩子们自己想法子挣点小钱,你咋净泼冷水……”

    越走越远,他们就听不难韩老头和陈氏的对话了。

    没走多远,韩孝闵就背着背篓追上来了。

    他家现在是,容氏和宋氏春花负责采摘野果,韩孝闵负责卖,韩孝闵的两个堂哥都是跟着父亲叔叔做木匠的,只有他是个例外,他是属于定不下来心的那种人,喜欢到处跑。

    慢慢的锻炼,现在做小生意还算是有一套了。

    一行人就这么走着来到了镇子上,到大西街随便找了个空档地方摆了摊子。

    韩得平就去杂货铺买了十个碗回来,筷子是韩得禄兄弟帮忙做的,就不需要花钱另外买了。

    林氏就有些焦急“咱就这一点水,可咋洗啊?”

    光光就四处张望,见后面有家卖酱油的铺子,看门的是个中年大叔,看着还挺面善的。

    门面后面有后门,应该是有后院的,光光就跑过去跟这个中年大叔百般讨好,好说歹说那大叔才同意他们去家里打一桶水。

    光光就让孝正把带来的水倒进准备好的木盆中,提着空桶去了酱油铺子后院打了一桶井水出来。

    解决了洗碗的问题,韩得平和林氏又踌躇了,因为光有行人可没有人来吃或者来问他们的生意的,隔壁摊卖油条卖包子的倒是顾客不断。

    光光又使出了她的杀手锏,扯开了嗓子叫卖“凉皮,好吃的凉皮,清凉爽口的凉皮,前三位顾客免费品尝了,先到先得了,前三位免费品尝。好吃爽口的凉皮咧……”

    林氏还埋怨光光呢“你这丫头,咋还免费给人家吃呢?”

    光光失笑,她跟林氏是解释不清楚这种营销手段的,总之就是抓住顾客都爱占小便宜的心里。

    果然,一说免费,马上就有人过来说要尝试了,而且人还不少。

    光光得意一笑,然后指着人群中前面的一个大婶说“大家伙这么多人我们也不能全部免费,不然我们这生意就没法做了,说了前三位免费我们就得说到做到。

    我看到第一个说要吃的就是这位婶子,还有婶子旁边的大姐姐,最后一个免费的就是那位老大爷。娘,你给他们三位做三碗凉皮。”

    那个大婶喜笑颜开:“哎呦,小姑娘,你说的没错,我就是第一个来的。”

    其他没得到免费机会的人,有的有些不满的说酸话,有的持围观态度,更多的人则是去围观林氏拿出来切着的凉皮了。

    因为这是比较稀奇的吃食了,形状颜色都是大家没见过的,人们都在猜想它的口感如何?

    等那三位尝了凉皮的人都是赞不绝口,光光还对着他们推销“各位大婶,姐姐们,这个凉皮清凉爽口,还可以调成你们自己喜欢的口味,我们不仅卖拌好的凉皮,也卖整张的凉皮,你们可以买回家自己拌,这样全家人都可以吃。”

    第一个吃的大婶果然心动“那不要你们拌能不能便宜点呢?”

    光光就笑“当然可以啦,不吃现成的凉皮,你们自己买回去拌,就是四文钱一张,七文钱两张。”

    大婶一算账就笑着掏出了七文钱“大妹子,你这凉皮确实好吃,我买两张。”

    光光就让韩得平早上在杂货铺买的粗油纸拿出来一张包凉皮还叮嘱大婶“大婶,这个不宜存放,最好今天晌午你们就吃了是最好吃的时候,要是放到晚上天太热影响口感。”

    “好咧。”那个大婶欢欢喜喜的走了。

    “下集我还来买你家凉皮。”

    围观的人一见就有不少人坐下来尝试,毕竟才五文钱一碗并不贵,吃过了的人一算账,还是买回去自己家来拌更划算,于是他们的生意马上就火爆了起来。

    林氏负责凉拌,孝延端碗给顾客,韩得平就在一边认真的洗碗,而光光则忙着收钱,或者有人要买整张的凉皮的时候负责打包。

    一共也就六七十张凉皮而已,没过一个时辰就卖的差不多了,卖了凉拌的有四十多碗,还卖了二三十张带走的,光光见就剩两张了就让林氏给留着别卖了。

    吃完还想带两张回家的人因为没买到还不满的抱怨呢,有的还向林氏打听,啥时候再来摆摊,林氏就说了明天还是会来,大家这才三三两两的散了。

    光光就让林氏单独拌了一碗凉皮特意端到了酱油铺子老板那里“大叔,谢谢你家的水,这是我们家做的吃食叫做凉皮,特意给你留的,您尝尝味道如何?”

    中年老板还算和善,推辞了一番,韩得平也过来再三感谢老板,并一直让老板尝尝味道,老板推辞不过这才吃了。

    一碗只有一张凉皮,分量并不多,一个成年男子是吃不饱的,也就是送给农具铺子老板尝个鲜而已。

    果然,老板吃了以后赞不绝口,毕竟他有点胖,古人穿的都是褂裤,或者长袍都是不易散热的,老板又坐在门口对着太阳,大夏天的不热才怪,现在吃了清凉爽口的凉皮,直觉心口都舒爽了几分。

    韩得平就把剩下的那一张送给了老板,然后作揖行礼“以后我们常来摆摊,还望老板行个方便,在你家打桶水,您要是想收点水费我们也可以接受,多有打扰了。”

    中年大叔忙还礼,态度比早上光光来说借点水的时候好了不少“哎呦,大兄弟客气。

    一点小事不足挂齿,你们以后只管到我这里打水就是。说啥钱不钱的,太小看我了。我姓王,是这家酱油铺子的东家,兄弟你贵姓呐?”

    韩得平拘谨的答了“称不起贵,我姓韩,叫韩得平,咱就是地道的农民,做点小生意糊口,多谢王掌柜的慷慨了。”

    反正家里也是需要酱油的,光光就让林氏数出钱来,在王记酱油铺打了好几斤酱油,也算是照顾王掌柜生意了,王掌柜果然待一家人更亲近了一点。

    一家人收拾了桌子凳子碗筷啥的,又去买了干辣椒,买了一点芝麻,又在王掌柜的介绍下在他家隔壁的顺和榨油坊里买了好斤豆油这才往家来了。

 第四十章忙碌的生活

    回到家里的时候,韩老头就在院子大门前翻晒谷草,见他们拉扯回来了,韩老头放下了农具“老二啊,你们生意咋样啊,好卖不?”

    韩得平的脸上就露出了喜色“还行,过得去,爹,您吃晌午没?”

    韩老头欣慰的点头“哦,那就好。你娘她们还没做好呢,你们快家去吧。”

    院子里小莲又在洗衣服,她看到了光光没有好脸色的扭头哼了声。

    光光才不怕得罪她呢,冲着她做了个鬼脸,反正他们都分家单过了。

    家里小棉已经把饭菜都煮好了,他们回到家吃现成的就行了。

    吃了饭,一家人就开始清点今天赚的钱,大概是在三百多个铜板。

    光光就给家里人算账“咱们用了二十五斤豆面,就要从这些钱里减去一百二十文钱的豆面钱,拌了四十五碗凉皮,大概油盐酱醋是每碗成本在一文左右,加起来就是四十五文,我们四个人工,算人十文钱好了……”

    “咋还要人工钱呢?都是我们自家生意。”林氏提出疑惑。

    光光就给大家解说这其中的关系:“娘,你想啊,我们家这么多人,我们要是不去摆摊,去做些其他的,也许这半天不止挣十文钱呢。

    这耽误的工夫是要算在其中的,我们要把成本人工都减去以后剩下的才是我们今天挣的钱。”

    韩得平有些算不明白“那闺女,咱们今天还有的赚吗?”

    光光嘿嘿一笑“当然有啦,就是不多,跟昨天我哥卖糖葫芦比起来差远了。我们今天净赚有一百二十多文钱。”

    孝延有些失望“还比不上我去卖糖葫芦呢。”

    光光安慰大家“万事开头难,我们才第一天去卖呢,也没敢做多,后面会越来越好的。”

    这么一想,大家又都有了信心和动力。

    光光就把钱都串好,拿出林氏的钱匣子,把所有的钱都放好,这里还有昨天孝延卖糖葫芦的四五百文钱,光光叹气,忙碌这么几天都还没挣到一两银子,古代挣钱可真是不易。

    收了钱上了锁,光光就没把钥匙还给林氏,而是自己贴身放了。

    韩得平和林氏见了也没说啥,反而是为小闺女的财迷样子感到好笑。

    他们夫妻两本来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农村人,也不大算得来账,闺女想管就随她去好了。

    “咱们只有二十多斤豆面了,而且这些豆面还是咱家的口粮呢,”光光想到了家里的货源问题。

    “爹,要不你去跟咱爷买点绿豆回来。”

    韩得平点头“那行,就是买多少好呢?”

    “先买一百斤吧,够卖两天的了。”

    韩得平答应了一声就去了上房找韩老头说买绿豆的事情。

    韩老头有些吃惊:“你们做啥子吃食,这么好卖哦?”

    韩得平憨憨一笑“都是孩子们瞎琢磨出来的,买百十斤够卖几天去了。”

    韩老头也没说啥,就带着儿子去了内房拿豆子,装了一袋绿豆上了称,韩得平就打算把豆子背回自家屋里。

    一旁的陈氏却是不干了“老二啊,这说好了是买绿豆的,你咋不掏钱就想拿走我们老两口的东西啊?”

    韩老头不悦的说了陈氏一句“看看你,还是当娘的人呢,孩子是那种人吗?”

    陈氏冷笑“就你装大方,你有能耐,你咋不拿出银钱给我?”

    韩得平不想韩老头和陈氏为了这么点小事发生争吵,就对陈氏说“我把豆子拿回去就转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