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手-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国新缓缓地说:“还不行,因为杨玉海跑了。”
杨玉海暗地里背叛了党,但表面上,装得很正经。
要不是组织审查越来越严密,自知瞒不下去了,也不会逃跑。
张晓儒惊叫着说:“跑了?”
如果能除掉杨玉海,或者像刘影东一样,让他给日伪带去假情报,说不定可以打日伪一个埋伏。
李国新叹息着说:“没暴露身份前,谁会想到,他是叛徒呢?县委已经下令,要想尽一切办法,除掉这个叛徒!”
说到后面时,李国新的语气越来越严厉。
张晓儒问:“杨玉海知道七七二团的事吗?”
李国新摇了摇头:“不知道,这是军事机密,七七二团昨天才到北庄沟。”
张晓儒一拍大腿:“那就好办了。”
第九十五章 害怕了
徐国臣原本与杨玉海约好,两天后三塘镇赶集时,在关帝庙接头。
杨玉海身份暴露,如丧家之犬,等不及赶集,提前到了三塘镇。
他不敢进红部,只能在外面默默等着。
一直等到傍晚,杨玉海在对面的角落里,不停地跺着脚。
大冷的天,待在室外还不烤火的话,全身都会冻僵。
杨玉海像只受了惊吓的耗子似的,不敢相信任何人,只想单独见徐国臣一面。
看到徐国臣出来,杨玉海正想迎上去,却发现徐国臣身边还有一个身着黄绿色棉军装的男子。
他犹豫了一下,又将身子缩了回去,等他们走后,在后面悄悄跟着。
徐国臣身边的正是张晓儒,这几天,每天晚上都要请徐国臣喝一杯。
前两次都在新辉饭馆,后来张晓儒觉得太不划算,把他带到了酱菜馆旁边宋启舟的小酒馆。
在这里喝酒,张晓儒可以挂账,哪怕吃再多也不心疼。
张晓儒走出红部时,目光一瞥,看到远处有个人影一闪。
当时他没在意,以为是张达尧。
张晓儒还在想,张达尧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幸好徐国臣没注意,要不然就坏事了。
张晓儒收回目光,随口问:“徐大哥,还去昨天那里喝一杯?”
徐国臣应道:“可以,那里清静,酒菜也不错。”
在红部吃饭,不要说喝酒,也不要说吃好,能吃饱就不错了。
进小酒馆时,张晓儒让徐国臣先进去,他借机朝身后一扫。
果然,他又发现了那个人影。
张晓儒暗暗诧异,那个人影并不像张达尧啊。
他突然心里一动,难道是杨玉海……
张晓儒进去后,酒馆的伙计看到他,脸色顿时一变,但又不得不挤出笑容。
张晓儒可不管伙计的脸色,大咧咧地说:“老规矩,来坛汾酒,牛肉、羊肉摆上来,再杀吃鸡。”
徐国臣觉得张晓儒太豪爽了,每天这么吃喝,以后回了县城,还吃得下东西吗?
徐国臣笑着说:“张兄弟,不用太客气了。”
张晓儒不以为意地说:“这算啥,晚上反正也没事,多喝一杯,回去好睡觉。”
他们在里面推杯把盏,杨玉海在外面冻得快成冰棍了。
等他们喝完,已经是三四个小时之后。
徐国臣站起来后,一个趔趄:“张兄弟,早点休息,今天就到这吧。”
他也知道,张晓儒在这里吃饭,是不用结账的,这让他更加相信张晓儒。
张晓儒似乎站立不稳,兀自撑道:“好,明天再喝。”
张晓儒等徐国臣拐过弯后,身子不再摇晃。
而徐国臣走远后,也立刻稳住了身子。
两人在酒馆里喝得热闹,嘴里也称兄道弟,但两人都留了一手。
“徐队长……”
徐国臣听到有人喊自己,手连忙伸向腰后,摸到了手枪。
杨玉海低声说:“是我。”
徐国臣低声惊呼:“你是杨……”
杨玉海又冻又饿,在刺骨寒冰中等人,跟受刑一般难受。
但此时的杨玉海,没时间计较这些:“出事了。”
徐国臣连忙说:“走,换个地方说话。”
张晓儒晚上原本睡在酱菜馆,但他在徐国臣走后,也悄悄跟了上去。
没过一会,就发现了张达尧。
张晓儒悄声说:“达哥。”
张达尧诧异地问:“你怎么来了?”
张晓儒问:“有什么发现?”
“下午,有一个穿着棉长衫的男子,在红部外面游荡。你们出来后,也跟到了酒馆外面。”
张晓儒心里一动:“找徐国臣的?”
“对。”
张晓儒意味深长地说:“前面是三塘客栈吧?”
“是。”
张晓儒缓缓地说:“从现在开始,你的任务不再是盯徐国臣……”
第二天,张晓儒刚到红部,就被叫到了小川之幸的办公室。
在办公室,除了小川之幸外,还有范培林、徐国臣,以及一名穿着棉长衫的男子。
张晓儒的目光,在这陌生男子脸上停留了一秒。
张晓儒站到小川之幸身边,准备随时给他翻译。
徐国臣见人到齐后,指着杨玉海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原中共双棠县贸易局干事杨玉海,他心向皇军,此次弃暗投明,愿意协助我们,清除双棠县的共产党。”
小川之幸问:“中共在哪里?”
杨玉海朝小川之幸躬了躬身,恭敬地说:“原来中共主要在永丰一带活动,后来转移到了北庄沟,遭到皇军打击后,又到了西村。”
小川之幸瞳孔一缩,冷冷地说:“西村?”
之前中共二分区的区委就在西村,他带部队去西村扫荡,把西村的房间几乎全烧光了。
就算没烧光的,也被游击队给炸了。
小川之幸也有十几个手下,死在西村,还有十来人,在西村负伤。
杨玉海犹豫着说:“西村遭到皇军打击后,那些村民更加仇恨皇军,也更加支持中共。”
日本人总以为,通过三光政策,能压迫中国人。
他们并不知道,中国人从来不会屈服,压迫得越重,反抗的力量就越强大。
小川之幸问:“西村距离北庄沟没多远吧?”
徐国臣说道:“只有几里。”
昨天晚上,他与杨玉海见了面后,很是兴奋。
要不是太晚,他真想连夜突击西村。
然而,对三塘镇来说,徐国臣是客,调不动一兵一卒。
小川之幸走到地图前,张晓儒马上给他指出西村的位置。
这个地图很详细,很多地名,要不是看地图,张晓儒都不知道。
徐国臣一直在等着小川之幸下命令,然而,小川之幸一直没说话。
他给张晓儒使了个眼色,但张晓儒也只是无奈的苦笑。
别人不知道,他很清楚西村对小川之幸,是痛苦的回忆。
等了一会,小川之幸才突然说:“袭击西村,我们只配合,应由旅团部派出部队。”
徐国臣急道:“小川队长,机不可失,现在出兵,正好一举破获中共双棠县委机关。”
小川之幸怒吼:“八嘎!”
徐国臣吓得脖子一缩,不敢再说话了。
第九十六章 害怕
散会后,徐国臣垂头丧气地走着,他百思不得其解,小川之幸怎么会是这样的反应?
换成其他日本军官,得知共产党双棠县委机关在西村后,还不马上扑了过去?
看到张晓儒,他放慢脚步,轻声问:
“张兄弟,小川队长为何不出兵呢?”
张晓儒低声回道:“小川队长之前在西村吃过大亏,死了十几个,伤了十来个。现在让他再去西村,能不慎重吗?”
他其实也希望,小川之幸能马上出兵。
西村附近的北庄沟,驻扎着太岳军区772团,这可是主力团,哪怕小川之幸倾巢而出,也占不到便宜。
遗憾的是,小川之幸经受住了消***双棠县委的诱惑,只愿意配合。
徐国臣叹道:“正好报一箭之仇啊。”
张晓儒看了后面的杨玉海一眼,轻声说:“报不报得了仇,还是另外一回事呢。我倒觉得,小川队长的谨慎是对的,毕竟……,你的情报未经证实。”
徐国臣解释着说:“杨玉海是贸易局的干事,共产党贸易局与县委在一起办公的。上次北庄沟的情报,就是他传出来的。”
张晓儒问:“杨玉海为何不回去?”
徐国臣叹息着说:“他的身份暴露了,晚走一步,就要落到共产党手里了。”
张晓儒反问:“既然共产党知道他投诚了,又怎会还待在西村呢?我也想破获共产党领导机关,但还是等下次机会吧。”
徐国臣哑口无言:“这……”
张晓儒缓缓地说:“共产党狡猾得很,老百姓又总是站在他们那边。为了保护共产党,他们宁可自己的房子被烧、东西被抢,甚至亲人被杀,真是难以想象。”
抗日战争改造了老百姓的思想,使群众思想进步了,甚至所有人的思想都进步了。
***曾经说过:“日本人在中国,开办了一个大学校,教育了中国的广大人民。”
原本一盘散沙的老百姓,经历过日本人的残暴后,变得团结、进步。
他们知道:八路是自家人,八路军是打鬼子的,是保护他们的利益的,是守护他们家乡的。
西村的房子虽然烧了,但共产党帮着群众重建房屋,他们的粮食如果被抢,共产党会给他们捐粮。
徐国臣恶叹息着说:“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共产党吃他们的喝他们的,也要出公差,何必为了共产党拼命呢?”
张晓儒没有接话,他只是看了一眼杨玉海。
杨玉海低头头,显得自卑而胆怯。
小川之幸没有出兵,他很失落。
如果日本人不信任他,他的背叛将毫无意义。
张晓儒说:“是啊,我也想不通。跟着皇军多好,有吃有喝,又不用担心打仗,真好。”
小川之幸不出兵,徐国臣自然不会干,他带着杨玉海,马上去了县城。
张晓儒原本想,中午请徐国臣和杨玉海一起吃饭,晚上再找机会除掉杨玉海。
既然杨玉海去了县城,张晓儒只能让张达尧回去汇报。
张晓儒找到张达尧,让他终止盯梢任务:“你回去告诉老李,日军很有可能会再次扫荡西村,很有可能就在下午。”
张达尧兴奋地说:“日军要敢来,我带二排去狙击。”
张晓儒摇了摇头:“这次轮不到我们,北庄沟有正规部队,二排负责带路就行了。”
玉海的情报,常建有很重视,马上向上面汇报。
不管双棠县委机关,是否还在西村,都应该再次扫荡西村。
中午,县城派了渡边中队和两个警备中队,在渡边俊夫和常建有的带领下,直扑西村。
三塘镇据点的小川之幸,下午接到协助行动的命令后,带了一个小队,绕到临双公路,走大路去了西村。
张晓儒作为翻译,也跟着小川之幸去了西村。
小川之幸没从白云山抄小道,到西村后,渡边俊夫和常建有已经到了。
小川之幸的小队,没有开进村里,所有人待在南边的蚊子山上。
小川之幸带着张晓儒,进村与渡边俊夫和常建有会合。
西村的房屋,大部分保持着原来的状态,只是有些窑洞的门窗,已经修好。
如果日军不来,里面应该都会住着人。
而此时,整个村子,空无一人,连只鸡都没有,安静得可怕。
不用猜,所有村民,全部躲到了深沟里。
西村准备充分,坚壁清野做得很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人家做足了准备。
小川之幸看到西村没一个群众,更是不敢让手下进村,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次来西村,不会有什么收获。
开会时,小川之幸要求,三塘镇的部队,驻守在西村南边的蚊子山。
小川之幸本来就只是配合,他的部队不进村,又占据了附近的制高点,渡边俊夫和常建有也没说什么。
常建有把张晓儒单独留下,向他了解情况。
常建有问:“张晓儒,上次皇军在西村遇袭,你也在吧?”
张晓儒“心有余悸”地说:“是啊,当天晚上,手榴弹像落雨一样,皇军住的房子,又没有屋顶,手榴弹从天而落,躲都没地方躲。”
常建有看了看远处依然没有屋顶的房子:“今天晚上,绝对不会给他们机会。”
日军吃过一次亏,今天没人再选择没屋顶的房子。
宁愿待在屋外,也不想待在屋内。
至于窑洞内,门口必须有人警戒,否则里面的人也是不敢睡的。
张晓儒突然说:“科长,既然共产党早有准备,不如趁天黑之前回去。”
常建有的脸色,一下子板了起来:“你也怕了?”
张晓儒讪笑着说:“要说不怕是假的。”
常建有缓缓地说:“既然来了,自然不能轻易回去。”
张晓儒的害怕,在他看来是正常的。
如果张晓儒不害怕,才有问题呢。
张晓儒环顾四周,满脸担忧地说:“我怎么觉得,村外到处都有八路军呢?常科长,我们没中计吧?”
常建有说:“双棠县游击大队没几个人,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不会有危险。明天一早,进山找人,不抓点人回去,是交不了差的。”
第九十七章 袭扰
听到常建有的话,张晓儒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没有说出来。
常建有却注意到了,他拉住张晓儒,冷冷地说:
“你不要被八路军吓倒,皇军上个月才扫荡了这片区域,有什么好担心的?借他们一百个胆子,敢来吗?”
张晓儒苦笑:“不是不相信皇军,而是不相信杨玉海。之前皇军在北庄沟就没占到便宜,今天又扑了空……,常科长,小心为妙。”
常建有不以为然地说:“滚。八路军有什么好怕的。”
但他心里,却对杨玉海的行为,打了个问号。
杨玉海是主动投靠,这样的人能相信吗?
张晓儒提醒:“八路军不可怕,但他们太狡猾,科长,你可得把杨玉海看紧了。”
张晓儒走后,常建有把徐国臣叫来,让他暗中盯紧杨玉海。
徐国臣迟疑着说:“大队长,杨玉海刚投诚,本就敏感,我们这样做,会不会伤了人家的心?”
常建有缓缓地说:“多留个心眼不会错。”
张晓儒是三塘镇据点的人,晚上自然待在蚊子山。
赶到蚊子山时,看到日军正围着山头,在挖环形工事。
小川之幸对西村有阴影,宁愿住在山上,也不进村。
他的手下也很卖力,知道这是保命的,挖得又快又好。
小川之幸看到张晓儒,得意地问:“张桑,你觉得这些工事怎么样?”
张晓儒奉承着说:“很好,只有皇军能挖出这么好的工事。”
小川之幸鄙夷的望了村里的其他日军一眼:“他们没经历过八路军的袭击,自然不会上心。”
张晓儒微笑着说:“有了这么坚固的工事,晚上可高枕无忧。小川队长,淘沙村自卫团第二小队,很快会来,挖工事他们不行,但给皇军做饭,还是没问题的。”
小川之幸笑着说:“哟西,你考虑得很周到。”
张晓儒忙不迭地说:“我到路口去接他们。”
小川之幸特意没翻越白云山,经过淘沙村后,走临双公路,再走小官道到的西村。
这样走,既然为了拖延时间,更重要的是安全。
白云山只有羊肠小道,谁知道会不会有游击队呢?
途经淘沙村时,张晓儒让张达尧带领第二小队,协助皇军扫荡。
整个自卫团才有七支能打响的枪,他们跟着来,也就是做做饭,搬运一下物资。
工事挖得差不多时,张达尧才带着第二小队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