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交手 >

第39章

交手-第39章

小说: 交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国臣笑了笑:“张兄弟,下次打掉这个民兵连,一定让你参加。”
  晚上,徐国臣回到红部,想与河神庙据点通话,但电话依然没通。
  电话线如果内断,需要爬上电线杆,现在零下几度的气温,电线杆又冰又滑,不是一天就能修好的。
  况且,这次内断了几个地方,就算用“中间点排除法”,有时发现,两边都是断的。
  徐国臣找范培林商量:“范队长,明天如果电话线还没修好,得回趟县城才行。”
  范培林打了个酒嗝:“你是上差,想去哪里都行。”
  徐国臣拍了拍范培林的肩膀:“大家都是一家人嘛,我的工作需要你大力支持。蒋思源和张晓儒,虽然也为皇军做事,但他们还是差了点。”
  范培林突然低声说:“你能不能查一查崔同元的案子?我怀疑,他被蒋思源弄死了。”
  徐国臣说:“放心,我会帮你查清的。”
  范培林叹息着说:“你回县城做什么?北庄沟这么好的机会,都没抓到共产党,回县城又有什么用呢?”
  徐国臣苦笑着说:“谁知道北庄沟有八路军正规部队呢?这次回县城,可以拿到中共的最新情报。”
  八路军游击队,一般都是不穿军装的。
  这次在北庄沟遇到的部队,穿着崭新的八路军冬装,不是正规部队是什么?
  当时日伪出动的部队也不多,能击溃他们已经不错了。
  初二下午,电话线依然没检修好,徐国臣等不及,先回了县城。
  张晓儒要求,七零五民兵连不断破坏日军电话线和公路。
  零下几度的气温,把路挖开,将土堆到路面,淋点水在上面,一个晚上就冻住了。
  而三塘镇周围十几里的电话线,从来就没有修复过。
  日军之前用砖将电线杆围了起来,游击队拿着竹竿,一端绑着斧头,人都不用爬上去,砍两斧头,电话线就断了。
  如果附近的瞭望塔,群众也愿意配合,被他们“绑”着,日军发现电话线被割后,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除了大肆割电话线外,每天至少要弄一处暗断,让日军修好前面的电话线,后面的又断了。
  白天日军可以保护电话线,到了晚上,就是游击队的天下。
  张晓儒要求,张店、河神庙、大枫树、三塘镇、青树镇这些据点与县城的通信,不得靠电话线。
  割了这么多电话线,张晓儒的电话网也建立了。
  在淘沙村北边,白云山的山脚下的沟里,设立了一个隐蔽通信点。
  白云山后山溶洞,军服厂附近一百米处,也设立一个通信点。
  在三塘镇镇外,南边的那片树林里,也有一个临时通信点。
  平常电话线都隐藏起来的,电话机也藏在附近,需要用的时候,取出电话线,装上电话机就可以使用。
  军服厂那里,随时都有人接听电话。
  一旦淘沙村或三塘镇出现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军服厂。
  徐国臣走后,张晓儒也回了趟淘沙村,与李国新见了面。
  张晓儒担忧着说:“老李,徐国臣肯定有情报来源,他话里话外,也有这个意思。最近,县游击大队一定要特别注意,我感觉他不像吹牛。”
  徐国臣很谨慎,哪怕喝多了,也没有透露太多。
  李国新缓缓地说:“县里已经在追查。”
  张晓儒分析着说:“电话线断了后,徐国臣急着回县城。要么是见常建有,接受新的命令。要么,是见内线。”
  “你的分析,我会向宋书计汇报。”
  “最近,县委没有大的会议吧?我担心……”
  李国新安慰着说:“放心好了,上级会考虑好的。”
  张晓儒总觉得不踏实:“召开党员干部会吧。”
  在会上,张晓儒布置了任务,陈光华在镇上,一定要时刻注意日伪动向,一旦离开三塘镇,要知道他们是朝哪个方向走的。
  如果张晓儒没与他联系,可以自行向军服厂汇报。
  关兴文的一排,一旦参加军事行动,要派人回村报信。
  张晓儒郑重其事地说:“面对狡猾的敌人,无论多么小心,都是应该的。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提高警惕,才能夺取更大的胜利。”
  他并不知道,徐国臣在县城,正与常建有商量,如何消灭双棠县的游击队。


第九十三章 打包票

  作为双棠县警备队的大队长,兼新民会调查科长,常建有当然希望,能彻底消灭双棠县的游击队。
  只是,愿意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越消灭越多,他们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来,实力越来越强大,令人头疼不矣。
  常建有缓缓地说:“双棠县的游击队,由县游击大队,以及四个区小队组成。原来的独立营,并入了八路军正规部队,区游击小组改为游击小队。区小队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也没什么武器。但二分区的区小队,有机枪,武器较好,弹药也充足。上次在西村,就是他们狙击了皇军两个小队。”
  徐国臣问:“民兵连呢?”
  常建有摇了摇头:“共产党在匪区搞了很多民兵组织,唯独这个民兵连很奇怪,只知道叫七零五民兵连,由谁领导,驻守在哪里,人员和装备多少,都不知道。”
  徐国臣蹙起眉头:“这么说,有没有这个民兵连都是个未知数?或许,‘七零五民兵连’是某个人的代号?共产党最喜欢装神弄鬼,他们一个民兵连,说不定只是一个民兵队。而一个人,可以冒充一个民兵连。”
  常建有叮嘱着说:“共产党的组织严密,我们虽有内线情报,也不能完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你下去要多与三塘镇、大枫树和河神庙的人搞好关系,只有他们真正出力,才能消灭共产党。”
  很多事情,就坏了自己人手里。
  徐国臣应道:“是。”
  常建有问:“刁骏和崔同元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刁骏死在大枫树据点,连同他手下一个班,以及日军一个小分队,最后都被烧成了焦炭。
  崔同元本是三塘镇的翻译,突然失踪,他的姘头说崔同元为游击队筹集经费,隔着几十里,常建有都不相信。
  还有陈拯民,当初他以为,陈拯民是死在老军庄的土匪手里。
  刁骏投诚后,常建有跟他聊过陈拯民的事情。
  刁骏信誓旦旦地说,陈拯民并非老军庄所杀。
  常建有当时没有说什么,他心里明白,陈拯民如果不是死于老军庄之手,必然是游击队干的。
  陈拯民、刁骏、崔同元,再加上神婆沟和王家坟的几次袭击,三塘镇最近几个月,出了不少怪事。
  他派徐国臣去三塘镇,也想暗中查清这些事。
  徐国臣缓缓地说:“大枫树据点当时被一把火烧了,我只看了案卷,没看出异常。崔同元的姘头,已经不在镇上。问了范培林,他倾向于崔同元死在蒋思源手里。据说,崔同元和范培林,之前敲诈了蒋思源两千银元。”
  常建有问:“你觉得,崔同元会不会是游击队的探子?”
  徐国臣摇了摇头:“崔同元是满洲人,怎么可能加入双棠县游击队呢?如果说他是游击队,还不如说他的姘头是游击队。”
  常建有蹙起眉头:“你的意思,可能是蒋思源陷害?”
  徐国臣沉吟着说:“不排除这个可能,还有张晓儒,或许是帮凶。崔同元死后,受益的正是张晓儒和蒋思源。常大队,崔同元是不是游击队的人,可以问一下内线吗”
  常建有摇了摇头:“内线的任务只有一个,确定双棠县委和游击大队的位置。至于张晓儒,不可能是共产党。他是新民会调查科的临时雇员,有什么事,可以交给他去办。”
  张晓儒并没想到,他在常建有心目中,竟然“不可能是共产党”。
  要让常建有有这样的结论,张晓儒的言行举止,必须时刻注意。
  徐国臣忙不迭地说:“知道了。”
  张晓儒不可能是共产党,但没说蒋思源也不是。
  常建有说:“三塘镇这半年以来,出了不少怪事。王家坟、神婆沟、集辉村,这些地方被游击队袭击,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三塘镇有人给八路军通风报信。如果不是崔同元的话……”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
  如果崔同元不是八路军的探子,极有可能是蒋思源。
  毕竟,蒋思源是三塘镇的地头蛇,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最好的办法,是两边都不得罪。
  徐国臣问:“我会查个水落石出,最近各地与县城的通信不畅,能否让内线与我直接联络?”
  常建有说:“可以,下午我带你与他见一面,你们约好在三塘镇的碰头时间和地点。”
  常建有对张晓儒的评价很高,导致徐国臣再回三塘镇后,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徐国臣见张晓儒要走,连忙拉住他:“张兄弟,晚上喝一杯?”
  张晓儒笑着说:“好啊,上次没喝尽兴,今天不醉不归。先说好,我作东。”
  徐国臣微笑着说:“行,就我们两个,这次回县城,常大队长可是大大的夸赞了你。”
  张晓儒羞愧地说:“说来惭愧,身为调查科的人,没有为常科长做什么事。”
  徐国臣诚恳地说:“你在淘沙村成立自卫团,为大枫树据点输送了半个小队的队员,还担任三塘镇的翻译。淘沙村的粮、款、民夫都不用皇军操心,甚至部队路过,你还搞劳军慰问,哪个维持会长,也做不到你这样。你是模范维持会长,淘沙村是模范维持村。”
  张晓儒遗憾地说:“三塘镇游击队肆虐,没有尽到自己的力量,总觉得愧对常科长。”
  徐国臣微笑着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次再来三塘镇,常大队让我有事就找你,肯定错不了。”
  张晓儒诚恳地说:“只要是你的事,尽管吩咐,如果皱一下眉头,以后都没脸见常科长。”
  徐国臣望着张晓儒,问:“好,那我就不客气了,崔同元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张晓儒缓缓地说:“崔同元与范培林,合伙敲诈蒋思源,还想把蒋思源当成摇钱树。”
  “你的意思,崔同元不是游击队的探子?”
  张晓儒摇了摇头:“应该不是。”


第九十四章 多关照

  张晓儒与徐国臣的谈话,真中有假,真多假少。
  十句话里,可能只有一二句是假话,或者避而不答,反而让徐国臣觉得他很真诚。
  常建有虽然担保,张晓儒不可能是共产党,但徐国臣还要亲自验证。
  徐国臣迟疑了一下,问:“张兄弟,蒋思源有没有做过抗日的事情?”
  张晓儒轻轻摇了摇头:“暂时还没发现。”
  徐国臣突然问:“我听说,几个月前,蒋思源收购过一批狗皮?”
  张晓儒马上解开衣服,露出里面的狗皮背心:“是啊,我还帮着收了几千张。多出来的,给自卫团每人做了件狗皮背心,你摸摸,真是暖和。”
  徐国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张晓儒都帮着收了几千张狗皮,蒋思源至少收购了上万张狗皮。
  这么多狗皮去了哪里?
  徐国臣突然想到,八路军的冬装中,多了狗皮大皮和背心……
  徐国臣饶有兴趣地问:“能详细说说过程吗?”
  张晓儒介绍着说:“当时蒋会长把我找来,主动介绍的生意,一张狗皮赚三到五角。那两个月,着实赚了一笔。可惜,还有几百张,他不收了,只好拿来做背心。”
  张晓儒“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徐国臣很是满意。
  通过这次接触,加上常建有之前的结论,徐国臣认为,张晓儒是可信的。
  至于蒋思源,如果他是为了私利,诬陷崔同元是游击队,可以理解,徐国臣甚至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如果蒋思源参与过抗日活动,那对不起,一定要把蒋思源扳倒。
  徐国臣为上次疏远张晓儒而内疚:“张兄弟,喝一杯,以后是自家人了。兄弟在三塘镇办事,还要请多加关照。”
  张晓儒佯装不喜:“徐大哥说这种话就见外了,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有事尽管吩咐。”
  张晓儒表面与徐国臣亲热,回到酱菜馆后,让陈光华安排人盯着他。
  徐国臣问了很多关于蒋思源的事情,要不是蒋思源的身份,恐怕早把他抓起来了。
  张晓儒很想配合徐国臣,但表面上不能太主动,他可以暗中配合,让徐国臣把三塘镇搅个天翻地覆才好。
  他相信,这几天徐国臣一定会有所行动。
  张晓儒叮嘱道:“跟人的原则一定要记得:宁可跟丢,也不能被发现。”
  陈光华笑着说:“一个人不行,那就安排两个人嘛。”
  张晓儒摇了摇头:“徐国臣是特务队的,很警惕,不是人多就可以的。”
  盯梢是一门技术活,不是勇敢、坚强就能做好的。
  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还得熟悉周围一切环境。
  晚上,张晓儒回了趟淘沙村,与李国新见了面后,把张达尧叫到暗室。
  “达哥,县城特务队来了个叫徐国臣的小队长,上次日伪袭击北庄沟,就是他提供的情报。初二回县城后,今天又来了三塘镇。此人必有图谋,我让陈光华安排人盯着他,三排的人没经验,再上道保险,你去盯两天。”
  张达尧没有多话,张晓儒安排的事情,尽力而为就行:“好。”
  张晓儒提醒着说:“去镇上,尽量不要带多余的东西。现在各个哨卡、警卡,不论是贩牛的、挑小担的,还是其他做小买卖的,哪怕是串亲访友的,只要身上搜出红布块、红线、铜元、制线、小镜、黑豆、烟袋、火柴等,都看作共产党暗号,抓住就杀。”
  张达尧吓了一跳:“这么严重了吗?”
  张晓儒缓缓地说:“有个冬闲在临汾做工的青年木匠,春节回家,走到良马被警卡卡长武志英查住,裤上缀的红布,本是取吉利的意思嘛,被武志英以共产党犯送到县里,砍了脑袋,武志英得奖银洋一百元。”
  李国新也说道:“西关有个卖小壶的,被搜出一撮黑豆,另外一个人搜出一只小圆镜,统统按共产党人杀掉。桃园村有个来县城赶集的人,也被搜出几根红头火柴,被拉到西门外杀了。他们以为,这样能把我们吓住。恰恰相反,人民群众更痛恨日本鬼子,他们更愿意参加抗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太岳军区七七二团,已经进驻双棠县,将为我们重新打开局面。”
  抗日政府控制的地区,不仅遭到日军不停扫荡,位于路南的国民党军队,也经常来骚扰蚕食,抗日政府已经被压缩到了永丰附近的区域。
  张晓儒兴奋地说:“太好了!”
  李国新叹息着说:“还有个消息,根据县委的调查,发现了向日军提供情报的叛徒杨玉海。此人革命意志不坚定,见日军大肆扫荡,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东西就抢,为了活命,主动去县城自首。”
  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真正的共产党员身上。
  张晓儒鄙夷不屑地说:“前有刘影东,现在杨玉海,之前还有个李万田,这些人混入革命,只是为了享受,从来没想过,要为抗日牺牲自己。”
  李国新正色地说:“革命队伍就像个大熔炉,炼出了真金,也会淘汰渣滓,这些叛徒,就是渣滓,他们早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张晓儒觉得,终于可以松口气:“既然知道了杨玉海的身份,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李国新缓缓地说:“还不行,因为杨玉海跑了。”
  杨玉海暗地里背叛了党,但表面上,装得很正经。
  要不是组织审查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