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 >

第288章

帝国争霸-第288章

小说: 帝国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指示灯亮起,提醒飞行员收到了新的信息时,李天凌才扫了眼导航屏幕上的时钟,已经是上午11点15分了。
    预警指挥机发来的敌情信息。
    一支规模庞大的敌机编队正从纳西里耶那边飞过来,而且即将进入禁飞区,初步推测敌机的数量在40架以上。
    因为敌机很有可能采用密集编队,而且距离预警机超过300千米,所以没法对敌机数量做出准确判断。
    不过,就算只有40架,那有够多了!
    要说的话,也只有伊拉克空军会一次出动这么多战斗机。
    如果是在40年前,还说得过去,毕竟在那个由机枪与机关炮决定胜负的时代,数量多就肯定占便宜。
    可是现在,数量不是决定胜败的头号因素!
    在以导弹为主的空战中,数量多未必就是优势。
    相关战术信息,直接发送给了编队里面的每一架战斗机。
    按照预警指挥机发来的指令,西边另外一个“战11b”战术单位也已收到命令,将赶来参战。
    拦截战术非常简单,李天凌的战术单位在60千米处进行第一次拦截。
    此后,由另外一个“战11b”战术单位在40千米处进行第二次拦截。
    距离缩短到30千米左右的时候,2个“战11b”战术单位将使用“kk6f”,共同进行第三次拦截。
    接下来就进入格斗空战阶段。
    当然,前提是敌机没被击溃,仍然在向南飞行。
    在让战斗机加速的同时,李天凌通过编队通信频道给手下飞行员安排任务,主要就是确定开火的顺序。
    预警指挥机发来的信息不够详细,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等到距离缩短,在启动火控雷达之后,就能够探测到敌机的具体情况,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火控信息。
    如果提前安排开火顺序,也就是交战战术,就能够大幅度缩短开火之前的准备时间。
    要说的话,除了战斗机加速时产生的巨大过载,还真像在玩电子游戏。
    飞行员所做的,无非是操作面板上的控制开关,像玩电子游戏一样完成开火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过了大约10分钟,预警指挥机发来开火指令。
    这是最后一道保险。
    在下达了开火指令之后,作战的主动权交到飞行员手上,而且飞行员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出手。
    关键就是,根本就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在收到开火指令的时候,与敌机机群的距离已经缩短到80千米!
    这个距离,其实有点近。
    对战斗机这类目标,“战11b”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在200千米左右,持续跟踪的距离也在100千米以上。
    不过,受导弹射程限制,雷达的性能明显过剩。
    此外,还与“侦29c”有关。
    预警指挥机下达开火指令的时候,与敌机的距离在250千米左右,如果“侦29c”开始加速前出,那么跟敌机的距离有可能已经缩短到了200千米,而这也是进行压制干扰的最远距离。
    再远,干扰效果就会大幅度降低。
    三个低头显示屏幕右侧那个,也就是电子战屏幕上已经出现提示信息,后方有一个强电磁干扰源。
    不过,并没有对“战11b”产生影响。
    来袭的敌机中,飞在最前面的是一批数量在10架左右的g29,后面是至少20架“幻影”f1,此后还有一批g23。
    这些战斗机其实都不算神秘。
    早在几年之前,帝国空军就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情报机构,获得了这些西陆集团战斗机的关键情报。
    其中就包括火控雷达的相关数据,比如工作频率与工作模式。
    要说的话,这也是西陆集团战斗机的最大短板。
    不管是带头的迢曼帝国,还是后起之秀骆沙民主共和国,或者是重振旗鼓的洛克国,都有着雄厚的制造业,却严重欠缺电子工业,在电子技术领域大为落后,研制生产的雷达根本就算不上先进。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空军被波伊空军揍趴下,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李天凌根本没有多想。
    在启动了火控雷达之后,他只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就为3架僚机分配了目标,紧接着就开火了。
    前后就10多秒钟,4架“战11b”各自发射了4枚“kk12a”。
    此时,与敌机的距离已不到60千米。
    中间的雷达屏幕上,代表敌机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光点没有明显的变化,敌机似乎并没有发现已经遭到攻击。
    这就是电磁干扰的效果,敌机的雷达告警机因为干扰失灵了!
    其实不是失灵,而是被敌机飞行员关掉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大约40秒钟之后,李天凌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由他们发射的那些导弹,已经进入到末段自导阶段。
    此外,再过大约20秒,另外4架“战11b”发射的“kk12a”也将射到。
    低空,同样是2个战术单位的8架“战10b”也已跟了上来,预计将在大约2分钟之后投入战斗。
    虽然李天凌没下令减速,开始为剩下的4枚“kk6f”通电,准备按照预警指挥机的安排发起第二次攻击,但是包括他在内,“战11b”的飞行员全都知道,从现在开始,这里将成为龙的天空。
    此战之后,主宰天空的将是帝国空军的“霸龙”与“猛龙”。

第20章 全能人才
    虽然对空军充满了信心,但是施授良同样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
    自担任西北战区总司令之后,施授良已经连续5年担任“西进”演习的总指挥,对空军的战斗力,特别是“远征混成联队”的能力有非常深刻与全面的了解,也相信李天凌这些后生的能力。
    只是,做为一名作风沉稳的老将,施授良从不盲目乐观。
    用他的话来说,乐观过头就成了狂妄自大。
    军人最不应该有的就是狂妄自大。
    要说的话,这也是大战之后,帝国军人在思想观念上的一大转变。
    在上次大战之前与大战期间,帝国军队自上往下无一人不信,能取得全面胜利,从而一劳永逸的结束跟西方列强的纷争,成为当之无愧的,独一无二的全球霸主,并且建立一个永久和平的世界。
    大战结束之后,帝国上下是痛定思痛。
    在反思的时候,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帝国有没有能力称霸全球,在一次大战当中击败所有对手。
    按照这个思路,在战后抛起了军事思想的变革运动。
    承认敌人强大,并直面自身不足,成为帝国上下的共同认识,为后来进行的军事变革了理论依据。
    显然,像施授良这些战后参军的将领,正是军事思想变革运动的主要受体。
    与大战期间的将领相比,战后的帝国将领,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再故步自封,也更容易接受敌人强大的论调。
    可问题是,施授良怎么都没想到。
    在刚刚结束的空战当中,空军的2支“远征混成联队”,准确说,仅四个中队的32架战斗机,在2架预警机与2架电子侦察机的指挥与支持下,不但顶住了伊拉克空军近百架战斗机从两个方向上发起的冲击,至少击落58架敌机,自身还无一损失,准确的说是没有遭受战斗损失。
    唯一损失,就是李天凌的座机在返航途中,2号发动机空中停车,随后1号发动机因为过热出现故障,最终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西北大约40千米的荒漠中坠毁,不过李天凌已经成功跳伞。
    执行营救任务的空军特种部队已经搭乘直升机出发,很快就能把他带回来。
    在不到1个小时的战斗当中,干净利落的打下近60架敌机,自身则无一损失。
    这个结果,让施授良都不敢相信,觉得里面有水分。
    正是如此,在收到战报之后,他没让参谋发布消息,而是立即联系前方指挥官,也就是2架预警指挥机的机长,以及4名中队长,重新汇报交战的情况,并再次确认战果,确保不存在谎报问题。
    重新确认的结果也一样,准确说还要夸张一些。
    击落58架敌机的战果是能够证明的,要么有雷达探测到的信号,要么有照相枪拍摄的照片。
    此外,有大约20架敌机坠毁沙乌地境内。
    关键就是,至少有16个没有办法完全确认的战果,即飞行员认定是击落,却拿不出击落的证据。
    如果飞行员没撒谎,就至少击落了74架敌机。
    果真如此,这是自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或者说是进入到喷气时代之后,击落敌机数量最多的单次空战。
    至于损失,那是完全没办法造假。
    32架参战战斗机,已有31架回到了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唯一没有返回的,也就是李天凌的那架。
    吃午饭的时候,施授良拿到了由另外一名联队长提交的报告。
    此时,营救部队已经找到李天凌,正带他返回。
    按照特种部队发回来的消息,这名新鲜出路的,也是帝国空军在波伊战争之后诞生的第一个王牌飞行员只是受了点轻伤。
    如果还有战斗机可以用,他能够立即重返战场。
    可惜,暂时没有可用战斗机。
    交战过程并不复杂,跟过去几年在“西进”演习当中采用的战术,而且是最基本的战术几乎如出一辙。
    在超视距空战阶段,只是位于边境线中段的2个“战11b”战术单位,8架重型战斗机前后三次开火,就击落了34架伊拉克战斗机。进入到格斗阶段,2个“战10b”战术单位的8架中型战斗机取得9个战果。到最后,在该方向上,只有大约10架伊拉克战斗机侥幸逃脱。
    晚了大概15分钟,在边境西段,第二场空战打响。
    这场战斗,更加没悬念。
    在遭到4架“战11b”两轮拦截,总共15架战斗机被击落之后,剩余的伊拉克战斗机全都转向逃逸。
    因为伊拉克战斗机迅速飞离了禁飞区,所以指挥战斗的联队长下达了收兵命令。
    按击落58架敌机计算,有49架是被中程空空导弹在视距外击落,只有9架被格斗导弹击落。
    至于航炮,连使用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空战史上,中程空空导弹首次唱主角,超视距空战首次超过了视距内空战。
    被全球各国空军吹了几十年的视距外空战,总算是修成正果。
    只是,问题也非常突出。
    在这份由联队长直接提交的战报当中,重点提到两种中程空空导弹的表现,并且要求尽快用“kk12”全面取代“kk6”。
    道理就是,在49个战果中,属于“kk12”的就有42个!
    “kk12”取得的战果高达“kk6”的6倍!
    关键还有,12架重型战斗机,总共也就发射了56枚“kk12a”,单发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75。
    “kk6f”呢?
    发射了40枚,只击落7架敌机,命中率不到17。
    两种导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可以说一目了然。
    按联队长的评价说,如果不是提前装备了足够的“kk12a”,格斗阶段的战斗必然更加凶险,损失肯定是在所难免。
    其实,此后通过审讯抓获的伊拉克飞行员,也能证明这一点。
    伊拉克空军采取的战术,就是用数量弥补战斗力的不足,尽最大的力让空战进入到格斗阶段。
    简单的说,只要有足够的战斗机顶住梁夏空军的“三板斧”,就能在格斗空战当中获得兵力优势。
    其实,在波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空军就用这种战术来对付装备了f14a的波伊空军,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格斗空战中,拥有兵力优势的一方,肯定能够占便宜。
    可惜的是,时代早就不同了。
    再说,两伊战争期间的空战,早公认是用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战术在使用全世界性能最好的战斗机。
    结果就是,在连续遭到迎头痛击之后,剩下的伊拉克战斗机飞行员早就吓破胆,根本就不敢恋战。
    在第二场战斗当中,就是因为觉得没胜算,后方指挥官才下达了撤退命令。
    当时,在边境线的南面,其实只有8架战斗机。
    如果没有撤退,让剩下的30多架战斗机继续突击,就肯定能够在格斗空战中获得兵力优势。
    可惜的是,伊拉克飞行员已被打怕了。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电子干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伊拉克空军的指挥官自始至终都没获得准确的战场信息,并不清楚对面的情况,也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连对手还有多少战斗机,以及战斗机所在位置都不清楚,不败就没道理了!
    吃过午饭之后,施授良去医院看望了刚刚被特种部队救回来的李天凌。
    在军事城里面,有一座设施与设备齐全的军事医院,不但能够收容上前名病员,还能医治与处理各种创伤。
    李天凌只是在弹射的时候擦破了额头,身上有几处淤伤,严格说来连轻伤都算不上。
    不过,他暂时只能留在地面上了。
    施授良只是让他安心的养伤,没有说不准重返战场,前提是自己去搞到一架战斗机。
    此后,施授良回到作战指挥中心。
    在吩咐负责舆论宣传的参谋尽快草拟好新闻稿之后,他才叫上此战的头号功臣,负责策划战术行动的丁镇南去了办公室。
    虽然兼顾空中作战行动,但是丁镇南隶属陆军,是一名上尉。
    他在前年才从军校毕业,以帝国联合军事学院当年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被分到了西北战区司令部担任参谋。
    在当年的“西进”演习当中,丁镇南的突出表现引起了施授良的高度关注。
    去年,他晋升中尉。
    然后在“西进149”演习中,他获得更多表现机会,而且没让施授良失望,再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华。
    此外,因为在演习中的突出表现,他获得破格晋升。
    两年升了2级,在战后是非常少见的。
    要说的话,成就了丁镇南的,其实是军事改革。
    关键,也就是帝国联合军事学院。
    这座帝国的王牌军事院校诞生不到30年,而且帝国在大战之后,只创建了这一所军事院校。
    该院校的宗旨,就是培养全能型指挥人才!
    为此,联合军事学院并不在民间招生,而是从三所一流军校,也就是陆军指挥学院、海军学院与空军飞行学院,招收优秀的学员,进行三到五年的专业培训,以及为现役官兵进修培训服务。
    此外,学院的讲师与教官全是来自一线部队的高级军官,而且采用轮替制,确保教师团队始终站在军事理论最前沿,把积攒的经验与总结的理论传授给学员,引领军事理论的发展潮流。
    虽然才短短30年,但是帝国联合军事学院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最好的军校。
    当然,进入联合军事学院的都是军人当中的佼佼者。
    虽然有侧重,但是所有的学员都必须精通联合作战。
    只是,个人能力同样很重要。
    之前的演习没什么好多说的,而这次的实战表现最有说服力。
    开战之前,丁镇南就明确的提到,伊拉克军队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会在开战初期发动大规模反击。
    不是说伊拉克的将军很自信,是跟幕后的迢曼帝国有关。
    显然,丁镇南的这个判断已经变成了事实。
    关键还有,他坚信,靠3个“远征混成联队”就能够打垮伊拉克空军,并且让禁飞行动得到落实。
    做这个分析的时候,他只强调了一点。
    伊拉克不过是一个地区强国,根本没有资格跟帝国叫板,拿“西进”演习中对付西陆集团的战术来对付伊拉克,简直是大材小用。
    正是如此,施授良才只调用了3个“远征混成联队”,从而腾出更多运力,准确说是机场的吞吐能力来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