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来寻 >

第106章

来寻-第106章

小说: 来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刻,刀锋带着怒火迎面劈来。

    “杀!”

    混战再起。

    这一次,没有人能再打断这场厮杀。

    温修身旁不起眼的黑衣人嘴角划过一丝冷笑,挥了挥手。

    屋檐上那些黑衣劲装大汉终于动了。

    红色的血雾染红了眼,林启站在左永身后麻木地挥着刀。

    他不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苦苦挣扎着活命到底有什么意义,刚才射死温瞻那一箭分明也可以杀死自己。

    或许是因为比起温瞻,自己还不够格让人暗杀?

    或许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

    或许对方算定了自己会死在温修手上?

    冗长的厮杀让人越来越疲惫……

    “找到徐先生了!”

    突然,魏黑崽扯着破锣嗓子喊了一声。

    “撤!”

    林启转头看了一眼,昏暗的火光中他隐约见到徐瑶那双清亮的眼眸。

    他猛然一刀劈下,将身前的温府家丁劈开。

    刀光摇曳中,他狠狠瞪了温修一眼。

    哪怕这是死地,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你们要杀我,就没那么容易……

    青州城外,逃过追杀的一群人七零八落地躲进树林。

    “终于逃出来了……”

    田休深深吸了口气。

    夜风将野外草木的气息贯入口鼻,隐隐还有些血腥气。

    他转过身,向倚坐在树干下的林启道:“答应过你的事,我们做到了,现在你该向我们四公子兑现承诺了。”

    “四公子?”林启愣了愣,恍然道:“唔,李蕴儿……”

    田休皱了皱眉:“你想反悔?”

    林启脸上浮起一丝好笑的神情,道:“反悔就反悔,你想怎么样?”

    田休转头看了看左永,又看了看魏黑崽。然后一抬头,只见沈焉如瞪着自己,脸上的横肉一抖一抖。

    “回去告诉李蕴儿,嗯……让她好好得活。”林启倚着树干,有些揄揶地苦笑道:“生活不止过往的仇恨,还有眼前的苟且。”

    田休“哼”了一声,甩开手,转身,大步而去。

    看着李府的一行人消失在树林深处,徐瑶叹了一口气,悠悠道:“其实,李小姐也未必想杀你,她心里……”

    她说了半句,却又停下来。

    “你怎么样?”林启轻声问道。

    “我没事,才刚被捉到那里,你就来了。”徐瑶道:“对了,温家的密室里,有很多钱。”

    “哦?比我还有钱?”

    “比李府还有钱。”

    徐瑶一时也不知如何形容,只好张开手比划了一下。

    “这么高的一摞箱子,全是银票,数额还都不小。”

    “唔,那真是很有钱。”林启叹道。

    魏黑崽插话道:“盟……盟主,是真的,俺从小到大,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一屋子……全的是银票……”

    林启笑道:“你就没拿两张?”

    魏黑崽急道:“哎哟,盟主你能不能别笑,俺说的是真的。”

    林启点点头:“我知道,想来有人撺掇温修谋取温家,就是为了这些钱或者背后的生意……但把我牵扯起来,又是因为什么呢……”

    他说着,思索了一会,却始终毫无头绪,于是眉头皱得更深。

    却有一只手温柔地覆在他的手背上。

    林启转头一看,却见徐瑶低眉顺目地坐在身边。

    林启心中微颤,默然片刻,反掌轻轻握住她的柔荑。

    一抹红晕泛起,徐瑶螓首微羞。

    “说起来,这次你不见了的时候……”林启斟酌着轻声道:“我心里,很怕。”

    “嗯……”

    “你上次说的,其实,我也是。”

    “嗯……”

    魏黑崽、左永等人转过头,往四周散了些。

    树下,一男一女静静坐着。

    过了一会,徐瑶将头轻轻倚在林启肩上。

    心里有些悸动,有些安定,林启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江茹。但他明白的是:自己已不愿再错过徐瑶。

    “这边的事不管了,先去给你寻医。”他说道,像个急于表现的小男生。

    徐瑶抬头看着林启的眼睛,莞然一笑,低声道:“治不治的好我都无所谓的。反正,出来走这一趟……我很开心。”

    ……

    尤五儿好不容易找到林启,却一直得不到机会上前说话,不禁急得挠头捉耳。又等了一会见那两人还在卿卿我我,他还是鼓起勇气,拉过任远凑了上去。

    “懂事长……我……我有事禀报……”

    “哦,可是文水县出什么什么事?”林启道,脸上的笑意颇浓。

    尤五儿看了看身旁的任远,道:“是这位任大哥,他解开了您的题集……”

    林启脸上幸福的笑容缓缓退下去,有些吃惊地看向任远。

    解开了题集?

    是江茹?还是李水衡?

    任远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递过去。

    “林盟主,我家郡主想要见你……”

    ()


………………………………

第243章 信号

    温瞻之死不仅在青州城引起了波澜。

    这件事带来了的影响如水面上的涟漪般开始向大梁朝堂一点一点荡开。

    已致仕的太子太傅温瞻是太子一系,这本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随着温瞻一死,温家在京东东路大肆敛财的传闻蔓延开来。

    初时信的人还不多,温家诗书礼教之家,怎么会行此事?

    但接紧着,又有一种说法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温家是为东宫敛财,每年以送书为名将银票送入京中。”

    这种说法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又传出温家别院中有大量的甲胄,显是用来武装太子私兵。

    于是温瞻的死因也开始被人津津乐道起来……

    青州知州邵固大为光火,将南阳县令吕炳又狠狠苛责了一顿,并勒令其将流言压下去。

    对此,吕炳是颇有些委屈的,回去之后就不停长吁短叹。

    “这邵知州分明是看我不顺眼。真是‘三生不幸,知县附郭’!虽说瑞文公是死在我们地界,但这府城里的事,我一个小小知县做得了什么主?与我有何干系?”

    他的心腹慕僚只好劝慰道:“大人慎言,邵知州没有问罪,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吕炳依然郁郁寡欢,埋怨道:“那林启就是个灾星,若没他那桩狗皮倒灶的案子,本官如何会得罪姓邵的?如今这流言四起,如何弹压得住?依我说,不若把林启缉拿归案,盖棺定论。”

    那幕僚沉吟了一会,换上一脸八卦的神情:“今日听说,瑞文公是太子派人除的……”

    “怎么会?”吕炳嗤笑一声,道:“瑞文公可是太子之师,而且林启杀他之时可是有好多人目睹的。”

    “今日最新的说法出来了,那林启本是绿林恶徒,阴差阳错在相州立了功,兵部想把这功劳揽在身上,便背地里给他安排了一个武职。但东翁试想,兵部梅尚书是谁的人?”

    “嘶……这么说,还能是太子派人除了自己的先生?这等话传出来,难怪姓邵的急了眼。”

    那幕僚四下一看,轻声道:“大人,这事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如此声势,必有人在背后推手。”

    吕炳跌从在座位上,低声咒骂了一句。

    “这事,我管不了,也不管了,大不了让姓邵的撸了老子这破官帽。”

    ********

    王慎昨夜老寒腿发作疼得厉害,此时正摩挲着膝盖,更显苍老。

    章叔同推门进了屋中,料峭春意袭门而入。

    “把门关上吧。”王慎喟然道。

    章叔同关了门,摇头道:“闭了门,也挡不住外面的风雨。”

    王慎知他意有所指,也只好露出个苦笑。

    “这一冬,也不知走了多少老家伙,说来,温瞻也只比我们大六岁吧?”

    章叔同淡淡道:“他人虽退了,心却始终在朝堂上,有此结果也是意料之中。”

    “终究还是令人扼腕。”

    章叔同道:“我把林启送出城了,想来他今日便会离开青州。”

    王慎点点头。

    “这年轻人确实有些意思。”章叔同道:“这种时候还能回来探问你,这小子也不算太坏。”

    “叔同兄也相信温瞻不是他杀的?”

    “老夫虽然冲动,却也不傻,此事水太深,不是他一个出身草莽的人能做的。”章叔同说着,脸上泛起不平之意,道:“上面那位即位三十年,愈发暴戾,本想着等过几年天下人的日子能好过些,如今看来,那所谓贤良的太子殿下也不是明主。”

    听了这话,王慎只是眨了眨眼,道:“许是人家就要你这么想,此番温瞻身死,太子背负污名。但当此伐辽时节,朝中必不会处置。结果便是流言传来传去,在所有人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

    章叔同冷哼道:“又能有什么用?”

    王慎摆手道:“莫以为只有刀剑能伤人,言语如刀,于无形处伤人更甚。想来针对东宫那位的阴谋绝不止有青州一处,多事之秋啊。”

    章叔同见王慎神情萧索,只好道:“管这些鸟事做甚,你如今不过是风烛残年的老头,又没个官身。”

    “也是,”王慎颇觉有些好笑,道:“这天下就是好管事的太多,读了些书,便自以为天下计,每日里思寻着把别人当做棋子摆弄,牺牲这个利用那个,取代这个收服那个,说要收复云燕,说要海宴河清,却终于把这大梁朝搞得江河日下。就譬如,温瞻之死只是一个信号,有人想要踏着东宫往上走,为达这一个目的,之后死的人绝不止一个温瞻。这人或许自诩大志,但阴谋之事绝非长久计。倒腾来折腾去,苦得还是斗升百姓。”

    章叔同摇摇头:“你们读书人这些百转千回的肠子我搞不懂。你寻思这些又有何用?还不若学学林启那四个字。”

    “呵,也是,这背后阴谋如何,‘与我何干’。”

    王慎嘴上虽如此说着,想了想却还是摇了摇头,喃喃道:“但这小子注定是要被扯牵进去的……”

    “他活该。”章叔同呸道。

    ********

    青州城外。

    林启上了马,回望了一眼远远的青州城墙。

    “走吧。”

    马蹄声缓缓响起。

    林启探手入怀,摩挲着怀里那本册子。

    从来到这个时代至今,已过了很久的时间。终于……

    题集上大多数问题都被解答出来,却有几题物理和数学题还空着。

    对此,林启颇有一些疑惑,也就此问过任远。

    任远却只是摇摇头表示不解。

    但林启想来,解题之人是江茹这不会错。

    因为题集上许多关于自己、关于包包鞋子化妆品、关于吃喝玩乐的题。

    李水衡一定答不出来。

    只能是江茹。

    林启恨不能马上插上翅膀飞到江宁城去见一见她。

    但青州城发生的事他能不理,王慎和李蕴儿却让他有些担心。

    因此他在青州城外又留了几天,关注着温瞻之死的后续。

    别人看不明白,林启却大概看了个明白。

    “呵,开平司。有些意思……”

    但想来对方也不是针对王慎和李蕴儿来的,林启终于可以安心离开。

    先到海州为徐瑶寻医,然后就直奔江宁。

    “什么破大梁朝,飞机没有,连个高铁动车都没有。”

    马背上的少年不满地嘟囔着,看着前方的道路,满怀期待。

    (//)

    :。:


………………………………

第244章 于看山

    大梁隆昌三十年。

    梁朝伐辽之策既定,老将杨复领六十万大军北渡黄河,于三月初抵达真定府。

    而各地驻军也向真定府云集,相州颜恪率领的彰德军亦在其中。

    中旬,真定府外大军营地。漠漠黄沙,烈烈军旗中,颜恪穿过数不清的队列,踏进中军大帐,见到了一身甲胄的杨复。

    如今杨复脸上皱纹更深,身板却依旧如标枪般挺得笔直,面容如坚固的磐石,任风霜侵蚀却未有凋零。

    “大帅。”

    杨复没有抬头,盯着沙盘,招了招手让颜恪走上前来。

    “你怎么看?”

    颜恪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杨复一生都盼着收复燕云,但真到了这一天,却未在这个老将脸上看到欣喜,只有一丝忧虑。

    忧虑却又坚定。

    “局势并不乐观。”

    颜恪一句话出口,两人各自点了点头。

    在更北的地方,女真人已建国称“金”,于半月前以三万人击破辽人三十万大军,直逼辽国五京之地。

    而梁军加上各地厢军共八十万大军北上,辽国率促间只好举十五万隶南军戍边。

    辽国两面应战,梁军五倍于敌。此等形势下,梁朝上下俱是信心满满。

    但此时,大帐之中,杨复与颜恪却是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

    金国崛起之势迅猛,隐隐有中兴之气。此番驱狼吞虎,其中殆害未必可知。

    燕云之地失了百余年,人和地利俱已不在,梁军百年来在辽人的兵锋下屡屡战败,军心已失,个个胆寒,战力不容乐观。

    圣上表面上决心北伐,却未放开掣肘,监军、粮草、军饷各方事宜分诸人手,各处势力盘根错节。

    再加上永兴军路经略使林述被下狱,麾下严虎率众将叛走,西北局势糜烂,西夏虎视眈眈;南面又是流寇四起,据说两湖大寇杜响已攻破荆州。

    而朝中局势亦是隐隐有些不对。温瞻之死传入朝中,表面上无人提及,背地里却是暗流涌动。

    圣上看似不在意,但似乎对东宫隐隐不满。

    偏偏杨复与太子有些来往。

    杨复年迈,又是武将,对储君并未刻意巴结。但年前他回京对略,免不了与枢密院、兵部打交道。兵部梅宽私下里确实引太子和杨复见了两次。

    此番青州的流言传来,数日之后,杨复便收到一封御信。

    信上只是不咸不淡的几句勉励。

    但看着那御笔亲封,杨复仿佛看到了隆昌帝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登时一股寒意涌上心头。

    大战将临,死水之下却尽是波澜暗涌……

    “大帅。”

    颜恪又唤了一句。

    杨复恍然抬起头,一瞬之后,眼神再归清明。

    颜恪道:“下官做了一个沙盘,大帅可以一观。”

    杨复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几个将士将那个面积偌大的沙盘抬起帐中,将大帐摆得满满当当。

    杨复低头看去,却见那沙盘做工精细不说,流河山川道路竟是无一不表,各处地势详尽,一览无余。

    “这是年初开始测制,所有都按‘比例’做的,山川高低,河道宽度尽皆相符,此处是雁门关,此处是保定……这是一百人列阵的大小,置于此中便是这样……如此,路程远近,行军难易一望可知……”

    杨复久经战阵,一眼便知这沙盘的好处,他执起佩剑,指着那山川河道推演了一番,只觉颇为顺手。

    良久之后,杨复点点头,叹道:“得此一物,胜得千军。不愧是储相之才啊。”

    颜恪摇摇头:“此物却是在相州有人提点我做的。”

    杨复转过头,沉吟道:“可是寒盟林启?”

    “大帅也知道他?”

    “太行峡谷到相州,两战皆有可取之处。是个有意思的年轻人。”杨复沉吟道。

    他看着沙场,想了想,又轻笑起来。

    “武定军是吧?枢密院的行文下来了,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