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带刀-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也道:“永夜丸。”
蒙面人:“症状是全身起褐色斑点,大些的斑点形似蝴蝶……”
元也闻言,忍不住问道:“是不是低烧不退,呕吐不止?”
蒙面人点头,道:“现在以药汤续命,须尽快解毒。”
蓝田道:“是黄蝶。”
“诶你早说呀,这个我会!”元也毛遂自荐,“病人在哪?”
蓝田看了蒙面人一眼,有心要让他承元也的情,便笑道:“我这里没有现成的解药,既然小郎君说会解此毒,不如让他来。”
蒙面人便道:“人在浮梁县。”
“这不就巧了嘛,我回去刚好经过。“元也拍拍胸脯,道:“我跟你一道去!”
蒙面人俯身向蓝田和元也作了长长一揖,道:“多谢。”
“至于你……”蓝田看向元也,正色道,“此毒绝迹已久,你家人何时中了此毒?”
“大概是九年前。”元也急道,“怎么,解不了么?”
“万物相生相克,没有解不了的毒,只是我只有毒方,没有解药。此毒解药名为‘辉灵丹’,我在很多年前曾看过药方,记得其中有两位十分难寻的药材,一味是随毒出炉的药萃,名作‘东归’,一味是金色曼陀罗花盛开时的根。”蓝田说到此处,叹息一声,道,“其实制作永夜丸,最重要的一味便是金色曼陀罗的果实,不过此花世间稀有,在十六年前,朝廷曾下令铲除所有金色曼陀罗,这些年来,我再也没听说谁家有它。”
“朝廷为何发布这道政令?”元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又问道:“可是毒药是在九年前出现,不管怎么说,永夜丸也不会放置七年而不变质,必然是有谁悄悄种了花!”
“若是能找到足够的果实,我可以炼制百颗永夜丸,来换取一块东归。”蓝田道,“只是天下之大,不知该往何处寻去。”
蒙面人忽然开口道:“曼陀罗花并非我朝产物,而是来自于西南边的天竺国。此国民众信奉佛教,当年玄奘法师西行,便是往天竺国摩揭陀国王舍城学法,最终带回了大小乘佛经。曼陀罗亦属佛教用语,寓‘轮圆具足’。”
元也眼睛一亮,道:“你是说,可以往佛寺去寻?”
蒙面人点头。
元也感叹道:“你和我师弟一样博闻广识,看来读书多是真的好啊!”
蒙面人眼中露出笑意,道:“不敢当。”
蓝田亦是欣然,向元也道:“药方我会想法帮你找到,金色曼陀罗就交给你了。”
蒙面人看着蓝田,眸色闪了闪,不过他最终没有再说什么。
元也注意力都在蓝田身上,闻言问道:“那你找到后,怎么给我呢?”
蓝田笑了笑,道:“你说个地方,我去送给你。”
元也陷入迟疑之中,他现在虽然十分感谢蓝田,但也知道不能将元溪的下落透露给他,纠结片刻之后,他将药王谷在钱塘的药铺地址说了出来又,道:“这是药王谷方家的铺子,我有熟人在,到时候劳你将信送过去,我会定期去看的。”
蓝田神色有些黯然,勉强露出笑脸,点了点头。
第77章
元也得了蓝田的承诺,知道不能在此久留,便与蒙面人结伴离开。离开鹿岘庄远比进来要容易,折腾了一天加大半夜,元也这会儿已是饥肠辘辘,不过精神还处于亢奋状态。他跟着蒙面人,一路小心地避开巡逻队伍,来到了一处坐落在深巷里的人家。这家男主人约莫五六十岁,看上去很是普通,此时已等了半夜未合眼,在两人落到院子里时,他正坐在门边打盹儿。
蒙面人轻咳一声,男主人缓缓睁开眼,待看到面前的人,眼神变得清明,只是不待他问,蒙面人先道:“老马,劳烦煮两碗面。”
老马应声,将两人迎进门后,便转进了后厨。
元也好奇地看着老马的背影,暗想早知自己也找一户人家落脚才好,先前大喇喇住进客栈里,也难怪别人那么快找来了。等元也收回目光,蒙面人已摘下了面巾,此人面容白净,一字眉靠近眼尾有轻微的眉峰,下面刚刚好的位置生着一双桃花眼,先前只看眉眼,元也已断定他定是美男子,此时见到下半张脸,暗道果真如此,即便是昏暗的灯光,也无法掩去此人耀眼的美貌,烛火反倒为他覆上了一层暖意,叫人看得挪不开眼。男子通常不会被同性的相貌所吸引,但眼前的人实在是太过好看,让元也忍不住感叹道:“女娲造你的时候,看来是狠费了一番功夫。”
“样貌是父母所予。”蒙面人肯定不是第一次被称赞,因此神色十分淡然,没有在容貌上多说什么,只继续道,“在下独孤言,敢问阁下高姓?”
元也道:“谢亦。”
两人心照不宣地用着假名,并不追问,只是氛围难免变得有些尴尬,元也轻咳一声,岔开话题,道:“你家在浮梁县?我听你口音好像是关中人,看着也不像是跑江湖的。”
独孤言坦言:“在下来自长安。”
“原来如此,怪道你认得他。不过话说回来,你既能认得他,想必也是显贵人家出身了,怪道学识渊博,气度如此不凡。”元也摸着下巴,肯定地点了点头,然后顺势道,“我很奇怪,先前在鹿岘庄,你是怎么一眼认出我不是他?”
相遇至今,独孤言难得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元也奇道:“怎么?”
独孤言顿了片刻,才道:“在回答谢兄弟之前,在下想冒昧问一个问题。”
元也心里有些发憷,不过既然是自己开始了这个话题,断没有逃避的道理,便道:“独孤兄请问。”
“你是李照影么?”
元也心道果然是个自己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他思索了片刻,试探道:“独孤兄这么问,是觉得我不是么?”
“看相貌,你该是李照影,但是我听家中兄嫂提过余杭郡王府的事,感觉你不像是太妃教出来的孩子。”
元也干笑一声,心虚地四处看去,目光落在屋外的树上,于是来了灵感:“这……这怎么说呢?你看院里那棵歪脖子树,种树的人肯定不想树长成这样,但是它就变成了这样,人也一样,你说对不对?”
独孤言并未被说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与李公子不过遥遥见过几面,如此既能分辨出你与他的区别,自然也能分辨出太妃所教的李二公子和你的区别。”
元也本来以为自己的话十分有道理,甚至有几分哲思,可没想到就这样轻飘飘地被驳了回来,他有些尴尬地抬头看向了屋顶。
“我明白了,那么,该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了。”独孤言话语中带了些笑意,“如我方才所说,李公子长大的地方与你应当区别甚大,因此,即便你二人相貌一般无二,可行止气度却完全不同,若以金玉比拟,兄台是山中金石,而李公子则是宫中琉璃。”
未经开采的金石耀眼坚硬,但是宫中供奉的琉璃却是美丽而又易碎,这是独孤言没有明说的评语。
元也听明白了几分——他这些年里一直坚持习武,身体十分结实,但是骨架是天生的,他穿上衣服后,看上去却颇为纤瘦,而李观镜自小受永夜之毒所困扰,想来还会添几分病弱气,独孤言说出“琉璃”二字后,元也脑海中的李观镜便有了具象,他仿佛看见那个苍白的少年此刻也坐在桌边,阴郁的面庞上是常年紧蹙的眉头。
独孤言并不知晓元也心中所想,继续道:“这些年里,我从未听过关于你的一点风声,恐怕他也不知道你的存在罢?”
元也回过神,心想郡王倒是隐瞒得不错,不过郡王府内有哪些人知道他的真相,他却也不知,便摇了摇头,实话道:“我也不大清楚长安的情况。”
“若知晓你在为他奔波,他一定会高兴。”
“有什么用呀?药方没有,药材也没有,尤其是那个什么‘东归’,要炼出百颗‘永夜丸’才能出来,现在有没有金色曼陀罗都难说,何况是能够炼制那么多的量。”
“‘东归’么……”独孤言面上有复杂的神色一闪而过,“我会帮你注意。”
这些毒和解药都是江湖上的物事,元也并不指望长安的官人能比他消息灵敏,于是敷衍地点头,心中却并不抱希望。
沉默间,门外响起老马的脚步声,元也瞬间雀跃起来,连声道:“吃饭吃饭,我快饿死了!”
独孤言不由又将眼前的人与李观镜做了一番对比,难免感叹起造化的奇妙之处来——明明长得一模一样,却是完全不同的性子,那人清贵谦和,永远都是一副安静温柔的模样,可身上似乎缺少这样一份活力和热情,总是让人生出难以靠近的想法来,这位“谢亦”却恰恰相反,似乎遇见了谁都能聊得开。
元也大口吃起了面,没注意到独孤言的观察,等吃完了一整碗,肚子才感觉到了七分饱,基于养生的习惯,他没有再要加面,而是放下了筷子。
独孤言虽然也饿了许久,但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在,他吃得并不快,此时见元也吃完了,便道:“你先随老马去歇息,我们明早出发。”
元也深知这些贵公子讲究个“食不言寝不语”,能抽出空叮嘱一句已属不易,若要独孤言一边吃一边与他聊天,那定然不可能,何况前路漫漫,好歹要留些话题路上说,元也便道:“那你慢吃,我先去了。”
比起客栈,老马家的被褥可谓是又软又暖,元也能闻见其中有柴火的气味,想来白日里是烤过火的,他身上很快就变得十分暖和,在迷迷糊糊将要入睡之际,元也漫无边际地想道:也不知师父和翊之是不是安全出城了,他们今晚落脚的地方是不是也有这样暖和的床呢?
城东不远处的一座破庙里,火堆旁的少年似有所感,抬起头往外面看了一眼,只是入眼处是水雾缭绕的黑夜,无人破雾而来,带给他惊喜。
“担心那小子呢?”
王翊之吃惊地回过头,发现靠在草堆上小憩的阮归趣不知何时醒了,正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王翊之抿了抿唇,垂头去拨火,轻声问道:“是我吵到师父了么?”
“你虽跟我走了,但一路忧心忡忡的模样,我还是看得清的。”阮归趣轻叹一声,坐起了身,看向王翊之的目光带着几许复杂——眼前的人虽是他的弟子,但或是因为王翊之太过有礼,亦或是因为大多数时候都是元也代他传功,这些年里,阮归趣和王翊之之间一直算不上亲近,他也无法像与元也那般与王翊之相处,因此斟酌了好一会儿,只能干巴巴地劝道,“阿也这孩子打小便有几分好运傍身,便是陷入绝境,也能死里逃生,何况那鹿岘庄也算不上什么龙潭虎穴,你别担心了。”
“我明白。”王翊之知道老天爷曾经眷顾过元也,可好运不会永远降临给同一个人,他不敢说出剩下的话,有些话似乎说出来就要应验,因此他只是点了点头,道,“师父先歇息罢。”
“你也别一直看着火,差不多也歇息罢,等明天我们去找个好住处,不然到时候阿也定然要说我虐待你……”阮归趣想到元也上蹿下跳指责自己的样子,忍不住笑骂道,“这臭小子,从来都是目无尊长,也不知将来哪家小娘子能收伏他!”
王翊之微微蹙起的眉头在阮归趣的话语中渐渐放松了下来,面上露出了柔和的笑意,待听到最后一句时,却不由怔愣起来。
阮归趣默默地观察着王翊之的反应,心中暗叹一声,闭上眼睛睡去。
次日清晨,宵禁刚解除,老马便驾着马车,将独孤言和元也带出了城,城门边有几个蓝家人守着,或许是没想到元也竟然在城里有了熟人,他们多是注意骑马的人,对于来往的马车并未在意,元也就这般顺利地离开了浔阳城,等到了最近的驿站,独孤言手持鱼符去牵来了两匹马,两人告别老马,一路向着浮梁县疾驰而去。
第78章
昌南镇辖于浮梁县,因土壤适宜烧制瓷器,所以本地有不少瓷窑。元也与阮归趣他们相约的地点在陶窑附近,这陶窑在本朝初建立,其主人姓陶名玉,是昌南镇镇民,他少时游历四方,归来后取各方瓷器所长,烧制出一种白中透青、青中泛白的影青瓷,这影青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之美称,陶玉便带着最精美的影青瓷前往关中,将其上贡给朝廷,从而连带着整个昌南镇闻名天下。
元也原本打算去昌南镇买几套影青瓷药瓶带回会稽,不过现下计划有变,独孤言的家人下榻在浮梁县驿馆,他得先跟着去看看病人才行。
考虑独孤一家子都是从长安而来,说不定曾经见过李观镜,元也便在进城那日重新换上了伪装。过了午后,元也与独孤言终于到达浮梁县驿站,两人刚勒住马,便见四五个人簇拥着一位青年走出,那青年与独孤言相貌有七分相似,看着似有不足之症,面色很是苍白,走路也不快,不过气质倒很是沉稳,应当是独孤言的兄长。
元也这厢正在观察,独孤言已经跳下马,几步迎了上去,道:“二哥,情况如何?”
“尚且稳得住,你此去……”独孤二郎目光落到独孤言身后的元也身上,问道,“这位小郎君是?”
独孤言回头冲元也点了点头,然后介绍道:“这位是谢少侠,他来帮忙解毒。”
独孤二郎看元也年纪小,听了独孤言的话,显然是有些吃惊,不过他涵养甚好,也相信自己的弟弟,立即道:“可否劳烦少侠现在便去看看内子?”
原来中毒的人是独孤言的二嫂,元也忙道:“自然可以。”
独孤二郎领路往里走,几人一路行至驿站后院,在二楼一间向阳的房门前停住,独孤二郎先开门进去,过了片刻后,里面走出一个侍女,她行了一礼,道:“两位郎君请进。”
看见元也进来后,坐在床边的独孤二郎垂首,向躺着的病者柔声道:“小雪,很快就好了。”
病者轻轻“嗯”了一声。
元也道声“失礼”,替代独孤二郎坐到床边,见到了病人。虽说医者不论性别,但到底男女有别,他只扫了一眼,并未看清容貌,只确定蝶斑尚未侵至头部,便垂头去看病人的胳膊,一番诊断之后,确定此毒尚处在前期,直接服药便可,不需配合针灸药熏治疗,于是站起身,到桌边写下药方,略吹了吹后,递给独孤二郎,道:“按此方去抓药,共取七副,每副药煎两次,早晚服用,七日之后,毒性自解。”
独孤二郎接过药方,一眼扫过,眉头一动,看向了独孤言。
元也以为他不相信自己,便道:“我与独孤兄是在蓝家遇见,蓝家家主认得我,托我来帮忙解毒。”
独孤二郎一愣,想要解释几句,但迟疑片刻,到底没有多说,只点了点,道:“好,我这便去遣人抓药。”
独孤二郎走后,独孤言示意元也跟他出去,两人来到旁边一间空房间里,独孤言这才道:“谢少侠,家嫂这会儿离不得人,恐怕要劳烦你时时看顾,先前听你说同伴在昌南镇等候,不如我去将他们接来罢?”
元也本来打算自己给完药就走,现在看独孤言的意思竟是要自己也留七天了,他虽不大乐意,但能够理解,毕竟自己是个陌生人,人家能信他的解药已属不容易。俗话说,送佛送到西,元也自忖留下也无妨,前提还是要去昌南镇报个信,否则迟迟见不到他,阮归趣他们很可能会以为元也出了意外。想到此处,元也便道:“这样罢,我去见他们一面,将事情说清楚了,马上就回来,你看如何?”
独孤言负手转身,默默看着窗外,过了片刻,轻声道:“好,我让人给你换马。”
元也轻吐一口气,又回到了